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自媒體影徒)
這篇關於郭德綱老師的稿件,在我信箱中,整整塵封了六年。
這是六年前,我寫得最用心的一篇稿件,從未發表,因為它是為創辦一本雜誌而準備的樣刊例文。
它完整記錄了2010年那場風波的全貌。而今,我們的雜誌都已消逝於時光,但那場風波其實並未走遠。
昔年之因,今日之果。
在德雲社的舞臺上,他是當之無愧的國王。眾多弟子猶如將相,千萬聽眾好似國民。他的疆土從小劇場的茶座、商演的包廂、蔓延至廣袤的網際網路。凡有郭德綱相聲所在,莫非疆土。
屢屢嘲諷權貴斥責讒奸無人應戰後,國王志得意滿,隱然以「意見領袖」自居。他以為,他可以挑戰傳統的話語權。
在2010年8月,相聲國王郭德綱,發動了一場戰爭。維護弟子暴行,讓他遭遇聲討,面對公權封殺,他獲得了聲援。經歷血戰、背叛、圍城等一系列戲劇化情節後,國王最終踉蹌出逃。
他發現,他只是一個小人物。公眾發現,保衛小人物,就是保衛我們自己。
1 戰書
在那個燥熱的雨夜,北京三裡屯劇場內,許久不到劇場演出的郭德綱,開始說今年來第一段單口相聲《張雙喜捉妖》。可是主題很快變成了「李鶴彪鋤奸」。
當天下午,他的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弟子李鶴彪,動手打了上門採訪的記者。習慣了娛樂圈種種的郭德綱,以為這不過是一個花絮。他輕描淡寫的說「打了就打了唄」。殊不知,他走紅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正悄然襲來。
晚8點,三裡屯劇場內,震耳的「噫」聲響起,如同迎接國王的號角。
轟鳴聲中,資深「綱絲」小六把放在臺前的錄音筆,向前推了幾釐米。1分鐘後,郭德綱緩步出場,笑容可掬。錄音筆開始了它的歷史使命。
老郭看起來心情不錯。他習慣性的在相聲開始前,念定場詩,並聊幾句閒話。這是他說單口的傳統。歷次單口開篇前的閒話,天文地理,時事政治,無不包容,往往辛辣而大膽。
這一次的閒話聊起了家事。郭德綱說,下午家裡來了幾個記者,直眉瞪眼,憋著勁偷拍,「我有個徒弟叫李鶴彪,實在看不過去了,就給推出去了」。
他並不迴避打人的事實,「有時候講半天理,沒用。你給他一嘴巴,他自個找一地兒老實待著去了」。
轟天的喝彩聲中,郭德綱談性高漲,開始把矛頭對準記者——咱實話實說啊,有時候記者不如妓女,真的。(觀眾喊好)。我一直在想,這妓女啊是在紅燈區活動;記者呢在綠燈區,他們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長達8分24秒的閒話,與相聲主題毫無關聯,充滿了對徒弟暴行的聲援。習慣把握觀眾心理的郭德綱,開始有了誤判,他認為所有人和他一樣,同意「記者該打」。
於是對於徒弟的暴行,他輕描淡寫地說,「打了就打了唄」,並決定給這個此前毫無名氣與江湖地位的弟子,辦一個相聲專場,「就叫智鬥歹徒民族英雄專場」。
這不僅僅是個玩笑,8月2日,德雲社官網就貼出了通知,將於8月8日舉辦李鶴彪相聲專場,並開始提前售票。
當晚說完閒話後,郭德綱終於開始說相聲。包袱依舊,笑聲依舊,一切與平常無異。
散場後的午夜,綱絲小六把錄音筆中的音頻上傳到官網論壇上,瞬間下載破萬。而後,這番閒話開始廣為傳播,空氣中開始發酵不一樣的味道。
而就在郭德綱發表言論前,北京電視臺《每日文娛播報》已經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描述事件的另外版本——記者周廣甫前往大興一別墅區,採訪郭德綱「私圈綠地」一事,在出示證件表明來意後,被李鶴彪暴打十餘拳,導致輕微腦震蕩。
發布會現場,欄目組發放了大量緊急刻錄的光碟,裡面是事件全程錄像。光碟,成為北京臺遞出的一封戰書。
或許正是這一點,激怒了郭德綱,在當晚閒話結尾,他回應了戰書——「告訴北京臺,有種別用我的東西,有種別用我的人,離開你我也能活,離開我你就完了,行市就不行了」。
這個北京臺一手捧紅的相聲藝人,不再標榜自己的「非著名」,不再謙遜的說自己是「小演員」,而是狼性十足的宣稱——「大爺活到今天不是嚇大的」。
