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廣州起義的十位高級將領,日後的發展都是怎樣的

2020-12-16 歷史八卦社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後,粵軍首領張發奎以追擊起義軍的名義,率鐵四軍南下廣州,與盤踞廣東的粵系軍閥李濟深爭奪對廣東的統治權。為了對付張發奎,李濟深即調老部下陳銘樞重組11軍,並與桂系的李宗仁、黃紹竑聯合,與張發奎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較量。

此時,廣州城內反動軍隊力量薄弱,組織上決定趁此機會發動廣州起義。時任鐵四軍參謀長的葉帥,掌握著教導團,已經秘密入黨,成為起義的關鍵人物。1927年11月,以葉帥的教導團,以及周文雍、黃平率領的工人赤衛隊為主力的廣州起義爆發。

起義軍一度控制了廣州大部分地方,但最終在粵系軍閥的聯合反撲下失敗。而指揮廣州起義的十位高層將領,他們日後的命運都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仔細道來。

第十位:陳鬱。陳鬱是工人階級出身,大革命時期即入黨,是一位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廣州起義時,陳鬱擔任我黨廣東省委常委、海員總工會主席,並在起義發動後擔任蘇維埃政府的司法委員。抗戰期間,陳鬱被組織上派往蘇聯學習,回國後在東北做工業部長,為東北地區的工業恢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陳鬱很少擔任軍職,當然也不會參加1955年的授銜了。

第九位:聶帥。南昌起義失敗後,聶帥前往香港。廣州起義前,他秘密回到廣州領導起義,在起義受挫後,他力主將餘部撤往海陸豐地區,為人民軍隊保存了力量。1955年,聶帥被授予元帥軍銜。

第八位:徐光英。徐光英在廣州起義時擔任工農紅軍參謀長。徐光英是一位老資格的革命前輩,曾經指揮過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參加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百色起義,是我黨前期重要的軍事將領。百色起義後,因為受到處分,徐光英脫黨,1984年在香港病逝。

第七位:惲代英。惲代英是我黨前期的重要人物,廣州起義前,他與楊殷、周文雍、聶榮臻等人秘密進入廣州城,全程指揮了起義,並在起義後擔任蘇維埃政府的秘書長。1931年4月,因為叛徒的出賣,惲代英壯烈犧牲。

第六位:黃平。黃平在廣州起義時是工人赤衛隊的指揮者,並在起義時擔任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廣州起義受挫時,黃平與徐光英、聶榮臻等人力主率部撤往海陸豐,保留了革命的火種。廣州起義後黃平受到批評,後來在被國軍逮捕後叛變自首。被釋放後,黃平隱姓埋名了度殘生,於1981年病逝。

第五位:周文雍。周文雍起義時是工人赤衛隊的高級指揮官,廣州起義失敗後周文雍被反動派逮捕,他堅貞不屈,寧死不降,最終與妻子一起被殺害。就義前,周文雍夫婦高唱國際歌,顯示了革命先烈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第四位:楊殷。楊殷在起義前秘密進入廣州指揮起義,並在起義後擔任蘇維埃政府的勞動委員,張太雷犧牲後,楊殷接任蘇維埃主席。1929年8月,楊殷在上海被反動派逮捕,堅貞不屈,英勇就義。

第三位:葉帥。葉帥在起義前已經秘密入黨,起義前時任鐵四軍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他的教導團也是起義的主體力量。起義後,葉帥的黨員身份公開,正式進入人民軍隊中,最終於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

第二位:葉挺。廣州起義正式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號,葉將軍也成為紅軍的首任總司令。抗日戰爭時期,葉將軍擔任新四軍軍長,率新四軍取得了無數抗日戰場的勝利,但卻在皖南事變中被反動派扣押。歷經獄中5年不屈不撓的鬥爭後,葉將軍重獲自由,並重新入黨。遺憾的是,正當葉將軍準備在解放戰爭中大展拳腳時,卻在黑茶山事故中遇難。如果不犧牲,葉將軍肯定會是開國元帥。

第一位:張太雷。張太雷參加過五四運動,也是國內最早組建共產主義小組的革命先輩。廣州起義時,張太雷擔任蘇維埃政權的主席,他親自在前線指揮戰鬥,卻不幸犧牲。張太雷犧牲後,楊殷接替蘇維埃主席,率餘部撤往海陸豐,繼續堅持革命鬥爭。

