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國軍陣亡的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都是誰?

2020-12-06 七號說三國

我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和抗爭史。從1840年中英爆發鴉片戰爭之後,我國與列強爆發了數十場戰爭,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朽落後,這些戰爭大多以清政府的戰敗,以及割地賠款而告終。

但清政府的軟弱退讓,換來的卻是列強的貪得無厭和步步緊逼,他們不斷加強對我國的侵略。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我國的東北。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戰爭爆發之後,我國各階層放下爭執,全面投入到了抗戰中。8年的抗戰中,我國人民付出了慘重代價,僅國軍就有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犧牲,他們都是誰?

一、兩位集團軍司令

1、張自忠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1933年,日軍在攻佔東三省後,開始進犯河北,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率部在長城喜峰口、遵化三屯營一帶與日軍激戰三個月之久,取得喜峰口大捷等重要勝利,但是不久後,我軍各條戰線被日軍突破,二十九軍被迫撤軍,隨後國民政府與日本籤訂《塘沽協定》,雙方停戰。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二十九軍盧溝橋抗戰後,決定戰略轉移離開北平,張自忠被軍長宋哲元留下來,擔任北平市長和日軍周旋,這也讓張自忠將軍被國人誤會,背負了與敵通媾的罵名。

1940年5月,日本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

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部迎戰日軍。隨棗會戰戰況十分慘烈,這場會戰中,雖然我軍殊死抵抗,但還是抵擋不住日軍的攻勢。張自忠將軍在有機會撤退的情況下,選擇了抵抗到底,最終壯烈犧牲。1940年5月28日國民政府追授張自忠為陸軍上將。

2、李家鈺

李家鈺(1892年4月25日-1944年5月21日 )字其相,四川省蒲江縣大興鄉人。曾任四川邊防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七軍中將軍長。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出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等職。抗戰爆發後率兩個師隨第二十二集團軍出川抗日,轉戰山西、河南抗日前線。

1944年,擔任第36集團軍司令的時候,李家鈺在豫中會戰失敗後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隊的襲擊,於河南陝縣秦家坡壯烈殉國。戰死後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二級陸軍上將,準入祀忠烈祠,舉行國葬。

二、八位軍長

1、郝夢齡

郝夢齡(1898年2月18日-1937年10月16日)字錫九,河北藁城莊合村人。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時,郝夢齡正在去四川陸大的路上。得知消息後,他立即返回部隊,請求北上抗日。同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忻口會戰中,郝夢齡壯烈殉國,是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

2、吳克仁

吳克仁(1894--1937)字靜山,吉林省寧安縣(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三道灣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吳克仁任第六十七軍第一一七師副師長。隨後他參加了長城抗戰、淞滬作戰等戰役。1936年4月,升任國軍陸軍第67軍軍長的吳克仁,在蘇州河架設浮橋時,不幸中彈殉國。

3、馮安邦

馮安邦(1884 - 1938.11.3)又名景樹,字化民,號恩善。山東無棣人。早先隸屬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追隨馮玉祥,參加了討伐張勳復闢、討伐陝西軍閥陳樹藩之役,及"五原誓師"、平定甘肅"河湟事變"、中原大戰等戰役。1938年11月3日,任國軍第四十二軍中將軍長的馮安邦,奉命扼守大別山的戰役中,與敵人血戰五十餘日後,轉進襄樊途中,遭日機轟炸,重傷陣亡。

4、唐淮源

唐淮源(1886-1941.5.12),字佛川,雲南江川縣人,雲南講武堂畢業。青年時期,唐淮源受李根源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加入了同盟會。隨後參加了雲南"重九"起義和辛亥革命,以及蔡鍔將軍的護國運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唐淮源任第三軍軍長,率部抗戰。1941年,中條山會戰期間,唐淮源被日寇圍困不得脫身,於山西夏縣自殺。

5、陳安寶

陳安寶(1891年~1939年5月6日),字善夫,浙江黃巖人,保定軍校第三期學員。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他率師加入程潛將軍領導的第一戰區,前往松滬一帶抗戰。1939年3月,國軍陸軍第29軍軍長陳安寶率部參加了南昌會戰。5月5日,陳安寶前往前線督戰,途經姚莊時,中彈犧牲。

