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將領3人被授予上將,傅作義功勳卓著卻未獲授銜,這是為何?

2021-01-19 趣侃文史8

1955年大授銜時,有3098位起義軍官被授予了軍銜。

在這3098位被授予軍銜的軍官中,被授予將官的有10人,其中有三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在當時反映很大,彰顯了新中國領袖們廣闊的胸襟。

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三位將領是陶峙嶽、陳明仁和董其武。

陶峙嶽將軍

陶峙嶽戎馬一生,少年從軍,參加過護國護法戰爭,因軍功擢升為湘軍第一師上校團長。到了北伐戰爭期間,又因軍功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二師第三旅少將團長。

大革命時期,他已擔任師長,參加過中原大戰,也參加過對蘇區的歷次圍剿。抗日戰爭期間,率部參加淞滬會戰。

陶將軍棄暗投明是在1949年,當時,他是新疆警備總司令、西北行政長官公署副長官。他採取拖延戰術,避免新疆駐軍被調到關內參加內戰,於1949年9月25日,率領十萬駐疆官兵通電起義。為和平解放新疆立了大功。

起義部隊改編後,陶峙嶽被任命為解放軍第22兵團司令員、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在國民黨軍隊裡,陶峙嶽的最高軍銜是中將。

陳明仁將軍

陳明仁,在國民黨軍隊中赫赫有名,黃埔一期。他出名特別早,那是在1925年東徵中,他率敢死隊攻城,第一個衝上城牆。慶功會上,老蔣親自呼號「向陳明仁致敬」,他成為東徵英雄。

他在國民黨軍長第二次聲威大震,是解放戰爭中的四平血戰,他率部抗擊林彪對四平的進攻,在丟失五分之三市區、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拼死堅守,等來了援軍,林彪不得不撤兵而去。

為此,主席說「林彪打仗就不如你」說的就是這次戰事。

1949年2月,任華中軍政長官官署副長官兼長沙警備司令,後又被任命為湖南省主席、省綏靖總司令,與程潛一道率部通電起義。所部改編為解放軍第21兵團,陳明仁被任命為兵團司令。

陳明仁在國民黨軍隊中,也是中將軍銜。

董其武將軍

董其武,20歲時,考入閻錫山學兵團學習,走上了從軍之路。大革命時期參加了著名的北伐戰爭,當時是先遣總隊支隊長。

抗日戰爭中,任65軍1010師師長,參加了由傅作義指揮的包頭戰役、綏西戰役和五原戰役。

在他的軍事生涯中,跟傅作義聯繫緊密。1946年,董其武任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在天津北平相繼解放後,他審時度勢,接受了和平解決綏遠問題的主張,在傅作義的幫助下,率領四萬官兵起義。

新中國成立後,被任命為綏遠省主席、綏遠軍區副司令員、23兵團司令。

董其武在國民黨軍隊中,也是中將。

在1955年評軍銜時,董其武得知自己將被授予上將軍銜後,專門寫信要求降銜,覺得評的高了,認為跟他在國民黨軍隊中軍銜持平也就夠高的了。他說,自己根本不能跟解放軍將領相提並論。陶峙嶽將軍也說「評高了」。

但,最終,他們還是被授予上將軍銜。

傅作義將軍

當時,有人提議,給傅作義將軍也授予上將軍銜。傅作義在起義將領中,功勞無疑是最大的,他是北平解放的功臣,其他人確實無法相提並論。

在起義將領中,能稱為軍事家的,也只有他一人。授予傅作義上將軍銜,任何人都不會有異議。

但是,最終,傅作義並沒有獲授軍銜,這是為什麼呢?

普遍的說法是,傅作義起義後,沒有擔任軍職,在1955年授銜時,他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兼水利部部長。

而當時的口徑要求是轉到地方工作的,不授銜。但實際上,並非是一刀切這樣執行的,何況,作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授予軍銜是不存在問題的。

其實,傅作義沒有獲授軍銜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在國民黨軍中就是上將,而陶峙嶽、陳明仁和董其武都是中將,而且,董其武還是傅作義的老部下。

如果授予傅作義上將軍銜,確實是不妥的。對於這個問題,主席曾經說過:「授予宜生上將,對他來說不是光榮,而是委屈!」

從這句話中,我們已經清楚其中的原因了。而從行政級別上來看,也是如此,傅作義當時是行政四級,而上將是行政五級。

不知朋友們對傅作義未授銜是如何看待的?