2 反目
不見了山盟海誓,不見了蜜語甜言,一番口誅筆伐後,郭德綱和BTV已形同陌路。雙方的合作始於2003年,然而經歷了「七年之癢」後,這場聯姻終到盡頭。習慣了在德雲社內扮演國王的郭德綱,開始認為他已經是和媒體平等的「意見領袖」。他不怕戰爭,並對勝利滿懷信心。
郭德綱的確有驕傲的資本。2006年起,他在北京臺主持的電視節目《星夜故事秀》,據AC尼爾森的統計,長期佔據北京地區文娛收視率第一名。
這是郭德綱對恩人的回報。七年前,正是北京電視臺,一手拯救了郭德綱。
2003年,當時幾乎被相聲圈拋棄的郭德綱,和于謙搭檔的相聲《你好北京》,被BTV授予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組委會特別獎。
此後數年,在北京臺電視臺策劃以及各路媒體跟進下,郭德綱開始以草根大師的形象見諸世人。
功成名就後,他喜歡在作品與訪談中講述當年往事。這幾乎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通病,昔年的落魄更能驗證成功——茶館賣藝、三餐無著、徒步回大興、翻出個破BB機賣了才有錢買藥,還有那句著名的「十冬臘月,大雪紛飛,大柵欄上連條狗都沒有」。
七年之後,大柵欄已成仿古一條街,郭德綱也早忘了雪夜獨行的辛酸。他不再唏噓,不再感恩,而是把BTV的扶植定性為「互相利用」。
打人風波中,郭德綱公開宣稱,「這些年來好多事我看得很清,藝人與電視臺之間打交道就是赤裸裸的互相利用。你不能宣傳我,我不用你,我沒收視率你也不找我,誰也不用說得那麼高尚,說得太真誠就假了。」
然而,他刻意迴避了一個事實。當年,安徽衛視最早邀請他擔任兩檔節目的客串主持,但並未引起較大反響。正是北京電視臺強勢推廣,才讓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影響力延伸到京津之外。
2006年,郭德綱一度官司纏身,深陷「師徒反目」、「汪洋起訴」等話題泥沼,但北京臺從未終止合作,並利用《每日文娛播報》《天天影視圈》等欄目讓其「說冤」。
業內人士稱,北京臺給予郭德綱的扶植力度,與今天湖南衛視給予快男、超女的扶植力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扶植對象也不僅老郭一人,更是惠及到了德雲社眾弟子。
雙方的關係,隨著郭德綱盛名日盛而慢慢轉變。2008年,郭德綱不再和BTV當家花旦春妮一同主持《星夜故事秀》,而由麾下的李菁和何雲偉接替。他開始頻繁商演,並在各類影視劇中露面。
郭德綱經紀人王海回憶,從2005年10月到2006年3月的5個月間,凡是數得上的電視欄目和雜誌報紙,郭德綱幾乎都上遍了,「最絕的是一個雜誌給我打電話,說要給他上封面,你猜是什麼雜誌?——《寵物》。」
媒體的追捧,讓郭德綱不再依戀北京臺。而隨著合作加深,雙方矛盾漸多。2010年北京臺春節聯歡晚會本來確定了郭德綱的相聲節目,但在參加臺裡審查時,因節目涉及低俗被槍斃。圈內人稱,此舉讓郭德綱心生怨氣。
弟子打人後,郭德綱對北京電視臺發表了評價,先說北京臺調停時去了一主編,「一大娘們,撇著大嘴,張口就是官了私了……這幫丫碎……」。
「包括北京電視臺,我也很無奈,這些年來說了不算,算了不說;說大話,使小錢兒」,他給老東家最後定了性「很齷齪一單位」。
此語一出,北京電視臺滿臺皆驚。昔年共事之人,皆呼寒心。然而熟悉郭德綱的人卻不驚訝。在他們看來,這幾乎是必然結局。
2010年,郭德綱最後一次做客春妮主持的《五星夜話》後,春妮在博客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郭德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相聲演員搖身一變,成為了享譽大江南北的明星,作為老搭檔,我覺得他在成名的同時有些『迷失自我』。」
3 白刃
