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女孩不得不看的個人成長史,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2020-12-15 遇見海柔

之前並沒有人向我推薦過這部1994版的影片《小婦人》,,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笑過、哭過、感動過、振奮過、憧憬過,那感覺就像是跟著影片裡的四個女孩子,又多活了一次。

《小婦人》是根據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的作品《小婦人》改編的。《小婦人》問世一百多年以來,被譯成各種文體,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名作。尤其值得稱讚的是馬奇太太對四個女兒的教育方式,溫情而又充滿正能量。

正能量的作品很容易讓人反感,類似於雞湯式的文字,人們早已厭煩,奇怪的是,《小婦人》自從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並且有多個電影版本。

凱薩琳·赫本和伊莉莎白·泰勒都成功出演過女主角喬,但由於年代久遠,已少有人問津,最新版的2019年版的《小婦人》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在國內上映,而九十年代由吉莉安·阿姆斯特朗導演,薇諾娜·瑞德主演喬的《小婦人》,可能更深入人心。

電影《小婦人》中,情節並不複雜,主要講述的是馬奇一家四姐妹的生活和成長的故事:她們性格迥異,都有著各自的夢想和追求,雖然生活總是未必盡如人意,但她們在互相幫助和勉勵之中逐漸成長,不斷完善自己,看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所求,並且最終收穫各自的美好人生。

《小婦人》就是這樣一部女孩成長史,四個女孩各有各的性格,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有小摩擦,面對自己的追求也會有迷茫,面對婚姻也會有困惑,正是在這種矛盾中,女孩子們對愛情對社會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愛情還是麵包的困惑,選擇那個背後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影片中四個女孩子性格迥異:

大姐梅格:傳統教育下的淑女,美麗溫婉,喜愛戲劇,幻想嫁個好人家。

二姐喬:熱愛自由,活潑直率,喜歡寫作,夢想成為一個大作家。

三姐貝絲:善良溫柔,總是給人帶來溫暖,頗有鋼琴天賦。

小妹艾米:古靈精怪,目標明確,愛好繪畫,目標是嫁個有錢人。

由於南北戰爭,物資匱乏,原本富裕的家庭,日子也開始日漸緊張,入不敷出。那時候女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嫁個有錢人,改變自己的人生。

大姐梅格羨慕上流人家的生活,在一次社交晚宴中被富家小姐的捉弄,穿著借來的華服,周旋於各色男人之中,卻在背後被人恥笑,恥笑她試圖掉個金龜婿改變家族。那一刻,她開始討厭愛慕虛榮的自己。

渴望愛情,希望嫁給一個好人家的梅格,可是在後來的相處中,偏偏對羅裡家的家庭教師約翰動了心。

小妹艾美更甚,從小備受寵愛,自尊心極強,對於婚姻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我要嫁一個有錢人。所以在歐洲學習繪畫時,接受了有錢男朋友的追求,儘管自己並不愛他。

我相信現在許多女孩也會面臨和片中女孩同樣的問題吧。

我們希望與一位心意相通的愛人共度一生,可來自父母、家庭、社會的壓力又不得不考慮現實。

母親之前教育過四姐妹:「寧願女兒們過上成為擁有愛情、生活快樂的窮人家的妻子,也不願成為沒有思想,沒有愛情的有錢人的夫人。」

有了開明智慧母親的鼓勵,梅格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嫁給了不那麼富有,但真誠善良的家庭教師,平淡且幸福。

艾美也因為羅裡的出現,正視自己的內心,意識到金錢只能帶來片刻的滿足,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最終和脾氣性格更為相投的羅裡在一起。

在追逐愛的過程中,每個女孩都曾有過這樣的矛盾,是選擇坐在寶馬車上哭還是選擇在自行車笑?金錢和物質只能帶來表面的富有,更不可能換來彼此的真心。

我們只要知道我們選擇的是眼前這個人,不管這個人背後是寶馬還是自行車。一時的虛榮過後,面對的是尷尬的生活。

對於自我的堅持或迷失,獨立的人格才是最珍貴的品格

影片中,喬是叛逆女性的代表:她唾棄男權社會,不屑婚姻制度。在喬看來,比起婚姻,更嚮往自由以及自我價值體現。

她祈求梅格不要結婚。

她拒絕富家子弟羅裡的表白。

她隻身一人來到紐約,做家庭教師,同時晝夜不停的寫作,只為證明:

無論哪個時代,女性,也完全可以不依附於其他任何人,而擁有美好的生活。

每個人的成長路上都會有迷茫的時候,一方面她們渴望做自己,一方面卻又不得不在現實面前迷失。

喬的追夢之旅似乎也不太順暢,拒絕了羅裡的求婚,滿懷希望來到紐約,結識了大學教授巴爾。

為了賺取稿費,喬迎合出版社和讀者的口味,放棄自己的個性,寫的都是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文字。

當喬興奮的拿著有自己發表文章的報紙給教授看,教授告訴她:「喬,不要為了迎合讀者而強迫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你首先應該取悅的是自己。」

喬羞愧難當,只有教授懂她,在追逐文學的道路上,喬迷茫了,她重新審視了自己,文字是要能帶給人溫暖和力量的,而不是一味地譁眾取寵。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用真情實感和生活經歷寫出了不違背內心的作品,完成了多年積壓在心中的夢想。

很欣賞喬的獨立和勇敢。人的獨立,不單純指一個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面對外界複雜的環境和質疑聲,仍然能夠把握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附和別人,追求功利,也許會換得一些虛名,但是長此以往只會讓自己更擰巴,也丟失了原本美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美好品質和才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你可以不成功,但必須要成長,每個女孩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楊瀾曾說:「一個女人最大的魅力就是成長,生活中很多東西是難以把握的,唯有成長可以把握,可能有人會妨礙你成功,卻沒人能夠阻止你的成長。」

影片中的四個女孩從無憂無慮的少女,成長為善良美好的小婦人,各自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梅格和家庭教師恩愛有加,生育了雙胞胎兒女,一家人其樂融融;喬實現了文學夢,並且和自己的靈魂伴侶巴爾教授一起開辦學校;貝絲溫柔善良,無私付出,雖然早早逝去,卻給人留下溫暖和感恩;艾美遊學歸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嫁給了富有但是真心相愛的羅裡。

以後的路還很長,也許還會遇到新的問題,但是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女孩們真正走進了這個世界,並且做出了自己的決定:詩歌或廚房,遠方或小確幸。

不是每個問題都有一個標準答案,如果真的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那這個答案一定只有一個,那就是:選擇自己所愛的,並享受和承擔選擇的後果。

當今社會,很多主流媒體都在教我們如何成功,有房有車有錢才是成功的標配,卻從來沒有人告訴女性該如何成長。

《小婦人》,用成長過程中的矛盾、對自我的認識以及不斷發展變化的人生告訴我們,內心的力量是支撐一個人做自己的強大動力。

正式這種力量,讓她們對於真善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面對愛情和婚姻做出更好的選擇,使她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婦人》帶給我們的除了自我成長還有很多關於家庭以及朋友的思考:

1. 父母永遠是我們領路人

影片中最讓人羨慕的是馬奇一家人溫馨家庭氛圍了吧。雖然生活不富有,但是精神上絕對是富有的,困頓的日子裡依然歡聲笑語不斷。四姐妹中,三姐貝絲因病去世,其他三姐妹則蛻變成美麗動人的優雅女士,這一切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她們的父母總是能夠適時給予她們引導和幫助。

馬奇太太是個優雅智慧的母親,她對金錢的態度潛移默化影響著女兒們。心地善良的馬奇太太,即使自己的條件有限,還是拿出部分食物接濟貧困的鄰居。給女兒們心底種下善良的種子。

當梅格因為在舞會出醜,喬安慰梅格說:「沒必要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想。」梅格說:「我在乎!聽到別人的讚譽總歸是好的,我喜歡。」馬奇太太告訴她們:「不是這樣的,我只在乎你怎麼看自己。如果認為自己的價值僅在於修飾的外表,那麼,我擔心,你會成為一個圖有其表的人。時間會吞噬所有表面的美,卻始終無法磨滅你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你的幽默、善良品質,道德和勇氣。這才是我希望你擁有的。我多想給我女兒一個更為公正的世界……但我相信你們會使現在的世界更美好。」給女兒們灌輸愛自己的思想。