海陸豐根據地失守後,餘部北上進入鄂豫皖地區,成為創建紅四方面軍的重要力量。從廣州起義到紅四方面軍,革命精神得以傳承,革命的火種得以繼續燃燒。

廣州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紅二軍團十三位高級將領,後來的情況都是怎樣的
    大革命失敗後,組織上積極進行革命活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先後舉行,狠狠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掀起了土地革命戰爭的新階段。那麼,紅二軍團初成立時的十三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日後在人民軍隊中的發展都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紅二軍團軍團長兼紅二軍軍長賀老總,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又是湘西蘇區的開創者,他指揮紅二軍團南徵北戰,開創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並成功指揮了紅二、六軍團的長徵,堪稱是紅軍時期的一位名將。
  • 這三位紅軍高級將領,如果沒有壯烈犧牲,後來可能會成為開國元帥
    文/歷史人物趣事這三位紅軍高級將領,如果沒有壯烈犧牲,後來可能成為開國元帥在我國幾十年的革命歷史中,湧現出不少為革命犧牲的人,我國為了紀念他們特地在天安門廣場上為這些英雄建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在革命道路上,無數愛國將士為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流血犧牲。
  • 北平起義,中央軍不聽傅作義指揮,只有2位軍長籤字,結局如何?
    49年1月東北野戰軍及華北我軍集中百萬兵力及近2000門各型火炮,將傅作義華北剿總約25萬官兵圍困北平,如傅作義再不發動起義,國軍被殲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種背景下,傅作義終於向北平國軍所有師級以上高級將領宣布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率部起義接受改編。
  • 紅軍犧牲的26位高級將領,如果不犧牲,五五授銜時會是大將嗎
    我們說,革命先輩在參加革命時,就做好了流血犧牲的準備,為了勝利,他們不懼犧牲,勇往直前,自1921年起,一直到新中國建立,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革命勝利拋頭顱灑熱血,很多人成了革命烈士,在這其中,有很多高級將領,很多人都是師級甚至軍級以上的職務,如果能夠不犧牲,到了五五授銜時,他們都是有著大將甚至元帥的資格的,筆者就把這些犧牲的高級將領歸納一下
  • 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在紅一方面軍建制變化的過程中,一共有16位將領擔任過軍長,他們都是誰呢?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仔細道來。 黃公略是跟隨彭老總一起指揮平江起義的名將,在中央蘇區的發展過程中功勳卓著,深得主席的欣賞。我軍在反圍剿作戰中擒獲張輝瓚後,主席親自作詞慶祝,黃公略的名字赫然被寫入這首漁家傲中,可見黃公略當時地位之高。可惜的是,黃公略後來犧牲在反圍剿戰鬥中。
  • 授銜時,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在授銜時的軍銜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帥,原本是川軍熊克武的部下,在舊軍隊中就表現不俗,有著「川中名將」的稱號。後來,劉帥離開舊軍隊參加革命,並前往蘇聯伏龍芝軍校充電,系統地學習了先進軍事理論,遂成為人民軍隊中傑出的軍事家。
  • 他是紅軍高級將領,中途叛變投敵,後又率部起義,官至副科級
    他的人生可謂起伏,曾經是紅軍高級將領,中途又叛變投敵,解放戰爭後期又率部起義,最後以副科級離休,那麼他是誰?生平如何?下面咱們一起來回顧下。方步洲他叫方步舟,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道辦事處項谷文村人,1914年畢業於大冶縣立高級小學,1920年畢業於湖北省外國語專門學校,1927年入黨,而後隨國民革命軍第20軍參加「八·一
  • 新聞背景:74位高級將領被授上將軍銜警銜
    人民解放軍自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來,中央軍委共授予74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警銜。  1993年6月7日,中央軍委舉行儀式,晉升時任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張萬年,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傅全有,國防大學校長朱敦法,海軍司令員張連忠,空軍司令員曹雙明等6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
  • 十大元帥中獨佔3位,十位大將中獨佔6位
