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授銜時,3000多名老紅軍連校級軍銜都評不上,最後怎麼辦了?

2020-12-22 騰訊網

1955年9月份的時候,為了表彰那些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重要的將領們,我軍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大授銜。這次授銜的主要依據是資歷、職務和戰功,許多軍銜都是按照1952年定級時授予的。當時規定:上將需為正兵團級;中將需為副兵團級和準兵團級;正軍級、副軍級和準軍級可評為少將。

依照這個標準,1955年授銜時共產生了1048位開國將帥,其中元帥和大將各十人;上將55人;中將175人,少將798人。將級一下就是校級軍官了,當時規定:大校需為正師級;中校需為正團級;副團級和準團級可評為少校。按照這個標準,當時有3000餘名老紅軍連校級軍銜都評不上,最後怎麼辦了呢?

在我軍的建軍史上,紅軍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南昌起義之後,全國許多地方都爆發了工農武裝起義。1927年11月13日,黃麻起義隊伍攻佔了黃安縣城,並成立了「黃安縣農民政府」。得知這個消息後,書法家吳蘭陔先生非常高興,當即揮毫寫下了一副對聯,貼在了黃安縣農民政府大門上。對聯寫道:「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縣,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

這幅對聯對仗工整,巧妙地嵌入了「綠、青、白、黑、赤、黃、碧、紫、蒼、紅」十個表示顏色的詞,感情濃烈,又十分貼切地描繪了當時的形勢和人民革命的激情。尤其難得的是,對聯中運用了「紅軍」一詞,吳蘭陔先生由此成為把我黨領導的軍隊稱為「紅軍」的第一人。此後不久,廣州起義爆發,起義領導機關在發布的《紅旗號外》中宣布組織「工農紅軍」,並在起義當天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幟。

當時參加廣州起義的部隊包括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全部、警衛團一部和廣州工人赤衛隊七個聯隊以及市郊部分農民武裝,這些部隊統稱為工農紅軍,葉挺出任總司令。廣州起義後來雖然失利,但「工農紅軍」這個響亮的名稱卻在全國不脛而走。從此,「紅軍」這一稱號在各地的革命武裝中開始陸續使用。

鼎盛時期,全國紅軍共有30餘萬人。其中紅一方面軍100600人;紅四方面軍10萬人;湘鄂西蘇區紅二軍團2萬人;湘贛蘇區紅六軍團15000人;湘鄂贛蘇區紅16軍連同地方武裝共17000人;廣西左右江蘇區紅7軍8000人;鄂豫皖蘇區紅25軍11000人,閩浙贛蘇區新紅10軍連同地方武裝共1萬人;陝北蘇區紅26和紅27軍共3200多人。

然而經過土地革命戰爭、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浴血拼殺,到1955年授銜的時候,老紅軍僅剩下了數千人。他們當中有3000餘人因為職務低連少校都評不上。這些人一路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過重要貢獻。他們未必會在乎自己評什麼軍銜,但國家卻記著他們的貢獻,最終這3000多人全部被授予了少校軍銜。

