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參謀長左權,抗日時如果沒有犧牲,55年授銜會是什麼軍銜?

2020-12-22 聊文談史

左權是八路軍的副參謀長,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指揮官。在1942年,一次日軍掃蕩的行動中左權不幸犧牲,這也是我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那麼如果左權當時沒有犧牲,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會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左權出生於1905年,從小家境貧窮,並且在不到2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所以小時候的左權都是靠著放牛來維持生計。

雖然說左權年齡很小,但是他的愛國情懷卻非常堅定。1915年袁世凱籤訂了不平等條約,左權知道這件事之後非常氣憤,年僅10歲的他就開始在自己村裡開展反對活動。

等左權到了18歲,就決定要棄筆從戎,參加軍隊。2年後,左權在陳賡的介紹下加入了共產黨,同時他與陳賡、徐帥等人都是黃埔一期的學員。後來左權還去了蘇聯的軍事學院留學,他也是當時我軍學歷最高的將領。

同時左權在革命工作方面也始終保持著非常高的積極性,為了勝利,他總是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前。

1936年,在紅一軍攻打甘肅曲子鎮的時候,正是左權和聶帥兩人前線指揮,此戰直接殲滅敵人一個旅的兵力。

1938年年初,八路軍主力正從臨汾向晉東南轉移,但是在轉移途中突然遭遇了敵軍一個旅的部隊,情況萬分危急。這時左權不顧自己安危,帶著總部僅有的2個警衛連兵力,和3000餘名敵人奮戰,最終化解了敵人的攻勢。

由此可見,左權是我軍內部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在1942年5月,日本人展開掃蕩活動,當時作為八路軍副參謀長的左權,面對敵人進攻時果斷選擇自己斷後,讓主力先行撤離。但是就在這個斷後任務途中,左權不幸被日軍的炮彈擊中犧牲。

左權以身殉國之後,山西遼縣特地改名為「左權縣」以此懷念左權為國家做出的一切。整個臨河川,都設立了牌坊為左權將軍致哀,就連當時的敵佔區,來往的馬車上面也都帶上了一塊白頭巾,這是為左權將軍戴孝。

那麼如果當時左權沒有犧牲,他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會被授予什麼軍銜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時軍銜的評定標準,當時軍銜授予的情況是一看資歷,二看戰功。左權是黃埔一期的學員,也是中央蘇區的幹部,所以資歷這一塊左權並不低。

同時左權也是當時我軍少見的參謀人才,如果可以活到解放之後,那麼相信一個總參的職位是跑不掉的。

不過有些人說左權可以授元帥軍銜,這在小編看來還是可能性很小的。因為十大元帥中的最後一位葉帥都是總參了,那麼左權當時一個副參應該不會被授予元帥軍銜。

綜上所述,如果左權能夠在後來的解放戰爭還有韓戰中表現突出的話,那麼在我看來應該可以授予一個大將的軍銜,並且還是較為靠前的位置。

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認為呢?

