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微信公眾號「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24日消息,5月20日,開國少將、國防科技大學原副校長張志勇在北京去世。至此,開國將軍僅剩29人在世,軍銜全部為少將。
以下為文章全文
他曾經參加長徵並倖存;他參加過西路軍行動,行動失敗後死裡逃生;抗戰期間,他又遭遇了「皖南事變」,並再一次絕處逢生,率部突圍成功。
經歷了烽火,卻敵不過歲月。5月20日,開國少將、國防科技大學原副校長張志勇在北京去世,享年101歲。政知局注意到,至此,開國將軍僅剩29人在世,軍銜全部為少將。
死裡逃生
張志勇原名張保奎,1916年出生於湖北紅安縣。張志勇1931年參加紅軍,歷任紅四方面軍文書、作戰科長,參加了長徵和西路軍行動。
他在戎馬生涯中,曾經三次死裡逃生。
他是紅四方面軍「肅反」運動的倖存者。當時他被指為改組派,遭到毒打即將斃命之際,師政委攔住,說要問問情況,他還小,還是個孩子。於是,張志勇逃過一劫。
他是西路軍的倖存者。在與馬家軍血戰被俘後,張志勇突出重圍,死裡逃生。
他還是「皖南事變」的倖存者。當時他擔任新四軍軍部特派員,奉命負責收容掉隊人員。他把這些人員編成一個連,自任連長組織突圍。
新中國成立後,張志勇任空6師政委、空軍航空工程部副政委、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訓練基地工程部部長、後勤部部長,某基地副司令員、司令員,國防科大副校長。張志勇於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29人
張志勇將軍故去後,只剩29名開國將軍還健在。其中年齡最大的是殷國洪和方震,均為1911年出生,可謂經歷了清朝、民國、共和國三個不同的時代。而最年輕的是1923年出生的王扶之。
殷國洪在1955年的授銜中,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與張志勇將軍的經歷類似,殷國洪將軍也參加了西路軍行動,行動失敗後,不幸被俘,後趁機脫逃,找到了組織。
王扶之將軍是山西人,12歲便參加革命。解放戰爭時,成長為第四野戰軍的一名團長。1950年,王扶之奉命參加抗美援朝。1952年8月,王扶之所在的山洞被炸彈命中,他被掩埋在山洞中,彭德懷當時指令,要想盡一切辦法將王扶之搶救出來。經過39個小時的搶救,王扶之奇蹟獲救。
目前,開國將軍中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全部過世,29名健在者均為少將。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在開國將軍中的10名元帥中,故去最早的是羅榮桓,1963年去世,離世最晚的是聶榮臻,1992年病逝。在10名大將中,去世最早的是陳賡,1961年去世,最晚的是1989去世的肖勁光。在上將中,最早去世的是賀炳炎,1960年去世,最晚的是呂正操,2009年去世,此外,有6名上將離世於2000年以後。中將方面,王道邦離世最早,1959年去世,張震去世最晚,2015年去世。少將中離世最早的是資鳳將軍,他在1955年年底便去世,資鳳少將也是1614名開國將領中最早過世的。
授銜
大家口中的「開國將軍」,是指從1955年採取授銜制至1965取消軍銜制期間,被授銜的將領。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的記載,這10年間,被授銜的將領共1614名,包括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有關部門便開始研究軍銜制的具體事宜。1955年,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了關於軍銜的條例,軍銜設置為6等19級,比起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中國的軍銜中多了「大校」這一級別,但原定計劃中有的大元帥的軍銜並未授予,最高級別為元帥。
1955年秋天,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度。當年9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辦了授予元帥軍銜的典禮,同日,在國務院舉行了授予將官軍銜的典禮,為在京的將官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軍銜。一直到1956年初,各大軍區依次舉行了授銜典禮。
從1956年到1958年,有4人被補授上將或中將軍銜,曾創建克拉瑪依油田的李聚奎便是其中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李聚奎擔任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副參謀長,1952年又轉任解放軍後勤學院院長,1955年7月李聚奎奉命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在當年授銜前離開了軍隊。在工業石油部期間,李聚奎率領幹部和專家,在新疆創建了克拉瑪依油田。1958年2月,李聚奎重回軍隊工作,擔任總後勤部政委,因此被補授上將軍銜。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自1956年至1965年,又陸續有多人因回到軍隊工作被補授軍銜,還有一批人因晉升而被授予將一級的軍銜,比如前面提到的張志勇將軍。
故鄉
如果從全國範圍來看,籍貫是江西省的開國將軍最多,共有325名開國將軍是江西人,佔總數的20%左右。其次是湖北,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235位將軍。此外,開國將軍中的湖南人也不少,共有204人。這三省的開國將軍在總人數中佔比均超過10%,三省人數合起來佔開國將軍總人數的近48%,堪稱佔據「半壁江山」。
除這三家「大省」以外,接下來開國將軍人數較多的省份依次為安徽、河南、四川、山東、福建,這五省的開國將軍人數佔總數的比例,均超過5%。
在中國的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中,有四個行政區劃沒有開國將軍出現,即港澳臺和青海省。在30個擁有開國將軍的行政區劃中,人數最少的是寧夏省,只有1人,即開國中將韓練成。據韓練成的兒子韓兢講述,作為國民黨將領的韓練成,於1942年在重慶秘密會見周恩來,並正式加入中共情報組織。解放戰爭期間,韓練成一直率軍暗中配合中共軍隊,1948年正式脫離國民黨,加入中共,其被稱為「隱形將軍」。此外,貴州省只有2名開國將軍,上海只有3名。其他行政區劃中,西藏有4人,新疆有5人,而北京共有6名開國將軍,其中中將1人,少將5人。
如果在這種統計中再加入軍銜的因素,統計元帥和大將籍貫的話,那江西就要讓出第一的位置。雖然江西誕生了325名開國將領,但其中並沒有元帥和大將,上將也只有3人。元帥和大將數量最多的省份是湖南省,共9人,幾乎佔了這兩個高級別軍銜授予者的一半。其次是四川和湖北,各有3人。值得一提的是,有5名開國將軍的重慶,就包括了2名開國元帥,分別是劉伯承和聶榮臻。有些省份開國將軍人數較多但並沒產生元帥、大將、上將,比如河北省的79人中,中將2人,少將77人;山東省的89人中,中將3人,少將86人。
(撰文: 楊琳 編輯: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