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儘管全球範圍內恐怖題材都有回潮態勢,但受限於監管等諸多因素,恐怖題材在國內影視市場仍處境尷尬。
但人們對恐怖的需求不會因此消失。就像當年的網劇、網大一樣,短視頻正成為恐怖內容生存的新夾縫,一大批創作者依仗題材紅利迅速崛起。
接過日本著名恐怖系列劇《世界奇妙物語》的槍,短視頻博主「奇妙博物館」以膠水、娃娃、行李箱為引,在奇幻設定下探討人性和欲望。短短數月,抖音粉絲量便突破千萬,躋身頭部網紅行列。
其成功並非個例。異界萬花筒、都市奇妙物語、妖怪物語等一批短視頻帳號也是憑藉恐怖元素迅速突圍。
拼腦洞,拼氛圍,拼製作,恐怖短內容在集中爆發後愈加精彩。而隨著正規團隊逐漸進場、創作走向精品化,某些作品的影視版權得以售出,開始進軍網大、網劇市場。
輕恐怖,正流行
職場宮鬥、家庭糾紛、模擬愛情等劇情短視頻,一直是「快抖」用戶的高頻消費內容。探案推理題材則是重中之重,早期湧現過名偵探小宇、神探大媽等網紅創作者。
這類推理短視頻有著固定的創作模式。作品以單身女性、兒童為主視角,呈現離奇的故事情節,最終通過梳理線索找出危險因子(罪犯、兇手)。嚴格意義來說,更偏向懸疑,而非恐怖。
但這些推理短視頻,本身又並沒能提供清晰的推理邏輯,主要還是靠營造恐怖氛圍帶給觀眾心理刺激。粉絲也只在乎配樂、情節夠不夠「陰間」。
可隨著「快抖」偵探們越來越同質化,逐漸無法滿足用戶需求。然而廣大用戶對輕恐怖的興趣不減反增。供需矛盾下,奇妙博物館、都市奇妙物語、巫大大等創作者將目光投向了奇幻、靈異。編劇秋刀魚(化名)告訴硬糖君,她所在的團隊也正是基於推理派,對敘事策略進行創新、延伸。
其中,「都市奇妙物語」在抖音關注841萬,獲贊總量高達6000多萬。該系列以類似單元劇的形式推進,每集劇情相對獨立,時長在兩分鐘左右。目前,「奇妙故事」已經更新27集,內容主要圍繞某種「超自然」力量,講述都市社會裡的病態關係和人性故事。
鏡頭下,敏感女友、無理大媽、惡臭男生等小人物,被控制欲、貪婪值、偷窺度鎖定,在欲望驅使下不斷妖魔化。當對應指數達到百分百後,這些角色就會被神秘力量懲罰,迎來消失、異化的反科學結局。
鬼片裡不能有鬼,建國後不許成精,哪圈都不例外。因此,輕恐怖短視頻的詭異不是來自純粹的鬼怪,而是現代社會自帶的驚悚基因。都市生活節奏變快,人性的惡隨之釋放,才有了種種奇幻設定。
敏感女友時刻都在索取和控制,愛的束縛讓男人無法喘息,這段關係很快走向極端、病態。這些話題我們能從豆瓣勸分小組、戀愛樹洞裡,找到大量實例。因此,這類短劇的魔力在於,劇情和現實交融,總能讓你產生恐懼感、代入感,甚至產生情緒共鳴。
而異界萬花筒、BUG放映室、奇妙博物館等同期崛起的輕恐怖短視頻,在內容、風格上也和都市奇妙物語基本相同,都遵循著「驚悚故事+神秘力量+普世價值」的創作公式。
放在短視頻領域,這套創作思路還算新鮮。但說到底,就是對《世界奇妙物語》《恐怖寵物店》等進行漢化,還是極簡那種。
當然,《靈魂擺渡》《第8號當鋪》等國產奇幻劇也是創作者模仿的重要範本。靈魂化妝間、孟婆十七這類千萬粉博主,視頻主角擁有掌管陰陽兩界的能力,可以幫助亡靈完成生前未盡心願。
多數創作者走的是輕恐怖路線,享受題材紅利的同時,通過藝術處理儘量避免封號、限流。相形之下,「戶外小龍」所代表的靈異探險主播更硬核,直播夜闖詭異平房、荒廢酒樓、爛尾別墅,嘗試通靈遊戲。
時下恐怖短內容的火熱,讓硬糖君夢回當年的天涯蓮蓬鬼話。盜墓雙嬌《鬼吹燈》《盜墓筆記》開更;都市傳說左央招魂、雙魚玉佩誕生;捉鬼、解蠱、驅魔的熱帖,一頁接一頁。
「正規軍」來了
或許是免費,廣大用戶對劇情類短視頻極其友好。特效粗糙、劇情敷衍、演技浮誇等致命問題,統統可以得到理解。
「他們不追求啥高級、精緻,基礎需求很容易滿足,只要劇情夠直給、夠爽,流量不會差。像異形特效不好做,你就換動物直拍,隨意給真人抹點妝也能上。」剛轉行那會兒,秋刀魚覺得做短視頻,太簡單了。
眼下影視行業不景氣,幹了幾年編劇的秋刀魚都接不到活兒。倒是早早撤退的同行,靠著給網紅團隊當策劃,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去年底,她想著反正沒有更好選擇,決定「放低身價,去短視頻圈轉轉。」
