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誕生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十大元帥竟有4位請求降銜

2021-01-08 網易

  1955年的9月27日下午5時,在金色迷人的北京城,莊嚴肅穆的中南海懷仁堂內,激動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響亮的奏響了。

  身穿筆挺中山裝的毛主席將授予元帥軍銜的命令狀,

  一一交到了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手中。

  同日下午2時30分,周恩來總理在隆重舉行的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將軍軍銜的典禮上,

  分別把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一一授予了粟裕等在京的將官。

  這一天,是將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天,這是共和國的首次授銜,我們的新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將軍和元帥,更為驕傲的是,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在中南海的授銜典禮上,周恩來總理面帶微笑,鄭重的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授予李貞時,對她說道:

  「祝賀你,李貞將軍,你是新中國的第一位女將軍。」

  

  懷仁堂女將軍李貞授銜一幕

  這裡的每個人都有一段傳奇經歷,這裡的每個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戰亂的歲月裡,他們將年輕的身軀獻給了國家,將軍百戰,九死一生,在無數次的戰鬥中他們闖出了一片新的天空,再回頭時那段用鮮血鋪出的路,已是幾十年前。

  是啊,在1955年的共和國首次授銜儀式上,

  10大元帥中最年長的朱德元帥已是69歲,將近古稀之年,其次是劉伯承元帥63歲。

  最年輕的是林彪這位19歲當軍長的常勝將軍,授銜時48歲。

  羅榮桓元帥53歲,陳毅和徐向前54歲,賀龍59歲,葉劍英58歲,彭德懷57歲,聶榮臻56歲。

  有著「福帥」之稱的聶榮臻,在戰場上「子彈仿佛長了眼」,總能幸運的躲過,他也是十大元帥中最後一位去世的。

  

  《建軍大業》聶榮臻飾演者

  轉眼65年的光陰一晃而過,1955年懷仁堂授銜的光輝一刻早已成為歷史,然而首次授銜的臺前幕後故事也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特別是在那次授銜上引發的「風波」,讓我們看到了十大元帥的高風亮節的品德,也讓我們再一次生動的見識到了毛澤東的幽默之處。

  因為軍銜制的制定,當時在全軍範圍內都引起了關注,被評軍銜的人有紅軍時期的老幹部,也有愛國起義的將軍,更有少數民族的將領。

  

  1955年授銜典禮

  從元帥到將軍,從將軍到士兵,給數以千計的人授予軍銜,評定勳章,是件何其容易

  ,毛主席就曾深有感觸的對主抓軍銜評定工作的彭德懷、羅榮桓說過:

  「你們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那時候絕大多數的戰士對自己的資歷、戰功授予什麼軍銜都能有比較正確的認識,但也有些老人認為自己多年來出生入死,立下了不小的戰功,應該得到更高的獎賞和榮譽。

  有的在要求沒能得到滿足時,情緒上有些比較大的波動,心裡不太服氣就跑到自己以前的老首長那裡,希望軍銜能夠評的再高些。

  

  1955年懷仁堂授銜畫作

  比如一位走過2萬五千裡長徵的紅軍老戰士,因為入伍多年,在得知自己被授予的是少將軍銜時對身邊人十分不滿的抱怨道:

  「我要把那勳章掛到狗尾巴上去。」

  在他心中評定軍銜只是論功行賞的事情,所以心中憤憤不平對有關軍委領導提出了意見。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是博採眾長、獨樹一幟的產物,授予軍官軍銜都是經過了羅榮桓、彭德懷等人將近一年的評定,此時這位老戰士的話被毛主席知道了。

  主席無奈的笑了笑,他明白肯定有人會有意見的,自己的大元帥軍銜都不要了,有多少英魂常埋沙場,如今爭這個能帶來多大榮譽呢?

