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並沒有人向我推薦過這部1994版的影片《小婦人》,,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笑過、哭過、感動過、振奮過、憧憬過,那感覺就像是跟著影片裡的四個女孩子,又多活了一次。
《小婦人》是根據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的作品《小婦人》改編的。《小婦人》問世一百多年以來,被譯成各種文體,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名作。尤其值得稱讚的是馬奇太太對四個女兒的教育方式,溫情而又充滿正能量。
正能量的作品很容易讓人反感,類似於雞湯式的文字,人們早已厭煩,奇怪的是,《小婦人》自從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並且有多個電影版本。
凱薩琳·赫本和伊莉莎白·泰勒都成功出演過女主角喬,但由於年代久遠,已少有人問津,最新版的2019年版的《小婦人》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在國內上映,而九十年代由吉莉安·阿姆斯特朗導演,薇諾娜·瑞德主演喬的《小婦人》,可能更深入人心。
電影《小婦人》中,情節並不複雜,主要講述的是馬奇一家四姐妹的生活和成長的故事:她們性格迥異,都有著各自的夢想和追求,雖然生活總是未必盡如人意,但她們在互相幫助和勉勵之中逐漸成長,不斷完善自己,看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所求,並且最終收穫各自的美好人生。
《小婦人》就是這樣一部女孩成長史,四個女孩各有各的性格,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有小摩擦,面對自己的追求也會有迷茫,面對婚姻也會有困惑,正是在這種矛盾中,女孩子們對愛情對社會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愛情還是麵包的困惑,選擇那個背後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影片中四個女孩子性格迥異:
大姐梅格:傳統教育下的淑女,美麗溫婉,喜愛戲劇,幻想嫁個好人家。
二姐喬:熱愛自由,活潑直率,喜歡寫作,夢想成為一個大作家。
三姐貝絲:善良溫柔,總是給人帶來溫暖,頗有鋼琴天賦。
小妹艾米:古靈精怪,目標明確,愛好繪畫,目標是嫁個有錢人。
由於南北戰爭,物資匱乏,原本富裕的家庭,日子也開始日漸緊張,入不敷出。那時候女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嫁個有錢人,改變自己的人生。
大姐梅格羨慕上流人家的生活,在一次社交晚宴中被富家小姐的捉弄,穿著借來的華服,周旋於各色男人之中,卻在背後被人恥笑,恥笑她試圖掉個金龜婿改變家族。那一刻,她開始討厭愛慕虛榮的自己。
渴望愛情,希望嫁給一個好人家的梅格,可是在後來的相處中,偏偏對羅裡家的家庭教師約翰動了心。
小妹艾美更甚,從小備受寵愛,自尊心極強,對於婚姻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我要嫁一個有錢人。所以在歐洲學習繪畫時,接受了有錢男朋友的追求,儘管自己並不愛他。
我相信現在許多女孩也會面臨和片中女孩同樣的問題吧。
我們希望與一位心意相通的愛人共度一生,可來自父母、家庭、社會的壓力又不得不考慮現實。
母親之前教育過四姐妹:「寧願女兒們過上成為擁有愛情、生活快樂的窮人家的妻子,也不願成為沒有思想,沒有愛情的有錢人的夫人。」
有了開明智慧母親的鼓勵,梅格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嫁給了不那麼富有,但真誠善良的家庭教師,平淡且幸福。
艾美也因為羅裡的出現,正視自己的內心,意識到金錢只能帶來片刻的滿足,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最終和脾氣性格更為相投的羅裡在一起。
在追逐愛的過程中,每個女孩都曾有過這樣的矛盾,是選擇坐在寶馬車上哭還是選擇在自行車笑?金錢和物質只能帶來表面的富有,更不可能換來彼此的真心。
我們只要知道我們選擇的是眼前這個人,不管這個人背後是寶馬還是自行車。一時的虛榮過後,面對的是尷尬的生活。
對於自我的堅持或迷失,獨立的人格才是最珍貴的品格
影片中,喬是叛逆女性的代表:她唾棄男權社會,不屑婚姻制度。在喬看來,比起婚姻,更嚮往自由以及自我價值體現。
她祈求梅格不要結婚。
她拒絕富家子弟羅裡的表白。
她隻身一人來到紐約,做家庭教師,同時晝夜不停的寫作,只為證明:
無論哪個時代,女性,也完全可以不依附於其他任何人,而擁有美好的生活。
每個人的成長路上都會有迷茫的時候,一方面她們渴望做自己,一方面卻又不得不在現實面前迷失。
喬的追夢之旅似乎也不太順暢,拒絕了羅裡的求婚,滿懷希望來到紐約,結識了大學教授巴爾。
為了賺取稿費,喬迎合出版社和讀者的口味,放棄自己的個性,寫的都是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文字。
當喬興奮的拿著有自己發表文章的報紙給教授看,教授告訴她:「喬,不要為了迎合讀者而強迫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你首先應該取悅的是自己。」
喬羞愧難當,只有教授懂她,在追逐文學的道路上,喬迷茫了,她重新審視了自己,文字是要能帶給人溫暖和力量的,而不是一味地譁眾取寵。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用真情實感和生活經歷寫出了不違背內心的作品,完成了多年積壓在心中的夢想。
很欣賞喬的獨立和勇敢。人的獨立,不單純指一個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面對外界複雜的環境和質疑聲,仍然能夠把握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附和別人,追求功利,也許會換得一些虛名,但是長此以往只會讓自己更擰巴,也丟失了原本美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美好品質和才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你可以不成功,但必須要成長,每個女孩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楊瀾曾說:「一個女人最大的魅力就是成長,生活中很多東西是難以把握的,唯有成長可以把握,可能有人會妨礙你成功,卻沒人能夠阻止你的成長。」
