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維度】「心橋」治理模式創新 解決老舊社區「頑疾」

2020-12-21 新華網重慶頻道

    新華網重慶1月2日電(歐陽虹雲)存在安全隱患、沒有停車位、缺乏物業管理、環境髒亂差……這些往往是老舊小區的通病。如何讓老舊小區居民安居樂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問題。重慶巴南區創新性地實施「心橋」治理模式,將機關力量進一步向社區下沉,夯實最基層治理單元,解決了部分老舊社區環境的「頑疾」。

    村居掛號、部門銷號

    「天上」環境特殊「診療」

李家沱街道為轄區200餘個老舊居民點製作了共享晾衣架。新華網發(巴南區李家沱街道供圖)

    在李家沱街道,部分居民因家裡沒有陽臺便在室外公共區域自行拉線晾曬衣服,甚至晾曬在電線上,不僅影響美觀,還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居民之間因晾衣服問題發生口角也成了「家常便飯」。

    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西流沱社區書記劉瑛,晾衣問題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今年,李家沱街道推行「心橋」治理模式,探索將機關力量進一步向社區下沉,零距離搭建聯繫服務群眾的「心橋」。

    街道成立了「心橋」綜合指揮平臺,各村(社區)組建「心橋」工作站。按照不同人群及問題類別分別實施「幫扶心橋」、「正義心橋」、「公信心橋」、「診療心橋」等等。

    「診療心橋」針對收集反饋的歷史遺留問題,採用「村居掛號、部門銷號」工作機制。基礎是村居提出問題並帶著問題「掛號」,核心是由街道部門負責對接診療「銷號」。

    劉瑛得知後趕緊「掛號」。在「銷號」環節,李家沱街道採用集中力量現場辦公模式,由一名領導、一個部門牽頭,其他領導、其他科室齊心協力解決問題。巴南區人大代表,巴南區人大街道工委主任韋濟倫調研後,現場便和代表們討論可「以疏代堵」,投放一批共享衣架解決難題。

    在隨後的安裝過程中,街道辦事處徵求居民意見後,將晾衣杆從最初設計的鍍鋅管改成不鏽鋼管,從1根杆變成3種樣式,還加入了防滑設計。

    截至目前,李家沱街道已投入資金30萬元,為轄區200餘個老舊居民點製作了共享晾衣架185處263個。

    劃分網格、基層照面

    「地下」環境共同治理

    李家沱街道設置大件垃圾堆放點(收納箱)。新華網發(巴南區李家沱街道供圖)

    每個問題都是一種典型的社會治理矛盾,代表著普遍的民意民心。李家沱街道在推行「心橋」治理模式時,按照「屬地原則」,將轄區劃分網格,推行「每周1天基層面對面」工作法。以「幹部多下去」讓「信訪少上來」為原則,網格員共同承擔網格中社會治理任務。

    在問題徵集收集過程中,街道摸排「病症」找準「癥結」祛除「病根」,發現老舊社區餐廚垃圾桶擺放分散、滯留時間長、外觀較髒,廢棄電器等大件垃圾隨意丟棄等問題,嚴重影響社區環境。

    為此,街道設計並投放新式餐廚垃圾收納箱186套,創新設置大件垃圾收納箱25個,有效解決老舊社區垃圾亂堆放問題。

    此外,配合城市創衛工作,李家沱街道共清理暴露垃圾1100餘噸,整治衛生死角近1700處,清理「三亂」近57000處,規範佔道經營1200餘處,粉刷「牛皮癬」和油汙13700餘平方米。

    環境治理只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一方面。截至目前,李家沱街道組織召開樓棟會等300餘場次,聯繫服務群眾40000餘人,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178件,調解成功率達94%,信訪量同比去年下降35%,切實為民做實事、解難事、辦好事600餘件,有效解決了基層反饋的停車難、土坡菜地、城市黑臭水體、創衛死角、佔道農貿市場等一系列群眾長期關注的城市頑疾,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數,成為新時代巴南版的「楓橋經驗」。