  所以他說道: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打仗時連命都不要了,現在為了肩上一顆星,硬是要

  爭一爭、鬧一鬧,有什麼意思?」

  於是羅榮桓元帥親自找了老戰士來談話,並耐心的告訴他為何評他為上將,這是比較公正,經過細緻暖心的思想工作後,這位老戰士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想通了。

  

  羅榮桓元帥

  憑心而論,因為軍銜與軍人的榮耀、地位、身份休戚相關,比較看重也是無可厚非的,但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次的授銜中

  ,10大開國元帥竟有多位在知道自己被評定為元帥後,主動提出降銜的請求。

  第一個提出讓銜的是徐向前元帥

  ,作為紅四方面軍的代表人物,作為人數眾多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他,就是元帥的最佳人選。

  然而他在知道自己被評定為元帥後,他認為革命已經成功,當不當元帥都不重要了,所以還專門給毛澤東寫了封信,在心中他真誠地說道:

  我們這些人是倖存者,許多戰友犧牲了,如果他們不犧牲,元帥、將軍應當是他們的。

  第二個提出讓銜的是主持評銜工作的

  羅榮桓

  ,那天,他工作完回到家裡,對夫人林月琴道:

  「要給我元帥軍銜,我是受之有愧的」。

  羅榮桓元帥雖然是十大元帥中資歷最淺的,但是在10人中屬於學歷最高的,他是政工元帥,也代表著政工在軍中的地位,意味著軍隊彰顯著特有中國特色。

  但是他仍然非常謙虛的在給毛主席的信中表示自己參加革命比較晚,對革命貢獻沒有他人大,請求不要授予自己那樣高的軍銜。

  

  1955年懷仁堂授銜的將帥們

  還有我們的朱老總,朱老總在軍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他都應該是第一元帥。

  1930年朱德擔任了紅一方面軍的總司令,第二年他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總司令,抗日戰爭初期,他又率領八路軍總部前往太行山前線。

  到了1940年回到革命聖地延安,他開始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局,新中國成立後他更是黨的領導人,可以說朱老總一人的革命生涯伴隨了整個新中國成立的過程。

  所以朱老總在被授予第一元帥後,他對高級將領們真誠而謙遜的說道:

  「這份功勞應該歸在誰身上,那我就要說,這個新中國是所有戰士們和群眾一起打下來的,這份功勞應該首先歸在人民大眾身上。

  人家把功勞歸給我,我就把功勞往下推,我想你們也要這樣推才好。」

  

  55授銜典禮上的朱老總和彭老總

  還有彭德懷元帥,

  這位「誰敢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在軍史上的地位僅次於朱老總,他也是軍銜評定的主持人,也是第一野戰軍的代表,從參加革命一直到朝鮮戰場,始終與百萬將士們站在第一線從事指揮,他能夠位列第二元帥也是理所當然。

  性格直率的彭老總也多次說過:

  「我這個人並不需要什麼勳章,我也夠不上元帥,如果要評的話,給我評個將,是合適的。」

  直到1959年6月,那時外國友人來中國訪問時,彭老總在接待對方時,談話中也依然率性的說到:

  「我不喜歡人家喊我元帥,這是戰爭的結果,是學人家的,我不喜歡肩上的這兩塊牌牌」。

  

  55授銜時

  其實不只是十大元帥,在很多將官中,比如徐海東大將,許光達大將,粟裕大將、徐立清中將等眾多將領都主動提出降低軍銜的請求。

  回頭看,時光雖已過了65年,但1995年懷仁堂授銜的光輝一幕,極大的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

  而這些老一輩的開國將帥們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軍銜,不求名利主動讓銜的舉動,至今都為全軍做出了表率,令人肅然起敬。

