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9月27日下午5時,在金色迷人的北京城,莊嚴肅穆的中南海懷仁堂內,激動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響亮的奏響了。
身穿筆挺中山裝的毛主席將授予元帥軍銜的命令狀,
一一交到了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手中。
同日下午2時30分,周恩來總理在隆重舉行的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將軍軍銜的典禮上,
分別把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一一授予了粟裕等在京的將官。
這一天,是將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天,這是共和國的首次授銜,我們的新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將軍和元帥,更為驕傲的是,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在中南海的授銜典禮上,周恩來總理面帶微笑,鄭重的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授予李貞時,對她說道:
「祝賀你,李貞將軍,你是新中國的第一位女將軍。」
懷仁堂女將軍李貞授銜一幕
這裡的每個人都有一段傳奇經歷,這裡的每個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戰亂的歲月裡,他們將年輕的身軀獻給了國家,將軍百戰,九死一生,在無數次的戰鬥中他們闖出了一片新的天空,再回頭時那段用鮮血鋪出的路,已是幾十年前。
是啊,在1955年的共和國首次授銜儀式上,
10大元帥中最年長的朱德元帥已是69歲,將近古稀之年,其次是劉伯承元帥63歲。
最年輕的是林彪這位19歲當軍長的常勝將軍,授銜時48歲。
羅榮桓元帥53歲,陳毅和徐向前54歲,賀龍59歲,葉劍英58歲,彭德懷57歲,聶榮臻56歲。
有著「福帥」之稱的聶榮臻,在戰場上「子彈仿佛長了眼」,總能幸運的躲過,他也是十大元帥中最後一位去世的。
《建軍大業》聶榮臻飾演者
轉眼65年的光陰一晃而過,1955年懷仁堂授銜的光輝一刻早已成為歷史,然而首次授銜的臺前幕後故事也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特別是在那次授銜上引發的「風波」,讓我們看到了十大元帥的高風亮節的品德,也讓我們再一次生動的見識到了毛澤東的幽默之處。
因為軍銜制的制定,當時在全軍範圍內都引起了關注,被評軍銜的人有紅軍時期的老幹部,也有愛國起義的將軍,更有少數民族的將領。
1955年授銜典禮
從元帥到將軍,從將軍到士兵,給數以千計的人授予軍銜,評定勳章,是件何其容易
,毛主席就曾深有感觸的對主抓軍銜評定工作的彭德懷、羅榮桓說過:
「你們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那時候絕大多數的戰士對自己的資歷、戰功授予什麼軍銜都能有比較正確的認識,但也有些老人認為自己多年來出生入死,立下了不小的戰功,應該得到更高的獎賞和榮譽。
有的在要求沒能得到滿足時,情緒上有些比較大的波動,心裡不太服氣就跑到自己以前的老首長那裡,希望軍銜能夠評的再高些。
1955年懷仁堂授銜畫作
比如一位走過2萬五千裡長徵的紅軍老戰士,因為入伍多年,在得知自己被授予的是少將軍銜時對身邊人十分不滿的抱怨道:
「我要把那勳章掛到狗尾巴上去。」
在他心中評定軍銜只是論功行賞的事情,所以心中憤憤不平對有關軍委領導提出了意見。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是博採眾長、獨樹一幟的產物,授予軍官軍銜都是經過了羅榮桓、彭德懷等人將近一年的評定,此時這位老戰士的話被毛主席知道了。
主席無奈的笑了笑,他明白肯定有人會有意見的,自己的大元帥軍銜都不要了,有多少英魂常埋沙場,如今爭這個能帶來多大榮譽呢?
所以他說道: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打仗時連命都不要了,現在為了肩上一顆星,硬是要
爭一爭、鬧一鬧,有什麼意思?」
於是羅榮桓元帥親自找了老戰士來談話,並耐心的告訴他為何評他為上將,這是比較公正,經過細緻暖心的思想工作後,這位老戰士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想通了。
羅榮桓元帥
憑心而論,因為軍銜與軍人的榮耀、地位、身份休戚相關,比較看重也是無可厚非的,但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次的授銜中
,10大開國元帥竟有多位在知道自己被評定為元帥後,主動提出降銜的請求。
第一個提出讓銜的是徐向前元帥
,作為紅四方面軍的代表人物,作為人數眾多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他,就是元帥的最佳人選。
然而他在知道自己被評定為元帥後,他認為革命已經成功,當不當元帥都不重要了,所以還專門給毛澤東寫了封信,在心中他真誠地說道:
我們這些人是倖存者,許多戰友犧牲了,如果他們不犧牲,元帥、將軍應當是他們的。
第二個提出讓銜的是主持評銜工作的
羅榮桓
,那天,他工作完回到家裡,對夫人林月琴道:
「要給我元帥軍銜,我是受之有愧的」。
羅榮桓元帥雖然是十大元帥中資歷最淺的,但是在10人中屬於學歷最高的,他是政工元帥,也代表著政工在軍中的地位,意味著軍隊彰顯著特有中國特色。
但是他仍然非常謙虛的在給毛主席的信中表示自己參加革命比較晚,對革命貢獻沒有他人大,請求不要授予自己那樣高的軍銜。
1955年懷仁堂授銜的將帥們
還有我們的朱老總,朱老總在軍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他都應該是第一元帥。
1930年朱德擔任了紅一方面軍的總司令,第二年他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總司令,抗日戰爭初期,他又率領八路軍總部前往太行山前線。
到了1940年回到革命聖地延安,他開始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局,新中國成立後他更是黨的領導人,可以說朱老總一人的革命生涯伴隨了整個新中國成立的過程。
所以朱老總在被授予第一元帥後,他對高級將領們真誠而謙遜的說道:
「這份功勞應該歸在誰身上,那我就要說,這個新中國是所有戰士們和群眾一起打下來的,這份功勞應該首先歸在人民大眾身上。
人家把功勞歸給我,我就把功勞往下推,我想你們也要這樣推才好。」
55授銜典禮上的朱老總和彭老總
還有彭德懷元帥,
這位「誰敢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在軍史上的地位僅次於朱老總,他也是軍銜評定的主持人,也是第一野戰軍的代表,從參加革命一直到朝鮮戰場,始終與百萬將士們站在第一線從事指揮,他能夠位列第二元帥也是理所當然。
性格直率的彭老總也多次說過:
「我這個人並不需要什麼勳章,我也夠不上元帥,如果要評的話,給我評個將,是合適的。」
直到1959年6月,那時外國友人來中國訪問時,彭老總在接待對方時,談話中也依然率性的說到:
「我不喜歡人家喊我元帥,這是戰爭的結果,是學人家的,我不喜歡肩上的這兩塊牌牌」。
55授銜時
其實不只是十大元帥,在很多將官中,比如徐海東大將,許光達大將,粟裕大將、徐立清中將等眾多將領都主動提出降低軍銜的請求。
回頭看,時光雖已過了65年,但1995年懷仁堂授銜的光輝一幕,極大的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
而這些老一輩的開國將帥們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軍銜,不求名利主動讓銜的舉動,至今都為全軍做出了表率,令人肅然起敬。
我是
@河東獅子
,感謝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