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會更好嗎?當疫情重燃的風險若隱若現,在不確定因素增多的社會大環境下,隨時都可能突然發生的失業、降薪等挑戰,並可能擊碎你原本就搖搖欲墜的經濟基礎。所以,積極地改善財務現狀成為每個普通人都必須學會抵禦風險的方式。
主要工作外的副業無疑是一個解決辦法。據統計,目前有近一半的90後擁有副業,甚至00後也已經開始一邊學習一邊搞副業,副業已經成為一種抵禦風險的剛需。此外,年輕人正比父母一輩更早的萌生理財的意識,通過理財獲得的 「睡後收入」,讓他們能夠去追求更精緻的物質生活、興趣愛好和自我提升。
現在,當你喜提2020年最後一筆工資時,你不要驚訝於,年輕人的副業和「睡後收入」已經超過工資。
90後的副業和「睡後收入」已超工資
來自國內領先的在線理財教育機構長投學堂的用戶調研顯示,超7成的90後已擁有了一定積蓄。這一數據毫無疑問打破了大眾對90後「精緻窮」的刻板印象。那他們用小金庫來做什麼呢?65%的90後擁有固定的理財習慣,已有超過2%的90後已達成「包包自由」。 積極的創造收益,與超前消費並不完全矛盾。
在年輕人關心的工作方面,根據獵聘網發布的《2020年90後職場人洞察報告》顯示:近一半90後擁有副業,其中微商、家教、攝影、撰稿是熱門副業。這些副業有兩大特點,或如微商、家教一類在時間上相對靈活,或如攝影、撰稿一類更強調創意性較高。
還有更多的事例可以印證這些數據。最近,由中國青年報社和在線理財教育平臺長投學堂聯合策劃出品的《我和我的生活》青年生活態度系列短片正式收官,節目所邀請的眾多嘉賓都積極分享了他們的財富觀,這也折射了當下的現象,尤其是90後積極尋找副業、尋求睡後收入的努力。
有一位90後的素人嘉賓叫當小時,她畢業於計算機專業,第一份職業是遊戲原畫設計師。當古風攝影師的副業收入已超過她遊戲原畫設計師的主業工資時,當小時毅然辭職,選擇將自己的副業做大成主業;當古風攝影正隨著微博紅利成為爆款時,她用第一筆積蓄去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如今,她已經成為一名華服圈家喻戶曉的90後古風攝影師,擁有一家華服工作室,創建起自己的華服品牌並謀劃著自建工廠生產更多的民族服裝。
一路走來,成功也伴隨著質疑。儘管在大多數人眼中她愛折騰、走彎路,但其實每個時期她都非常有方向感。這一切,部分源自她7年前通過豆瓣理財大V水湄物語接觸到了在線理財教育。作為長投學堂的早期用戶,在學習了一定的理財知識後,她有意識地儘早買了第一套房,儘管是在父母的資助下購買的。這幾年,當地房價從每平方6,000元的單價漲到了30,000元左右。一兩年後,她又用自己投資基金和股票的收益購置了第二套房產。所以,經濟獨立是她能夠一次次追求理想的前提。
不止是普通人,當疫情的黑天鵝掠過全球,連演員這一公認的高收入人群也都難免有危機感,曾出演過《閃光少女》中「千指大人」的90後新生代演員劉泳希在疫情停工期也成為長投學堂的用戶,通過理財學習,抵禦收入的不穩定。
所以,90後正比他們的前輩們普遍展現出一個共同特點:相信對未來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消除財富焦慮的第一步準備好「選擇」,尤其是「第二選擇」
在很多人眼中,財富最重要的就是積累,而積累就必須在某一個崗位上長久的堅持下去。所以,敢於跳脫舒適圈去「走彎路」被認為是一種荒廢人生的奢侈行為,但是真相就是: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眾所周知,新晉脫口秀紅人呼蘭在脫口秀領域脫穎而出前,還是一個努力碼代碼的平平無奇的程式設計師,和打工人們一樣,在四五年時間裡,他是996加全年無休。但是每天加完班,他還是堅持騎自行車去講脫口秀。「每個人的發展都會遭到瓶頸期,在一帆風順時就應考慮下一個突破點,否則當瓶頸期和經濟壓力共同來臨時,會受到難以逆轉的打擊,就像這場疫情。」呼蘭談到。
