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樓院有難題 社區逐一來解決

2021-01-07 西海都市報
西寧市城中區東大街35號院的居民代表,給城中區倉門街街道辦事處石坡街社區送去錦旗。

本報記者 燕卓 文/圖

日前,東大街35號院的居民代表為城中區倉門街街道辦事處石坡街社區送去一面印有「為民解憂暖人心 至真至誠顯真情」的錦旗,感謝社區為居民解決了難題。

市民反映

東大街35號院的居民給《西海都市報》社區聯絡站反映,院子單元樓前樓梯陡、沒有臺階,如果遇到雨雪天氣,樓梯溼滑,居民們上下樓非常困難。居民還反映,院子沒有通天然氣,大家還是靠生煤爐取暖。居民希望能在單元樓入口處安裝防雨棚和扶手,院子能通上天然氣。

現狀調查

東大街35號院是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筒子樓,居住的老人多,無物業、無業主委員會,樓院基礎設施老化,問題多。記者看到在院子西側的單元樓前,樓梯沒有臺階,老人進出非常不方便。「我母親80歲了,樓梯沒有扶手,只要是下雨或是下雪,樓梯溼滑,根本不敢出門。」居民王先生說起這個問題連連搖頭。

城中區倉門街街道辦事處石坡街社區黨委書記張光輝告訴記者,去年,在社區陽光議事直通車居民議事會上,樓院代表提出了東大街35號院需要解決四大問題:一是居民希望能在單元樓前安裝扶手和防雨棚,解決居民上下樓難的問題;二是樓院臨街無大門,外來人員隨意出入,存在安全隱患;三是樓頂長年失修,住在頂樓居民家滲水情況嚴重;四是35號院不符合安裝天然氣條件,多年申請一直未安裝,用煤爐取暖給居民帶來極大不便。

如何解決

石坡街社區工作人員到現場逐一核實後,決定使用為民辦實事專項資金為東大街35號院儘快安裝大門、門禁,在單元門入口處修建防雨棚、安裝扶手,方便老人出入。針對屋頂滲漏、安裝天然氣困難問題,社區黨委積極想辦法,發揮轄區黨群聯盟作用,通過召開黨群聯盟聯席議事會,邀請轄區黨員、居民等共同參與、共同研究討論,拿出解決方案。最終,由轄區聯盟單位西寧照相公司黨支部出資1萬餘元用於修繕屋頂;由轄區人大代表、樓院居民代表、社區三方共同協調天然氣安裝事宜,四大難題逐一得到解決。

記者回訪

1月5日,記者再次走訪東大街35號院,一進院子就看到了嶄新的大門,單元樓入口處安裝了扶手和防雨棚,樓道也安裝上了照明燈。

去年12月下旬,院子通上了天然氣,居民們徹底告別了用煤爐取暖的日子。一名居民誇讚:「社區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

張光輝對記者說,接下來,社區會通過陽光議事直通車居民議事會、黨群聯盟聯席會議,繼續改善東大街35號院的居住環境,為轄區居民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