從開始的針鋒相對,到事發後的劍拔弩張,郭德綱一度認為局面並未失控。他甚至天真的覺得,雙方各退一步,一切就會煙消雲散。他試圖用江湖手段平息風波,然而等來的卻是連番的意外。
除了師傅侯耀文,郭德綱最尊崇的人就是相聲開山祖師「窮不怕」。他習慣以江湖藝人自居,以天橋傳承自傲,並嘲諷那些成為「藝術家」的同行。
江湖習氣,為打人風波愈演愈烈埋下了伏筆。
8月4日,面對BTV激烈的指責,習慣了江湖行走的郭德綱,開始用江湖的方式反擊。他寫了一篇《有藥也不給你吃》的博文。名為解釋澄清,實則為賭氣出招。
博文中,他不再提記者是妓女,而稱「有無數記者朋友」。但對被打的記者,他依舊字字誅心,連篇的排比句質問後,最後得出結論,「偷拍不挨打,此事古難全」。
對於北京臺的採訪舉動,他滿腹委屈,「我拿他們當朋友,這麼多年的交情竟然不能正常渠道找我嗎?在你們眼中收視率就是一切嗎?」
行文間,他難斂怒火,「播出之後我方交涉,幾位負責人滿面堆歡:『哎呀,真對不起,疏忽了』!是疏忽嗎?買棺材送匣子,裝孫子唄!」
按照郭德綱的理解,他和BTV是江湖兄弟,是兄弟就要講義氣。在義氣的範疇下,這一切本不該發生。
然而BTV則用「公理」來回應。事發後,《每日文娛播報》表示:「不是說我們報導他的負面,就是相互撕破臉,他霸佔綠地本就是事實,無關私人關係好與壞的問題。作為媒體就要代表公眾利益,行使媒體監督權,去發現並且報導一些不良現象。不能因為郭德綱是名人,就容忍他這種特殊的行為。
當義氣遭遇公理,郭德綱陷入了迷惘的怪圈。他不願反思「江湖義氣」是否天下通用,而開始抱怨世事不公,「其實我很感慨,這些年我來來回回的給生活製造驚喜,生活來來回回反饋給我的都是這個揍性!」
8月2日,BTV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德雲社書面道歉。8月3日,德雲社召開發布會,李鶴彪當眾道歉,但佔篇幅更多的是德雲社律師歷數BTV不當之處。8月4日,郭德綱撰寫博文,再言BTV「齷齪」。隨後,BTV開始揚言要通過法律解決此事。
3天之內,雙方白刃相加。衝突不斷升級。
8月5日,郭德綱通過優酷網對BTV的系列報導,作出回應。他依舊追求著「身份平等」——你有話語權,我一樣也有。
直到此時,郭德綱仍按照江湖思維來考慮問題。在「道上規矩」中,即便道歉,也是兩位大哥相對而坐,敬茶和解。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要給足面子。
視頻中,穿著火紅華服的郭德綱很嚴肅地說「我現在道歉了,我退了一步,接下來看你怎麼辦。我給你北京臺面子,你北京臺也不能不給我郭德綱面子。」
4 圍城
郭德綱沒有等來北京臺的面子,等來的卻是大軍圍城。媒體聲討,同行批駁,弟子被拘,圖書下架。轉眼間,國王已是四面楚歌。兵臨城下之際,他刪除了博客,關閉了劇場,不再發聲,消失於公眾的視野中。
郭德綱究竟是自我隱遁,還是遭遇封殺,一直是個謎。
風雲變幻發生於8月5日。打人弟子李鶴彪被警方行政拘留7天,罰款200元。德雲社官方緊急取消了「民族英雄」的相聲專場,並辦理退票事宜。
弟子被拘的消息,仿佛是給事件下了結論。一時間,風向陡轉,媒體集體發力聲討,郭德綱開始為他的言行還債。
一直與郭德綱不睦的央視,以不點名的形式發出批判,被網民戲稱為三個排比句:「在這個行業的精華與糟粕之間,他留下了糟粕;在這個行業的正氣與江湖氣之間,他選擇了江湖氣;在個人的私憤和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之間,他習慣性地倒向私憤。在我們身邊更多的公民面前,這位公眾人物如此的庸俗、低俗、媚俗的表現,是多麼的醜陋。」
隨後,新華社、人民網開始跟進,各路都市報也隨之做起文章。弟子打人不再被關注,關注的重心忽然變為郭德綱「三俗」的原罪。
BTV《每日文娛播報》製片人朱禮慶明確表示:「像郭德綱這種『三俗』藝人的典型代表……不會再進行報導。」8月8日,北京臺官方網站發表《敬復觀眾》,宣布與德雲社淵源極深的《星夜故事秀》停播,含蓄地表示「我們應廣大觀眾強烈要求,調整了部分節目的編排播出」。