相關焦點

  •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1942年若沒有犧牲,55年授銜時會是元帥嗎?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是一位能文能武之人,他是八路軍優秀的指揮官,帶領官兵上陣殺敵,只是在一次日軍掃蕩中不幸犧牲,若是沒有犧牲1955年的授銜他會是元帥嗎?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左權1905年出生於湖南醴陵,窮苦出生的他根本沒有童年,一歲半父親的離世對他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還少不更事的左權就開始放牛,幹農活,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在得知袁世凱接受了「二十一條」時,還在讀小學的左權心中充滿憤懣和正義,他在村裡開展反日和反袁世凱的活動,足以看出左權年紀雖小但他的愛國之心是打骨子裡散發的,18歲時左權決定棄筆從戎。
  •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若不犧牲建國後會是元帥嗎
    眾所周知,當時朱德擔任總指揮,彭德懷擔任副總指揮,葉帥擔任參謀長,左權擔任副參謀長。值得一提的是,左權是這支隊伍中,抗日戰爭時壯烈犧牲的最高將領。那麼,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如果沒有犧牲,會是元帥嗎?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左權的履歷。
  • 人民軍隊在抗戰中犧牲的十大名將,若不犧牲,授銜時會是啥軍銜
    可惜的是,1942年,熊尚林在對敵作戰時壯烈犧牲了。如果不犧牲,熊尚林在建國後很可能會是中將軍銜。第九:陳錦繡。陳錦繡,115師344旅688團團長,出身於紅四方面軍,隨紅25軍完成長徵後,參加了東徵山西的一系列戰役,抗戰時擔任688團團長。1938年1月,陳錦繡在溫塘戰鬥中壯烈犧牲。
  • 授銜時,人民軍隊十位最傑出的參謀長,分別授予啥軍銜
    解方參加革命後,擔任過八路軍120師358旅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副參謀長、參謀處處長、遼寧軍區參謀長、四野12兵團參謀長、志願軍參謀長等職務,是我軍參謀長中的一位楷模。 解方的軍事能力非常突出,在1952年的級別評定中也是準兵團級,是夠得上中將資格的。但因為解方參加革命較晚,資歷稍顯淺了點,最終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四野的名將實在太多了。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如果參加55年授銜,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沒有等到新中國成立,也沒有機會參加授銜儀式,但如果沒有像他們一樣的勇士,中這一切也不會到來,因此,這些英雄烈士應該得到無上光榮。加入這三位將星如果參加1955年授銜儀式,分別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也絕不誇張。
  • 紅一軍團的4個參謀長,3個先後壯烈犧牲,只有他授予上將軍銜
    陳奇涵是江西興國人,出生於1897年,他曾在黃埔軍校任教,參加過北伐戰爭。在出任紅一軍團參謀長之前,陳奇涵擔任過紅3軍參謀長、紅4軍參謀長等職務。陳奇涵擔任紅一軍團參謀長也沒多久,就調任其他職務,在長徵中擔任過紅一軍團教育科科長,到達陝北之後擔任過紅十五軍團參謀長。全面抗戰時期,陳奇涵一直在陝甘寧邊區工作,曾經擔任過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
  • 授銜時,為何一野和三野參謀長為中將,二野和四野參謀長為上將
    在四大野戰軍中,第一野戰軍由閻揆要任參謀長,第二野戰軍由李達任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由張震任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由蕭克擔任。 到1955年授銜時,閻揆要和張震被授予中將軍銜,而李達和蕭克則被授予上將軍銜,為何同樣是參謀長,四個人授銜卻不一樣呢?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最後授銜的時候都是什麼軍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當時被授予軍銜的有10大元帥10大將和55位上將(後來補授兩位共57位),175位中將(後來補授兩位共177位),8798位少將(後來補授和晉升一共1360位),這些將軍來各個軍中,如果按照解放後期的編制算,基本算是來自於四大野戰軍,那麼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紅軍這些高級將領,如果不犧牲,建國後會評為大將嗎
    在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過程中,無數先輩們為建立今天的新中國而壯烈犧牲了。在犧牲的烈士當中,有很多已經是身居高位了,有的是指揮幾千大軍的將領,有的是我黨傑出的領導人之一。遺憾的是,有些將領已經戰功卓著,卻因犧牲而看不到新中國的成立。那麼如果這幾位沒有犧牲,1955年授銜時會是大將嗎?首先,我們來說的最高級別的將領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