相關焦點

  • 老樓通暖氣居民心裡暖洋洋 浮山路街道解決老舊小區供暖難題
    (張鷹 攝)據了解,萬年泉路222-224號樓院是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舊樓,初建時沒有安裝供熱設施,導致樓院無法供熱,原本只是供暖溫度及格線的18攝氏度,卻成為了居民冬日裡的期盼。如今,經過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和供暖公司的半年多的努力,困擾當地居民多年的供暖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 石家莊市新華區興凱路社區:群策群力 守好老舊小區的「安全門」
    近日,在石家莊市新華區興凱路社區,維吾爾族小夥子艾克拜爾江·艾熱肯和母親給社區工作人員送來連夜製作的民族美食——100個烤饢和100個烤包子。興凱路社區有17個樓院,2386戶,5657人,是典型的老舊社區,基礎設施較差,樓院大多沒有門衛,甚至沒有大門,社區樓院多、外來人口多、租房戶多,疫情防控工作存在諸多困難。
  • 河北邯鄲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子實
    居民說了算老舊小區改不改、怎麼改,居民最有發言權。因此,邯鄲市建立基層主體機制,將改造實施主體下放至基層街道,在老舊小區改造的前、中、後三個階段,尊重居民需求,充分體現居民意願。百家街道518社區在改造中通過問卷、座談會、入戶調查等形式徵求居民意見建議100多條。由於518社區老年人居多,上下樓存在諸多不便,許多居民提議加裝電梯,根據群眾意願,目前已加裝了2部電梯,解決了老年人上下樓難題,第3部電梯也即將啟用。同時,小區還開展了拆除違建、鋪設路面、粉刷樓體、樓頂防水等工作。
  • 鄭州惠濟區28個老舊小區改造進展順利
    2019年以來,為打造宜居社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惠濟區堅持黨建引領,直面社區治理的難題與痛點,通過對轄區環境「髒亂差」的無主管樓院進行精準分類,在黨建引領下統籌各方力量參與樓院治理
  • 鄭州惠濟區28個老舊小區改造進展順利_手機網易網
    2019年以來,為打造宜居社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惠濟區堅持黨建引領,直面社區治理的難題與痛點,通過對轄區環境「髒亂差」的無主管樓院進行精準分類,在黨建引領下統籌各方力量參與樓院治理,探索按類別管理模式,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的生機。
  • 【民生維度】「心橋」治理模式創新 解決老舊社區「頑疾」
    新華網重慶1月2日電(歐陽虹雲)存在安全隱患、沒有停車位、缺乏物業管理、環境髒亂差……這些往往是老舊小區的通病。如何讓老舊小區居民安居樂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問題。重慶巴南區創新性地實施「心橋」治理模式,將機關力量進一步向社區下沉,夯實最基層治理單元,解決了部分老舊社區環境的「頑疾」。
  • 太原寧化府社區:老舊回遷樓小區舊貌換新顏兩個嶄新自行車棚上崗
    4月20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太原市柳巷街道獲悉,經寧化府社區聯合相關部門,對轄區南肖牆西夾巷裡老舊回遷樓的小區院落環境進行改造後,小區舊貌換新顏,兩個嶄新的自行車車棚和老年活動室建好了,車棚實行智能刷卡進入,並配備了充電樁。
  • 老舊居民樓前,「挖」出個八層停車樓
    這件難事兒,還真讓石景山區八角南裡社區辦成了!這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小區,通過創新引入社會資本,最大化滿足居民需求,反覆優化施工方案,攻克光照、燃氣管線、垂直空間有限等難題,在原有平面停車場位置,「挖」出一座石景山區最大的社區內自走式立體停車樓。近日,這座立體停車樓正式運營,為居民提供273個停車位。
  • 重裡子秀面子,鞏義市孝義街道讓無主管樓院成為「香餑餑」
    22年來,工商新村從未有過物業,一直處於雜亂無章、擺放無序的狀態。自「三項工程 一項管理」工作開展以來,孝義街道把工商新村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範圍,爭取央補資金94萬元,對小區路面進行整治提升。可是工程一開工,大家都傻眼了,由於年久失修,各樓的給排水系統嚴重老化,問題層出不窮,小區裡頓時間炸了鍋!
  • 「共享電梯」落戶黃岡 破解老舊小區出行「有礙」難題
    在城鎮建設初期,很多老舊小區沒有裝配電梯,所以造成了老年人、殘疾人出行不便,尤其是在醫療方面和融入社會方面。不能讓殘疾人和老年人站在窗前看窗外的風景,要讓他們走入社會、融入社會。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對老舊小區加裝適老助殘電梯項非常有價值和意義。但是,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一直存在爭議,資金分攤也是難題。
  • 老舊居民樓前,「挖」出個八層停車樓!回家不用搶車位了
    這件難事兒,還真讓石景山區八角南裡社區辦成了!這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小區,通過創新引入社會資本,最大化滿足居民需求,反覆優化施工方案,攻克光照、燃氣管線、垂直空間有限等難題,在原有平面停車場位置,「挖」出一座石景山區最大的社區內自走式立體停車樓。近日,這座立體停車樓正式運營,為居民提供273個停車位。
  • 金水區區委書記張紅偉調研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作