相關焦點

  • 【聚焦「十三五」輝煌成就】黨建引領共建共治 推進社區治理模式創新
    【聚焦「十三五」輝煌成就】黨建引領共建共治 推進社區治理模式創新 2020-10-28 15:0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民生論「談」 共商共治 紅花崗區豆芽灣社區探索基層治理新舉措
    李大叔笑著說,之所以改變主意,是因為社區把整棟樓的住戶都集中起來,舉行了民生論「談」。「社區向我們宣傳國家有老舊小區的相關政策,可以申請政策資金,還讓我們一起研究電梯建設和維護的具體問題,讓大家都參與進來,我就覺得非常放心。」李大叔說,現在住戶們都同意了裝電梯事宜,此事還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項目資金落實後便可組織實施。
  • 洛陽路街道:「陀螺模式」創新黨建引領治理新機制 紅色旋風為基層...
    據了解,自市北區開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全面提升工作以來,洛陽路街道探索創建主軸引領、四力驅動、網格支撐、精細施治的「陀螺模式」,將黨建引領作為貫穿基層治理工作的核心驅動軸,圍繞社區網格這個基層治理陀螺旋轉的支點,通過工作模式和機制創新,全面發揮黨的政治、組織及群眾工作優勢,充分釋放組織力、共建力、平臺力和聯動力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
    落實「六步工作法」,採取「收集問題-擬定議題-議前調研-組織協商-公開結果-監督執行」,按照「一事一議一公開」規範協商程序,建立成果落實執行機制、督辦反饋機制,目前經過協商議事工作協調解決社區各項涉及民生、熱點難點、矛盾糾紛等事項,居民滿意率達到95%以上。
  • 殷行街道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巧打「BOT牌」,市場槓桿撬動社區微基建
    殷行街道供圖小小一臺監控器,改變的是居民們幾十年的陋習,而採取疏堵結合措施、改建車庫改變亂停車現象的背後,則是殷行街道加強黨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巧打「BOT牌」,用市場槓桿撬動社區微基建,推動智能車庫改造、加裝電梯、菜場改建等社區微更新項目的高質量發展。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
    據介紹,「網際網路+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現集合了200多萬條信息,且日日更新,提供的數據是鮮活的,領導決策、部門解決問題時,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動向準。落實「六步工作法」,採取「收集問題-擬定議題-議前調研-組織協商-公開結果-監督執行」,按照「一事一議一公開」規範協商程序,建立成果落實執行機制、督辦反饋機制,目前經過協商議事工作協調解決社區各項涉及民生、熱點難點、矛盾糾紛等事項,居民滿意率達到95%以上。
  • 【民生實事成績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升「顏值」提「氣質」 築起...
    原來是調研組,挨門挨戶的走訪徵集居民社區改造意見。「小區裸露電線變成『空中蜘蛛網』,既不美觀,也有安全隱患,我們一定協調整改好,不僅把基本功能完善,還要規劃的更好,請大家放心。」聽到調研組的承諾,社區居民拍手叫好,「這樣蠻好,多到現場聽取意見,群眾關心的『老大難』問題才能早點得到解決。」  老舊小區改造情系千家萬戶,改造項目必須尊重民意。
  • 創新社區治理!臨沂蘭山「紅色物業」釋放「紅色效應」
    蘭山區現有68個城市社區、1200個住宅小區,涉及物業服務的企業850家。面對新建城市社區和老舊小區面臨的這一困擾,蘭山區按照市黨建引領沂蒙紅色物業工作要求,聚焦居民最關心的「難點」「堵點」問題,創新實施「社區黨委(總支)+物業黨支部+物業企業+業委會」的「紅色物業」新模式,推動城市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 民生幸福樹標杆 堅持圍繞「三個最」,錢塘新區高品質描繪老舊小區...
    眼下,各區紛紛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入手,在創新中尋找破題之策,為老舊小區改造摸經驗、探路子,走出了一條大刀闊斧的立新之路。  最具效率的改造 多方協同,精治共治把實事辦好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  秉承著貼近居民需求、解決民生問題的角度出發,錢塘新區臨江街道迅速開展細緻摸底、實地踏勘,第一時間明確改造對象範圍、合理確定改造內容,第一時間將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列入重點領域改革任務以及民生實事工程,以「居民『點餐式』改造」「一次改造、長期保持」的改造思路,切實把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 【媒體報導】民生實事邀您閱卷 | 老舊小區蝶變「美麗社區」 去年...
    【媒體報導】民生實事邀您閱卷 | 老舊小區蝶變「美麗社區」 去年省會改造老舊小區293個 2021-01-04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決老舊小區頑疾!今年南湖區這80個小區將改造
