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時,177名開國中將中有三位是原國軍將領,分別是誰

2020-12-06 論今朔古

1955年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近上千名將領獲得了將銜,而在177名開國中將中,有三位將軍非常特殊,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原來他們三位都是原國軍起義將領,那麼這三位開國中將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一位曾澤生,雲南省永善縣大興鎮人,畢業於雲南講武堂,之後進入黃埔軍校任區隊長,曾澤生雖然屬於國民革命政府,但是他是一位非常富於愛國心,有正義感,能潔身自好的軍人。

抗戰爆發後,他主動請纓出滇抗戰,率部與敵浴血苦戰數十次,為保衛祖國、民族盡了軍人的天職,先後參與了臺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等等。

抗戰勝利後,他率部前往東北,被任命為第六十軍軍長,可是蔣介石對於他並不是非常信任,於是利用職權將其架空,後來經過多方爭取和勸說,曾澤生最終站在了人民面前,於1948年10月17日在長春率領60軍起義。長春的和平解放,加速了遼瀋戰役的進程。

後來第60軍被改編為第四野戰軍,曾澤生任軍長,在四野的南下作戰中,他率部參與了許多眾多戰鬥,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他率50軍赴朝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他被授予了開國中將。

其次第二位是孔從洲,他是陝西西安灞橋鎮人,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但是後來因為一些原因選擇成為了一名軍人,考入靖國軍楊虎城部開辦的教導隊。

畢業後的孔從洲靠著自己的努力很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官,西安事變中,他作出了巨大貢獻。

抗戰時期,孔從洲歷任國民黨軍第4集團軍旅長,第38軍55師師長、副軍長,解放戰爭初期,他率部於河南鞏縣起義,加入解放軍,之後他率部隨陳謝兵團南渡黃河,開闢豫陝鄂解放區。

孔從洲在解放戰爭中,歷任豫西軍區副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他被調任到西南軍區擔任炮兵司令員,負責炮兵工作。1955年他被授予了開國中將。

第三位韓練成,出生於甘肅省固原縣,17歲時他考入了馬鴻逵的軍官教導隊,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畢業後他先後在國民革命軍擔任營長,團長,並且隨軍參加了北伐戰爭。

1935年他考入南京陸軍大學,抗日戰爭爆發後 ,他被調任國民革命軍第170師任職,從副師長一直晉升為副軍長。1942年已經成為第十六集團軍中將參謀長的韓練成與周公的會晤中確立了與我黨的聯繫,秘密從事地下工作。

解放戰爭打響後,韓練成奉命率46軍到山東,在戰鬥中他多次避免與我軍的交鋒,在萊蕪戰役中,他主動放棄指揮,為華東野戰軍取得戰役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1948年他脫離了國軍 來到解放區。

