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隨著盧溝橋事變的發生,全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工農紅軍也因此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來改編為第十八路軍),當時八路軍的戰鬥序列擁有三個主力師,分別是由紅一方面軍改編的115師,紅二方面軍改編的120師,紅四方面軍改編的129師,共計4萬多人。
我們都知道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開始到1945年抗戰勝利一共經歷了8個年頭,在這8年間八路軍不管從人數還是戰鬥力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的三個師發展成為縱隊軍區的戰鬥規模,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八路軍四大軍區,了解一下是大軍區司令員否由誰擔任以及他們後來的成就,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來看第一個軍區由120師發展的晉綏軍區,這個軍區是由晉西北軍區改稱的,成立於1942年9月,當時由呂正操擔任司令員 ,他是東北遼寧人,曾在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擔任東北軍連長,九一八事變之後他率部參加了熱河抗戰。
西安事變之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他擔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率部奔赴抗戰前線作戰,不久後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領導部隊在冀中平原開展遊擊戰,1943年晉西北軍區改稱晉綏軍區後,他被調任到晉綏軍區擔任司令員。
抗戰勝利後,他前往東北,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出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一副總司令員,解放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等職,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他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而晉綏軍區還有一任司令員便是賀老總,在軍區沒有改成之前由他擔任晉西北軍區的司令員,後來他又擔任過晉綏軍區司令員,而賀老總在1955大授銜時則被授予了開國元帥。
接著第二個是晉冀魯豫軍區,這個軍區是由129師發展而來,下轄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四個軍區,成立於1945年8月20日,司令員由劉伯承擔任。
劉伯承,四川達縣人,15歲時他就立志拯民於水火」,毅然選擇了從軍之路,考入了當時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畢業後他加入川軍從此開啟了自己的戎馬生涯,192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他與葉挺等人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
土地革命時期,劉伯承先後擔任紅軍總參謀長,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等職,抗戰爆發後他被任命為129師師長,率部奔赴抗日前線,在太行山地區領導指揮作戰,抗戰勝利後他出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領中原野戰軍千裡躍進大別山,開闢並擴大了中原解放區,後來第二野戰軍成立,他出任司令員一職,隨後他又指揮部隊完成了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他負責組建南京軍事學院並擔任院長,1955年他被授予了開國元帥。
其次是另外兩個軍區,晉察冀軍區和山東軍區,這兩個軍區都是由115師發展而來,平型關戰役之後,115師分家,一部分由聶榮臻統帥前往五臺山開闢根據地,另一部分則是由羅榮桓和115師代師長陳光率領前往山東開闢根據地。
首先我們先來說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由聶榮臻擔任,他來自四川省江津縣,青年時期他曾在法國勤工儉學,後考入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回國後他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教官。
土地革命時期,他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1軍團政治委員等職,抗戰時期他出任115師副師長指揮參與了平型關戰役,之後他率領115師前往五臺山開闢根據地,創建了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不久後晉察冀軍區成立他出任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聶榮臻歷任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戰役總前委等職,北平解放後由他擔任平津衛戍區司令。1955年他被授予了開國元帥。
最後一個山東軍區,這個軍區是由第一一五師與原山東軍區合併,組成新的山東軍區,司令員由羅榮桓擔任,他出生於湖南衡山縣,抗戰爆發後,他出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115師分家後他與代師長陳光率領部分兵力前往山東開闢根據地。山東軍區成立後他出任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委,第四野戰軍政委等職,參與領導了解放東北的重大戰鬥,1955年他被授予了開國元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