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康彥龍 董淑雲):「我覺得2020年就好像一個把旅遊業按在地上摩擦的年份。」旅遊從業者顧盼談起自己目前所面臨的困難,顯得有些無奈。
顧盼是阿聯一家地接社的國內銷售人員,主要負責與國內旅行社的對接工作。
今年除夕,吃完年夜飯的顧盼沒有像往年一樣陪家人看春晚,而是匆匆打開電腦和手機,回復著一條條退訂和改籤諮詢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春節這個原本的旅遊旺季瞬間變成退改旺季。一通通的諮詢電話、一個個的退改訂單……成了她今年春節的獨特記憶。
01
春節前,顧盼和所有旅遊從業者一樣,加班加點地忙著春節的組團。「去年年底,我已完成了春節銷售目標任務的80%。」這樣的業績,讓顧盼對今年的工作充滿了信心。
2015年大學畢業後,顧盼就進入了這個行業。去年6月,她跳槽到了現在的公司,用了半年時間拜訪了很多客戶,為的是能在接下來「大幹一場」。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一切化為泡影。疫情出現不久,顧盼和同事就陸續接到了退費的諮詢電話:「春節的團隊能不能退?怎麼做才能降低損失?」
當時仍有不少人選擇不退費,顧盼安慰自己,事情還沒到最糟的地步。然而,1月23日武漢「封城」的消息,頃刻間讓所有的期待歸零。
顧盼聯繫了當地的客戶,得到的答覆是所有武漢的旅行社已收到通知,所有旅行團取消,包括其他旅行社有武漢出發的客人也要全部勸退。
隨著疫情的蔓延,退費的範圍也從武漢擴大到了全國。這一切讓她感覺很無奈,「就好像自己親手做了一桌子菜,因為沒人吃一盤盤倒進垃圾桶」。
那陣子,顧盼的日常工作就是催錢和被催錢。和大多數同行一樣,一方面,需要勸說遊客不要出行,並自行承擔部分損失;另一方面,境外供應商不退款,要求賠償損失。
除夕一大早,同事紛紛都在曬單:「今天完成了××萬的退費,這個月的指標清零。」顧盼當時想,如果遇到手裡的團都順利退了的同事,一定會心生羨慕的。
02
春節前後的忙碌沒有持續太久,這幾個月,顧盼所從事的國際旅遊業務幾乎停滯,她一下子閒了下來。
當完成所有退款後,電話一下子變得安靜了!顧盼終於等到了自己曾期盼的「假期」。而這一切並不是她所期待的。突然間沒人打擾了,她內心深處卻湧現出一種焦慮。
旅遊業在這次的疫情中所受到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時至今日,國內旅遊行業漸漸開始復工,但相比國內遊,出境遊艱難多了。只要境外疫情沒有控制,國人就不敢出去。
當行業被疫情徹底打亂後,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問題——收入。顧盼的工資是由基本底薪和提成兩部分組成,沒有新的旅遊團,就沒有了提成。
相對很多要還房貸的同行來說,顧盼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了。還沒有成家的她,只要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基本生活保障沒有問題。
疫情期間的經歷也影響了她的理財觀。「至少我覺得未來的3-5年我會有儲蓄的概念。要是手裡有點錢的話,很多人不至於這麼慌。」
03
這段時間,顧盼的朋友圈沒有了各式各樣的旅遊廣告,轉而出現了許多和「農貿市場」「百貨商店」有關的內容。
同行開啟朋友圈賣貨模式,也讓她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應該轉行。
然而進展並不是很順利,顧盼嘗試海投簡歷,但由於缺乏相關經驗,幾乎都石沉大海。
轉行碰壁後,顧盼開始學習,逼著自己成為「斜槓青年」。「靜下心來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其實也能夠減輕一些焦慮跟不安。」
閒下來後,顧盼撿起自己丟了很久的英語和日語,也開始學習一些攝影技巧,了解平面設計,嘗試著運營頭條號和微信公眾號……
「這次的疫情讓我明白,不僅要有自己的副業,更要學會一些技能。」顧盼說,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只有掌握更多技能,才能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疫情過後,還會從事旅遊業嗎?顧盼說,還做,但如果可以,肯定還會選擇做一些副業。
「希望2020年從4月份開始,所有的旅遊從業者可以展開新的生活,願這次寒冬過去,旅遊人再次回到旅遊行業,成為更好的自己。」在某網絡平臺上,顧盼寫下了這段話。(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顧盼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