秋刀魚寫懸疑劇出身,幸運地踩上了這波輕恐怖的題材風口,做出了百萬粉的帳號。可隨著競爭者變多,她意識到後期很難再靠套路攫取更多流量。各家都在暗自較量,想辦法提高作品質量,用戶品味自然被養刁了。
「我是科班出身,寫本子比較有優勢。但現在各家都在招專業編劇,換個地方還是跟以前同行搶飯吃,不容易。」市場釋放的種種信號,讓秋刀魚悲喜交加。
悲就悲在,粉絲不好糊弄了,短暫的流量紅利後還是要比拼內容本身。可小而美且短平快的作品,哪那麼好打磨。沒辦法保持穩定更新,用戶很快就流失了。
而喜也喜在,創作團隊正規化,意味著劇情類短視頻的價值,比想像中更大。
2014年前後,視頻網站爭相搞自製,網劇隨後全面崛起。白一驄、郭靖宇等正規軍紛紛入場,《暗黑者》《靈魂擺渡·黃泉》等優秀作品上線,口碑、話題能和上星劇對打,網劇得以登堂入室。
在新內容領域先攫取小眾題材紅利,是行業起飛的開端。短視頻行業,大概率也不會偏離這條道路。
除編劇外,專業的導演、編劇也在向短視頻領域遷徙。話劇演員阿名籤約MCN遊良文化後,在「刻骨的阿名」裡做出了#人體的漏洞#這一爆款,圈粉百萬;「都市奇妙物語」的導演名為靖子,其作品常因精緻的轉場、剪輯引發討論。連張藝謀、陳凱歌等大導,都去抖音記錄生活了。影后拍輕恐怖短劇,是不是也能期待下。
而吸收優質資源的同時,輕恐怖視頻創作者還在推動內容進化。他們有意將作品系列化、風格化,從而為帳號烙印獨特標籤。「妖怪物語」重點打造捉妖師聯盟,「動物啟示錄」專注揭秘人類的動物屬性,「奇妙博物館」則每期拆解一個物件兒。
近年,「優愛騰」為高效獲得新用戶,且維持原有用戶的活性,紛紛推出劇場模式。寵愛劇場、迷霧劇場、海外獨播劇場……都是追求類型內容傳播效率最大化的產物。
從電視到長視頻再到短視頻,新媒介也不過是用新的技術、形式,把過去的事再幹一遍。仍在挖掘階段的輕恐怖短視頻,內容和商業價值都有著更高的天花板等待觸碰。
恐怖短內容有「錢」途嗎?
輕恐怖短視頻的井噴是必然,甚至比創作者預想的還晚了點。
抖音#恐怖#的標籤頁下,匯集了8.5萬個視頻,總播放量高達51.9億。快手少了點,但也有3億投稿。而講解恐怖片一直是影視號的吸粉利器,「小俠說電影」「布衣探案」等帳號都曾策劃相關選題,單期作品動輒數十萬點讚。
不過,短視頻平臺對恐怖題材態度曖昧。簡單概括就是,偷偷的幹活,打槍的不要。《午夜兇鈴》《招魂》你可以解說,但女鬼最好化名「阿飄」。在或松或緊的審核制度下,創作者們會主動自我閹割,尋求更穩妥的發展。
「你知道哪條路安全,一般不會想去試錯。所以都市奇幻類火了,大家就一窩蜂去模仿。」秋刀魚吐槽。帶著鐐銬跳舞,讓許多團隊變得保守、墮落。明明輕恐怖才繁榮半年,抄襲、融梗已蔚然成風。
都市奇妙物語、異界萬花筒、BUG放映室的作品底下,經常會看到「世奇中國分奇」「這集我見過」「劇情抄襲」的質疑。知乎、豆瓣、虎撲上,也經常有網友截圖放錘,號召抵制。一味「致敬」經典,勢必會讓創作環境愈來愈差。
剽竊者這麼幹,是因為其從最初就認定這是門短線生意。快速獲取流量,再通過廣告、賣號變現才是王道。可真想保持整個生態的「源頭活水」不斷流,不只是能賺到錢,還要讓更多人有動力加入創作行列。
短視頻作品影視化案例的出現,給創作者們帶來了新思考。抖音「熱騰騰的故事」曾推出《不要開門》《外星貝殼》《未來電話》三大系列,且完成度頗高。作品融合了科幻、驚悚、懸疑等元素,和網大主流受眾的興趣高度重合。
如今,《不要開門》系列正改編成網絡電影,商業價值得以顯著提升。民間腦洞變現不稀奇,微博《淑女的品格》、知乎《宮牆柳》都是典型代表。如今,輪到了短視頻行業。尤其各平臺重金扶持短劇,更是提振著創作者的信心。
而更廣的角度來看,碎片追劇是群眾觀影的一大趨勢。短視頻試水再搬到熒幕,可以讓製作方充分評估項目的開發價值,降低投資風險。提前開號,也能為作品前期預熱造勢,實現未播先火、未拍先火。
上個月,某家影視公司曾後臺聯繫秋刀魚,對其作品表現出濃厚興趣。能否籤約是後話,但她和團隊深受啟發,由此決定製定項目評級標準。持續生產套路內容的同時,也嘗試精心打造些「改編專供」產品,尋求長線孵化。
半生出走,歸來仍在影視圈。這無限循環的劇情,我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