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傳必讀論文:胡泳、陳剛|論文周02

2020-12-24 胡師姐北大新傳考研

通過上期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逐漸掌握了閱讀和使用論文的方法,這一期的論文都來自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胡泳老師和陳剛老師,這兩位老師的論文往往視角獨特、解讀深刻,閱讀這些論文能夠為你們解答學習中的很多問題,幫助你們提高思考問題的深度,千萬不要錯過。

胡泳

1《從泛娛樂到新文創:IP理念進化與文化價值承載》

摘要:近兩年短視頻獲得了爆發式發展,未來的方向是什麼?答案是明確的:深入日常生活、使短視頻成為大眾日常交往的底層語言。然而,鑑於目前主流短視頻平臺的運行模式和技術設計存在內在的社交悖論,短視頻的接納和馴化過程或許不如想像得那樣樂觀,中間可能涉及一代人對視頻語言的學習和掌握,甚至取決於社交網絡中的他人對視頻的採納度。本研究結合經驗資料與行業觀察,在技術設計、應用和採納的層面揭示技術與用戶相互塑造的過程,從而試圖預判短視頻成為日常交流底層語言的可能性和趨勢。

關鍵詞:短視頻 視頻社交 抖音

應試直達:近幾年,短視頻無論在業界還是學界都異常火爆,甚至得到了各行各業的青睞。而本文則對短視頻的「社交悖論」進行了剖析,這一批判性的角度可以作為短視頻類題目答案的補充,體現答題者的辯證思維;同時,這篇論文的語言也值得學習,如「爬坡機制」、「接納與馴化」、「觀眾隔離」、「劇場效應」等;另外,本文匯集多種權威性數據和產業調查,可以作為充實答題內容、提升專業科學性的素材。

真題連結

2020年北京大學新媒體專碩334論述題:近幾年,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趣頭條等媒體平臺,拼多多等網購平臺,雲集,愛庫存等參與式賣貨平臺迅速崛起,請你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及社會影響。(點擊文字可查看原題解析)

2020年北京大學新媒體專碩440簡答題:簡述短視頻興起的原因和影響。(點擊文字可查看原題解析)

2020年北京大學傳播學學碩653簡答題:短視頻對傳播和社會交往的影響。(點擊文字可查看原題解析)

2019年北京大學新媒體專碩334論述題:抖音快手短視頻特點和對新媒體產業的影響。2018年北京大學滙豐財經新聞334簡答題:簡述短視頻的發展和變化。(真題解析正在補充敬請期待)

2 《大規模流行病中的個人信息保護》

摘要:「可識別性」是個人信息的核心內涵。只有可識別的信息才有保護的必要和意義。直接識別自然人信息的洩露,極大增加了信息主體的風險。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沒有完全控制,「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作為一種有效的防禦舉措,還在各地普遍實施之中,信息登記、活動監測合理也必須,但須防止個人信息洩露風險。

關鍵詞:個人信息 用戶知情權 自我決定權

應試直達:關注並反思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特殊社會現實是新傳學子的使命和責任,胡泳老師的這篇論文針對疫情中個人隱私洩露的現象所採用的「信息的可識別性」、「自我決定權」等概念,如果能夠應用在隱私保護的原因、措施類題目中,一定可以作為體現個人特色的亮點。

真題連結

2018年北京大學滙豐財經新聞440名詞解釋:隱私(真題解析正在補充敬請期待)

2018年北京大學新媒體專碩334論述題:結合大數據在網絡營銷中的應用,談談如何平衡信息共享與隱私保護之間的關係。(點擊文字可查看原題解析)

3 《數字勞動的無眠》

摘要:不限時間地點的網上工作本來被看作是一種自由,現在卻被發現只是一種新的奴役機制。「996」是一種新的隱性勞動模式。這種勞動模式的變化,既與工作定義和勞動力變化的大趨勢相關,也與網際網路企業試圖以最小的成本挖掘出員工的最大價值,從而使企業效益最大化的運營策略相關。