當喬感情受挫,找不到方向時,想要去遠方時,馬奇太太說:「喬,你有那麼多不凡的才能,你怎能期望過平凡的日子。你已蓄勢待發,善用才能吧。去吧,迎向屬於你的自由。看看能成就什麼美事。雖然不知道沒有你該怎麼辦。」支持並鼓勵女兒的夢想……

心裡學家說:從嬰幼兒時期開始,母嬰關係就奠定了一個孩子的人格基礎。

可見,母愛是孩子們最早的蔭澤,也是最早的救贖之道。

優秀的孩子往往都有著優秀的父母,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鼓勵和支持孩子的才能和夢想,這樣,孩子們才能走的更遠。

2. 成長道路上少了良師益友的引導

曾經的喬有過一段時間的迷失,為了拿稿費,寫了一些博人眼球的東西,巴爾教授委婉的告訴喬要忠於自己的內心,喬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寫作。

愛慕虛榮的艾美在歐洲遊學碰到羅裡,艾美當時已有男朋友,羅裡點醒她:「你愛的是他這個人,還是他年薪百萬的身份?」艾美憤然離開,但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真正所求。

而羅裡被喬拒絕後,整日無所事事,頹廢不堪,艾美指出羅裡的懶惰、自私和糟糕,希望他振作起來,羅裡最終聽進了艾美的指責,做出改變,因此兩人有了愛的火花。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這樣一些良師益友,可能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並不是那麼悅耳,但是有了他們的提醒我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且促使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朋友的意義不就是如此嗎?我們不完美,我們會走彎路,但是有他們的督促勉勵,一起努力前進,人生會更加有意義。

結束語

整部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有的只是平淡生活中的溫馨,親情的相守。四個女孩遇到的煩惱,譬如愛情、婚姻、工作、自由等,都是我們現實女性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每個女孩都不該被定義,成長之路沒有固定答案,最重要的是,堅守自己內心的力量,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想這就是影片想要傳達的意義。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一種細膩的力量。在認清現實後,仍然熱愛生活是真正的英雄主義,這群善良、熱情、朝氣蓬勃的溫暖女孩們,在任何時代都會像火焰一樣閃耀,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真正熱愛生活、擁抱生活。

