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日本士兵為何如此瘋狂?原來他們的妻子才是關鍵

2021-01-08 騰訊網

每一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子全看自己的父母以及社會給他們畫成什麼樣子,但絕對不會有人一生下來就是惡魔或者是殺人的劊子手,給別人帶來災難和痛苦。然而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士兵經常被罵不是人,甚至還形容他們天生就是惡魔,是殺人的劊子手,因為他們在戰場上是非常瘋狂的,殺人不眨眼,甚至還進行殺人比賽,這讓很多無辜的平民死於他們之手。唯一值得肯定的是,日本士兵在戰場上的這種瘋狂並不是天生的,那麼他們到底為何如此瘋狂呢?其實,他們之所以這麼瘋狂,其妻子才是其中的關鍵。

日本是一個野心特別大的國家,所以德國找到日本,希望他們和自己一起成為二戰的軸心國,發動規模浩大的二戰,日本就同意了。因為在二戰之前,日本就已經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到了我國,所以他們所剩餘的兵力並不多,所以開始全國大範圍的徵兵,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喜歡戰爭的,他們只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顯然,他們的這些平淡的想法,在日本統治者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於是開始對他們進行瘋狂地洗腦,將他們培養成了殺人的工具。因為戰線被拉得太長,日本的這點兵力顯然是不夠的,他們再次開啟了新一輪的徵兵。

就在不斷增兵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卻轟動了整個日本,甚至還被當成了表率全國傳揚。當時,在日本有一對非常年輕的小夫妻,他們剛剛結婚不久,丈夫只想和自己的妻子在家中過平淡的小日子,並不想上戰場,但是他的妻子卻非常想要丈夫上戰場為國殺敵。在得知丈夫的想法之後,這位妻子竟然在第二天就自殺了,並且留下了一份遺書,希望自己的丈夫可以上戰場,而自己已經幫助他解決了後顧之憂,這樣他就可以更好地為天皇效忠了。妻子為了讓丈夫上戰場選擇自殺,這在我們很多人看來,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情,但是在日本卻被傳揚開了。

隨後,大量的日本女性把這位自殺的妻子當成了自己的榜樣,為了逼自己的丈夫上陣殺敵為天皇效忠,她們也都學習了那位妻子的做法。一部分丈夫受到了自己妻子的鼓舞,覺得自己妻子為了國家為了天皇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那麼他們如果再這樣兒女情長就顯得太不男人了,還有一部分真的被刺激的精神失常了,上了戰場之後就如同瘋了一樣,以殺人為樂,變得非常冷血無情,就如同惡魔一樣,甚至還有部分日本士兵採用了自殺式的戰鬥方式。

所以說,日本士兵在戰場上這麼的瘋狂,他們的妻子才是關鍵,如果不是因為妻子以死相逼,他們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常上戰場和敵人拼一個你死我活,甚至明知是死還義無反顧的衝上去,畢竟他們發動的戰爭並不是保衛祖國,而是侵略,沒有必要這麼多的瘋狂,失敗了也還是有退路的,大不了回到自己的祖國去。但是,日本妻子們卻把自己的這個退路全部給堵死了,只給他們留了報效天皇唯一的道路,所以他們才會這麼的瘋狂。