  • 五五授銜前去世的十位革命元勳,若活到1955年會是什麼軍銜
    解放戰爭時期,邊章五做過遼寧軍區司令員,屬於正軍級幹部,如果能夠參加授銜的話,應該會是中將級別。但邊章五在1954年即因病去世,終年54歲,實在是五五授銜的一大遺憾。第九位:楊立三。楊立三參加過秋收起義,是參與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元勳。在長徵時,楊立三擔任總兵站部部長,在過草地時,總理因為積勞成疾病倒了,楊立三親自為總理抬擔架,護送總理安全度過了茫茫草地。
  • 授銜時,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他們在授銜時的軍銜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帥,原本是川軍熊克武的部下,在舊軍隊中就表現不俗,有著「川中名將」的稱號。後來,劉帥離開舊軍隊參加革命,並前往蘇聯伏龍芝軍校充電,系統地學習了先進軍事理論,遂成為人民軍隊中傑出的軍事家。
  • 55年授銜時,他本沒有軍銜,但領導人說:上將名單一定要有他!
    我了表彰那些為了新中國作出重大貢獻的將領們嗎,在1955年,經上層領導決定,為他們舉行授銜儀式。而對於那些已經不在軍隊系統的將領們,理應是沒有軍銜的,就比如程子華。但是有一個人例外,在授銜時,他已經是四川省的副省長,但在主席的過問下,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就是閻紅彥。閻紅彥1909年出生於陝西安定,家庭比較貧困。
  • 八路軍犧牲的最高將領是左權,有多少人知道被日軍俘虜的最高將領
    左權出生於1905年的湖南省醴陵市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他一歲半不記事的時候父親就離他而去,靠著母親辛辛苦苦把他養大,家裡雖然一貧如洗,但母親一直拼命的供左權上學讀書,深受母親影響的左權也是養成了剛毅倔強的性格。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次年經陳賡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此左權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 55年大授銜:主席不當大元帥,粟裕等讓帥自降級,許世友嫌銜低
    長期以來,我軍的各級幹部在戰鬥中衝鋒在前勇於犧牲,和普通士兵摸爬滾打在一起,長期保持了將領和士兵之間的平等和諧關係,這也是我軍所強調的整體作風所決定的。所以,既使我軍逐漸發展成為一支大規模的軍事力量時,也沒有將實行軍銜制一事納入議程。但在抗日戰爭時期,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兩党進行了第二次合作,而此時,由於敵軍友軍都有軍銜,唯獨八路軍沒有軍銜,故在協同作戰等方面有諸多不便。
  • 紅七軍團的政委,參謀長都是大將軍銜,為何軍團長什麼職位都沒有
    蕭勁 光不過在1934年7月5日跟著上級指示紅7軍團在瑞金改編為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同時也是為了牽制和分散國軍,減輕敵人對革命根據地的壓力。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此在解放後他被授予大將軍銜。而紅七軍團參謀長也是我黨史上一位牛人,他就是粟裕司令員,可能大家都比較了粟司令員。我軍傑出的軍事家,指揮家。在土地改革時期,他擔任紅七軍團參謀長,後來隨著部隊一起北上抗日。之後就留在了南方,因此沒有參加長徵。
  • 授銜時,這五位擔任過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為何沒有授予軍銜
    授銜時,四大野戰軍的司令員全部授予元帥軍銜(不算代司令員粟裕),而副司令員的授銜情況卻頗為不同。五五授銜時,擔任過四大野戰軍副司令員的將領們一半都是大將或上將軍銜(不算兼任的陳老總),粟裕、張雲逸、肖勁光都是開國大將,而張宗遜、呂正操則是開國上將。但是我們發現,趙壽山、先念同志、高同志、李運昌、周保中五位將領都沒有授予軍銜,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資歷。
  • 葉成煥不犧牲會獲得什麼軍銜?看看772團這三位負責人,就明白了
    772團首任團長叫作葉成煥,他曾是紅31軍93師政委,是一員虎將,深受劉伯承元帥器重,可惜的是在1938年保衛太行戰役中他不幸犧牲,年僅24歲。後來772團1營營長丁思林、2營營長郭國言、3營營長易良品,他們均在抗戰中殉國。那麼當時772團副團長,政委,參謀長分別由誰擔任呢?
  •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含淚寫下百字碑文,後將左權獨女認作乾女兒
    紅軍便改編為八路軍,其中彭老總擔任副總指揮,左權擔任副參謀長。朱老總和葉劍英因為工作的需要,便離開八路軍總部,為此堅守在作戰前線的便是彭老總和左權,兩人也在抗戰中建立深厚的情誼。當時我方面臨日軍的圍追堵截,生活條件艱苦,哪怕身為領導人,生活待遇也跟戰士們相差無幾。彭老總不愛吸菸和喝酒,就是喜歡在看地圖時,喝點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