相關焦點

  • 起義上將董其武為何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這段歷史上的大錯誤,雖然於『九一九』起義後為人民所寬容,但至今思之,猶負疚於心,痛恨無極!」董其武參加內戰一年後,逐漸看透蔣介石的企圖,對腐敗透頂的國民黨大失所望。1947年6月,蔣介石授予其上將軍銜,但他對外仍宣稱是中將。
  • 授銜時,有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還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然而,57位開國將軍中,有22位不是正兵團級幹部,這是為什麼?先說兩個沒有軍銜的人:烏蘭夫和閻紅彥。烏蘭夫是蒙軍的司令官、政委,是內蒙古解放的頭號功臣,解放戰爭期間,他還派遣軍隊到東北協助作戰,為東北解放出力不少,可以說,烏蘭夫無論職務高低,貢獻大小,都足以當上開國將軍,儘管當時已不再有軍職,沒有軍銜,卻仍然被授予上將,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1955年授銜時,他僅是軍級幹部,為何能贏得上將頭銜?
    1955年授予的55名上將,基本上都是我軍的高級指揮官,要麼是大軍區司令員,要麼是政委或者軍委委員,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大部分都擔任過正兵團級司令員和政委。可是這其中有一個人,他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時候只是軍長,作為一個軍級幹部,他是怎麼贏的上將頭銜的呢?
  • 開國授銜的57位上將中,都有哪些人授銜過高了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共有55位開國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1956年1月,王建安被補授上將軍銜,1958年2月,李聚奎被補授上將軍銜,這樣,開國上將的名單增加到57人。開國的這57位上將都是功勳卓著的開國名將,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所作出的貢獻,足以彪炳史冊。那麼,在這57位傑出的開國將領中,有哪些人的授銜過高了呢?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38名正兵團級將領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將是主動要求降銜,否則的話也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是大將軍銜。所以說,正兵團級別,是開國上將的一個重要標準。 但是在57位開國上將中,卻有多達22位並非正兵團級幹部,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來說說兩位無軍隊級別者:烏蘭夫和閻紅彥。
  • 國軍起義名將有哪些?後來授予什麼軍銜?有一位足可授元帥!
    上個世紀,一大批國民黨將領看清了蔣氏政權的反動本質,厭倦了無休止的內戰,義無反顧地和國民黨政府決裂,投入了人民的懷抱,從而獲得了新生。1955年解放軍大授銜,有多位棄暗投明的國民黨將領被授予了軍銜。曾澤生其實,除了這些已經授銜的將領外,還有多位未授銜的國軍起義將領資歷遠在他們之上,有的資歷和大將相當,有一位足可授元帥!
  • 授銜時,為何有五位曾經的「野戰軍副司令員」,沒有被授予軍銜?
    「五五」期間,曾任四大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有半數為大將或上將,粟裕、張雲逸、肖勁光為開國大將,張宗遜、呂正操為上將。但我們發現,趙壽山、先念、高、李運昌、周保中等五位將軍都沒有被授予將軍軍銜,原因何在?首先來看一下他們的資質條件。在這些人中,趙壽山參加革命最晚,解放戰爭時期才加入人民軍隊。
  • 授銜時,這五位擔任過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為何沒有授予軍銜
    授銜時,四大野戰軍的司令員全部授予元帥軍銜(不算代司令員粟裕),而副司令員的授銜情況卻頗為不同。五五授銜時,擔任過四大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們一半都是大將或上將軍銜(不算兼任的陳老總),粟裕、張雲逸、肖勁光都是開國大將,而張宗遜、呂正操則是開國上將。但是我們發現,趙壽山、先念同志、高同志、李運昌、周保中五位將領都沒有授予軍銜,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資歷。
