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讓軍銜的都有誰?其實個個都厲害

2020-12-25 歷史漫談君

軍銜是軍人的榮譽,是對每一位軍人最好的肯定、讚揚與激勵。而國家進行授銜,也是國家軍隊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步驟。1955年,我國對有功之臣進行了授銜: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上將等等。當時,老百姓對此事也津津樂道,幾乎每家都能熟練地背出十大元帥是誰,而且家中也張貼了十大元帥的畫像。

當年授銜有講究

其實,當年的授銜可是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而決定的,其中的將帥座次非常有講究。我們來看一下我軍的發展歷程:

1、紅軍時期:主要有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和南方三年遊擊戰以及陝北紅軍。2、抗戰時期:八路軍和新四軍,八路軍又有115師、120師、129師。3、解放戰爭時期:五大野戰軍: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華北野戰軍。

朱德

我們知道「元帥」是軍銜制度裡,是「大元帥」之下的最高軍銜。而我國當時又沒有設置「大元帥」,所以「元帥」這個軍銜是最高級別了。因此,「元帥」這個軍銜影響也最大,自然要考慮到方方面面,要有說服力,要儘量在全軍中有平衡,考慮到其地位、軍功、所在的隊伍等等,努力使每一支主要力量都有體現。

十大元帥中有8位來自紅一方面軍: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等,因為紅一方面軍是當時的中央紅軍,所以上榜的人自然多;而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也有代表,紅二方面軍的代表:賀龍;紅四方面軍的代表:徐向前

徐向前

陝北紅軍是個特例,沒有元帥代表,因為當時的創立者劉志丹已經犧牲,高崗又自殺,再加上轉業後不在部隊的,綜合考慮,其他人沒有具備當選元帥的資格。

同時,隨著軍隊的發展,很多將帥是多重身份的,也就是說在紅軍時期、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是當時的代表。比如十大元帥中,在解放戰爭時期看來,他們又都是五大野戰軍的代表。

主動要求降銜的將領們:

1955年1月,我軍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軍銜體制,設為6等19級:

賀龍

大元帥、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1、主席辭帥與粟裕辭帥

在軍銜的評選中,主動要求辭軍銜,降銜的事例不少。首先是主席辭帥,當時人大決定直接任命主席為「大元帥」,但是主席堅決不當,最後只好作罷。

據主席的衛士長李銀橋的口述,有粟裕辭帥說。粟裕戰功赫赫,單論戰功,他肯定是「元帥」,但他位列大將第一位。當時有粟裕辭帥說,因為評選是綜合考慮的結果,所以粟裕還是很有大將風範的,提出辭讓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粟裕

2、徐向前元帥讓軍銜

徐向前被評上「元帥」是眾望所歸,是實至名歸的。但是徐向前給主席寫信,拒當「元帥」。主席自然不肯,他不當,大家也不同意。其實,徐向前讓銜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嫌。

3、羅榮桓元帥讓軍銜

當時,主持評定軍銜工作的羅榮桓也不同意自己被評為「元帥」,他覺得自己功勞還不夠大。但是主席說:

「羅榮桓同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典範,他是秋收起義以後上了井岡山的老同志,幾十年從不為個人名利爭短長,他協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戰爭中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羅榮桓

4、大將徐海東讓軍銜

評選軍銜時,徐海東在大連療養,知道自己被授予大將軍銜後, 立即向當時在大連視察的總理讓軍銜,他覺得自己養病的時間長,不符合條件。

總理說:

「海東同志,你是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累病的嘛!你為黨的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認為,授你大將軍銜不高也不低。」

徐海東

5、大將譚政讓軍銜

當在總政排名第一的副主任譚政被評為大將時,他也提出自己不夠格,要讓軍銜。但是,譚政作為大將中唯一政工幹部代表,是怎麼推辭也推辭不掉的。

6、大將許光達讓軍銜

許光達是那個非辭下軍銜不可的那一個,他說:

「要是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這些同志不死,他們才應該是大將。」

許光達

雖然,後來賀龍等人都做了他的工作,許光達仍然要求把自己的行政級別降低為五級,也就是說他雖然最後評選的是大將,但是最後的待遇是上將級別的。

主席對許光達是高度評價:

「同志們,今天我要向你們介紹一位甘心把自己的級別降低的人,他就是許光達同志!這是一面鏡子!一面共產黨毫不為己、不謀私利的鏡子!他將始終成為我黨、我軍上下的一面很好的鏡子!500年前,明朝一個大將叫做徐達,他平定中原,威震天下,如今500年後,我們人民軍隊中也有一位大將,他就是許光達,他是以他的高風亮節而名震天下的!」