關鍵詞:「996」 數字勞動 平臺經濟模式 隱性勞動

應試直達:北大的老師們一向非常喜歡和重視傳播政治經濟學派,數字勞工、數字勞動等是政治經濟學派的重要理論,也隨著996工作制的出現成為熱點與理論相結合的考點之一。

本文從概念辨析、原因等角度剖析了數字勞動,可以幫助深入理解理論,還可以作為對平臺經濟、平臺化社會等的批判;小標題「技術帶來的自由成為新的奴役機制」可以直接應用到技術類的題目中;文末「人們進入了一種無眠狀態,從而令人類生活進入一種普遍性的無間斷之中,受持續運作的原則支配。」也是萬能金句,用到開頭或結尾絕對能夠提升答題的格調(逼格)。

4《平臺化社會與精英的黃昏》

摘要:網際網路產業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規律,也是平臺整個的產業背景規律,叫做贏家通吃。但是,一個時代的領導者不會領導下一個時代。今天的技術精英如果把握不好機會的話,最後也會走入自己的黃昏。

關鍵詞:網際網路 平臺化社會 技術精英

應試直達:「平臺」是近些年出現在網際網路領域的高頻詞彙,考試考到的可能性也很大。那麼,平臺公司是什麼你知道嗎?胡泳老師的這篇論文直接為你總結了平臺公司的四個指標與五個維度、出現背景及原因,可以直接積累下來作為名詞解釋、簡答題的答案;除此之外,「平臺化」也是談到媒體變革趨勢時不可或缺的一點,文中的數據化、多元化和集中化等也可以作為回答措施類問題的角度。

5 《彌合鴻溝:重思網絡傳播的「去區隔效應」》

摘要:在網際網路進入中國25年之際,本文選取媒介介質、文化空間、社會分層、社會行動四個角度進行探討,回顧網際網路在降低信息門檻、展示多元生態、消除社會區隔、激發社會行動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從而映射網際網路本體的演變及其社會影響的變遷,並進一步對中國網絡傳播進行階段性的反思和總結。

關鍵詞:中國網際網路 社會區隔 網絡傳播 數字鴻溝

應試直達:首先,這篇論文的行文邏輯和思考深度非常值得學習,媒介介質、文化空間、社會分層和社會行動這四個角度清晰明了而又相互貫通銜接,可以作為答題框架積累起來,適配性非常高;其次,文中對媒介變遷、亞文化、社會鴻溝等的剖析精準專業而又不落俗套,有很多都可以直接粘貼在自己的專題中。如「粉絲以新媒體製作技術和傳播平臺為依託,將媒介提供的偶像形象與故事文本作為想像資源和生產原材料,衍生創造出一個龐大的再生性文本體系。」

6 《應該有人類——三論科技向善》

摘要:技術的使用可能對自然和人類的未來產生負面影響,而我們有能力做些事情。實質責任趨向於未來,是對將做之事的責任,並直接趨向於責任的對象。未來責任倫理的核心是防止人類的本質或存在遭受威脅。

關鍵詞:科技向善 責任倫理 技術能力

應試直達:技術的本質和走向是什麼,是從傳播學起始以來不同學者們爭論不休的話題。目前國內的主流觀點是支持技術中立論,但技術中立論同樣隱含著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積極態度,作為新傳學子,我們要追求的就是科技向善。而「科技向善」如果出現在技術類題目的小標題中,一定會吸引老師的注意。

真題連結

2019年北京大學MJC334論述題:「技術是中性的,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理由是什麼?並請結合新聞傳播領域的有關現象進行分析。(真題解析正在補充敬請期待)

相關論文補充:《科技可否和怎樣向善》——胡泳

7 《內容付費:一種嶄新的內容經濟學》

摘要:今天所謂「知識付費」的核心,實際上是用戶在為內容生產者對於知識的再次闡釋而付費。在注意力稀缺的網絡時代,出現了一種嶄新的內容經濟學。內容是一種「體驗產品」,內容供應商必須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細分市場,並充分利用信息處理技術把市場細分工作做得更好。