當然,日本女性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其實和洗腦是脫不開關係的,在日本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為了能夠讓自己顯得不一樣或者是地位稍微高一點,她們非常容易被洗腦,甚至是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出來,所以通過自殺的方式逼迫自己丈夫上戰場並不稀奇,甚至有部分母親也是如此做的,真的讓人匪夷所思。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女人有多「瘋狂」?送女兒去軍營,犧牲自己讓男人上戰場
    而二戰期間,作為戰爭發起國之一的日本,他們國家不能上戰場的那些女人孩童,並沒有像其他國家的百姓一樣希望戰爭能夠早日結束,丈夫兒子能夠平安歸來,那些日本女人甚至還希望自己的丈夫孩子能夠戰死沙場
  • 日軍回國後,妻子是怎麼迎接他們的?士兵:還不如死在戰場
    隨著日本戰敗,二戰結束,中國領土上數百萬的日軍也撤出了中國。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那些戰敗日軍在回國時,迎接他們的卻不是家人、妻子親切的關懷。那麼你知道在二戰日軍投降回家時,妻子會用什麼方式迎接他們呢?當時的士兵表示:還不如戰死在戰場。在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之後,日本的內閣為了鞏固權力,增強國力,就在國內散播帝國主義思想。
  • 日本士兵戰敗回國,見到妻子的舉動,恨不得直接死在戰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帝國主義思想盛行,並且大部分人都崇尚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天皇的影響下,很多的日本軍官在戰敗的時候就已經破腹自盡了,不過還是有很多日本士兵回到了日本,這些戰敗日本士兵在回到故土之後有多慘,妻子是怎麼接待他們的呢?
  • 近現代時期日本士兵為什麼表現的這麼瘋狂?
    但筆者認為,雖然日本這種誓死不降的武士道傳統固然是日軍的重要精神支柱,但是當時軍國主義盛行的社會土壤才是造成日本士兵這麼瘋狂的根本原因。 日本在建立近代軍隊和軍事教育體系的過程中,繼承了封建武士道的精神傳統,向軍隊灌輸絕對忠於天皇的思想。山縣有朋曾於1878年在《軍人訓誡》一文中,竭盡全力地向日本士兵灌輸「勇敢」「服從」「忠義」的武士道精神,並且把效忠天皇作為軍人的天職。
  • 日本戰敗士兵回國後生活怎樣,妻子怎麼對他們?士兵:不如死了
    這些士兵回到家中,本想和妻子享受一下久違的溫馨生活,但沒想到他們的妻子對他們愛答不理,有的人竟然直接出言羞辱,完全是一種看不起這些士兵的表現。要知道, 在日本,妻子對丈夫就像古時候的中國一樣,是百依百順的。
  • 二戰時日本女人比男人更瘋狂,為了男人上戰場,竟做出這「壯舉」
    二戰時日本女人比男人更瘋狂,為了男人上戰場,竟做出這「壯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日本憑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斷掠奪著他國的能源。
  • 二戰日軍投降回家後,妻子都用什麼方式迎接他們?士兵:不如戰死
    上個世紀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為核心的法西斯國家結成了軸心國同盟,向世界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爭,在德國進攻波蘭之後,二戰正式爆發,而日本作為亞洲最大的法西斯國家,在二戰中向周邊發動了長期的侵略戰爭,以至周邊各國都成為了戰場。
  • 二戰日本投降後,士兵回國遭到「冷暴力」,聲稱還不如死在戰場
    不過與之相比而言,二戰時期日本投降之後,士兵回國看到冷漠的妻子,內心感到絕望:與其回來在遭受這樣的待遇,還不如戰死。 ,才是值得尊敬的老兵。 實際上當時日本的女性在帝國主義思想和武士刀精神的影響下,也陷入了瘋狂的「愛國」主義情緒之中,並且堅定的認為日本政府所有的決策都是正確的,即便是日本女人基本沒有上戰場的機會,但是很多女人仍然願意為日本的後勤保障作出最大的努力
  • 抗戰士兵救了一名日本女戰俘,結婚40年後,才發現妻子真實身份
    在我國近代史上,發生了一件非常屈辱的歷史,那就是抗日戰爭,這場戰爭讓我國受到了非常慘痛的損失。當時日本國內民眾都會軍國主義洗腦,不過有很多都是被迫上戰場的大學生。今天要講的這位,就是二戰時期被迫停止學業,上戰場擔任醫護人員的日本女人,她叫大宮靜子。
  • 二戰時期,最殘忍的不是日本士兵,日本女人才是「幕後」
    這種思想主要源於中世紀的武士道精神,後來逐漸被日本境內的軍國主義者使用,用來鼓舞士兵們的士氣,時間一長,這種精神就逐漸開始變質,最終淪為了軍方禁錮國民思想的工具。當時日本的軍部大臣掌握著實際的權利,並且只聽命於天皇。當政府內部有反對的聲音出現時,他們就會直接對其進行軍事打壓。由於全國範圍內的不斷宣傳,大多日本士兵和民眾都具備強烈的軍國意識。於是,在這樣的影響之下,日本展開了對中方的侵略。
  • 為什麼日本人在中國打仗時,如同禽獸一般?看看他們的妻子就明白了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哪怕兩方是處在敵對面,但是兩國交戰的時候,應該是不傷及無辜百姓的才是,日本的士兵交手的應該是中國的共軍,又或者是國民軍黨,欺負無辜的百姓算是什麼一回事呢? 其實只需要看看這些日本人的妻子就不能明白了,乃是因為日本國家在宣傳對華的這場戰爭的時候,徹底的給每一位日本男人和日本女人洗腦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日本士兵拒絕投降,寧願最終剖腹自盡
