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秋」的到來,樹窩子中心村迎來了收穫時節,金黃的葫蘆、沉甸甸的玉米、淡綠色的打瓜和紅豔豔的的海棠果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喜悅了農民,也陶醉了工作隊。人們忙著收割,田地裡收割機、拖拉機奏響了收割的進行曲。阜康市人民檢察院駐樹窩子中心村「訪惠聚」工作隊也活躍在秋收中,廣袤的農田和金黃的曬場上經常看到他們的身影,成為村裡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一、化解矛盾糾紛,維護鄰裡和諧
9月4日,樹窩子中心村西沙壩片區村民葉金寬家的30噸玉米被車拉到「曬場」時,發現自己家分配的水泥曬場被先來的村民潘存軍佔了,並晾曬上了玉米。葉金寬非常生氣,要求佔曬場的村民儘快騰空,自己要晾玉米。被佔的曬場上已經曬上玉米,滿滿當當,也沒有地方騰。雙方爭吵起來,正要動手之際,工作隊和村兩委聞訊趕來,工作隊現場開設「法律講堂」,將一起民事糾紛險些演變成一起治安案件或刑事案件進行了普法教育,列舉了案例,分析了後果。事後,工作隊批評了佔曬場的村民,同時村委會為葉金寬家重新提供了一塊土曬場,葉金寬將自己家的玉米晾曬到了土曬場上。葉金寬說:雖然受點氣,但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工作隊長張筱梅說:你心也放寬一些,鄉裡鄉親、都是鄰居,就退一步吧。葉金寬氣也消了,到是潘存軍羞的滿面通紅,不停的說對不起。通過這件事,反應出村民需求與水泥曬場供應短缺的矛盾,工作隊和村兩委決定在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上將加大水泥曬場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讓村民從地裡收回的糧食有地方曬,乾乾淨淨曬。9月9日清晨,天蒙蒙亮,樹窩子中心村西沙壩片區村民王開如在收割自家玉米時誤將收割機駛入相鄰的薛吉宏家的玉米地,被正在地裡割草的薛吉宏看到,並立即制止。在薛吉宏的呵斥下,王開如如夢初醒,但為時己晚,收割機割去薛吉宏家寬3.5米長5米的玉米並無法從收割機中取出。二人激烈爭吵,相持不下。工作隊隊長張筱梅和片區書記王彥雲得到群眾反映後迅速趕到現場處理。張筱梅指出按照民法典的規定,王開如構成「侵權」,應當返還財物。並提供了解決方案, 一是薛吉宏不能攔著王開如的收割機不放,應讓開路,讓王開如挪機子,不能耽誤農時,必須立即放行。二是王開如立即當面向薛吉宏道歉,並賠償薛吉宏玉米1袋(50公斤籽粒)。王開如和薛吉宏都認為公平合理,並接受和當即執行,二人還握手開起了玩笑。第二天一大早,二人都打電話來,對工作隊和村幹部表示感謝。
二、組織各支力量,積極參加勞動
一是走訪了解民情,出手助人為樂。9月20日,工作隊在秋收曬場走訪活動中,發現西沙壩片區村民潘存光家清揚玉米缺乏勞動力,當即安排2名男隊員留下來參加玉米清揚、裝袋、扎口等工作。工作隊員不怕髒、不怕粉塵、不怕累,與潘存光夫妻二人一起用2個小時間將10噸玉米清揚、裝袋、扎口完畢。活幹完後,隊員才發現手上勒出了血口子。潘存光夫婦對工作隊表示感謝,並邀請工作隊員洗澡、吃飯,被工作隊員們婉言謝絕。工作隊副隊長張新平說:「工作隊宿舍有熱水器,文化室有大食堂,洗澡、吃飯都很方便,現在這麼忙就別客氣了…」。潘存光:「那怎麼好意思!改天到家裡來,讓你嫂子炒幾個菜,我們喝一點…」。隊員雖然滿身塵土和臭汗,但看著那一袋袋玉米,心裡充滿了成就感,那是久違了的舒暢。
二是回應村民訴求,解決群眾困難。秋收在即,謝宗海家的20畝打瓜卻靜靜的躺在地裡沒人收。看到本村微信群裡別人家的打瓜都在秋收,封閉在家的村民謝宗海心急如焚。8月15日,實在沉不住氣的謝宗海撥通了工作隊第一書記張筱梅的電話反映困難。工作隊和兩委經過研判會決定,由工作隊員、村兩委和村民組成收割隊幫助謝宗海秋收。經過2天的緊張勞動,由6人組成的收割隊將謝宗海家的打瓜籽順利收回,並晾曬在曬場上。謝宗海接到收割完畢的電話後十分感動,對工作隊、村兩委和村民表示感謝,並表示會安心呆在家裡,配合防疫工作。
三是主動作為,消除群眾後顧之憂。9月15日,樹窩子片區村民楊波因開拖拉機操作不當,導致小四輪拖拉機翹頭,水箱裡的開水將其燙傷並住進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治療。他一直惦記著收葫蘆的事。得知楊波的情況後,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研判會研判,決定組織工作隊、村兩委、黨員和村民幫助楊波家秋收。9月18日,經過緊張的勞動,楊波家的葫蘆籽被5人收割小組順利將5噸葫蘆籽收回並晾在他家的曬場上。葫蘆籽收回後,工作隊和片區黨支部每天派人查看、翻動、鋪蓋葫蘆籽,直到裝袋入庫。葫蘆籽收回來了,楊波夫婦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楊波妻子程漢梅說:「多虧了工作隊和村兩委,謝謝組織對我家的幫助,等楊波康復一定登門道謝。」工作隊長張筱梅說:「告訴楊波,讓他安心治療,早日康復,家裡有難事打電話給我,別忘了」。簡單的話語,讓這位農家婦女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酸楚」,感激的淚水潸然而下。
秋收工作不是農民的私事,是黨領導下的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它是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事關農村振興、農業發展、農民致富,工作隊高瞻遠矚,把視角深入農村社會最深處,解決秋收中遇到的問題,彰顯工作隊的責任和擔當,拉近了與村民之間的距離,架起一座暖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