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是這樣說的: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事情,歸根結底只是兩件事,一件是關我屁事,另一件是關你屁事。
這話聽起來有些戲謔,但它背後卻有一定的道理。
在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只活在了別人的評價之中,些許的虛榮心讓自己變得非常要面子,經常會在意自己在別人那裡是怎樣的印象或評價,在很多事情上也都喜歡和別人做一下比較,被一些無關緊要的風言風語左右著自己的情緒,弄得自己活得很累,甚至會失去了自我。
人這一輩子,真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定要明白生活只是自己的,活得苦也好、樂也罷,自己心裡最清楚,所以,別去在乎別人的指指點點,也別去在乎你在旁人的眼裡嘴裡是好是壞,你的生活你做主,你的人生你決定。
最關鍵的是放下自己的身段,以及那可憐的虛榮心,讓自己活得真實點,在努力點,這才是最需要做的。
當一個人能放下別人對自己的評說,只是依心而行,活出自我,自然就不會因此而活得累了,而且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也定是充滿自信的,有主見的人,做什麼事情也是容易成功的人。
01越是在乎別人的看法,自己就會變得自卑,慢慢失去自我。
人如果一直在乎面子在乎別人的看法,那樣不但自己活得辛苦,平時連真實的一面也會被自己關在心靈的牢籠之中出不來。
生而為人,與其小心翼翼地取悅別人而換來那點微乎其微的存在感,不如讓自己堅強起來徵服內心的自卑和恐懼。從那些光鮮,那些挑釁的眼神,那些好的與壞的評價之中走出來。把重點放在自己的內心,切切實實地關注自己,尊重自己真實的感受,而不是關注別人眼裡的自己。
活在別人的眼中嘴裡,這會讓自己變得非常自卑,時間長了就會沒了主見,無論怎樣,都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面對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誰的內心也少不了羨慕嫉妒恨,但不管怎麼說,你不是別人,別人也不能把你改變,只有接受自我,不為別人所左右,才能活出自我、改變自我。
一個人在面對生活時,不卑不亢,看得開也能放得下,才可以不會物役,不被事困,耐得富貴,受得貧窮,淡定而從容,灑脫而自在;無懼別人的流言蜚語,無視他人的橫眉冷目,為自己而活,就會安心自在。
02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是一種智慧與能力。
俗話說,耳不聽,則心不煩。
不讓耳朵聽過多的是非,讓內心保持清淨,不受外界環境的幹擾,這就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修行。
為什麼有人活得不快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太小肚雞腸了,別人說兩句又能怎樣呢,又少不了一口肉,如果要真得被別人的言語牽著走,和別人不斷攀比及計較,這是人生悲劇的根源。
正如楊絳先生所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活一世,別人再重要,也遠遠沒有自己重要。別人永遠是你生活中的旁觀者,只有自己才是你生活的掌舵人。
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是一種智慧和能力。要知道,人生百態,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面前不說人,被他人的言語包圍是生命的常態,每個人都無法徹底擺脫人言,但是注意的是別讓旁人的言語所左右了你。
自己就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個體,無需迎合別人,更無需去比較什麼。
03往後的日子裡,要活好自己,自己才是生活中的主角。
在以後的日子中,儘量活好自己就行,讓自己在開心快樂中度過,而不是在苦悶煩惱中飽受煎熬。
不要在這些現實磨難中把自己複雜化了,簡單些的快樂,簡單些的生活,那樣你的微笑都會留在你最好的模樣中,不要變得那麼斤斤計較了,也不要在和誰比較個沒完了,餘生的路上,有很多跟你一樣的同伴在一起去歡笑,去無憂無慮。
林語堂先生說:生活就是,有時笑笑別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如果完全按照別人的標準去生活,你會發現,你都不知道該怎麼生活了,因為無論你怎麼做,總是走入不滿意。
記住:生活並不是取悅別人的過程,始終都要把自己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幹什麼事情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要依心而行,讓自己滿意才最重要。
當你活出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認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積極向上的生活,如此,不負自己、不負光陰,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