新中國成立後,韓練成歷任西北軍區副參謀長、蘭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相關焦點

  • 中國有1614名開國將帥,時至2020年還剩多少人?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懷仁堂,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大授銜的序幕,上到元帥下至士兵,均授予軍銜,佩戴勳章。我國的軍銜制共分為六等一共19級,1955年執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軍銜制在1988年後再次恢復,故此我國的軍銜制目前經歷了兩個歷史時期,1955年到1965年這一歷史時期,授銜的將帥都稱之為開國將帥。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時,共定下了10大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798位少將。
  • 開國授銜的57位上將中,都有哪些人授銜過高了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共有55位開國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1956年1月,王建安被補授上將軍銜,1958年2月,李聚奎被補授上將軍銜,這樣,開國上將的名單增加到57人。開國的這57位上將都是功勳卓著的開國名將,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所作出的貢獻,足以彪炳史冊。那麼,在這57位傑出的開國將領中,有哪些人的授銜過高了呢?
  • 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老病死,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誰也難以改變的自然規律,但是面對別人的離世,相信誰也難以擺脫悲哀的情緒吧。開國將帥們功勳卓著,他們的離世,自然也使得人們寄託更多的追思。那麼,在首批授銜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中,第一個去世的分別是誰呢?
  • 開國57位上將,其中有三位是國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但是,有一點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國軍起義和投誠的將士,正是由於他們迷途自焚、早日幡然悔悟,站到了人民這一邊,才使得我軍的人民解放事業進行得很順利。他們的正義之舉,無疑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在起義或者投誠的著名國軍將領有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程潛、盧漢、龍雲、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高樹勳等等。其中有三位國軍將領取得了我軍的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就像古時候的皇帝,他們都追求長生不老,想著千秋萬代,但是又有幾個皇帝是長壽的?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為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授予一千多名將領將帥軍銜。這些將帥避免不了的也是遵循自然規律,生老病死。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
  • 1946年我軍痛失四位將星,使新中國少了四位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這就註定了194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解放戰爭就此打響。然而,1946年,也是最為痛惜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我軍折損了四位名將、愛將。如果這四位將領不犧牲的話,在1955年舉行的首次授銜儀式上,將會增添一位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和中將。那麼,這四位將星分別是誰?他們都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55年授銜時,四野18位軍長7位授上將,為何三野軍長大多是中將?
    我們都知道當時在授銜儀式上出現,開國十大元帥,開國十大大將等,總共授勳人數達到千人,在4大野戰部隊中,第4野戰部隊18位軍長中,獲得上將軍銜的就有7人,而第3野戰部隊中16個軍長中有10位中將,3位少將,還有3位將領沒有授軍銜。為什麼同樣戰功赫赫的野戰部隊,差距竟然這麼大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讓我們先看看4野授勳的將領都是誰?
  • 大決戰拍攝時,有三位開國將軍擔任了軍事顧問,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三十年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主旋律電影大決戰三部曲,可謂是此類影片的一個不可超越的巔峰。這部空前絕後的大製作,動用了五個軍區的十多萬軍隊協助拍攝,並邀請了七位親歷過三大戰役的革命先輩擔任軍事顧問,可謂是做足了工作了。這七位親歷過大決戰的革命先輩中,共有三人是人民軍隊的開國將軍,他們分別是誰呢?在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呢?
  • 授銜時,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在授銜時的軍銜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帥,原本是川軍熊克武的部下,在舊軍隊中就表現不俗,有著「川中名將」的稱號。後來,劉帥離開舊軍隊參加革命,並前往蘇聯伏龍芝軍校充電,系統地學習了先進軍事理論,遂成為人民軍隊中傑出的軍事家。
  • 授銜時,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最多的省份分別是哪個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1955年,人民軍隊授銜儀式勝利舉行,後來,王建安、李聚奎、聶鶴亭、賀誠等人又被補授上將、中將軍銜,到了60年代初,又有200多位大校被提升為少將軍銜。
  • 開國將帥中,在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哪一位將軍的年齡最大
    史可全在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度時,共有798名將領授予開國少將軍銜。不過後來又陸續增加了直到1965年,授予少將軍銜的人數達到1360位。就在這1360位開國少將裡,年齡最大的是史可全將軍。他是湖北天門人,1927年參加紅軍,在革命隊伍中一直負責後勤供給工作,並非屬於作戰型的將領。相對而言,比那些在前線上陣殺敵的將領危險性要小。所以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當時他的年齡達到了63歲,是開國少將裡年齡最大的一位。然而,在1955年共有175位開國將領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1955年首次授銜,有四位將軍不滿,他們是誰?最終為何接受?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這是在授銜的時候,主席的感慨。1955年的授銜,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銜。這次授銜典禮上,有上千位解放軍的將領被授予開國將軍軍銜,這是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將軍都滿意的,有四位將軍就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他們或是讓上級幫助自己說情,又或是吵鬧,但最終,他們還是接受了自己的軍銜,這是為何?這四位將軍就是許世友、王近山、王必成,還有就是鍾偉將軍。
  • 1955年,有4名起義的國軍將領被授少將,他們各有什麼貢獻?
    1955年,新中國首次實行軍銜制,此次一共授予了一千多名開國將領,那是個名將輩出的年代。這群將帥基本上都是從紅軍時期走過來的,不過也有一些例外。 像陶峙嶽、陳明仁、董其武三位上將當初就是國民黨的一方大員,他們本來分別是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湖南省主席兼省「綏靖」總司令、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各自擁兵十萬以上,他們的起義保障了當初三個省的和平解放,為全國解放大業做出了貢獻。所以被授予上將,無論等級和功勞上都說得過去。
  • 歷經60年 開國將軍如今還有多少人健在?
    中將方面,王道邦離世最早,1959年去世,張震去世最晚,2015年去世。少將中離世最早的是資鳳將軍,他在1955年年底便去世,資鳳少將也是1614名開國將領中最早過世的。 授銜 大家口中的「開國將軍」,是指從1955年採取授銜制至1965取消軍銜制期間,被授銜的將領。
  • 安徽的開國將軍有多少?有2上將才能特殊,2中將是王牌戰將
    眾所周知,從1955年開始授銜的1600多名開國將軍中,來自中央蘇區核心地江西省的人數最多,共有327人;其次是湖北和湖南,分別為232人和202人;排名第四的是安徽省,走出了128名開國將軍(一說130名)。開國將軍,多數都是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革命的。安徽的大別山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安和金寨都進入了中國十大將軍縣的行列。
  • 1955年湖南一普通百姓,接到通知前往北京,被授予開國中將
    在1955年授銜時,出現了一位比較特殊的人,居然是以「老百姓」的身份接受中將的授銜。他的出身這位老百姓叫做肖新槐,在1955年授銜時,肖新槐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接到通知前往北京,被邀請到了現場,並且被授予了中將的軍銜。
  • 原屬湖北麻城乘馬崗的9位開國將軍,為何劃歸新縣,他們都有誰?
    眾所周知,中國十大將軍縣在湖北有2個、再加1個將軍鄉。分別是紅安縣、大悟縣、將軍鄉是麻城市乘馬崗鎮。那很多人就有疑問了:麻城不是開國大將、中將、少將都有30多人也不算少,為什麼麻城卻只是將軍鄉呢?
  • 1955年大授銜,解放軍軍銜同外國軍銜等級對比,有什麼不同?
    1951年2月15日,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解放軍評銜的指示文件,明確表示要根據「德、才、資」來評定軍銜,做到客觀公平公正。經過幾年的努力,1955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銜制度正式實施,十位開國元帥、十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175位開國中將以及798位開國少將誕生了。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朱老總年輕時徒步長途跋涉上千裡,前往雲南昆明,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滇軍中的生涯。在滇軍期間,朱老總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便出人頭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