相關焦點

  • 副參謀長左權,抗日時如果沒有犧牲,55年授銜會是什麼軍銜?
    那麼如果左權當時沒有犧牲,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會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左權出生於1905年,從小家境貧窮,並且在不到2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所以小時候的左權都是靠著放牛來維持生計。雖然說左權年齡很小,但是他的愛國情懷卻非常堅定。
  • 五五授銜時,哪些正兵團級幹部未獲得上將軍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大家都知道,1955年,我軍首次對全體有軍職的軍隊幹部進行授銜,史稱「五五授銜」。此次授銜,全軍共有60餘萬名幹部獲得了準尉以上軍銜。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38名正兵團級將領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將是主動要求降銜,否則的話也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是大將軍銜。所以說,正兵團級別,是開國上將的一個重要標準。 但是在57位開國上將中,卻有多達22位並非正兵團級幹部,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來說說兩位無軍隊級別者:烏蘭夫和閻紅彥。
  • 1955年授銜:讓軍銜的都有誰?其實個個都厲害
    軍銜是軍人的榮譽,是對每一位軍人最好的肯定、讚揚與激勵。而國家進行授銜,也是國家軍隊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步驟。1955年,我國對有功之臣進行了授銜: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上將等等。當時,老百姓對此事也津津樂道,幾乎每家都能熟練地背出十大元帥是誰,而且家中也張貼了十大元帥的畫像。
  • 1955年授銜時,他負責宣讀十大元帥的名單,但他自己卻沒有軍銜
    1955年9月27日下午,新中國舉行了一次意義重大的典禮:授銜、授勳儀式。 關於這次授銜,歷史客棧已經介紹過很多次了,十大元帥、十大大將、開國上將、中將、少將的名單,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 今天介紹的,是在這次授銜儀式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彭真。
  • 1955年授銜儀式,他宣讀了10大元帥名單,但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表彰一些功績突出的人,我國舉行了授銜儀式,專門表彰了各位軍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評選出的十大元帥。當然了,除了十大元帥之外,還有1000多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在當時的授銜儀式上,有一個人宣讀了十大元帥名單,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此人就是彭真。
  • 江西老紅軍中有四位上將,除了陳奇涵、肖華、賴傳珠,還有誰?
    在近代,江西一改文風,愛上了武裝,是第一大將軍省。江西老紅軍中有四位上將,除了陳奇涵、肖華、賴傳珠,還有誰?1988年,17位高級軍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郭林祥上將是他們當中唯一的江西人,不過這次殊榮給了吉安,吉安市是我國開國將軍第一大市——有148位開國將軍(20位開國中將和128位開國少將)。郭林祥晉升上將軍銜後,填補了我國第一大將軍市吉安在紅軍將領中,沒有上將的尷尬局面。
  • 1955年大授銜,解放軍軍銜同外國軍銜等級對比,有什麼不同?
    1955年大授銜 眾所周知,1955年解放軍實行的軍銜等級為七等二十一級,七等分別為元帥、將官、校官、尉官、準尉、軍士以及兵。1955年首次授銜時的軍銜 蘇聯軍銜的實施起步於1935年9月22日,雖然較西方國家晚,但是比較複雜。
  • 授銜時,這五位擔任過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為何沒有授予軍銜
    授銜時,四大野戰軍的司令員全部授予元帥軍銜(不算代司令員粟裕),而副司令員的授銜情況卻頗為不同。五五授銜時,擔任過四大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們一半都是大將或上將軍銜(不算兼任的陳老總),粟裕、張雲逸、肖勁光都是開國大將,而張宗遜、呂正操則是開國上將。但是我們發現,趙壽山、先念同志、高同志、李運昌、周保中五位將領都沒有授予軍銜,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資歷。
  • 授銜時,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在授銜時的軍銜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帥,原本是川軍熊克武的部下,在舊軍隊中就表現不俗,有著「川中名將」的稱號。後來,劉帥離開舊軍隊參加革命,並前往蘇聯伏龍芝軍校充電,系統地學習了先進軍事理論,遂成為人民軍隊中傑出的軍事家。
  • 授銜時,有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還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正兵團一級的38名將領中,35名為上將,其餘三名中將,徐立清中將主動要求降銜,否則就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連大將軍銜都沒有。因此,兵團的級別,是衡量陸軍將軍的重要標準。然而,57位開國將軍中,有22位不是正兵團級幹部,這是為什麼?先說兩個沒有軍銜的人:烏蘭夫和閻紅彥。
  • 1955年授銜,毛主席拒絕大元帥軍銜,另外七位為什麼也拒絕了?
    而彭德懷和羅榮恆等領導,為軍銜制度開國許多次的會議,並且調動之前的檔案,為定銜的事情反覆的商談。最後,大家一致以為毛主席等人也應該一道授銜。這個時候,就設立了大元帥的軍銜,並且元帥的職位也是確定了13位的,是想讓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領導人物都參與,而大將也初步定下了14位。可是毛主席聽說這個大元帥的軍銜之後,他是堅決的不想要授銜。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如果參加55年授銜,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加入這三位將星如果參加1955年授銜儀式,分別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也絕不誇張。 左權,中國革命事業的先驅,從北洋軍閥時期,就開始參加革命戰爭,曾經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院,那是一個人才薈萃的地方,與他同期的學員都是國共雙方赫赫有名的將軍,左權參加了東徵戰役、北伐戰役,紅軍反圍剿戰役,走完了艱苦的長徵路,抗戰爆發以後,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新中國十大元帥中,有一大半都曾經受他領導,1942年,日軍對太行山根據地大掃蕩,左權將軍壯烈殉國。
  • 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還健在的都是百歲英雄,他們分別是誰?
    回想65年前,為了實現軍隊的正規化,也為了表彰開國元勳們的豐功偉績,1955年實行軍銜制,共評出一千多名將軍。如今65年過去了,現在健在的共和國開國將軍還有3人,他們分別是:106歲的黎光將軍、105歲的鄒衍將軍和101歲的楊永松將軍。
  • 授銜時,為何有五位曾經的「野戰軍副司令員」,沒有被授予軍銜?
    在授銜時,四大野戰軍司令員均為元帥,而副將軍授銜則略有不同。但我們發現,趙壽山、先念、高、李運昌、周保中等五位將軍都沒有被授予將軍軍銜,原因何在?首先來看一下他們的資質條件。在這些人中,趙壽山參加革命最晚,解放戰爭時期才加入人民軍隊。由於趙壽山在抗日戰爭時期率部守住中條山一年多,聲望極高,功勳卓著,因此入革命陣營後被重用,直接被任命為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授銜時,人民軍隊十位最傑出的參謀長,分別授予啥軍銜
    朱雲卿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表現極為出色,他心思縝密,足智多謀,擅長制定作戰計劃,是毛委員軍事上的左膀右臂,可惜的是,朱雲卿在生病住院時,被國軍特務暗殺。 第九位:王爾琢。南昌起義失敗後,王爾琢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長,與朱老總、陳老總一起,歷經千辛萬苦,成功將南昌起義餘部帶上了井岡山,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的一員驍將。
  • 1955年授銜時,此人沒有任何職務,為何被授予中將軍銜?
    在革命戰爭期間,戰士們保家衛國,雖然他們大多數人都出身平凡,但是卻有著不平凡的命運,今天要介紹的其中一個人更加特殊,他本來是離開軍隊系統的,身上沒有任何職務,卻在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中將軍銜,這是為什麼呢?
  • 八路軍的各級指戰員,在五五授銜時分別是啥軍銜
    後期的旅長眾多,團長更是算不上高級指揮官了,所以筆者在這裡就只介紹抗戰初期八路軍剛組建時的幾位團長吧。115師下轄兩個旅,每旅轄兩個團,再加上獨立團,一共有五個團,團長分別是楊得志、李天佑、張紹東、陳錦繡、楊成武。
  • 1955年授銜時,他是唯一一位拒絕中將軍銜的大人物,卻沒人不服氣!
    1955年評銜時,發生了不少讓人至今津津樂道的事情,不過大多都是關於軍銜是否過高或過低的。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個大人物,卻直接拒絕了頒授給他中將軍銜,而且還沒人不服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就是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