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在1955年舉辦了一場盛大活動,那一天上千名將領齊聚北京接受軍銜,那是光輝榮耀的時刻。我們知道那時評銜有一個原則,已經到地方工作或脫離部隊的人按理說是不能授予軍銜的,但規定可以因特殊情況而改變,當時有一個人就正擔任四川省委書記,卻因其特殊的經歷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為何呢?
閻紅彥是陝北人,因為家庭條件有限,在很小的時候便輟學打工,後來為了填飽肚子,就報名參了軍,那時他的思想裡似乎就只有吃飽飯這一件事,沒深想過為何參軍,直到認識李象九、謝子長,兩人的進步思想給閻紅彥帶來了影響,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參軍第二年就投入了黨的懷抱。
1927年,閻紅彥跟隨他們發動清澗起義,奈何敵不寡眾,最終起義失敗,在這之後他們決定分屬各地創建工農武裝,當時閻紅彥進入的是呂梁山區,面對艱苦環境,他為自己立下了必要建立隊伍的決心,經過不懈努力,建立了晉西遊擊隊,他擔任大隊長,並率部取得多場戰役的勝利,成為當地的傳奇人物。1932年,陝北遊擊隊成立,謝子長、劉志丹可以說是創始人,閻紅彥擔任第一支隊隊長,成為主要骨幹力量,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戰場上的磨礪,這支隊伍規模越來越大,後來開創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不過有戰鬥就有犧牲,謝子長、劉志丹在不同的戰役中被敵人的子彈打中,為國家獻出了生命,自此閻紅彥就成為了陝北紅軍的代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他都身負要職,戎馬倥傯,轉戰大江南北,帶領部隊為中國的革命事業披肝瀝膽,出生入死。直到迎來新中國勝利的曙光,後來閻紅彥被調到四川擔任省委書記,工作中也是兢兢業業。
1955年授銜前,名單中並沒有閻紅彥,不是因為他的資歷和戰功不夠,而是因為那時他已離開部隊,但因主席的一句話,他成為了55位上將之一,當時主席說:上將名單中一定要有陝北紅軍的代表,我看閻紅彥就是陝北紅軍的代表。就這樣,閻紅彥榮幸參加了1955年授銜,成為開國上將。
時勢造就英雄,閻紅彥從加入革命之初的什麼都不懂,成長為新中國第一批授銜上將,這期間不知歷經了多少次生死,多少次與敵人的子彈擦肩而過,但他知道既然選擇了這條從軍路,就把生命交給了國家和人民,一生為祖國的發展傾盡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