  我是

  @河東獅子

  ,感謝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55年大授銜:主席不當大元帥,粟裕等讓帥自降級,許世友嫌銜低
    但在抗日戰爭時期,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兩党進行了第二次合作,而此時,由於敵軍友軍都有軍銜,唯獨八路軍沒有軍銜,故在協同作戰等方面有諸多不便。所以朱德和彭德懷在1939年4月2日,致電毛澤東和中央書記處,提出在我軍內實行軍銜制度的建議,並被中央採納,同年5月30日,八路軍總司令部發布了「建立等級制度的訓令」。
  • 開國大將許光達被譽為裝甲兵之父,曾多次請求讓銜,主動降低級別
    文|觀景說史許光達(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湖南省長沙縣東鄉蘿蔔衝人,是新中國十大開國大將之一。許光達大將在被授予大將軍銜前,曾多次主動讓銜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在1955年授銜時,根據許光達對中國革命和軍隊建設中所做出的卓著貢獻
  • 55年授銜後,元帥、將軍對應工資級別,這位大將為何會低一級?
    1955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國在借鑑了蘇聯、朝鮮的軍隊建設模式和經驗之後,開始獨立自主地進行了我軍的軍銜改制,從此結束了我軍長期被國際說成是「有兵無將」的局面。這在後來被人家說成是我軍「有兵無將」,而通過此事之後,中央則進一步加快了我軍軍銜改革的步伐,並在1955年在全軍完成授銜。我軍的軍官的軍銜共設4等14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實際未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如果參加55年授銜,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新中國唯一女將軍,無法生育,一生領養20多名烈士孤兒:很辛酸
    巾幗不讓鬚眉,革命不分男女,婦女也能頂半邊天,自1955年中國實行軍銜制(1965年廢除)到1988年又恢復並實施新軍銜制,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共湧現出34名女將軍。 沒有他們的支持和並肩作戰,就不會有共和國的今天。
  • 1955年授銜時,他負責宣讀十大元帥的名單,但他自己卻沒有軍銜
    1955年9月27日下午,新中國舉行了一次意義重大的典禮:授銜、授勳儀式。 關於這次授銜,歷史客棧已經介紹過很多次了,十大元帥、十大大將、開國上將、中將、少將的名單,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 今天介紹的,是在這次授銜儀式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彭真。
  • 這位紅軍女將軍領導過3位開國大將,差點成女上將,前夫大名鼎鼎
    紅軍唯一女將軍1955年,我軍第一次海陸空三軍大授銜時,共有10人被授元帥,10人被授大將,55位開國上將(55年後補授了王建安和李聚奎),175人被授中將(後來補授了聶鶴亭和賀誠),798位少將(後補授了8位)。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就像古時候的皇帝,他們都追求長生不老,想著千秋萬代,但是又有幾個皇帝是長壽的?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為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授予一千多名將領將帥軍銜。這些將帥避免不了的也是遵循自然規律,生老病死。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
  • 1955年授銜:讓軍銜的都有誰?其實個個都厲害
    而國家進行授銜,也是國家軍隊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步驟。1955年,我國對有功之臣進行了授銜: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上將等等。當時,老百姓對此事也津津樂道,幾乎每家都能熟練地背出十大元帥是誰,而且家中也張貼了十大元帥的畫像。當年授銜有講究其實,當年的授銜可是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而決定的,其中的將帥座次非常有講究。
  • 戰神粟裕:開國第一大將,為何沒有位列十大元帥?
    在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粟裕屢立重大戰功,深得偉人喜愛。1955年解放軍進行授銜儀式的時候,偉人感嘆:「論功勞,論才能,論品德,粟裕足以領元帥銜,整個解放戰爭中,誰人不知道華東的粟裕啊?」可就是這樣一個戰功卓越,用兵如神的當世軍神,為何沒能評得上元帥呢?原來,粟裕將軍沒能評為十大元帥的真實原因,並不是傳聞中的謙虛,而是根據我軍的評級條件,粟裕將軍是資格不夠。
  • 一野7個軍長,有一位大將三位上將,唯獨他沒有參加大授銜
    在一野的7位軍長之中,有鼎鼎大名獨臂戰將賀炳炎、王震、許光達等人,這7位軍長之中只有許光達一人是大將,作為一野之中唯一的大將,許光達是了不起的,他也是十大大將裡最年輕的大將,時年47歲。其實許光達曾經是想請求降低軍銜的,他從老上級賀老總處得知自己被授大將,心中有一些不安,經過思考之後,他給主席和軍委寫了一份「降銜申請書」,請求降低自己的軍銜。
  • 1955年授銜儀式,他宣讀了10大元帥名單,但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表彰一些功績突出的人,我國舉行了授銜儀式,專門表彰了各位軍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評選出的十大元帥。當然了,除了十大元帥之外,還有1000多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在當時的授銜儀式上,有一個人宣讀了十大元帥名單,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此人就是彭真。