有人說,當時許世友覺得給自己評選上將太委屈了,自己應該是大將。但是總理說粟裕才是大將。聽到這句話,許世友立即服氣了,因為粟裕一直是他的領導、上級。粟裕為大將,許世友為上將,非常合情合理。

總之,1955年授銜:讓軍銜的除了粟裕、羅榮桓外,個個都厲害。這才是大將風範,元帥風範!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的4個功臣師長,他們都是誰?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這一戰上甘嶺陣地被敵我雙方反覆爭奪了29次,其中秦基偉指揮了四個師共9個團的兵力防守。那麼上甘嶺戰役的四個功臣師長,他們都是誰?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15軍的兩個師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回國,1955年授予了崔建功少將軍銜。
  • 1955年授銜時,此人沒有任何職務,為何被授予中將軍銜?
    在革命戰爭期間,戰士們保家衛國,雖然他們大多數人都出身平凡,但是卻有著不平凡的命運,今天要介紹的其中一個人更加特殊,他本來是離開軍隊系統的,身上沒有任何職務,卻在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中將軍銜,這是為什麼呢?
  • 紅軍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軍團長都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說起「軍團」這個編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地位在軍之上,方面軍之下,一般下轄若干個軍或者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能當上軍團長的,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活到建國後,基本上授勳封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紅軍的這十位軍團長都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 大授銜時,3000多名老紅軍連校級軍銜都評不上,最後怎麼辦了?
    1955年9月份的時候,為了表彰那些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重要的將領們,我軍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大授銜。這次授銜的主要依據是資歷、職務和戰功,許多軍銜都是按照1952年定級時授予的。當時規定:上將需為正兵團級;中將需為副兵團級和準兵團級;正軍級、副軍級和準軍級可評為少將。
  • 1955年授銜時,他負責宣讀十大元帥的名單,但他自己卻沒有軍銜
    這次授銜,是先從將官開始的,到下午5點,才開始授予十大元帥的軍銜,當時,是誰宣讀十大元帥的入選名單的呢 彭真正式宣讀了十大元帥的名單,然後由主席上臺,親手將元帥軍銜的命令狀,發給了眾位元帥。 請注意,當時出席授銜儀式的元帥只有七位,另外的林總、劉帥都因病在青島休養,葉帥也因在大連指揮演習,未能出席。 第二天,彭真又親自去了一趟青島,把元帥軍銜和勳章,授予了林總和劉帥。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六個兵團司令員是誰?後來誰的軍銜最高?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為了保家衛國無數熱血男兒踏上異國的土地,前後共有六個兵團加入了戰鬥,那麼這六個兵團的司令員分別是誰?他們後來又是什麼軍銜?
  • 1988年海軍領導班子都有誰?都授予什麼軍銜?誰最高呢
    1988年海軍領導班子都有誰?都授予什麼軍銜?誰最高呢?1988年恢復軍銜制的時候,海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都有誰呢?他們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呢?誰的最高呢?海軍司令員:張連忠;軍銜:上將張連忠1931年出生,山東省膠州市人1947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了膠東保衛戰和濟南、淮海、渡江、上海、漳廈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張連忠任海軍艦隊副參謀長、海軍基地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海軍司令員等職務。張連忠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1993年5月晉升為海軍上將軍銜。
  • 新中國成立,八大兵種首任司令員分別是誰?都是什麼軍銜
    新中國成立,我國的國防事業也進行了擴充,在原有的步兵,騎兵這些常規兵種之上有增添了8個新兵種,這八個兵種的加入,使得我國的軍事逐漸走向現代化,機械化。那麼這八個都是那些兵種?他們的首任司令員分別是誰擔任?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想必大家都想去了解,那我們就接著往下看。
  • 1955年授銜時,他僅是軍級幹部,為何能贏得上將頭銜?
    1955年,新中國軍隊正式實行軍銜制,並且進行了一次全軍大授銜,當時評定軍銜的主要依據也是根據幹部在軍隊中的級別以及戰功,一般來說,兵團司令員級別大部分可以被評為上將,兵團副司令員如果資歷深也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 1955年授銜,毛主席拒絕大元帥軍銜,另外七位為什麼也拒絕了?
    而彭德懷和羅榮恆等領導,為軍銜制度開國許多次的會議,並且調動之前的檔案,為定銜的事情反覆的商談。最後,大家一致以為毛主席等人也應該一道授銜。這個時候,就設立了大元帥的軍銜,並且元帥的職位也是確定了13位的,是想讓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領導人物都參與,而大將也初步定下了14位。可是毛主席聽說這個大元帥的軍銜之後,他是堅決的不想要授銜。