關鍵字:知識付費 內容付費 內容經濟學

應試直達:你明白內容付費和知識付費的區別是什麼嗎?理解各種概念和名詞有一個技巧,就是去辨析相關的、易混淆的其他概念。這篇論文極具批判色彩地呈現了內容付費與知識付費的聯繫與差異,指出如今的知識付費更多的是在為「獲取」知識或內容的服務而付費,「知識」變成了作為意見、解讀或體驗的「內容」;此外,文末作者從技術、用戶心理、態度和行為習慣等方面分析了內容付費興起的原因,可以整理到相應的專題中。

真題連結

2018年北京大學MJC334名詞解釋:知識付費(真題解析正在補充敬請期待)

8 《認知盈餘的社會價值》

摘要:全世界的認知盈餘太多了,多到即使微小的變化都能累積為巨大的結果。當今是一個不平凡的時代,我們可以把自由時間當作一種普遍的社會資產,用於大型的共同創造的項目,而不是僅供個人消磨的一連串時間。現在,我們需要學習用網際網路來釋放善意,創造普惠。

關鍵詞:認知盈餘 分享與合作 社會價值

應試直達:認知盈餘是許多網際網路平臺的運行邏輯,也與網絡社群、共享經濟等息息相關,可以作為理論依據支撐很多論點,是簡答題和論述題中的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點,值得積累下來。

9 《自動化到來後,新聞人的價值何在?》

摘要:凡是能自動化的一定會被自動化。那麼,在自動化到來後,新聞人的價值何在?

人性讓我們區別於機器,而機器最難以取代的就是「人情味」。在自動化時代,發揚人的本性、會用數據創造內容的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字:自動化 新聞人 價值

應試直達:這篇文章按照與事物、數據和人打交道劃分各行各業,對智能化、自動化的未來進行了剖析,有助於從宏觀視角把握新聞人在未來格局中的位置,值得閱讀。

2 陳剛

1 《創意傳播管理——新傳播環境與營銷傳播革命》

摘要: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正在迅速改變人類的傳播環境,之所以提出第四類廣告公司,是因為這類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適應了新傳播環境的需要,在新媒體營銷傳播的新理念和服務模式方面不斷地進行自身調整和創新,成為以人的智慧與數字相結合為基礎的創意型傳播管理公司,這對於混沌的中國廣告業界來說,是一場真正的革命。

關鍵詞:新媒體營銷 創意傳播管理

應試直達:創意傳播管理是北大陳剛老師提出的概念,也因此是備考北大MJC的學子必需的知識點。

本文文末以「傳播管理」、「創意傳播」和「傳播接觸」為框架提出了創意傳播管理的定義,這部分內容可以進一步精簡併作為名詞解釋積累起來;另外,文中提出的新傳播形態的特點包括複合型傳播、全員型傳播、無邊界傳播和固時性傳播,既可以作為對新媒體的創新理解,也能補充思考問題的視角,在答題時擺脫套路化的模板。

相關論文補充:《創意傳播管理(CCM)的趨勢和變化》——陳剛

2《發展廣告學的理論框架與影響因素研究》

摘要:發展廣告學的理論框架是立足於中國廣告產業發展的特殊性而提出的系統化分析框架。制度、市場、資本與公眾是影響中國廣告產業發展的四個決定性因素。這四個因素的關係和組合的變化,使中國廣告產業的發展形成制度主導性、市場主導型、資本主導型和公眾主導型四個階段。

關鍵詞:發展廣告學 制度 市場 資本 公眾

應試直達:發展理論適應發展中國家學科建設的需要,是傳播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與現實緊密結合的連接點,也是注重跨學科思維的北大老師關注的重要內容。去年北大考了發展傳播學,今年會不會考發展廣告學呢?

