雜牌將軍施中誠,接替王耀武成為74軍軍長,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2020-12-22 騰訊網

1943年,在抗日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七十四軍第二任軍長王耀武升任24集團軍司令,此時七十四軍軍長位置空了下來,讓誰當下一任軍長是王耀武頗為頭疼的事。按理說,最適合當軍長的人選是副軍長李天霞。

不過李天霞卻極不善於團結同僚,而且為人放蕩不羈,如果擔任軍長會惹來很多非議,因此李天霞被排除出軍長人選。而當時七十四軍的三個師長資歷相當,提拔誰當軍長都不合適。此時王耀武的腦海中突然想到一個人,最終提拔此人擔任了七十四軍軍長。

這個人就是被王耀武推薦為七十四軍第三任軍長的施中誠。施中誠出生於1898年,他是安徽桐城人,他的大伯是北洋時期中將施從濱。說到施從濱,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大名,但是他的女兒卻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施從濱的女兒就是施劍翹,也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女刺客,施從濱被孫傳芳殺害後施劍翹隱忍多年,最終手刃仇敵為父報仇,一時傳為民國佳話。

而施中誠則是施劍翹的堂兄,也是施從濱侄子。施中誠自幼喪父,稍微長大後前往山東投靠伯父施從濱。施從濱把施中誠送入保定軍校就讀,施中誠畢業後進入伯父軍營,擔任見習軍官。施從濱這支部隊隸屬於山東軍閥張宗昌,與蔣介石的黃埔嫡系有區別,因此施中誠被蔣介石收編後也被稱為雜牌將軍。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施中誠被蔣介石任命為57師師長。在淞滬會戰戰場上,51師、57師、58師組成七十四軍,俞濟時擔任第一任軍長,在俞濟時的指揮下,施中誠率領57師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戰役。

王耀武接任七十四軍軍長後,施中誠繼續擔任57師師長,他在幾次行動中表現出色,得到了軍長王耀武的青睞。在王耀武的推薦下,施中誠晉升為100軍副軍長、軍長。他雖然脫離了七十四軍,但一直與七十四軍的各位同僚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1943年,王耀武升任24集團軍司令,七十四軍軍長出現了空缺。經過各方面權衡,王耀武最終推薦了100軍軍長施中誠擔任七十四軍第三任軍長。施中誠擔任七十四軍軍長後指揮七十四軍參加了雪峰山戰役,殲滅日軍兩萬餘人,取得雪峰山大捷。

1946年,七十四軍被改為整編74師後張靈甫接任施中誠擔任整編74師師長,施中誠則被晉升為20集團軍副司令,雖然他的職位有所晉升,但手上卻無實權,因此施中誠在此期間也沒有什麼作為。1949年,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施中誠帶領全家逃到香港,之後他經由香港逃到臺灣。

逃到臺灣後的施中誠被蔣介石任命為「臺灣中部防守司令部副司令」,不過蔣介石有意不再重用以前的老人,因此施中誠也過得鬱郁不得志。不久後,施中誠在副司令職位上退役,之後他在臺灣過著幾乎隱居的生活。晚年的施中誠渴望回到故鄉,最終於1974年在無限鄉愁中因病去世,終年76歲。

參考資料:

