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是八路軍的副參謀長,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指揮官。在1942年,一次日軍掃蕩的行動中左權不幸犧牲,這也是我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那麼如果左權當時沒有犧牲,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會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左權出生於1905年,從小家境貧窮,並且在不到2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所以小時候的左權都是靠著放牛來維持生計。
雖然說左權年齡很小,但是他的愛國情懷卻非常堅定。1915年袁世凱籤訂了不平等條約,左權知道這件事之後非常氣憤,年僅10歲的他就開始在自己村裡開展反對活動。
等左權到了18歲,就決定要棄筆從戎,參加軍隊。2年後,左權在陳賡的介紹下加入了共產黨,同時他與陳賡、徐帥等人都是黃埔一期的學員。後來左權還去了蘇聯的軍事學院留學,他也是當時我軍學歷最高的將領。
同時左權在革命工作方面也始終保持著非常高的積極性,為了勝利,他總是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前。
1936年,在紅一軍攻打甘肅曲子鎮的時候,正是左權和聶帥兩人前線指揮,此戰直接殲滅敵人一個旅的兵力。
1938年年初,八路軍主力正從臨汾向晉東南轉移,但是在轉移途中突然遭遇了敵軍一個旅的部隊,情況萬分危急。這時左權不顧自己安危,帶著總部僅有的2個警衛連兵力,和3000餘名敵人奮戰,最終化解了敵人的攻勢。
由此可見,左權是我軍內部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在1942年5月,日本人展開掃蕩活動,當時作為八路軍副參謀長的左權,面對敵人進攻時果斷選擇自己斷後,讓主力先行撤離。但是就在這個斷後任務途中,左權不幸被日軍的炮彈擊中犧牲。
左權以身殉國之後,山西遼縣特地改名為「左權縣」以此懷念左權為國家做出的一切。整個臨河川,都設立了牌坊為左權將軍致哀,就連當時的敵佔區,來往的馬車上面也都帶上了一塊白頭巾,這是為左權將軍戴孝。
那麼如果當時左權沒有犧牲,他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會被授予什麼軍銜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時軍銜的評定標準,當時軍銜授予的情況是一看資歷,二看戰功。左權是黃埔一期的學員,也是中央蘇區的幹部,所以資歷這一塊左權並不低。
同時左權也是當時我軍少見的參謀人才,如果可以活到解放之後,那麼相信一個總參的職位是跑不掉的。
不過有些人說左權可以授元帥軍銜,這在小編看來還是可能性很小的。因為十大元帥中的最後一位葉帥都是總參了,那麼左權當時一個副參應該不會被授予元帥軍銜。
綜上所述,如果左權能夠在後來的解放戰爭還有韓戰中表現突出的話,那麼在我看來應該可以授予一個大將的軍銜,並且還是較為靠前的位置。
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