  • 授銜時,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後來,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編為中原野戰軍,三大戰役後,進一步改編為第二野戰軍,浩浩蕩蕩渡過長江,風捲殘雲般席捲反動軍隊,一舉解放了大西南,建立了赫赫功勳。那麼,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在授銜時的軍銜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解放戰爭:哪幾位起義將領軍事才能最突出?這4人當仁不讓!
    解放戰爭中,起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有很多位,不過其中軍事才能比較突出的都有誰呢?其中這4位絕對當仁不讓。 1949年陳明仁率軍在長沙起義,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同為縱隊司令,為何有的將領授予大將,有的僅授予少將
    擔任過縱隊司令員的將領,無一不是軍事能力十分傑出的名將,他們,也是人民軍隊中的中流砥柱。而到了五五授銜時,擔任過縱隊司令員的將領的軍銜卻各不相同,上到大將,下到少將都有,這是為什麼呢?授予大將軍銜的縱隊司令有陳賡、許光達兩人。解放戰爭初期,陳賡和許光達作為中野和西野的縱隊司令,也是兩個野戰軍最能打的名將。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那麼這十二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五個軍團分別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八軍團、紅九軍團,分別由林帥、彭老總、董振堂、周昆、羅炳輝擔任軍團長,共下轄1、2、3、4、5、6、13、15、21、22、23、34共12個師。紅一師師長李聚奎,政委賴傳珠。
  • 解放戰爭時期,軍長級別的將領眾多,為何這七位軍長是上將軍銜
    每個縱隊的編制大概是兩到三萬餘人,其實和國軍一個軍的編制差不多,只是叫法不一樣。 不過在我軍取得三大戰役勝利後,部隊進行了整編,縱隊番號取消,改為軍。當時,改編後的部隊共有16個兵團,每個兵團是三個軍,那樣的話,在解放戰爭時期,我黨擁有48個軍(不包括起義部隊,或者各野戰軍直屬隊)。
  • 開國上將中,哪些人有授大將的資歷
    1955年的授銜中,粟裕、陳賡、許光達等十位功勳卓著的將領被授予大將軍銜,充分印證了他們對革命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那麼,除了開國十大大將外,在開國上將中,有哪些人有授大將的資歷呢?
  • 55年授銜他是省委書記,為何仍被授上將軍銜?主席:名單中要有他
    我們知道那時評銜有一個原則,已經到地方工作或脫離部隊的人按理說是不能授予軍銜的,但規定可以因特殊情況而改變,當時有一個人就正擔任四川省委書記,卻因其特殊的經歷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為何呢?閻紅彥是陝北人,因為家庭條件有限,在很小的時候便輟學打工,後來為了填飽肚子,就報名參了軍,那時他的思想裡似乎就只有吃飽飯這一件事,沒深想過為何參軍,直到認識李象九、謝子長,兩人的進步思想給閻紅彥帶來了影響,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參軍第二年就投入了黨的懷抱。
  • 授銜時,人民軍隊十位最傑出的參謀長,分別授予啥軍銜
    王爾琢如果能活到五五授銜,起碼也得是大將軍銜。 第八位:閻揆要。閻揆要出身於西北軍系統,大革命時期以及土地革命戰爭前期,主要在西北軍中從事兵運活動,策動了不少舊軍隊參加革命,為西北根據地的建立壯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解放戰爭時期,閻揆要是西北野戰軍參謀長,協助彭老總指揮了西北戰場上的一系列勝仗,功勳卓著。
  • 1955年,4名軍事起義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誰?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04字,閱讀約3分鐘1947年7月,我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隨著三大戰役的勝利,兩軍在實力對比上早已發生變化。渡江戰役打響後,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長驅直入。
  • 55年授銜時,四野18位軍長7位授上將,為何三野軍長大多是中將?
    那些曾經為國家拋灑熱血的英雄們,國家為他們授予軍銜,作為最大的榮譽獎勵。我們都知道當時在授銜儀式上出現,開國十大元帥,開國十大大將等,總共授勳人數達到千人,在4大野戰部隊中,第4野戰部隊18位軍長中,獲得上將軍銜的就有7人,而第3野戰部隊中16個軍長中有10位中將,3位少將,還有3位將領沒有授軍銜。為什麼同樣戰功赫赫的野戰部隊,差距竟然這麼大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