「姐學」代表佘詩曼,第一批成功進入內地娛樂圈的TVB演員,在年齡的焦慮面前敢於「北上」,在事業焦慮面前敢於投資,不為自己設限是她最愛說的一句話;直播帶貨界「一姐」薇婭,從服裝店老闆娘到淘寶模特,從6000元創業,到震驚眾人的作息表,不斷折騰的不是自己,而是熱愛;在《演員請就位》中一戰成名的辣目洋子,曾經是一名搞笑視頻的網紅博主,但誰說好演員先得有顏值,自信和挑戰成就她的不可能。《我和我的生活》中這幾位女性的經歷,都在訴說同一個人生哲學: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他或她們,他們的選擇其實都是相較於當前主業外的「第二選擇」,但敢於折騰去尋找真正的自己,同時讓「第二選擇」成為激勵他們人生上升的「第一選擇」。
即使是這次系列視頻的發起方之一,長投學堂的創始人兼CEO楊樂,自己也經歷了從建築師到程式設計師,而後進入金融投資領域,最後成為一家在線理財教育的創始人。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探尋不同的可能性,只要轉換賽道的前提是,你已經為第二選擇做好了準備。
拒絕月光負債才是年輕人最大的財富管理
近年來借著網際網路風口,各種草根崛起的財富神話不斷湧現,他們似乎一直在透露一個信息:新時代的致富似乎就是一個閥門,你找到並打開它,財富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流出。在網上搜索「有多少錢不用上班」跳出大量問答,以及有「財務自由」, 「有XX萬元如何致富」等關鍵詞的文章成了熱點。這一切的背後,正是人們財富增值的迫切需求和時代焦慮感的折射。
但事實是,從高息高儲蓄,到現在降無可降的基準利率;從改革開放創業富一代,到股海沉浮,樓市長紅,這些曾經的機會都已不再是90後能夠輕易複製成功的。尤其是近段日子來,國家及行業政策對網際網路小貸的管控,以及社會輿論不斷對年輕人「超前消費」進行撥亂反正,都在對年輕人傳遞一個信號:有計劃的消費和微觀個體的財務規劃,才是當代年輕人正確的財富觀。
經濟學家朱振鑫曾提及一個觀點:現在在中國,投資房子已不再是一項穩賺不賠的投資。在政府「房主不炒」的政策決心下,他預判未來十年,中國只有10%的城市裡的20%的房子還有增值空間。當下很多年輕人買不起房子,轉向門檻更低的理財,其實這是大勢所趨,也是一種健康的投資觀念。
朱振鑫還認為:「一夜暴富」並不是一種健康的財富觀。「對年輕人最好的祝福是告訴他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用自己的能力賺自己看得懂的錢,這才是健康的財富觀。」 在朱振鑫看來,除了學習理財,負債管理同樣是值得年輕人重視的財富管理。「跑得快」不再符合進入而立之年的90後一代,理財黨才是「跑得遠,跑得穩」的代名詞。
網際網路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扁平化正是網際網路知識付費行業的大勢所趨。十年前只能在金融進修班學到的財務知識,現在一個金融大V開個直播你就能面對面學到。而類似於長投學堂等在線教育平臺、各類論壇和財務知識講座,都降低了理財學習的門檻,消除了越來越多人的財富焦慮。通過積極地普及財商教育,不僅可以讓年輕人少賠錢,多賺錢,更能幫他們建立正確的時間管理、人生管理,優化財務狀況,實現「睡後收入」,這才是年輕人,最實在的「財商經」。
(文章來源:IT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