6、武士敏

武士敏(1892年-1941年9月29日),字勉之,河北省懷安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8軍軍長。武士敏少有大志,學生時期就參加了同盟會。1915年隨郭宗道一起參加護國討袁鬥爭。1918年赴陝西參加靖國軍,期間結識于右任、楊虎城、馮欽哉等人。抗戰爆發後,他在山西中條山一帶率部抗戰。1941年,在中條山戰役中,武士敏在前線和敵人拼搏衝殺時,壯烈犧牲。

7、王甲本

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雲南省曲靖富源縣人,國軍第七十九軍中將軍長。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四期學員。抗戰爆發後,王甲本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臺兒莊戰役、長沙會戰、的長衡會戰等多戰役。1944年9月,王甲本在湖南東安山口鋪與日軍遭遇,激戰中壯烈殉國。

抗戰時期,國軍還有兩位副軍長(佟齡閣、鄭作民),20名師長,13名副師長等在內的300多萬將士犧牲。

相關焦點

  • 抗戰初,山東三李先後升為軍長,後都名震疆場
    1937年7月7日,日軍藉口士兵失蹤發動「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在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抗日民族統一陣線迅速形成,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中國工農紅軍也迅速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先後開赴抗日前線並開闢敵後戰場。
  • 55年授銜時,四野18位軍長7位授上將,為何三野軍長大多是中將?
    我們都知道當時在授銜儀式上出現,開國十大元帥,開國十大大將等,總共授勳人數達到千人,在4大野戰部隊中,第4野戰部隊18位軍長中,獲得上將軍銜的就有7人,而第3野戰部隊中16個軍長中有10位中將,3位少將,還有3位將領沒有授軍銜。為什麼同樣戰功赫赫的野戰部隊,差距竟然這麼大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讓我們先看看4野授勳的將領都是誰?
  • 抗戰期間,有三位西北軍上將殉國,他們都是誰?有集團軍總司令
    抗戰期間,中國軍民浴血奮戰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取得了光榮的勝利,中國軍隊殉國的將領以百計,這其中西北軍將領有三位上將戰死,他們都是誰呢?佟麟閣是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戰死的第一位軍級高級將領,1937年7月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二級上將。
  • 抗戰時期的逃跑將軍,解放時期的豬將軍,為何能夠列入國軍五虎將
    劉峙為何落得逃跑將軍的罵名。  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如此揭開了八年抗戰的歲月。而在抗戰一爆發,劉峙就被任命為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請注意了,這個職位可不低,當時的許多黃埔生都還是師長,混得最好的也就是軍長職務,而劉峙一上來就是集團軍總司令,可見當時,蔣介石對他還是很器重的,以及對他的指揮才能的認可。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
  • 解放戰爭共戰死85名國軍將官,哪5個人級別最高?最後一位是上將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共有85位少將以上級別高級軍官陣亡,或在戰場上被擊斃,或不願當俘虜選擇自裁。在這85人當中,不乏綏靖區司令、兵團司令級別的高官,其中更是包含了一名國民黨陸軍上將。今天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了解一下,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期間陣亡的地位最高的5位將領。
  • 國祭日緬懷抗日戰爭傷亡的380萬國共將士和200多位殉國將軍
    【紀念抗日戰爭傷亡380萬國共將士和殉國的200多位中國抗戰將軍致敬】12月13日是國祭日,83年前日軍殘忍發動南京慘案,30萬中國軍民遇難。我們不能要向南京30萬同胞默哀,還要向抗日戰爭傷亡的380萬中國將士致敬。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與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尤其是前六期名將輩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還有三位學員來自山東,並且都姓李,因此也被世人譽為山東三李。那麼你們知道?這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嗎?
  • 抗戰爆發後,滇軍讓龍雲編成兩個軍出滇參戰,那麼軍長都是誰擔任
    如閻錫山的晉軍編成了兩個集團軍,還有川軍也編成了兩個集團軍出川抗日,在抗擊侵略者,四川軍閥很積極,據後來統計,川軍出兵人數達到全國第一。就比如這樣說吧,十位士兵中,就有一位是四川人,因此也被世人評價;無川成軍。還有李宗仁的桂軍也變成了兩個集團軍,北上抗日。除了以上這些,還有雲南的滇軍,龍雲的領導下,也編成兩個軍出滇參戰。
  • 全面抗戰中國跟在華日軍,將軍損失數271:81,雙方每年是多少?