影片中的四個女孩從無憂無慮的少女,成長為善良美好的小婦人,各自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梅格和家庭教師恩愛有加,生育了雙胞胎兒女,一家人其樂融融;喬實現了文學夢,並且和自己的靈魂伴侶巴爾教授一起開辦學校;貝絲溫柔善良,無私付出,雖然早早逝去,卻給人留下溫暖和感恩;艾美遊學歸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嫁給了富有但是真心相愛的羅裡。
以後的路還很長,也許還會遇到新的問題,但是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女孩們真正走進了這個世界,並且做出了自己的決定:詩歌或廚房,遠方或小確幸。
不是每個問題都有一個標準答案,如果真的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那這個答案一定只有一個,那就是:選擇自己所愛的,並享受和承擔選擇的後果。
當今社會,很多主流媒體都在教我們如何成功,有房有車有錢才是成功的標配,卻從來沒有人告訴女性該如何成長。
《小婦人》,用成長過程中的矛盾、對自我的認識以及不斷發展變化的人生告訴我們,內心的力量是支撐一個人做自己的強大動力。
正式這種力量,讓她們對於真善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面對愛情和婚姻做出更好的選擇,使她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婦人》帶給我們的除了自我成長還有很多關於家庭以及朋友的思考:
1. 父母永遠是我們領路人
影片中最讓人羨慕的是馬奇一家人溫馨家庭氛圍了吧。雖然生活不富有,但是精神上絕對是富有的,困頓的日子裡依然歡聲笑語不斷。四姐妹中,三姐貝絲因病去世,其他三姐妹則蛻變成美麗動人的優雅女士,這一切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她們的父母總是能夠適時給予她們引導和幫助。
馬奇太太是個優雅智慧的母親,她對金錢的態度潛移默化影響著女兒們。心地善良的馬奇太太,即使自己的條件有限,還是拿出部分食物接濟貧困的鄰居。給女兒們心底種下善良的種子。
當梅格因為在舞會出醜,喬安慰梅格說:「沒必要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想。」梅格說:「我在乎!聽到別人的讚譽總歸是好的,我喜歡。」馬奇太太告訴她們:「不是這樣的,我只在乎你怎麼看自己。如果認為自己的價值僅在於修飾的外表,那麼,我擔心,你會成為一個圖有其表的人。時間會吞噬所有表面的美,卻始終無法磨滅你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你的幽默、善良品質,道德和勇氣。這才是我希望你擁有的。我多想給我女兒一個更為公正的世界……但我相信你們會使現在的世界更美好。」給女兒們灌輸愛自己的思想。
當喬感情受挫,找不到方向時,想要去遠方時,馬奇太太說:「喬,你有那麼多不凡的才能,你怎能期望過平凡的日子。你已蓄勢待發,善用才能吧。去吧,迎向屬於你的自由。看看能成就什麼美事。雖然不知道沒有你該怎麼辦。」支持並鼓勵女兒的夢想……
心裡學家說:從嬰幼兒時期開始,母嬰關係就奠定了一個孩子的人格基礎。
可見,母愛是孩子們最早的蔭澤,也是最早的救贖之道。
優秀的孩子往往都有著優秀的父母,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鼓勵和支持孩子的才能和夢想,這樣,孩子們才能走的更遠。
2. 成長道路上少了良師益友的引導
曾經的喬有過一段時間的迷失,為了拿稿費,寫了一些博人眼球的東西,巴爾教授委婉的告訴喬要忠於自己的內心,喬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寫作。
愛慕虛榮的艾美在歐洲遊學碰到羅裡,艾美當時已有男朋友,羅裡點醒她:「你愛的是他這個人,還是他年薪百萬的身份?」艾美憤然離開,但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真正所求。
而羅裡被喬拒絕後,整日無所事事,頹廢不堪,艾美指出羅裡的懶惰、自私和糟糕,希望他振作起來,羅裡最終聽進了艾美的指責,做出改變,因此兩人有了愛的火花。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這樣一些良師益友,可能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並不是那麼悅耳,但是有了他們的提醒我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且促使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朋友的意義不就是如此嗎?我們不完美,我們會走彎路,但是有他們的督促勉勵,一起努力前進,人生會更加有意義。
結束語
整部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有的只是平淡生活中的溫馨,親情的相守。四個女孩遇到的煩惱,譬如愛情、婚姻、工作、自由等,都是我們現實女性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每個女孩都不該被定義,成長之路沒有固定答案,最重要的是,堅守自己內心的力量,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想這就是影片想要傳達的意義。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一種細膩的力量。在認清現實後,仍然熱愛生活是真正的英雄主義,這群善良、熱情、朝氣蓬勃的溫暖女孩們,在任何時代都會像火焰一樣閃耀,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真正熱愛生活、擁抱生活。
END(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曾海柔,感性又任性的天秤女,分享情感生活中的暖和痛。創作不易,你的每個點讚我都認真都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