  • 1988年恢復軍銜,七大軍區司令員都是誰?分別被授何軍銜?
    1955年,我國舉行了首次授銜儀式,一共評出了十位開國元帥和數以千計的共和國將軍,然而1965年卻取消了實行十年之久的軍銜制。1988年,時隔23年之後,我軍又恢復了軍銜評定,最高軍銜設為上將。在88年授銜儀式中,我國只有七大軍區,還有四大軍區在1985年的裁軍中被撤銷。
  • 1955年授銜儀式,他宣讀了10大元帥名單,但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表彰一些功績突出的人,我國舉行了授銜儀式,專門表彰了各位軍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評選出的十大元帥。當然了,除了十大元帥之外,還有1000多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在當時的授銜儀式上,有一個人宣讀了十大元帥名單,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此人就是彭真。
  • 長徵初期,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團長分別是誰?後有幾人參與了授銜
    在長徵初期,紅一軍團有三個師,分別是第一師、第二師和第十五師。其中一師、二師是主力師,十五師是彭紹輝和肖華領導的少共國際師。其中第一師和第二師下轄6個團,其中著名的中央三虎便誕生於這兩個師,這三「虎」是指: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1師第1團,第2師第4、第5團,在紅軍時期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
  • 八路軍3個師15個團,加總部特務團,團長和副團長都是什麼軍銜?
    各師下轄2個旅,每旅下轄2個團,然後每個師還有一個教導團,這樣一共就是16個團。而這些團長副團長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很多都是中將以上的軍銜,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 在這些團長副團長中,張紹東投敵,陳錦繡犧牲,楊得志、李天佑、楊勇、韓先楚、楊成武、黃永勝都是上將軍銜,陳正湘、韓振紀則是中將軍銜,這點在其他兩個師是沒有的。
  • 長徵後,紅一軍團第4師三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誰的軍銜高?
    第4師下轄3個團,分別是第10團、第11團和第12團。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第4師的團長都是誰?後誰的軍銜高?第10團的團長叫徐德操。徐德操是湖南平江人,1914年生,15歲入團,16歲參加紅軍。徐德操性格剛烈,勇猛善戰。他經常手持一把大刀,率先殺入敵群。
  • 原屬湖北麻城乘馬崗的9位開國將軍,為何劃歸新縣,他們都有誰?
    眾所周知,中國十大將軍縣在湖北有2個、再加1個將軍鄉。分別是紅安縣、大悟縣、將軍鄉是麻城市乘馬崗鎮。那很多人就有疑問了:麻城不是開國大將、中將、少將都有30多人也不算少,為什麼麻城卻只是將軍鄉呢?
  • 長徵中,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都是誰?1955年授予啥軍銜
    長徵剛開始時,紅一方面軍共下轄5個軍團,由於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我軍在突破湘江封鎖線時付出了很大的犧牲。為了方便統一指揮,1935年2月,紅一方面軍在雲南昭通的扎西地區進行了一次整編,史稱扎西整編。扎西整編時,在突破湘江犧牲較大的紅八軍團被整建製取消,紅3、5、9三個軍團則取消師一級建制,由軍團直接下轄團級單位,紅一軍團則由三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師長分別由李聚奎、陳光擔任。每個師各下轄三個團,那麼,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分別是誰呢?在日後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吧。
  • 55年授銜他是省委書記,為何仍被授上將軍銜?主席:名單中要有他
    眾所周知,中國在1955年舉辦了一場盛大活動,那一天上千名將領齊聚北京接受軍銜,那是光輝榮耀的時刻。我們知道那時評銜有一個原則,已經到地方工作或脫離部隊的人按理說是不能授予軍銜的,但規定可以因特殊情況而改變,當時有一個人就正擔任四川省委書記,卻因其特殊的經歷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為何呢?
  • 1955年授銜時,他是唯一一位拒絕中將軍銜的大人物,卻沒人不服氣!
    1955年評銜時,發生了不少讓人至今津津樂道的事情,不過大多都是關於軍銜是否過高或過低的。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個大人物,卻直接拒絕了頒授給他中將軍銜,而且還沒人不服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就是錢學森。
  • 兩次實施軍銜制:都設置了大校軍銜,對外軍事交流確有不便
    大校,這個軍銜,可以說具備中國軍銜特色,1955年9月27日,我軍歷史上首次正式授銜時,包括1988年9月27日,我軍恢復軍銜制以來,仍然保有大校軍銜。1955和1988年的軍銜比對,後者要比前者簡潔了許多,主要的就是取消了元帥;此外,取消了將官中的大將軍銜,以及取消了尉官中的大尉軍銜,但兩者都出乎意料地都設置大校軍銜。其實,1988年9月27日,提「實行新的軍銜制」,而不再提「恢復軍銜制」,借鑑參考了1955年的軍銜制,但卻不是照搬照套,畢竟取消了元帥、大將和大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