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時,他本沒有軍銜,但領導人說:上將名單一定要有他!

2020-12-17 四季侃歷史

亂世造英雄,在上個世紀的中國,是在戰爭的炮火中度過的。多少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的危亡獻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我了表彰那些為了新中國作出重大貢獻的將領們嗎,在1955年,經上層領導決定,為他們舉行授銜儀式。而對於那些已經不在軍隊系統的將領們,理應是沒有軍銜的,就比如程子華。

但是有一個人例外,在授銜時,他已經是四川省的副省長,但在主席的過問下,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就是閻紅彥。

閻紅彥1909年出生於陝西安定,家庭比較貧困。在9歲的時候曾讀過私塾,但後來因為支付不起學費而輟學。15歲的時候,閻紅彥報名陝西軍閥的徵兵,在部隊中,他認識了李象久,而李象久有一個秘密的身份,就是共產黨的地下黨員。閻紅彥和李象久的關係很好,在一次聊天中他問閻紅彥:"你願意加入共產黨嗎?"閻紅彥毫不猶豫地回答:"我願意!"閻紅彥對共產黨早有耳聞,知道共產黨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於是便經過李象久的引薦,加入了共產黨。

後來,閻紅彥又和謝子長等一些革命戰士一起,成立了陝甘遊擊隊,創建了陝甘歷史上最早的一塊革命根據地。在謝子長犧牲後,閻紅彥就成了陝北紅軍的代表人物。

1936年,閻紅彥擔任紅30軍的軍長,成為了紅軍的高級將領。在全面抗戰時期,閻紅彥擔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第3團的團長。在抗戰勝利後,閻紅彥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副司令員。1946年,參加了邯鄲等戰役。

以閻紅彥的資歷來說,他是可以授銜上將的,但在1955年,閻紅彥被調離了部隊,擔任四川省的副省長,按照授銜的規定是不可以授予軍銜的。但在,陝北紅軍作為紅軍的一個重要軍隊,不能沒有代表人物,謝子長已經犧牲了,賀晉年是少將,而有資歷的陝北紅軍的代表也就只還剩下閻紅彥了。

因此,在授銜前,在領導人的親自過問下,他說:"關於陝北紅軍的問題,我並沒有處理好,這次在上將的名單中,一定要有陝北紅軍的代表,除了謝子長他們之外,就數閻紅彥的功勞最大。"於是,閻紅彥就作為陝北紅軍的代表,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9年,閻紅彥調任雲南省的省委書記,為了儘快解決當地的情況,閻紅彥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在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伴隨下,跑遍了整個雲南省。他經常對身邊的人說: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考慮群眾的切身利益。

