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希斯·萊傑逝世十周年紀念日。
他是瀟灑英俊的勇敢少年,站在操場上對著心愛的女孩高聲歌唱;他是風流倜儻的卡薩諾瓦,極致的浪漫氣質令眾人傾倒;他是深情的牛仔,小心翼翼藏起愛人的衣衫;他是堅信「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的瘋狂小丑,可怖的笑臉令人不寒而慄。
他活力四射而又小心翼翼,激情澎湃而又自我糾纏。他瀟灑而又脆弱,深情而又憂鬱,純真而又癲狂。
他是演員,是藝術家,是父親。他用靈魂表演。
他是希斯•萊傑,一個青春永駐的人。
今天晚上,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特拉法加廣場等各大標誌性建築上都亮起了極為驚豔的燈光。欣賞著那些閃爍的色彩,我的耳機裡響起Coldplay的42。
Those who are dead
are not dead
They are just living in my head…
Time is so short, and I'm sure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more
我想,這樣美麗的燈光或許也如The Cranberries主唱Dolores去世那天的彩虹一般,告訴我們有些人其實從未逝去。
我的宿舍中貼著一張大幅的小丑海報。朋友們問我,為什麼買這樣一張看起來有點可怕的海報。我說,因為它總是能夠讓我想起它背後的,那個溫暖的人。
1998年,19歲的希斯·萊傑在《我恨你的十件事》完美演繹了一個玩世不恭又浪漫瀟灑的高中少年。
他站在操場的臺階上,大笑著對心愛的女孩高歌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的場景已然成為了那個時代少年少女們心中的經典。憑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他一舉成名。
十年後的2008年1月22日,他倒在了自己家中。過量的藥物把他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28歲的年紀,身後留下了那座他永遠都無法親自去領取的奧斯卡獎。《斷背山》中那雙深情注視愛人衣衫的眼睛,也突然就凝固成了歷史。
十年過去了,但我依然記得那一天,電視新聞裡播報著他的死亡消息,配著的卻是他生前微笑的照片。
那個時候我覺得,他的微笑就像是一道破碎的陽光,明亮,卻也脆弱。
紀錄片《我是希斯·萊傑》中展現出了我們所不太熟知的希斯生活中的一些方面:
比如他熱愛攝影,喜歡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並且給它們塗上顏色。
比如他極富導演天賦,為音樂家朋友們拍攝了好幾部頗具藝術感的MV。
比如他對生活的熱情感染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他曾經的房子就像是一個好萊塢的大本營,朋友們聊天喝酒,而他在一旁打碟。
比如他曾經送給好友Bon Iver一架名貴的鋼琴,Bon Iver用那架鋼琴,為希斯剛剛出生的女兒譜了一首搖籃曲。
比如他總是喜歡在拍戲的間隙自拍。他很愛笑也很愛嘗試。他的周圍總是環繞著光。
最初接觸希斯·萊傑的電影,是2009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電影中,希斯將那個懷揣著瘋狂滅世主義的黑暗小丑演繹到了極致。這無疑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反派角色之一。在這樣的演出面前,再多讚美都是多餘的。
「有些人並不喜歡那些常人偏愛的東西,比如金錢,他們不被收買,不會被恐嚇,不可理喻,更不接受談判,有些人就想看人間地獄。」 而小丑無疑就是這樣的人。他與蝙蝠俠,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他憎惡秩序,他沒有底線,他說自己是「混亂的代言人」。他猙獰地笑著,狠狠地問這個世界:「Why so serious?」
是啊,他根本無法理解這個世界。他強大到可以讓整個世界隨著他的欲望而戰慄,可是他又脆弱到註定與孤獨為伍。他一生都堅信,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電影的結尾,他第一次失算。看著腳下一如既往黑沉沉的大海,他神採飛揚的眼睛裡第一次出現失落。「只有我才是正確的。」他用生命捍衛著這個信念。
對於小丑這一人物,我始終無法做出客觀的評價,就像我難以去評價《霸王別姬》中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一樣。飾演蝙蝠俠的克裡斯蒂安·貝爾說,儘管片中的小丑癲狂而黑暗,拍攝間隙希斯卻始終是片場最活躍的人。他與大家有說有笑,氛圍一直都很輕鬆。
但紀錄片Too Young to Die中演到,在飾演小丑的過程中,為了更完美地融入角色,希斯把自己關在旅店房間裡,寫下了一本小丑日記。在電影拍攝結束那天,他在日記上寫下了Bye Bye。
或許,雖然他飾演的是小丑,但卻始終像蝙蝠俠一樣,把光明帶給別人,卻把最深的痛苦放在心底。他的心臟就像地球一樣,中間是熾熱的巖漿,飽滿的熱情能夠把人心融化;可心臟周圍又是黑暗的硬殼,好像什麼都無法衝破。
電影上映後,有記者問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為什麼會選擇希斯·萊傑?」