END(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曾海柔,感性又任性的天秤女,分享情感生活中的暖和痛。創作不易,你的每個點讚我都認真都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小婦人》:溫馨感人的家庭日記,是女性走向獨立平等的成長史
    如今,在小說出版後的150多年後,我們又一次看到一個全新製作的版本,不得不說,時間賦予了這部名著經久不衰的魅力。那麼這部出自一個女性作家筆下的作品,名字雖然叫「小婦人」,為何生命力卻如此強大,它到底有著怎樣的獨特吸引力?
  • 做個優秀的《小婦人》:四個女孩的故事,詮釋了如何成長
    《小婦人》這本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譽為「女性必看小說」,它以家庭劇的形式,用獨特的視角描寫了馬奇一家四個姑娘的成長,這種成長並不單單指生活經歷,更多的是女孩們思想上的成長。她們不斷和自身缺點做鬥爭,勇敢地直面自己的不足,並且積極地成為一個更出色的人。女孩們通過這本書學會自律與勇敢,母親們從中學會如何教育子女。
  • 《小婦人》為何成為打動無數女性的成長經典?
    正在熱映的電影《小婦人》根據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改編。其中,西爾莎·羅南扮演的二女兒喬,自由獨立,渴望成為作家;她抗拒戀愛和結婚,因為這會讓她變得不「獨立」。在成長過程中,喬和姐妹們一起經歷了各個時代的女孩子都會面對的種種:理智與感情的衝突,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不論遇到何種困境,她們都堅持著對自我的要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 《小婦人》馬奇太太的養女之道: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婦人》是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自傳體小說,書中講述了馬奇家四姐妹從懵懂無知的少女成長為成熟小婦人並最終收穫幸福的故事。四姐妹的媽媽馬奇太太是一位溫柔而富於愛心的婦人,在她的幫助下,愛慕虛榮的大女兒梅格、散漫粗野的二女兒喬、內向羞澀的三女兒貝思,自私任性的小女兒艾美都找到了自己夢想中的「閣樓」,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就像她自己所說的:「我們家一定要有一個人嫁給有錢人,你們都不可能了,那就只有我了。」這樣的艾米有點唯金錢至上。但不得不說,她對自己想要的一直很清楚,並且堅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特殊時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愛美的權利,梅格代表了大部分小婦人,但又是那極少部分把追求美作為人生準則的人。因為大部分小婦人最後都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美。
  • 《小婦人》(2019):經典永不過時,冬日暖陽下的女性成長故事
    《小婦人》(2019)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作者奧爾柯特成長時經歷的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講述了馬奇一家四個性格迥異女孩的成長故事,在成長過程中一家人更加團結、勇敢,更加珍惜彼此,可以說是一部融合親情、友情、愛情為一體的家族倫理電影。展現了女性在面對婚姻、金錢、事業時的困惑與不同選擇,更加蘊含了對獨立女性的一種嚮往與追求。
  • 《小婦人》劇情講述馬奇家四姐妹的親情愛情和成長故事
    《小婦人》劇情講述馬奇家四姐妹的親情愛情和成長故事  日前,衝奧佳片《小婦人》發布「姐妹情深」預告片。有錢任性的馬奇姑媽妙語點評馬奇姐妹花,讓人瞬間了解四姐妹不同個性。而她們嬉笑打鬧的有愛互動溫暖心房,親密無間的姐妹情溢滿銀幕。奧斯卡提名導演格蕾塔·葛韋格還貼心為中國觀眾送上新春祝福,誠意滿滿。
  • 《小婦人》書評
    這本《小婦人》寫於19世紀60年代,也就是作者處於三十歲左右這樣一個風華正茂年紀的時候,而作者自己從少女變成小婦人的這樣一個成長時期,其實恰好也是美國完成獨立,經濟飛速發展,迅猛邁向現代化的這樣一個時間段。所以我們從故事裡感受到那種非常古典,帶有很濃重英式風情的場景,都是由於美國還處於尚未完全脫離從英國學習的階段。這是這個故事基本的一個歷史背景。
  • 年後觀影,《小婦人》別錯過!這4個女孩太可愛,怎能讓人不愛?
    從時間上,《小婦人》的故事被分為兩部分,一個是7年前,一個是進行時。雙線敘述的一個難點在於過渡切換,在這方面《小婦人》處理得非常不錯。從故事邏輯上來看,《小婦人》在切換時間線的時候都有比較密切的聯繫,仿佛一問一答似的交代信息。比如,當喬在抱怨妹妹艾米的時候,電影就很快切換到7年前,講述喬和妹妹之間的一段恩怨。
  • 從鏡頭語言、角色刻畫、結局設計解讀新版《小婦人》的藝術魅力