    在共和國一千六百多名開國將帥中,按照籍貫統計,走出開國將帥最多的是江西省,共有蕭華等327位開國將軍,佔據開國將帥總數的五分之一。然而江西省並不是走出開國元帥最多的省,也不是走出開國大將最多的省。十位開國元帥和十位開國大將中,來自湖南省的有9位,佔據了將近一半。
  • 兩位起義高級將領與這條小巷的故事
    在我撰稿的《長沙歷史街巷尋蹤》和協助芙蓉區編寫的《芙蓉古韻》兩書中都寫進了那次白果園「整治和保護」的成果。由於「整治和保護」不徹底,十多年後又出現了破敗,特別是居民的居住條件沒有得到大的改善。「有機更新」勢在必行。白果園南起人民西路,往北呈「Y」型,東西兩向均斜插至蘇家巷。小巷彎曲,又呈不規則的「S」型。
  • 抗戰時期八路軍軍銜,一位上將十位中將,其中有兩人意想不到
    抗戰時期八路軍軍銜,一位上將十位中將,其中有兩人意想不到 我們都知道,1955年,建國後我國舉行了第一次授銜,但其實在抗戰時期,新四軍和八路軍也是有軍銜的。
  • 開國57位上將,其中有三位是國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那就是國軍起義和投誠的將士,正是由於他們迷途自焚、早日幡然悔悟,站到了人民這一邊,才使得我軍的人民解放事業進行得很順利。他們的正義之舉,無疑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在起義或者投誠的著名國軍將領有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程潛、盧漢、龍雲、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高樹勳等等。其中有三位國軍將領取得了我軍的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
  • 一仗打出了7位元帥3位大將,這次起義是人民解放軍的將帥搖籃
    中國共產黨人舉行武裝起義,開創了中共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新時期,還打出了7位開國元帥,朱德、劉伯承、賀龍、陳毅、聶榮臻、葉劍英、林彪,走出了粟裕、陳賡、許光達3位大將。「八一」起義時,七位元帥在起義隊伍中的重要性(所掌兵力、所任職務)差別很大,與授銜時的排位順序很不一致。
  • 五五授銜前去世的十位革命元勳,若活到1955年會是什麼軍銜
    第十位:邊章五。邊章五,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成名於馮玉祥的西北軍中,在西北軍中,邊章五憑藉出色的表現做到了團長、旅參謀長的級別。寧都起義時,邊章五跟隨季振同參加起義,從此開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奮鬥終身。
  • 起義將領3人被授予上將,傅作義功勳卓著卻未獲授銜,這是為何?
    1955年大授銜時,有3098位起義軍官被授予了軍銜。在這3098位被授予軍銜的軍官中,被授予將官的有10人,其中有三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在當時反映很大,彰顯了新中國領袖們廣闊的胸襟。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三位將領是陶峙嶽、陳明仁和董其武。
  • 解放戰爭:哪幾位起義將領軍事才能最突出?這4人當仁不讓!
    解放戰爭中,起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有很多位,不過其中軍事才能比較突出的都有誰呢?其中這4位絕對當仁不讓。 不過陳明仁真的很擅長帶兵,崑崙關大捷中,只有他的獨二師是地方部隊,卻在他的指揮下取得了大勝,斃敵五千繳獲大量物資。 在四平之戰中,陳明仁的71軍也並不是國軍王牌,可卻還是兩次讓林彪在四平鎩羽而歸,就連毛主席都幽默稱「林彪打仗不如陳明仁。」
  • 解放後,那些起義、投誠和被俘的國軍將領,待遇差距有多大?
    與此同時,國軍軍隊戰死和投降的人數加起來共計807萬人(其中戰死人數約為34萬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起義或者投誠的部隊。對於國民政府的高級將領來說,在解放戰爭中無非是4種結局:戰死、起義、投誠或者被俘。
  • 參加人民軍隊的26位東北軍將領,都授予啥軍銜
    1940年,張廷樞因病休養,從此離開了一線指揮崗位。新中國成立前,張廷樞因病去世,年僅45歲。張廷樞是東北軍中的高級將領,作為東北軍主力師:112師的師長,他是投奔革命的東北軍將領中職務最高的,只可惜因為身患肝病,他後期無法指揮軍隊,並於1949年因病去世,令人惋惜。
  • 解放大西南,國軍上將楊森請求起義,劉伯承卻說:不接受,為何?
    這種情況下解放軍號召國民黨軍隊放棄抵抗、繳械投降,國民黨將領劉文輝等高級將領紛紛響應號召起義。在看到這樣的情況後,擔任國民黨第二十軍軍長楊森主動聯繫劉伯承請求起義,劉伯承得知後表示拒絕,這是為何?
  • 開國上將中,哪三位是起義部隊的將領,建國後擔任什麼職位?
    大家都知道,在1955年為了對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將軍們進行獎賞,我們國家舉行了授銜儀式,當時在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三位的身份是比較特殊的,因為他們是國民黨部隊的起義軍官。這三位開國上將分別就是陳明仁將軍、董其武將軍、陶峙嶽將軍一、陳明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