諾蘭回答:「因為他無所畏懼。」
而這,同樣也是李安導演對他的評價。《斷背山》中,深邃的大山和靜謐的流水映襯出了一段沒有結果的深情。
煙花已滅,潮起潮落,一個夏天的故事變成了一輩子的回憶。當希斯飾演的伊尼斯拿出珍藏著的愛人的衣衫,深情注視的時候,每一個看電影的人都會為之落淚,發出深藏心底的感嘆。
「希斯·萊傑和吉倫哈爾讓這個痛苦的感情故事在我們身體中蔓延,萊傑先生神奇且難以置信地從他自己的身上消失而完全融入了角色,這是一個在銀幕上可以企及馬龍·白蘭度和西恩·潘的表演。」電影上映後,媒體如是評論。
深情牛仔和癲狂小丑,怎麼可能是同一個人飾演的呢?看完《斷背山》後我不由自主地感嘆。但這就是希斯·萊傑,他能夠演活每一個角色,因為他是用靈魂在表演。李安評價他說:「他太有才華了,連老天都妒忌。」
影片《斷背山》還讓他認識了米歇爾·威廉士。同在片場的安妮·海瑟薇說,他們簡直就是一見鍾情。後來他們有了自己的女兒。
2007年,兩人分手,希斯與女兒相處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我是希斯·萊傑》中,希斯的髮小回憶起了這段時光。發小說,那是希斯人生中少有的灰暗時光,無法見證女兒的每一步成長讓他無比傷心。
希斯·萊傑去世後,米歇爾無比痛心。她說,每當她思念希斯,想要知道希斯究竟去向哪裡的時候,就會看看他們的女兒,那是希斯留給這個世界最美的禮物。
在《我是希斯·萊傑》的開頭,就播放了希斯在《我恨你的十件事》中瀟灑高歌的片段。看到這樣的場景,屏幕前的我不禁淚如雨下。一個曾經那麼鮮活而充滿生機的少年,在十年後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我是希斯·萊傑》中,希斯的髮小習慣性地用正在進行時描述著希斯與他相處的每一個細節。在後來回憶到希斯的去世後,他突然停頓了,在哽咽的聲音中,表達方式換成了現在完成時。
希斯去世後,還未拍完的電影《魔法奇幻秀》陷入了停滯。後來,約翰尼·德普、科林·法瑞爾和裘德·洛主動請纓,以零片酬出演男主角分身的方式幫助去世的希斯完成了他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
電影的結尾寫道:「獻給希斯·萊傑。」
希斯的歌手好友Bon Iver說,他是一名極具創造力的藝術家,總是能夠捕捉住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並創造出新的東西。那首Perth,就是他為紀念希斯而創作的歌曲。
Still alive who you love
在你的愛中活過來
Still alive who you love
在你的愛中活過來
In a mother, out a moth
心如慈母,形似飛蛾
Furling forests for the soft
那般溫柔,曲卷山林
Gotta know been lead aloft
本應了解,懸而未決
So I'm ridding all your stories
你的故事,助我飛躍
希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是我掌控著我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好萊塢的那些人。我演戲是因為我從中感到快樂,如果有一天我不快樂了,我就會甩手走人。我完全活在當下,不是過去,不是未來。」
後來,他真的離開了。或許是因為他感到不快樂了。
希斯的姐姐在回憶他的時候說,當初希斯演完小丑後,對自己非常滿意的他把表演的片段拿給姐姐看。姐姐看完之後無比激動地對他說:「你明年一定會得到數不盡的獎項提名。」
後來,2009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希斯真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可是他卻永遠都無法捧起屬於他的那座小金人了。
希斯的父母和妹妹代他領獎,臺下掌聲雷動,全場集體起立為他致敬。
我想,這就是希斯·萊傑給這個世界所帶來的。他是用靈魂表演的精靈,是永遠燦爛的陽光。他僅僅在這個世界上停留了28年,但是卻照亮了整個演藝界。
臺灣樂隊Hush!的《天文特徵》,裡面有這樣一句歌詞:
他已經跟著別的星球一起離開了
我還是依舊記得依然知道他出現的天文特徵
是幾時幾分
或許,希斯·萊傑也只是和別的星球一起離開了吧。或許,他正生活在一個平行宇宙中,全情投入於自己最心愛的角色。
他是希斯·萊傑。
他是用靈魂表演的精靈,
是永遠燦爛的陽光。
他是一個永遠不會老去的人。
作者| 懷念希斯的Unica;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首發| 粉紅色的弗洛伊德;轉載請註明
電影是藝術的最後一口氣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薦片|活色生香|花園 | 吉光片羽
看死觀影團|鯨魚放映室|看圖猜電影
影史札記|臺詞時刻|影人訪談|資源共享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喜歡請關注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
死在電影院 是影迷們最大的夢想
死在片場 是導演們最美的絕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