《施中誠:雜牌軍出身的鐵軍指揮官》胡博

相關焦點

  •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
    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蔣介石的心頭肉,一度作為蔣介石本人的御林軍。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確實強悍,它在抗日戰爭中立功無數,獲得了抗日鐵軍和虎賁軍的榮譽稱號。在這樣的軍隊裡,軍長自然是非凡之人。
  • 他是74軍最後一任軍長,結局卻最好,雖被俘虜,但被任命為教員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蔣介石有5大王牌部隊,就是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而第74軍更是王牌軍中的王牌,也被稱為是蔣介石的「御林軍」。第74軍的名氣大,還是因為它的戰鬥力很強,在抗日戰爭中,74軍的戰績最好,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還被稱為是「虎賁軍」,獲得了很多榮譽。能領導74軍的人,都不一般人,共有5個人做過74軍軍長,前4任軍長包括王耀武、張靈甫、俞濟時、施中誠,都比較有名,最後一任是誰呢?他就是邱維達。
  • 王耀武升司令頭疼繼任者,「心機boy」張靈甫七個字鋪平軍長道路
    注意啊,所謂的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只是個級別和名分,因為那是個川軍部隊,王耀武不可能真的去履職,所以軍長才是主要職務,名分是方便他率領兩個以上的軍作戰,比如常德會戰期間就曾經同時指揮第74軍、第100軍,作戰序列裡簡稱「王耀武兵團」。
  • 御林軍第74軍,在誰的領導下名震天下,又是在誰的手中走向滅亡
    如第18軍在抗戰時期,血戰淞滬打出中國軍人的血性。第五軍在崑崙關戰役一戰成名,擊斃日寇少將。新一軍與新六軍在異國戰場揚我國威。而第74軍在抗戰時期,屬於是年年月月與日軍作戰,因此也贏得了抗日鐵軍的稱號。也是國軍五大主力軍,在抗戰時期戰績最佳的一支王牌軍,蔣介石把它視為心頭肉。因此,在抗戰結束後,特意將第74軍空調到南京,負責南京守城任務,保護蔣介石的安全。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薛嶽逃到臺灣,他手下的5個軍長結局怎麼樣?
    那麼薛嶽逃到臺灣後,他手下的五個軍長的結局怎麼樣呢? 第一,62軍軍長李鐵軍 李鐵軍是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1949年12月,海南防衛司令部成立後李鐵軍被任命為副司令,同時兼任62軍軍長,配合指揮官薛嶽守衛海南島。
  • 74軍締造者王耀武,抗戰打滿全場,最後一戰殲滅三萬日軍
    民國時期,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三李就是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他們三位都是黃埔一期,而一王就是王耀武。王耀武雖然是黃埔三期,但後來不論職務上還是個人軍事才能上,都遠遠超過王耀武。
  • 抗戰時那支赫赫有名的虎賁師和虎賁將軍們(上篇)
    該師先後向日本海軍駐守的浦東多個據點發起進攻,隨後又和胡宗南的第1軍一起阻擊第3師團登陸部隊,與日軍先後血戰於顧家鎮,陸家宅。直到11月12日在針對日軍陣地發起最後一次逆襲後,才撤出淞滬戰場。 1938年2月,作為第57師的奠基者阮肇昌師長升任軍訓部步兵監,繼任師長的是原來的旅長施中誠。與此同時,57師來了一位新人擔任副師長一職,他就是餘程萬。
  • 孟良崮戰役,對74師消極救援的李天霞,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孟良崮戰役中,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全軍覆滅,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也被擊斃,此戰充分暴露出國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當時74師居於戰線中央,附近有幾十萬友軍,但全力支援的卻寥寥無幾,他們為了保存實力,大部分選擇消極怠工。
  • 國民黨五位將領的最後結局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軍隊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抗日將領,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5位國民黨抗日名將的最後結局如何。第一位 王耀武王耀武「寧碰閻王,莫碰老王」描述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王耀武,畢業於黃埔軍校三期,抗日戰爭時期,一直擔任國民黨74軍的軍長,在著名的上高會戰中,王耀武將軍率領國民黨士兵與日軍進行激烈的戰鬥
  • 國軍王牌軍長,被抓後沒關在功德林戰犯所,還成為我軍教官
    邱偉達,被俘時是74軍軍長,中將軍銜,74軍可以說是國軍的王牌,戰鬥力很強,在抗戰期間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邱偉達能成為74軍軍長,他的能力和水平我們也可想而知。邱偉達是湖南人,在英國國教學校長大,因參加反帝遊行被開除。
  • 濟南城破前,蔣介石命令王耀武殺掉解放軍俘虜,王耀武卻全部釋放
    在抗日戰爭期間,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國軍第74軍這支部隊。因為這個74軍可以說是國軍中最能打的隊伍,也是參與對日作戰最多,殲滅日軍數量最多的部隊,有著「抗戰鐵軍」的稱號。可以說,74軍在抗戰期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74軍榮獲「飛虎旗」,在常德保衛戰勝利後,為何師長餘程萬被判刑
    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虎賁師"獲得了飛虎旗,而他們的師長餘程萬卻在戰後幾乎被槍斃,還是通過74軍軍長王耀武等人的說情和擔保才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餘程萬身為57師師長,在團體獲得飛虎旗的同時而被判刑,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接替梁興初擔任第47軍軍長的,是原38軍的副軍長:曹裡懷。曹裡懷是湖南資興人,1909年出生。他雖出身農家,但他的父母一想要讓他讀書,高小畢業就送他縣城裡上中學。在中學讀書期間,他接受到了進步新思想的薰陶,於是經常參加進步組織活動。
  • 「裝甲兵之父」徐庭瑤,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裝甲兵之父」徐庭瑤的最終結局。徐庭瑤出生於1892年,他是安徽無為人。青少年時期的徐庭瑤入讀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不久南下廣東,加入粵軍。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組建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揮師北伐。徐庭瑤參加了北伐戰爭,並且在北伐中嶄露頭角,立下了很多戰功,靠軍功逐漸成為高級軍官。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後來結局如何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為將地方軍閥部隊統一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之下,成立了以蔣介石為主席的軍事委員會,並將各地方軍名目一律取消,統稱為「國民革命軍」,先後組編了八個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國民革命軍共約十萬人。這八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軍隊,他們的軍長都是誰,後來又結局如何呢?
  • 以後結局又如何?
    一:新6軍軍長廖耀湘,後為李濤,前身為新編22師,在抗日戰爭中打過崑崙關戰役,參加過印緬作戰,在緬甸反攻戰役中,新22師給日軍的王牌18師團毀滅性打擊,將日軍打進緬甸的叢山野嶺之中
  • 如何正確評價張靈甫?身為軍人死於行伍,此為天經地義!
    今天,我想說張靈甫所在的74軍(張靈甫所領導的74師在抗戰期間被稱為74軍)在抗日戰爭期間是一支真正的英雄部隊,幾乎參加了全面抗戰著8年時間裡,在74軍軍長王耀武的率領下國民革命軍針對日軍的所有重大戰役,所擊斃、擊傷的日軍更是無數,期間屢敗日軍精銳部隊,被譽為「抗日鐵軍」。
  • 他是國軍第一軍的軍長,解放戰爭失敗後,他的結局如何?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是老蔣一手創辦的,老蔣也很重視黃埔軍校出來的學生,大家一般把黃埔系學生率領的隊伍稱為「中央軍」,這麼多「中央軍」中,有一支隊伍最受老蔣的重視,人稱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擔當過這支隊伍的軍長,董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