本文對於發展廣告學進行的界定是名詞解釋題、簡答題的考點;同時,發展廣告學的基本框架——制度、市場、資本和公眾,是回答「產業類」問題的重要角度,非常能夠體現答題的深度。另外,文中眾多的專業詞彙和術語也值得積累,如「體制惰性」、「共時性市場結構」等。

相關論文補充:《什麼是發展廣告學》——陳剛

3 《戶外廣告的變化與發展》

摘要:戶外廣告是歷史最悠久的廣告媒體。目前各地關於廣告史的研究所發現的最早的廣告實物,基本上都是戶外廣告。那麼,這一古老的廣告類型為什麼今天仍然青春常在?網際網路時代,戶外廣告又將有何變化?

關鍵詞:戶外廣告 去中介化 媒體價值

應試直達:近幾年,隨著戶外智能屏和人臉識別、體感互動等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戶外廣告的價值重新得以凸顯。從論文就可以看出,戶外廣告和公益廣告是陳剛老師一直關注的領域。廣告題目的考法很靈活,但如果對廣告業界和學界的最新動態不夠了解,再多技巧也不足以拿高分。

4 《結構、制度、要素——對中國廣告產業的發展的解析》

摘要:當前,中國廣告產業在經歷的復甦和快速成長期之後,開始進入發展的平穩期,與此同時,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下,廣告產業在向更深層次的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種種現實的困境,如經濟發展不平衡,傳媒制度僵化等問題,嚴重束縛著廣告產業的升級。為此,筆者希望借鑑發展經濟學的「結構-制度-要素」的分析框架,探求中國特殊環境下廣告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發展經濟學;經濟結構;傳媒制度;資本要素;發展空間

應試直達:陳剛老師這篇論文對我國廣告產業的發展歷程、廣告研究的發展歷程進行了詳細的綜述,從中可以獲知我國廣告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1992年之前,1992年至2001年與2001年之後。同時總結出經濟結構轉變、傳媒制度變革、增長要素即結構、制度、要素三者對我國廣告產業的影響。其中的結構、制度、要素,可以成為回答廣告類題目的基本框架。

5 《數字邏輯與媒體融合》

摘要:2014年以來,基於網際網路背景下中國社會發展層面提出的「媒體融合」是特定階段特定環境下的特定表述。對媒體融合的研究,不能簡單地套用美國媒體融合的框架比對,也不能單純停留在媒體的層面思考,對「媒體融合」的研究,應該基於中國現實需求和數字邏輯,把握其理論內涵和實踐目的,客觀深入地進行分析和探討;應該在深刻理解網際網路規律的基礎上,基於數字邏輯的框架,準確地釐清「媒體融合」所指向的問題,進行理論的探索和闡釋。

關鍵詞:媒體融合 網際網路思維 數字邏輯 傳統媒體

應試直達:眾所周知,媒介融合或媒體融合,常考常新。常考題目得高分的秘訣之一就是提升高度,和其他人拉開差距,如果不想自己的答題千篇一律,一定要閱讀這篇論文。中美媒體融合的不同、我國媒體融合的本質、難點以及措施都在這裡了,特別是文末對措施的總結包括核心、起點、重構、保證、關鍵五個維度,新穎而又有說服力,小標題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真題連結

2020年北京大學MJC334簡答題:我國縣級融媒體的現狀、發展、特點。(點擊文字可查看原題解析)

2019年北京大學MJC334名詞解釋:融媒體(真題解析正在補充敬請期待)

2020年北京大學傳播學學碩864論述題:結合我國廣電制度的歷史,分析縣級融媒體。(點擊文字可查看原題解析)

跟著北大陳剛老師和胡泳老師,你一定對網際網路治理、廣告學和媒介融合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那麼,非虛構寫作你掌握了嗎?品牌國家策略又是什麼?如何從歷史維度理解輿論演變呢?明天的第三彈,北大新傳院的許靜、吳靖、俞虹等老師的論文即將為你解答,我們不見不散!