    當喬和媽媽談起勞裡後,接下來的鏡頭切換到勞裡在巴黎旅行;當貝絲請求喬為她寫一個故事後,場景切換到她們童年在沙灘上玩耍的時刻;七年前從窗子邊望出去的人,鏡頭一轉,故事承接七年後的他。雖然很多情節把結果放在了前面,原因放在了後面,但是影片利用鏡頭反差處理的敘事風格非常成熟,看的時候並不會讓人迷惑,看不懂劇情。
  • 個人意見|《小婦人》:我真的很討厭人們說愛情是女人的全部
    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小婦人》,或許是不少女生接觸到的第一本英文名著小說。獨立自主的喬、對愛情充滿憧憬的梅格、乖乖女貝絲還有嬌氣的艾米,就像我們童年遇到的同桌、朋友、鄰居。他們的故事自然、真誠又離經叛道,當我們因為性別而遇到困惑時,《小婦人》中的四位女孩總是能給予我們平衡家庭與事業、愛情與友情、個人主義與無私奉獻的一絲曙光。
  • 《小婦人》:150年前的故事依然不過時
    《小婦人》海報該片的陣容十分驚人,連做配的都是梅麗爾·斯特裡普、艾瑪·沃森、佛羅倫斯·珀等等,對近些年美國電影較為關注的觀眾光看陣容就會有值回票價的感覺。《小婦人》劇照全片最為醒目的特色,是格蕾塔在敘事結構上所做的創新。《小婦人》原著是按照馬奇家女孩子們的成長過程進行敘述的,這一成長敘事多個改編電影版本都沒有去試圖改動。
  • 《小婦人》:喬為什麼不接受勞裡的求婚?
    電影《小婦人》七夕節上映,作為一枚顏狗,本想去電影院感受一下甜茶和愛瑪的盛世美顏,結果卻被女主角喬吸引住了。最近因為喜歡上了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所以對於同樣講述了一家四姐妹的成長的故事《小婦人》也充滿了期待。
  • 《小婦人》定檔|羅南甜茶「承包」你七夕的甜度!
    眾所周知,《小婦人》是一部非常適宜影視化的作品,100年來被改編二十餘次,平均每4年新推出一部同名影視作品。不過,無論它如何改編,都是在關注女性的成長迷茫。即使在充滿了溫馨和暖色的《小婦人》中,成長都透露著殘酷。women是對成年女性的稱謂,而little是她們的年齡。殘酷的戰爭,讓她們從小女孩變成了小婦人。很多人都會在看完後思考這樣的問題。女性到底該如何衝破階層的固化?是結婚還是堅持單身?
  • 《小婦人》:為何要一而再地改編和翻拍這本經典名著?
    冷暖色調不斷閃回影片《小婦人》的色調整體呈古典優雅,跟我們以前看的大多數英國文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風格差不多,像《傲慢與偏見》、《成為簡·奧斯汀》、《理智與情感》等。為什麼要使用這種色調?這主要是跟影片採取的敘事方式有關,電影採用童年和成長兩條故事線相互交織,不斷閃回的方式來講這個家庭四個女孩所經歷的遭遇和變化。用暖色調講童年那些溫暖且美好的回憶,用冷色調講成長那些無奈和冷酷的現實。兩者不斷閃回,能夠讓我們對整個故事有更多的感觸和思考。
  • 《小婦人》問世150多年,馬奇家四姐妹如何激勵一代又一代人?
    其實很早以來,對女性問題的探討就是文學的重要主題,去年底被改編搬上大銀幕的經典小說《小婦人》(Little Women)便是其中著名一例。它更早一步地提出女孩在成為「婦人」(Woman)的道路上會遇到的種種誘惑與疑問,比如,應當如何看待金錢、華服、愛情與夢想?是不是一定要嫁個好人家才算圓滿?成長是不是只有一種模樣?有多早呢?
  • 《小婦人》終於上映,喬的真正結局其實在這裡
    《小婦人》的故事結束後,喬和她的丈夫巴爾教授在家裡辦了一個學校,主要的學生是十幾個精力旺盛、性格各異的男孩子,年齡最大的16歲,小的只有四 五歲,大多數都在十歲上下,其中有巴爾夫婦自己和親戚家的孩子,有流浪的孤兒,有特別淘氣的孩子,有身體殘疾自卑的孩子,還有家長因自己無法管教而送來的孩子,這些孩子生活、學習都在一起。喬和她的丈夫給他們安排課程,設計遊戲,培養他們的品格。
  • 愛情最美的樣子,是讓彼此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更好的自己?就是純良的自己、誠懇的自己、磊落的自己,這是人生最重要的,而不是談戀愛。人生的最後,我們各自成為了最好的自己,那才是一段最好的感情,無論是一段,還是一生。
  • 這本150年前的書,豆瓣評分8.4,被奉為「所有女孩的成長指南」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馬奇家的四個女孩——梅格、喬、貝絲和艾米,在母親的溫柔教導和父親指引式的精神支撐下,如何從懵懂無知的少女,變為合格小婦人的成長曆程。從時代背景上看,這部小說的誕生,與歐美國家的婦女解放運動和女性主義的興起密不可分。
  • 小婦人觀後感,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而在經歷過生活各種打擊之後的喬,已經不排斥婚姻了,畢竟《小婦人》裡的女主角不是活在人設裡的偶像,她們有缺點,她們會成長,轉變也很正常。三女兒貝絲的出場不多,臺詞也少,但很符合人物的性格,雖然在幾個女孩中最不起眼,但她對愛好的執著是其他人所沒有的。幾乎所有人都動搖過,可她直至去世都堅持理想。正是因為她的離開,牽動了姐妹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