  • 紅一方面軍成立時有8位軍長,有幾位活到建國後?55年授什麼軍銜
    引言 1930年,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會師,經會議決定兩軍合編為第一方面軍,當時紅一軍團下轄3、4、12、20、22軍,共5個軍,紅三軍團下轄5、8、16軍,共3個軍,此時能夠擔任軍長職務,那都是在我軍發展中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大人物,那麼八位軍長都是誰?
  • 新中國排在十大元帥之後的55名上將都有誰?又是按什麼排列順序的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列出了戰功赫赫的十大元帥的名字,葉劍英、陳毅……這些名字國人尤為熟悉。那諸位可否知道,在這後面還有55名上將呢?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這些忠勇的上將們用鮮血鑄就了戰爭的勝利,他們的排名依據的是什麼呢?
  • 55年授銜時,四野18位軍長7位授上將,為何三野軍長大多是中將?
    中國近代經歷漫長的戰爭後,終於在東方覺醒,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中國以頑強不息的精神屹立於世界之林,成為世界強國之一。那些曾經為國家拋灑熱血的英雄們,國家為他們授予軍銜,作為最大的榮譽獎勵。我們都知道當時在授銜儀式上出現,開國十大元帥,開國十大大將等,總共授勳人數達到千人,在4大野戰部隊中,第4野戰部隊18位軍長中,獲得上將軍銜的就有7人,而第3野戰部隊中16個軍長中有10位中將,3位少將,還有3位將領沒有授軍銜。為什麼同樣戰功赫赫的野戰部隊,差距竟然這麼大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讓我們先看看4野授勳的將領都是誰?
  • 開國少將李貞,1955年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晚年結局如何?
    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擁有突出貢獻的女性也是非常多的,可是似乎很少有人提到她們的存在,所以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女中豪傑,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位女將軍,她的名字叫做李貞。李貞出生於1908年,她是湖南人,因為受封建時代的影響,李貞幼時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而且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把她送給了別人當童養媳。李貞寄人籬下,飯也吃不飽,她心裡一直渴望著逃開這個吃人的地方。直到1926年,各地革命運動的興起,讓李貞看到了希望。
  • 55年授銜他是省委書記,為何仍被授上將軍銜?主席:名單中要有他
    眾所周知,中國在1955年舉辦了一場盛大活動,那一天上千名將領齊聚北京接受軍銜,那是光輝榮耀的時刻。我們知道那時評銜有一個原則,已經到地方工作或脫離部隊的人按理說是不能授予軍銜的,但規定可以因特殊情況而改變,當時有一個人就正擔任四川省委書記,卻因其特殊的經歷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為何呢?
  • 1946年我軍痛失四位將星,使新中國少了四位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這就註定了194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解放戰爭就此打響。然而,1946年,也是最為痛惜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我軍折損了四位名將、愛將。如果這四位將領不犧牲的話,在1955年舉行的首次授銜儀式上,將會增添一位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和中將。那麼,這四位將星分別是誰?他們都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解放戰爭時,徐帥是聶帥的副手,為什麼他在十大元帥中排聶帥之前
    我們都知道十大元帥中,朱老總是帥首,在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一,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十大元帥排名,基本上就是他們的位次,其中徐向前元帥比較特殊,他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而且他的位次排在聶榮臻聶帥之前。這本來沒有什麼,有疑問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徐帥曾經擔任過聶帥的副手,可是在授銜的時候,徐帥排在了聶帥之前。
  • 粟裕未當選元帥,不是謙虛而是資格不夠
    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儀式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此次授銜一共確定10名元帥,10名大將,75名上將,177中將,802大將。毛澤東主席親自為10名元帥授銜。、許光達授銜完畢,對於粟裕授予大將軍銜而非元帥眾說紛紜,曾有謠言傳出,粟裕最開始授予的是元帥軍銜,最後他自己請辭,事實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