另外,為貼合2021年考情,我們已經重新更新了北大論文包,並分類打包了北大所有方向老師的論文,並在論文包內設置了推薦論文」包以供大家參考,為大家一鍵摘出必看論文。

相關焦點

  • AI專家們推薦的13篇「必讀」論文
    我們在一月份的時候就和Jeff談過,當時他不能只選一篇論文作為必讀,所以我們讓他選了兩篇。下面列出這兩篇論文。Learning to Reinforcement Learn(2016)--Jane X Wang et al.本文解讀了兩個關鍵的討論點,即稀疏訓練數據的局限性,以及循環網絡是否能在完全監督的情況下支持元學習。
  • ICML 2019論文接收結果可視化:清華、北大、南大榜上有名
    大會共收到3424篇論文投稿,其中774篇被接收(接收率為22.6%)。近日,博世的分析人員根據接收論文列表做出了一份可視化圖表,從中可以看出各機構和作者的論文貢獻情況。接收論文列表:https://icml.cc/Conferences/2019/AcceptedPapersInitial排名前50的論文貢獻機構下圖顯示了ICML 2019接收論文貢獻排名前50的機構。排名以機構貢獻的論文總數為準,至少有一名作者隸屬於該機構,因此一篇論文可能出現在多個機構中。紅色和綠色分別表示每個機構的一作論文和最後作者論文數量。
  • Hinton、Bengio、何愷明等經典論文貢獻:機器學習必讀TOP100論文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想要入門機器學習,奈何領域的新論文太多,不知道該看哪一篇?自2017年以來,超越SOTA的方法天天有,但往往針對性非常強,不一定是顛覆機器學習圈的重要成果。
  • SCI論文屬於核心論文嗎?
    sci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而核心期刊則是中國國內的一種期刊分類方法,雖說是兩種概念,但有時二者是可以共同存在的,比如一個刊物既是國內核心期刊,同時又被SCI檢索,成為SCI期刊,這種情況下,作者發表了該期刊論文
  • 四川大學網絡教育19春學員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必讀
    四川大學網絡教育19春學員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必讀 2020-12-15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 必讀!超級詳細的論文寫作規範
    ,以致影響了論文的可讀性,也就影響了論文投稿的命中率,同時還增加了編輯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筆者以編輯學、語法修辭學為依據,就論文結構、語言表達等方面談談寫作規範,以期對科技人員的寫作有所幫助。1.論文結構寫作規範作為科技期刊發表的論文,其基本要素應包括:題名、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分類號、引言、正文、結論和參考文獻。
  • 關於論文如何投稿,13個問題說明白!
    1.投稿之前需要到學術不端檢測系統進行論文的查重嗎?需要不需要2.投稿之前需要了解目標期刊的《投稿須知》,並按要求規範論文格式嗎?論文題目姓名+論文題目論文題目+姓名投稿:姓名+論文題目投稿:論文題目+姓名投稿:論文題目+姓名(職稱、學歷、項目來源等關鍵信息)目標期刊的《投稿須知》裡如有明確要求,就按要求來做
  •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事件羅生門 有學生被策反
    a magnetoreceptor),被清華、北大校方聯合要求撤稿。張生家一再向謝燦表示,會遵守兩人事先達成的兩點協議:合作論文只能在謝燦已投稿的論文發表後才能投稿,不能搶發;謝燦必須是合作論文的作者。  謝燦介紹稱,使用別人未發表的數據做的相關工作,必須得到原作者的同意,並在原作者論文發表後,才能投稿,這是學術界的基本規則,也是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體現了對科學原創性的認可。
  • 四個細節,決定你論文投稿的命運!
    然後,周一是工作周的第一天,而之前在周六周日兩天一定積累下很多投稿過來的論文還沒來得及查看和下載,所以周一的工作量往往會比平時多很多,這就容易導致:那些選擇在別的時段投過去的論文可能更容易被編輯注意到,下載下來審閱,而在周一看到的論文就很有可能被忽略。
  • 高水準論文「寫作秘籍」:選題+寫作+投稿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即北大核心。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出來的,基本上是每四年更新一次,最新的一個版本是2017年版,這一版的北大核心共收錄732家社科期刊和1249家自然社會期刊,一般認為南大核心的級別比北大核心要高,要更難發表一些,但也有例外,有的期刊不是北大核心,但是南大核心,如《西北民族研究》。