    (注:在國軍中有小部分師長在全面抗戰爆發時是中將軍銜,這類一般是靠戰功及資歷。如132師師長趙登禹在長城抗戰中因戰功卓越升至中將,其是1914年參軍。饒國華是1911年參軍,跟隨劉湘,因戰績優異被劉湘器重,1935年升中將。當然全面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中大部分師長都是少將,還有極小部分師長是上校軍銜)
  • 截止1945年初,戰區、集團軍、軍、師級正級軍官中黃埔系所佔比例
    注:僅指戰區級的司令長官、集團軍級的總司令、軍級的軍長、師級的師長。 截止1945年1月,國民革命軍編有11個戰區、38個集團軍、115個軍、331個師及23個獨立旅(含八路軍的番號第18集團軍及所轄3個師) ★其中11位戰區司令長官中黃埔生1人(9%),38位集團軍總司令中黃埔生14人(36.8%),115位軍長中黃埔生40人(34.7%),331
  • 解放軍第十三集團軍歷任軍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成就大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集團軍於198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第50軍改編而成。第13集團軍隸屬於原來的成都軍區。13集團軍是全軍中最擅長山地、高原、熱帶叢林作戰的甲類集團軍,有山中猛虎之稱。那麼,13集團軍的歷任軍長都有誰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呢?誰成就大呢?
  • 紅一方面軍成立時有8位軍長,有幾位活到建國後?55年授什麼軍銜
    引言 1930年,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會師,經會議決定兩軍合編為第一方面軍,當時紅一軍團下轄3、4、12、20、22軍,共5個軍,紅三軍團下轄5、8、16軍,共3個軍,此時能夠擔任軍長職務,那都是在我軍發展中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大人物,那麼八位軍長都是誰?
  • 有三位國軍將領到臺灣最得勢,胡宗南給老部下敬禮,他卻不敢承受
    黃埔畢業後,陳大慶在湯恩伯的麾下,曾任營長,團長,旅長,軍長,集團軍副總司令,京滬杭警備總司令等職。1949年,渡江戰役打響後,湯恩伯的命運發生了變化,上海戰役、福州戰役、廈門戰役一觸即發,甚至想要放棄金門島直接逃到臺灣,蔣介石讓胡璉接替湯恩伯指揮金門島保住政權。
  • 解放戰爭中,從上黨戰役到海南戰役,一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
    自上黨戰役到1950年四野解放海南,總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雖然不是中央軍嫡系將領,但川軍大佬唐式遵的軍銜和大陸時期的湯恩伯、劉峙、傅作義等人一樣,都是二級上將。
  • 1955年大授銜時,177名開國中將中有三位是原國軍將領,分別是誰
    1955年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近上千名將領獲得了將銜,而在177名開國中將中,有三位將軍非常特殊,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原來他們三位都是原國軍起義將領,那麼這三位開國中將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這位國軍司令,幹掉過日軍中將,坐擁40位妻妾,事跡還拍了電視劇
    1942年5月28日,這一天,八十八軍擊斃了日軍第十五師團長酒井中將,這是自日軍陸軍創建以來第一個陣亡的在職師團長。在當時,引起了不少的轟動。而帶領這支軍隊的是有著「傻兒司令」之稱的範紹增。有許多電視劇都是以他的事跡來進行改編從而拍成電視劇的,比如1992年的《傻兒師長》,1998年的《傻兒軍長》,2001的《傻兒司令》等等。
  • 開國57位上將,其中有三位是國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那就是國軍起義和投誠的將士,正是由於他們迷途自焚、早日幡然悔悟,站到了人民這一邊,才使得我軍的人民解放事業進行得很順利。他們的正義之舉,無疑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在起義或者投誠的著名國軍將領有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程潛、盧漢、龍雲、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高樹勳等等。其中有三位國軍將領取得了我軍的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
  • 解放戰爭被俘的200多位國軍將官,哪五人級別最高?後來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軍高級戰俘,五十年代大多數被關進北京功德林管理所。從建國初期到七十年代,功德林關押改造過200多位國民黨高級將領,能進入這裡改造的內戰戰犯,基本是國軍少將軍銜起步,其中一線將領包含軍長、師長、旅長、兵團司令、綏靖區長官等。
  • 解放戰爭:國軍規模最大的一個兵團,兵力超20萬,司令被批鬥而死
    國民黨的軍隊建制在各個時期有著很多變化,用的時間最長的是軍級,北伐時,用過集團軍,抗戰初期,用過軍團制,為了便於指揮,又成立了戰區,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應對大兵團的機動作戰,國民黨開始組建兵團,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杜聿明的第2兵團就是在此時整編而成,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有著明確番號的兵團一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