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個主力師,八路軍還有一個師,師長還是開國上將

2020-12-15 騰訊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駛進,變的是那份歲月,不變的是那份永恆的足跡。

八路軍到底有多少個師?很多人以為,三個主力師,115師、120師和129師。真的是這樣嗎?非也。八路軍至少還有一個師,這就是獨立第一師,師長楊成武后來是開國上將。

楊成武應該是第一位當上八路軍師長的開國上將。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呀,在八路軍成立之初,115師除了下轄兩個旅之外,還有一個獨立團,團長就是楊成武。為什麼要設一個獨立團呢?

因為國民黨給的編制有限,一個師就只能有兩個旅,一個旅就只能有兩個團。國民黨嚴格控制八路軍的編制,打壓八路軍。沒辦法,115師就只好再設一個獨立團。當然了,這個獨立團是不在編的,在國民黨那裡沒有備案的。

有一個例子可以為證。在《楊成武回憶錄》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115師要上前線抗日,路過國民黨檢查站,按照規定獨立團是不在編的,國民黨方面肯定不允許通過。

怎麼辦?楊成武就把獨立團混入了李天佑的686團,686團在編啊。可是一團怎麼有兩個團的人數呢?對此,國民黨檢察人員也沒有太在意,要麼是粗心大意,要麼可能也是愛國心切,為了抗日嘛,人數多多益善。

楊成武的獨立團就這樣「矇混過關」了。隨後,獨立團參加了平型關伏擊戰。因為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群眾,獨立團發展得很快。怎麼個快法呢?最初,獨立團有1700多人。

僅僅兩三個月的時間,到1937年10月底(按《楊成武回憶錄》中提到的時間),獨立團就已經發展到了7000多人,簡直是幾何式增長。7000多人,再叫獨立團就不合適了。

根據八路軍總部的通知,獨立團改叫獨立第一師。師長是楊成武。隊伍大了,楊成武一個人顧不過來,他特意申請請鄧華來擔任政委。楊成武和鄧華後來都是兵團司令員,著名的開國上將。

這個獨立第一師嘛,當然還是秘而不宣的,在國民黨那裡仍然沒有備案,也不敢讓他們知道。那麼,後來呢?到1937年11月份,聶榮臻領導的晉察冀軍區成立,楊成武部編入軍區第一分區,他擔任司令員。