  • 北大經院科研 | 吳澤南助理教授的合作論文在理論經濟學頂尖期刊...
    北大經院科研 | 吳澤南助理教授的合作論文在理論經濟學頂尖期刊Journal of Economi… 2020-12-23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質量的論文摘要,是如何提升論文可見性的?
    他的論文雖然富有創新性,數據精確且邏輯縝密,但論文的閱讀量和引用量非常少,在網頁中的搜索排名也很低。他希望通過優化自己的論文來改善這一境況,於是我們建議他,從摘要部分著手,修改論文。 論文摘要質量的不盡如人意,確實是很多作者在論文撰寫和發表中經常忽略的問題。高質量的論文摘要,往往可以使論文的整體層次得到提升,並且幫助論文通過各個渠道來獲得別人關注。
  • 論文投稿後……
    02.投稿之後沒有收到回復,怎麼辦? 我們把問題按時間長短分解一下:電子信箱或在線投稿一周之後,沒有收到回復(無論人工還是自動),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在確認投稿信箱準確無誤或投稿狀態是「完成」「審稿中」的前提下,靜心等待就好。
  • 重論文 但不唯論文
    徐浩向記者介紹道,這裡論文作為評定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標,是評定職稱必須完成的一個「硬槓槓」。反之,如果完不成相應數量論文或在對應類別期刊上發表,就評不上相應的職稱,其直接對應的是工資待遇差距。在這種條件限制下,發表論文自然會成為絕大多數教師努力追求上進的目標導向。但同時也會產生另外一種導向,就是個別教師會為了「發表論文」而「發表論文」。
  • ECCV 首場論文解讀直播!北大本科一作,帶你破解圖像縮放難題
    為了適配不同解析度的屏幕、節省存儲或帶寬等,圖片常常進行降採樣操作,而如何從降採樣後的低解析度圖片恢復原始高清圖片,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一工作成果也被ECCV2020收錄為Oral 論文,其研究價值可見一斑。為了讓大家詳細了解這項工作的可逆框架建模方法以及模型設計、實驗,AI 科技評論專門邀請到了一作肖命清同學來為大家做直播解讀。據悉,肖命清同學剛從北大本科畢業,大家想不想了解本科階段就開始發頂會論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 不僅是翟天臨,韓國頂級歌手碩士論文也抄襲
    翟天臨因為「學術造假」問題頻頻登上熱搜,起因是他曬出了自己北大博士後錄取通知書,但在直播中被網友問到知網的時候回復了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不管當時他是為了開玩笑,還是真的不知道知網是什麼
  • 北大「學霸」陳玉珍:普查臺灣政治人物論文
    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李眉蓁,碩士論文抄襲風波爆發後,持續引發外界關注。對此,國民黨「學霸立委」陳玉珍,更贊成全面普查政治人物的論文,給大家警惕。另一名同黨「立委」林為洲則說,談到學位,他很有感。不過,多年過去了,他認為「從工作中學習,比學位重要,這是我後來的心得。」
  • 北大經院 | 一周講座概覽(11.11~11.13)
    在《經濟學(季刊)》、《經濟研究》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71場融資平臺債務是否加劇了企業排汙?博士論文受到了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Choi(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主持老師:(經院)莫家偉參與老師:(經院)楊汝岱、田巍、劉政文,(新結構)王歆、徐銘梽題目:Anxiety or Pain?
  • arXiv 每日論文集 190 篇 02.19 更新
    今日 arXiv 論文集「今日 arXiv 論文集」是 AI 研習社論文板塊推出的全新欄目,每日為你自動抓取arXiv上更新的論文並且按照不同領域分類打包成集,方便社區用戶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一件打包下載學術成果,獲取知識養分。
  • arXiv 每日論文集 160 篇 02.27 更新
    今日 arXiv 論文集「今日 arXiv 論文集」是 AI 研習社論文板塊推出的全新欄目,每日為你自動抓取arXiv上更新的論文並且按照不同領域分類打包成集,方便社區用戶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一件打包下載學術成果,獲取知識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