    11月28日下午,金水區區委書記張紅偉調研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作,區領導曹可豔、竟新宇、何守華參加調研。張紅偉一行先後到群英路15號院、南陽路62號院、黃鶴小區、東三街北4號院、紡一路4號院等處,實地察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情況,與居民深入交流,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就下一步工作,張紅偉強調,一是強化黨建引領。
  • 北京老舊小區整治啃「硬骨頭」
    改革風暴 多點探索美好社區建設長安街與西五環交會處的老山社區,密密麻麻地從1號樓排到了90號樓。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蓋起的首鋼「宿舍樓」。老山社區「挨著廠子近,每天蹬十分鐘自行車就上班了。」對於首鋼老職工張師傅來說,剛住進老山社區的那些年,羨煞很多人。但最近10年,這種幸福感逐漸淡去。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北京市朝陽區勁松北社區老舊小區換新顏
    順著勁松路拐進勁松北社區,寬敞的乳白色大門讓人眼前一亮,一排排紅色的樓房整齊排列著,空中沒有凌亂的架空線,門口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小區內「老字號」的麵包店、新時尚的美髮館一應俱全……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有著40年歷史的老社區。老舊小區改造一直是個難題。錢從哪來、如何改造、怎樣持續,都是擺在面前的問題。
  • 「亂」到「淨」完美蛻變 鄭州老舊小區有了「金牌管家」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通訊員薛香玲 文/圖)「樓院有了正規物業,有人保潔,有人看門,住戶車輛也沒有亂停放的情況,我們省心多了。」11月27日,看著小區的點滴變化,家住鄭州市豐慶路街道公交二公司家屬院的老黨員魏遂柱看在眼裡、樂在心裡。環境髒亂差、設備陳舊老化、亂堆亂放嚴重等,是水晶城社區公交二公司家屬院居民曾經的煩惱。
  • 餘姚新城市社區念好老舊社區「治理經」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新城市社區居民爭相參與垃圾分類小測試(受訪者供圖)     記者 孫吉晶 實習生 吳芝燁    餘姚市委報導組 謝敏軍        老舊社區的管理是基層治理一大難題,如何做到既有效治理社區,又得到居民支持,成了老舊社區管理者面臨的問題。
  • 規劃停車位、新建小花園……西城這處老舊小區「變身」秀顏值~
    >大傢伙兒的心情也敞亮多了……最近,在白紙坊街道平原裡南區社區盆兒胡同62號院1號樓秦大媽特別高興每天下樓遛彎都要和街坊鄰居嘮上幾句小區裡的年,盆兒胡同62號院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範圍。白紙坊街道工委、平原裡南區社區黨委以「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為抓手,搭建「2+3+X」的小區改造議事協商平臺。2是指街道、社區;3是指改造項目實施主體、設計、施工單位;X是指轄區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員代表、樓門長和積極參與小區改造事宜的居民群眾。
  • 幸福就在家門口——白山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側記
    據了解,在這次改造中,市委組織部選派 30 名優秀年輕幹部進駐社區;市委宣傳部及時進行宣傳引導和政策解釋;市住建部門全程實行周例會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推進機制,跟蹤調度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渾江區定期召開社區對接會,及時解決推進難題;市城管執法部門加大拆違力度,確保改造工作順利進行;市自然資源、財政、發改、工信、民政、文旅、消防等部門積極協調解決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 小電梯大民生: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在哪?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摸底調查,全國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有近17萬個,粗略估算,需要加裝250萬至300萬部電梯。面對如此龐大的需求,資金從哪裡來?也成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一大難題。 在北京市勁松北社區的居民議事會上,老樓加裝電梯的資金問題也是居民們討論的焦點。
  • 南京老舊小區電動車充電難題怎麼破
    交匯點訊 電動自行車充電導致的失火事故屢見不鮮,事故背後的「飛線充電」、樓道充電等現象屢禁不止,這一難題如何破?交匯點此前報導戳這裡。想實現充電安全和便利,能否兩全其美?交匯點記者今天再次實地探訪,發現南京已有不少老舊小區通過安裝充電樁的方式,率先讓小區居民實現「充電自由和充電安全」,消除了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帶來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