但是,獨立第一師的番號仍然保留了很久。當時,好多人都習慣性地稱楊成武為師長呢。

相關焦點

  • 八路軍一二九師這個旅,政委成開國上將,旅長解放後任副縣級幹部
    八路軍第129師,是中共領導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之一,主要由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這個師中有一個旅,旅政委成了開國上將,旅長解放後擔任副縣級幹部。
  • 八路軍6位師長中,有5位成為開國元帥,為何只有他是個上將?
    1937年,為了抵禦日方的侵略,在國共兩黨的商議下決定合作,國民政府把紅軍主力改為八路軍並且分成為3個師來管理。這三個師分別是由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帶領的115師,師長賀龍和副師長蕭克帶領的120師;和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帶領的129師。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他23歲當八路軍師長,41歲成開國上將,兒女中走出3位將軍
    土地革命時期,贛南、閩西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這裡是全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塊根據地,所以說這裡的人民群眾對革命的貢獻也幾乎是最大,建國後福建走出83位開國將軍,絕大多數都來自閩西地區,其中有兩位開國上將,一位是劉亞樓將軍,另一位就是楊成武將軍。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八路軍成立之後就開赴了抗日前線,在和日偽軍作戰中不斷發展壯大,到1945年夏天的時候總兵力已經突破了一百萬。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
  • 八路軍中的主力師,八年消滅日偽軍42萬,上百人成為開國將帥
    其實386旅是確實存在的,在抗日戰爭時期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29師。129師是八路軍中的主力師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戰功赫赫,八年之內消滅了42萬日偽軍,有上百位指揮官成為開國將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地區的日軍向我軍發起進攻,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拉開了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在民族危機面前,國共兩黨再次合作,紅軍部隊開始陸續接受改編。
  • 著名的八路軍685團後來去哪了?編入四野主力師,師長又是誰?
    八路軍,是抗戰時期共產黨的重要武裝力量,旗下有三個師的編制,下面六個旅,12個團。其中386旅是最厲害的,那麼12個團中,哪個團實力最強呢?很多人說是769團,這是因為這個團不光戰績強大,還是出開國將軍最多的團。
  • 八路軍的6位師長,1955年授銜,5人是元帥,只有他一人是上將
    按照國共雙方達成的協議,1937年8月25日,在陝北的紅軍全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不久後又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但「八路軍」的簡稱卻一直保留了下來,直到今天。 改編後的八路軍一共有三個師,分別是115師、120師、129師。三個師各設一名師長,一名副師長,所以三個師加起來共有6位師長。
  • 他當紅軍師長年僅23歲,41歲就成開國上將,子女中出了3位將軍
    例如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肖華,14歲當縣委書記,17歲成師級幹部,22歲被任命為縱隊司令。因為太過年輕,很多戰友、領導都稱呼肖華為「紅小鬼」、「娃娃司令」。 其實除了肖華將軍外,在55位開國上將中,還有一位英雄少年,他14歲參加革命,17歲當紅軍團政委,同樣是名副其實的「紅小鬼」,他就是開國上將楊成武將軍。
  • 八路軍成立前,紅一方面軍六大師長有四人後成上將,還有一人叛逃
    在成為八路軍前,紅一方面軍下轄兩個軍團: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當時紅三軍團已經併入了紅一軍團),這兩個軍團又下轄了三個師,所以一共是六個師,那你知道這六個師的師長分別是誰嗎?
  • 他倆大名鼎鼎,開國中將,都擔任過東野六縱副司令兼16師師長!
    東野6縱是林總的五大主力軍之首,其中有兩個主力師16師、17師(後來的43軍127師、128師)是馳騁黑土地的7大主力師中的兩個。陳光、洪學智和黃永勝先後擔任6縱的司令員。後來,6縱編為人民解放軍第43軍。這43軍,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所有陸軍軍的「老大哥」。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在抗美援朝時,擔任了第二十四軍72師的師長。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予了開國大校軍銜。萬海峰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後繼續在從事軍事方面, 後在北京軍區和成都軍區擔任副司令以及政治委員,1988年授予的17位上將軍銜裡面,就有萬海峰。萬海峰的夫人趙政是一位軍人,1955年時授予了少校軍銜,1961年晉升中校。如今的萬海峰將軍還健在。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八路軍最好的旅,走出了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兩位少將
    ——雨果 抗戰時期我黨領導的八路軍,是由土地革時期的紅軍改編而後,當時紅軍主要分為三個師,115師,120師,129師,每個師下轄兩個旅。 其實,八路軍中期抗戰主力師是劉帥領導的129師,尤其是該師的386旅,被當時美國記者稱為八路軍最好的旅,而且,386旅也是129師主力。
  • 珍貴史料:新四軍七個主力師的師長及所屬兵力
    蔣介石趁機宣布新四軍為「叛軍」並取消了番號,為針鋒相對地展開鬥爭,根據軍委的命令1941年1月在蘇北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以陳毅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各部隊重新整編為七個師。第一師 師長粟 裕 開國大將
  • 紅一軍團三個師六位首長,五個開國上將,剩下的一個非常可惜
    轉入紅軍後從班長做起,長徵前沒多久才擔任的紅1師師長,算是看重也是挑戰。在二萬五千裡的徵途中,紅1師下轄的紅1團立下諸多戰功,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多次讚譽,紅一團團長是後來的上將楊得志,也很謙虛地回道:「強將手下無弱兵!都是李師長領導有方!」
  • 新四軍第七師,師長和四個支隊長都是誰?三人開國中將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在江北重建軍部,將原有各部隊和南下八路軍整合改編,改編後的新四軍轄七個主力師。這七個師中,第七師兵力最少組建之初約3000人,和其他師都有旅一級的建制不同,第七師一開始只有四個團和一個教導大隊,張鼎丞任師長但是並未到任,所以由皖江軍區司令員譚希林任代師長、師長。
  • 八路軍四大軍區是哪幾個?司令員分別是誰?他們後成就如何
    (後來改編為第十八路軍),當時八路軍的戰鬥序列擁有三個主力師,分別是由紅一方面軍改編的115師,紅二方面軍改編的120師,紅四方面軍改編的129師,共計4萬多人。  我們都知道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開始到1945年抗戰勝利一共經歷了8個年頭,在這8年間八路軍不管從人數還是戰鬥力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的三個師發展成為縱隊軍區的戰鬥規模,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八路軍四大軍區,了解一下是大軍區司令員否由誰擔任以及他們後來的成就,我們接著往下看。
  • 十五軍軍長是秦基偉,而下轄三個主力師,又是誰任師長
    然而,作為第15軍下轄三個主力師,師長一職又是由哪三位猛將擔任。秦基偉第15軍下轄43師師長,是由張顯揚將軍任師長,他是四川省通江縣人,一九三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也是一位在戰場上鍛鍊出來的猛將。在解放戰爭時期,張顯揚是軍長秦基偉麾下得力幹將,一般來說,有重要的作戰任務,比較難啃的硬骨頭,都是交由四十三師完成。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張顯揚任雲南軍區昭通軍分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位。第15軍下轄第44師,師長是由向守志任師長,他也是四川省宣漢縣人,在1934年參加工農紅軍。
  • 八路軍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最低是上將
    抗戰爆發之後,國共兩黨再次攜手一直抵抗外來侵略,於是在陝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按照當時的合作聲明八路軍下轄三師六旅,共三萬多人,正是這三萬多人最後發展成為百萬大軍,三個師的首任正副師長除了120師的蕭克是上將,其他的都是元帥,那麼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