  • 二戰時期,為何說日本最殘忍的不是士兵,而是日本女人?
    在我國,沒有什麼比日本侵略中國,使日軍在中國領土上傷天害理,使無辜者致殘,尤其是使日本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更令人難以忘懷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殘酷的並非日本士兵而是這些女人?必須說,日本政府很願意為本國國民洗腦,日本女人都瘋狂到什麼程度了,一些年長的女人會無條件地為士兵洗衣做飯,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更有一些女人會自願在軍營裡充當慰安婦,為士兵解決生理上的問題,安撫他們的情緒,所有這些犧牲都是為了能讓日本士兵在戰場上打得心安,甚至一些女人會請戰前線,日本政府的工作有多麼令人信服,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 日本刀如此纖細為何能夠在戰場上保持鋒利?
    而且在上文中所提及的打造工藝只是雛形而已,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刀,在日本被稱為「丸鍛」、「割刃鐵」或「數打物」(即一天可以製作數把之刃)。但由於此類刀具容易折斷,尚不能算是製作完成的刀具。其後必須專門為其製作刀體,刀體不能用純鋼,因為鋼雖然堅硬,但很容易折斷,而要輔助熟鐵混合打造。
  • 為何戰場上撿敵軍武器「特權」只限於特種兵,普通士兵被禁止?
    為了解決這個困境,主人公李雲龍經常派出士兵偷襲日軍糧倉和軍火庫,繳獲大量的戰利品用來壯大自己。在戰場上遇到沒有槍枝彈藥時,也會即時上演搶敵軍武器來進攻敵軍的好戲,但曾經「撿敵軍武器」的事情放到當今的戰爭中,卻被各國明令禁止,而這個「特權」只限於特種兵。那為何普通士兵禁止戰場上撿槍,特種兵卻可以?特種兵:我們不一樣。
  • 戰場上士兵衝鋒時,後面掩護的機槍,為何不怕打到自己人?
    導語:戰場上士兵衝鋒時,後面掩護的機槍,為何不怕打到自己人?近代戰爭中,機槍是最核心的武器之一,它能夠壓制敵人,也可以掩護軍隊撤離,依靠猛烈的火力傾瀉,穩穩的佔據主動權。機槍的性能越好,那麼對己方軍隊越加有利,二戰時期為何士兵為爭搶一挺機槍打得頭破血流就是如此,重要性不言而喻。
  • 隱居在中國的日本籍士兵,結婚35年後,妻子才得知丈夫是日本人
    近代時期,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給我國百姓造成的傷害更是難以忘懷。對此,也有一些日本人在用自己的行動彌補著,懺悔著。山崎宏便是其中一個,他是真真切切參與過侵華戰爭的人,對於日本發動侵略戰爭這一事實,他不曾否認過,並且他用了特別的方式來彌補著過錯,因為在他看來,即便他僅僅是參與戰爭中的一名士兵,那他也是有錯的。
  • 日本將軍在戰場手舞足蹈,不穿上衣和戴頭盔,結果被中國士兵槍殺
    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日本極為出色的軍事將領都逃不過中國士兵的槍殺,有這樣一位妄自菲薄的日本將軍就是落得如此的下場。飯冢國五郎的死似乎極為不堪,他不僅死在了中國士兵的槍下,同時死後又被人稱為飯桶將軍。日本當時對中國一邊發動戰役,一邊又在自己的國家宣稱此次戰役是正義的,為了贏得更多本國人民的支持,他們甚至在國內進行一些宣傳講座讓百姓參加以達到洗腦的目的,他們極為虛偽的面目卻未被百姓識破,善良的百姓甚至相信了這些日本人的鬼話,飯冢國五郎就是其中的一員。
  • 狙擊手槍法精準,為何不打掉碉堡中的士兵?事實上他們不敢!
    導語:狙擊手槍法精準,為何不打掉碉堡中的士兵?事實上他們不敢!狙擊手對大家來說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但是狙擊手在二戰期間就已經開始出現了。狙擊手在戰場上的作用就是用最小的價值去贏得最大的勝利。他們一般隱蔽性都非常強,是戰爭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狙擊手有時候對戰爭能否勝利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因為他們一般都會以少勝多,也就是說他們狙擊的敵方人數越多,他們就越容易取得勝利。那麼竟然狙擊手那麼厲害,為何不給碉堡中的士兵來一槍呢?事實上他們不敢,碉堡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多的。碉堡可以拿來當作保護人員的地方場所,這樣人們可以免受戰爭的傷害,也可以當作駐軍處使用。
  • 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
    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我們知道,抗日劇具有一定的愛國教育意義,多少都能夠還原當時戰爭的一些情況。在劇中,大家肯定都會經常聽到一個臺詞,那就是普通的日本士兵會稱呼高級的日本軍官為「大佐」。大佐這個詞雖然我們聽的次數也不少,但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關於這個詞,是出自日語的翻譯。
  • 二戰末期,日本學生有多瘋狂?
    二戰結束,日軍全線崩潰,無論是在亞洲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而且美軍施加了很大壓力,如果不反抗,很有可能本土都會淪陷。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做了最壞的打算,他不希望美軍登島,固守本土,甚至制定了一個極端的玉碎計劃,犧牲1億人為代價與敵人同歸於盡,美國聽到這個消息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