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與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稱為「三大蠻族」。他們均從東歐平原、黑海沿岸遷徙而來,並且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印歐人。他們的名字之所以不同,只不過是因為他們遷徙的時間不同、方向不同、目的地不同而已。
1、作為文明的毀滅者和建立者的印歐人
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位於東歐平原上的印歐人開始向亞歐大陸各地遷徙。
一路向東,翻越烏拉爾山進入亞洲,這些人又稱「雅利安人」,他們進入亞洲之後又在中亞兵分兩路:
向南進入印度半島的雅利安人建立了延續至今的恆河文明
向西進入今伊朗地區的雅利安人,便是後來的波斯人。
一路向西,進入歐洲
大約在公元前12世紀,印歐人的一支多利安人進入巴爾幹半島,毀滅了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也就是特洛伊戰爭發生的時期),至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臘地區開始進入城邦文明時代。
此外,羅馬人也是印歐人的一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創建者,與三大蠻族相比,其實只是來到歐洲的時間和地點不同而已。
先到者為王,後到者為蠻夷,但笑到最後的往往並非最早的到來者。
2、三大蠻族進入歐洲
當人類的文明處於初級階段的時候,地理環境對文明的發展幾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古希臘人、古羅馬人遷徙到地中海沿岸,在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影響下迅速進入文明社會,而包括凱爾特人在內的三大蠻族則遷徙到了歐洲北部,並成為遊牧民族。
三大蠻族中最早進入歐洲的是凱爾特人,羅馬的北方曾長期是凱爾特人的天下,包括今日的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地都曾是凱爾特人的地盤。但最終笑到最後的卻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凱爾特人」的典型特徵是紅頭髮,是凱撒給這群「蠻人」取的拉丁語的名字,這一稱呼和華夏民族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稱呼——「匈奴」「鮮卑」等其實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