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首次實行軍銜制,此次一共授予了一千多名開國將領,那是個名將輩出的年代。這群將帥基本上都是從紅軍時期走過來的,不過也有一些例外。
像陶峙嶽、陳明仁、董其武三位上將當初就是國民黨的一方大員,他們本來分別是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湖南省主席兼省「綏靖」總司令、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各自擁兵十萬以上,他們的起義保障了當初三個省的和平解放,為全國解放大業做出了貢獻。所以被授予上將,無論等級和功勞上都說得過去。
當初國民黨部隊投誠的將領非常多,但是被授予少將的只有四人,他們各是誰,各有什麼貢獻呢?
一、鄧兆祥
鄧兆祥1903年出生於廣東高要,1914年考入黃埔海軍學校第16期學習,此後一生都與海軍有關。在國內數個海軍學校進修後,又在1930年前往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英國海軍魚雷學校深造。
長達十餘年的學習,讓他有著豐富的海軍知識,回國後從副部門長做起,一直到國民革命軍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參謀、「長治」艦艦長等職。
從1948年5月開始擔任重慶號巡洋艦上校艦長,1949年2月25日,率部於上海吳淞口舉行「重慶艦起義」,從此成為解放軍的一員。
當年解放軍雖然在大陸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是現代化戰爭還是跟不上時代,這麼一個優秀的人才,自然會得到重用。
此後鄧兆祥歷任安東海軍學校校長、青島海軍快艇學校校長、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等職。為新中國的海軍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因此1955年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後來在1981年,鄧兆祥還擔任過海軍副司令員。
二、林遵
林遵1905年出生於福建福州,他與鄧兆祥原因類似,也是海軍的特殊人才。
林遵1924年進入煙臺海軍學校學習,1929年前往英國,先後進入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樸茨茅斯專科學校深造,1934年回國後一直做到了副艦長,1937年又再度出國,去德國學習潛水艇技術。
1939年回國後開始擔任海軍要職,解放戰爭中也是擔任著西沙南沙群島艦隊指揮官、海防第2艦隊司令,未與我軍有過什麼衝突。
林遵1949年4月23日率海防第2艦隊在南京笆鬥山江面起義,成為了解放軍的一員。此後擔任過軍事學院海軍教授會主任、海軍學院副院長等職,為新中國培養了很多優秀的海軍人才。
1955年林遵被授予少將軍銜。
三、魏鎮
魏鎮1895年出生於湖南邵東,1918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參加過北伐戰爭。他一直是對中國共產黨很友好的國民黨將領。
1927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第19師第4團團長,時紅軍第四師副師長宋濤在海陸豐被粵軍圍擊,部隊損失慘重宋濤逃往湖南,魏鎮非但沒有抓他去領賞,反而把宋濤留了下來擔任副團長,被人告密後,魏鎮還頂住壓力資助宋濤去往香港。
在抗戰時期魏鎮多次率部重創日軍,尤其是在霍邱抗日時,接到家中急電「母逝、妻亡、女夭,速歸」,魏鎮強忍悲痛,沒有因私廢公,含悲率部激戰獲得全勝。
解放戰爭時期,白崇禧委任魏鎮為48軍軍長,魏鎮知道接受了這個職務,必然將會同室操戈,因此推辭之後馬上返回邵陽,擔任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兼寶永警備司令部司令。
任職期間專注剿匪還百姓安寧,並且營救了中共邵陽中心縣工委書記龍仲、多次釋放地下工作人員和進步人士、向中心縣工委提供軍政情報等等,挽救了很多共產黨員的性命。
1949年8月5日率部在邵陽起義,成為解放軍21兵團副司令員、第55軍副軍長,1950年12月率部去廣西剿匪,順利完成任務。
先前的保護及之後的剿匪有功,因此1955年魏鎮被授予少將軍銜。
四、張世珍
張世珍1902年出生於山西聞喜,1925年在國民黨第二軍第六混成旅當兵,1927年進入太原北方軍官學校學習,畢業之後基本上就跟隨著傅作義。
長城抗戰時期擔任420團1營營長,在懷柔與日軍進行血戰。全面抗日後,參加了忻口會戰、奇襲包頭、五原戰役等等,也是一條抗日好漢。
1949年9月19日在董其武的帶領下,於綏遠歸綏率部起義,部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7軍,張世珍出任37軍軍長。
1951年9月,三十七軍在張世珍率領下到達朝鮮泰川郡,接受了南市地區機場的修建任務,經過兩個月的時間順利完成任務,同年12月回國。
機場在抗美援朝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這份功勞,張世珍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當時被授予中將的也有三名國軍起義將領,你知道分別是哪三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