就是這樣的一個永遠站在人民角度的將領,在1967年離世了,年僅58歲。

相關焦點

  • 55年授銜他是省委書記,為何仍被授上將軍銜?主席:名單中要有他
    眾所周知,中國在1955年舉辦了一場盛大活動,那一天上千名將領齊聚北京接受軍銜,那是光輝榮耀的時刻。我們知道那時評銜有一個原則,已經到地方工作或脫離部隊的人按理說是不能授予軍銜的,但規定可以因特殊情況而改變,當時有一個人就正擔任四川省委書記,卻因其特殊的經歷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為何呢?
  • 1955年授銜時,他負責宣讀十大元帥的名單,但他自己卻沒有軍銜
    1955年9月27日下午,新中國舉行了一次意義重大的典禮:授銜、授勳儀式。 關於這次授銜,歷史客棧已經介紹過很多次了,十大元帥、十大大將、開國上將、中將、少將的名單,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 今天介紹的,是在這次授銜儀式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彭真。
  • 1955年授銜儀式,他宣讀了10大元帥名單,但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表彰一些功績突出的人,我國舉行了授銜儀式,專門表彰了各位軍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評選出的十大元帥。當然了,除了十大元帥之外,還有1000多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在當時的授銜儀式上,有一個人宣讀了十大元帥名單,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此人就是彭真。
  • 他的部下出了三個上將,他卻只授銜少將,事實是他對軍銜很滿足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有很多將軍都為自己的軍銜級別不滿,為此還流傳出了一件趣事,那就是有一個開國少將因為嫌自己的軍銜太低,就發牢騷說自己要把少將的徽章掛在狗尾巴上。這件事並非是真實的,但也不是空穴來風。故事的原型發生在1941年,主人公名叫吳自立,後來確實也成為了開國少將。
  • 開國授銜的57位上將中,都有哪些人授銜過高了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共有55位開國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1956年1月,王建安被補授上將軍銜,1958年2月,李聚奎被補授上將軍銜,這樣,開國上將的名單增加到57人。開國的這57位上將都是功勳卓著的開國名將,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所作出的貢獻,足以彪炳史冊。那麼,在這57位傑出的開國將領中,有哪些人的授銜過高了呢?
  • 五五授銜時,哪些正兵團級幹部未獲得上將軍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大家都知道,1955年,我軍首次對全體有軍職的軍隊幹部進行授銜,史稱「五五授銜」。此次授銜,全軍共有60餘萬名幹部獲得了準尉以上軍銜。
  • 他1955年授予上校軍銜,33年後成為上將,哥哥曾任國家主席
    011955年,新中國舉行授銜儀式,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一共有57位。1988年,我國舉行了第二次大授銜,這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一共有17位,其中包括李德生、尤太忠等人。後來他在上級面前說道:「我雖然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但我也是黨員,應該上戰場保衛家國。」在他的一再堅持下,上級領導同意了,他去了華北前線。剛剛去到前線時,他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看到的全是殘破的景象。比較幸運的是,百姓很好,沒有放棄生活。當時有群眾就說過:「我們相信共產黨,他們一定可以趕跑小鬼子。」
  • 1955年授銜時,他僅是軍級幹部,為何能贏得上將頭銜?
    1955年,新中國軍隊正式實行軍銜制,並且進行了一次全軍大授銜,當時評定軍銜的主要依據也是根據幹部在軍隊中的級別以及戰功,一般來說,兵團司令員級別大部分可以被評為上將,兵團副司令員如果資歷深也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 55年大授銜:主席不當大元帥,粟裕等讓帥自降級,許世友嫌銜低
    所以,既使我軍逐漸發展成為一支大規模的軍事力量時,也沒有將實行軍銜制一事納入議程。但在抗日戰爭時期,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兩党進行了第二次合作,而此時,由於敵軍友軍都有軍銜,唯獨八路軍沒有軍銜,故在協同作戰等方面有諸多不便。
  • 1955年大授銜,解放軍軍銜同外國軍銜等級對比,有什麼不同?
    1951年2月15日,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解放軍評銜的指示文件,明確表示要根據「德、才、資」來評定軍銜,做到客觀公平公正。經過幾年的努力,1955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銜制度正式實施,十位開國元帥、十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175位開國中將以及798位開國少將誕生了。
  • 他是後勤將軍,沒有任何軍職,為何55年還能獲上將軍銜?
    1955年為表彰在戰爭年代有過突出貢獻的革命前輩,國家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這些開國將軍得到了應有的榮譽,有57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中有一位卻很特殊,他就是周純全將軍。為什麼說他特殊呢?因為在紅軍時期他曾經犯下大錯。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五五授銜時,主要參考標準是1952年的全軍將領的級別劃分。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
  • 55年授銜:誕生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十大元帥竟有4位請求降銜
    同日下午2時30分,周恩來總理在隆重舉行的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將軍軍銜的典禮上,  分別把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一一授予了粟裕等在京的將官。  這一天,是將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天,這是共和國的首次授銜,我們的新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將軍和元帥,更為驕傲的是,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 授銜時,為何有五位曾經的「野戰軍副司令員」,沒有被授予軍銜?
    在授銜時,四大野戰軍司令員均為元帥,而副將軍授銜則略有不同。「五五」期間,曾任四大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有半數為大將或上將,粟裕、張雲逸、肖勁光為開國大將,張宗遜、呂正操為上將。但我們發現,趙壽山、先念、高、李運昌、周保中等五位將軍都沒有被授予將軍軍銜,原因何在?首先來看一下他們的資質條件。在這些人中,趙壽山參加革命最晚,解放戰爭時期才加入人民軍隊。
  • 授銜時,這五位擔任過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為何沒有授予軍銜
    五五授銜時,擔任過四大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們一半都是大將或上將軍銜(不算兼任的陳老總),粟裕、張雲逸、肖勁光都是開國大將,而張宗遜、呂正操則是開國上將。但是我們發現,趙壽山、先念同志、高同志、李運昌、周保中五位將領都沒有授予軍銜,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資歷。
  • 他本在預授上將名單中,為何自己退居後位?哪一項不滿足條件?
    新近成立的中國將軍中,有一些論年資可授較高軍銜的將軍,而在授予軍銜前,就以中將廖漢生為例。曾經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他,為什麼會變成中將軍銜呢?用他的話說,他有什麼條件不符合呢?廖漢生,1927年出生於土家族,參加過農民運動,第二年跟隨賀龍鬧革命。曾先後在蘇區遊擊隊作戰,後任紅軍主力部隊紅3軍中政治部秘書、師長、軍團組織部長等職。在紅6軍團和紅二方面軍中擔任將軍。抗日戰爭爆發後,紅二方面軍改稱八路軍120師,任副團長兼團政委,旅副政委,軍分區政委。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如果參加55年授銜,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他是解放軍最年輕的軍長之一,被授予少將軍銜後為何沒再被授上將
    在我國55年的授銜大會上,虎將雲集,所有的優秀將領都被授予了軍銜。可在這其中有一位將軍,曾是解放軍中最年輕的軍長之一,卻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之後也沒再授予他上將,這是為何?
  • 1955年首次授銜,有四位將軍不滿,他們是誰?最終為何接受?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這是在授銜的時候,主席的感慨。1955年的授銜,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銜。這次授銜典禮上,有上千位解放軍的將領被授予開國將軍軍銜,這是讓人高興的事情。許世友將軍我們都知道,許世友將軍是上將。在授銜典禮之前的擬定名單上,許世友看到自己的名字是在上將的名單中,而和自己資歷、戰功差不多的許光達將軍卻在大將的名單中,許世友的內心有點不平衡,於是許世友將軍就帶著自己的說辭去找了總理。
  • 55年授銜時,四野18位軍長7位授上將,為何三野軍長大多是中將?
    那些曾經為國家拋灑熱血的英雄們,國家為他們授予軍銜,作為最大的榮譽獎勵。我們都知道當時在授銜儀式上出現,開國十大元帥,開國十大大將等,總共授勳人數達到千人,在4大野戰部隊中,第4野戰部隊18位軍長中,獲得上將軍銜的就有7人,而第3野戰部隊中16個軍長中有10位中將,3位少將,還有3位將領沒有授軍銜。為什麼同樣戰功赫赫的野戰部隊,差距竟然這麼大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