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6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N海都記者 宋暉 吳臻
6月25日凌晨1:02,
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
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
昨日凌晨,福州的劉嶽先生收到侄兒潘爭發來的郵件,內容是:「我媽於凌晨1:02走了,我父親的學生高老師夫婦已經趕到醫院料理了。感謝您對我媽的關心!」
劉嶽出生於福州工商業「電光劉」家族,去世的是他的堂姐、上海電影譯製廠著名配音演員劉廣寧,她的聲音是一代人的記憶,她更被人稱作為「銀幕後的公主」。
她還是苔絲、《大篷車》中的「小辣椒」、《冷酷的心》中的莫尼卡、《生死戀》中的夏子……她用聲音塑造的眾多人物形象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劉廣寧的兒子潘爭在朋友圈透露,劉廣寧於北京時間2020年6月25日凌晨1:02在上海逝世。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
福州劉家是從清末劉齊銜開始發達,劉齊銜的一個身份是林則徐的長女婿,林則徐並沒有看錯這個女婿,此後劉從戶部主事,一路官至河南巡撫,在動蕩年代,雖只是富貴官宦,但卻為劉家的發展做了最初的準備。到了兒子劉學恂那一代,靠著錢莊生意,為「電光劉」的發展與鼎盛做了資本上的積累。
宮巷14號,劉齊銜的故居
劉學恂的幾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大兒子劉崇佑從政;二兒子劉崇偉以及老四老五劉崇倫劉崇侃一起經營家族劉氏電光事業;三兒子劉崇傑是著名的外交官、老六劉崇佺從戎。
劉廣寧的爺爺是劉崇傑。劉嶽則是劉崇偉的孫子。
劉崇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精通政治經濟學,先後擔任過商務印書館編輯、福建法政學堂監督及教務長、清廷學部福建督學,1918年至1920年梁啓超曾組織的「歐洲考察團」,其中就有劉崇傑。此後,劉崇傑還擔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駐西班牙兼葡萄牙特命全權公使等外交職務,是中國早期著名外交官。
劉廣寧1939年出生於香港,4歲時隨全家移居上海。
爺爺是早期著名外交官
梅蘭芳、胡蝶是家中常客
正因為爺爺這樣的身份,在劉廣寧的記憶裡,小時候,梅蘭芳、胡蝶這些文藝界名人都曾到她家做客,她曾回憶童年:「我5歲學琴,但我祖父不贊成我搞藝術。我家沒有人搞藝術,雖然家裡和文藝界有來往,但真的去搞藝術他是不同意的。」
念中學時,劉崇傑去世,家裡的環境寬鬆了許多,劉廣寧開始學京戲。但學戲練功太苦,後來她就喜歡聽廣播,參加了上海電臺的業餘廣播組,跑跑龍套。因為她的奶奶是北京人,她就跟奶奶學會了地道的北京話。
劉廣寧高中畢業後,出於對藝術的強烈愛好,她主動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冒險給上海電影譯製廠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並且成為了當年唯一被錄取的人,而後開始了上千部(集)中外影視片(劇)的配音工作。
用聲音塑造
一個個經典人物
在一次採訪中,劉廣寧回憶起少女時代的夢想:「我的文科很好,老師說你幹嗎不考大學?可我就是想要進上海電影譯製廠,如果上大學,畢業後全國統一分配,便很少有機會進文藝團體了。所以我想冒這個險。」
電影《葉塞尼婭》中的路易莎、印度影片《大篷車》中的「小辣椒」妮莎、《魂斷藍橋》中善良的瑪拉,還有《生死戀》、《望鄉》、《冷酷的心》、《尼羅河上的慘案》……劉廣寧用聲音塑造出了一個個經典人物。
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她一改往日所譯配的那些純潔、善良的人物形象,而變成了一個瘋狂、狠毒、滿懷仇恨的殺人兇手。生前接受採訪時劉廣寧說:「配了這麼多年戲,對於那些有挑戰性的角色,我反倒是很喜歡,它能讓我過足戲癮。」
她曾獲第五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音演員獎,其參與配音的影片(劇)及錄製的廣播電視文藝作品多次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和白玉蘭獎。錄製各類有聲讀物音帶、光碟數十套。著有《我和譯製配音的藝術緣》。
「可惜的是堂姐一直沒有機會回到福州,她總是那麼忙!」劉嶽接受採訪時告訴海都君,「前些年,祖墓重修、劉家大院修繕,讓電光劉家族的後人們的聯絡開始密切,我和廣寧姐的兒子潘爭相熟,但每次去上海廣寧姐總是在忙,即便退休了還在配音,偶爾也能在電影中見到她的身影:《建國大業》、《十月圍城》……廣寧姐一直不願意停下來。只可惜由於忙碌,她一直沒回福州看看家族的老房子、祖墓。」
人間天籟從此永別,
永遠銘記她的善良和敬業,
永遠難忘她那美好的
無法複製的公主之聲!
▼劉廣寧配音藝術精選回顧▼
網友評論
海都數媒中心
綜合自:中國配音網、紅星新聞、配音愛好網、新浪微博
原標題:《巨星隕落!她出自福州名門!今後再無「公主之音」!》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