    由於建成時間較早,這裡的雨汙水管網有著不少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通病」。此外,遇到連續雨天,老舊小區地下管網堵塞、倒灌也是不少一樓住戶的煩惱。為解決上述小區管網弊端,打通豐樂公寓排水「經絡」,去年起,藉助中心城市品質提升的契機,新嘉街道將生活小區「汙水零直排」建設納入到豐樂公寓改造內容中。「管網改造主要涉及陽臺立管改造和地下管網改造兩方面。」
  • ...維度監測、精細化治理,山東各地因地制宜解好基層治理「方程式」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5日訊 (記者 楊廣科 盧偉霞 孫小茹 胡高彤) 人居環境提升、多維度監測、精細化治理……近年來山東各地在基層治理中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創造性落實、創新性轉化的過程中,解好基層治理「方程式」,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 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今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其中建設社區食堂成為很多小區改造清單中的「必選項」。雖說「民以食為天」,但餐飲的學問卻不少。要建社區食堂,覆蓋哪些人群,價廉的同時能否做到物美,又如何與其他餐飲區別開?諸多細節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 一年解決809個問題!這群普陀人是怎麼做到的?
    紅色議事廳「紅色議事廳」是普陀區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的試點項目。深挖資源,打造社區議事主陣地完善組織架構:在各居民區成立「紅色議事廳」,深化「1+3+x」協同運行體系,創新成立「紅色管家團」,使「紅色議事廳」有平臺有抓手,成為社區居民廣泛知曉的溝通交流、議事商討、解決問題的新平臺。
  • 昆明巫家壩社區:創新在職黨員「雙報到」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
    昆明巫家壩社區:創新在職黨員「雙報到」 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昆明巫家壩社區:創新在職黨員「雙報到」 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為進一步整合區域黨建工作資源,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的雙重管理工作
  • 徐匯區楓林街道:以史促做 下好社區治理「先手棋」
    (上海基層黨建網)徐匯區楓林街道黨工委在「四史」學習教育中,堅持知行合一,切實將「四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社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著力創新社會治理新思路,共創健康宜居新格局,努力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
  • 探索「巾幗紅鄰長」,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注入「她力量」
    今年以來,長興縣婦聯圍繞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聚焦家庭所需,聚力婦聯所能,找準女性參與基層治理突破口,創新開展「巾幗紅鄰長」工作,通過運用「1234」工作法,即組建一支隊伍、推進兩項服務、建立三張清單、開展「四微」行動,積極探索婦聯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新途徑。
  • 餘姚新城市社區念好老舊社區「治理經」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新城市社區居民爭相參與垃圾分類小測試(受訪者供圖)     記者 孫吉晶 實習生 吳芝燁    餘姚市委報導組 謝敏軍        老舊社區的管理是基層治理一大難題,如何做到既有效治理社區,又得到居民支持,成了老舊社區管理者面臨的問題。
  • 東慶社區:黨建引領紅色物業 老舊小區迎來新管家
    為大力推進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提高轄區老舊小區規範化管理水平,新站街道東慶社區全力推行「紅色物業」,將社區黨委、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各方力量擰成合力,創新黨建引領物業服務管理新模式,走出打通服務業主「最後一百米」的新路徑。
  • 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長城評論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今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其中建設社區食堂成為很多小區改造清單中的「必選項」。雖說「民以食為天」,但餐飲的學問卻不少。要建社區食堂,覆蓋哪些人群,價廉的同時能否做到物美,又如何與其他餐飲區別開?諸多細節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