「膨脹草根」「低俗藝術」「敗壞傳統」一項項帽子扣向郭德綱。與此同時,一直飽受郭德綱嘲諷的同行也開始反擊。
2008年退出德雲社的徐德亮,直言郭德綱的相聲如同A片,「在家說無所謂,在檯面上就有問題」。
事實上,郭德綱剛走紅不久,曾參加了姜昆、郭德綱、李金鬥共同參加的以抵制「三俗」為主題的座談會。2006年2月那次座談會上,郭德綱同意籤署《倡議書》,一起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內容,「拒絕葷口、髒話」,三人一起握手的場景,被媒體解讀為「握手言和」。
然而背後的潛流湧動,卻並非如此的「和氣」。兩年後,郭德綱在博文《反三俗兩年了!》中,回憶了那次座談會,並極盡尖刻嘲諷之能事。「走出會場,我猶豫了一下,回家怎麼說呢?說參加會議去了?交代不下去呀。對,就說去洗頭房了,這還體面點。」
此次郭德綱被傳出「封殺」的關鍵時刻,曲協主席姜昆曾站出來表態:「有個別相聲演員卻把『反三俗』作為笑料,在演出中任意調侃,用戲謔的態度應對,對此我感到非常遺憾……長此以往,他們一定會遭到觀眾的拋棄和社會的淘汰。」
這一切,如同蓄謀已久的戰術。媒體圍攻在前,同行批駁在後,先搶佔道德高地否定思想,而後從文化角度否定藝術。有評論稱,最後只剩下從經濟角度,徹查德雲社。
數日後,便有消息稱,稅務部門進駐德雲社查帳,但最終被證實為假消息。然而不久後,媒體爆出消息,郭德綱的圖書、音像製品在各大官營書店下架,這一次消息屬實。
風雨飄搖中,郭德綱開始沉默。他刪除了所有的博文,不再接受任何採訪。德雲社的官網上掛出通知,稱要學習領導人講話精神,劇場關閉自省。不久後,官網也關閉了,理由是黑客攻擊。
江湖在傳言,德雲社被全面封殺。而德雲社則堅持澄清,一切都是自我反省。
不管真相如何,郭德綱終於明白,在話語權面前,他一無是處,掙扎無用。於是,國王選擇了隱遁。
5 背叛
風波難止。在郭德綱深陷圍城之際,打擊並沒有停歇。他的開山大弟子何雲偉和最親近的師弟李菁,聯手宣布退出德雲社。外界的討伐,或許只是一時,但內部的分崩,正在晃動著國王的權杖。
8月6日,郭德綱弟子何雲偉、師弟李菁宣布即日起退出德雲社。
和當年徐德亮王文林脫離德雲社一樣,兩人選擇了在博客上發布聲明。聲明很簡單,並未提及退出原因,而表示稍後將開發布會說明。
特殊時期的退社聲明,頓時引發綱絲們無盡猜測。劃清界限,落井下石,成為主流的觀點。
發布會遙遙無期,何李二人一直保持緘默。在有限的報導中,何雲偉表示,退出「問心無愧」,「主要是因收入問題」。
然而無論怎樣諱言,選擇此時退出,還是與打人風波難脫干係。在德雲社與BTV全面開戰前,二人是《星夜故事秀》的明星主持。風波後,兩人錄製的節目已經停播,何時再錄需等通知。
其實兩人的離去,早有預兆,何雲偉稱兩人從4月11日德雲社玉樹地震義演後就沒見過郭德綱,也沒電話聯繫過。
事實上,郭德綱一直對兩人偏愛有加。何李二人的演出,在郭不在時,常年是小劇場的壓軸之作。春節時,郭德綱還在相聲中打趣,他的馬靴可以送給何雲偉當褲子穿——開山大弟子是他徒弟中最矮的一位。
而對於李菁,風雨十年中,郭德綱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慢性子的厚道人——開著十邁速度的七手夏利,一邊慢慢悠悠的驚呼「太刺激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在感情褪色後,導致分崩的依舊是郭德綱的江湖氣。
何雲偉說,德雲社內部實行的是 「郭德綱負責制」,完全成了郭德綱的一言堂, 「給演員多少錢由他定」。何雲偉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德雲社的籤約演員,一場演出大致收入500元,「一個月拿到手的錢也不過五六千元,尚不及很多普通白領」。
而在2008年,徐德亮退出德雲社後,郭德綱的理論是,「相聲行當講究技價等身,他的表演只值那些錢」。
從家族式管理,到終身制合同。郭德綱一直希望用江湖的準則籠絡兄弟,管理弟子,統治帝國。然而,這種落後的模式,在風波中,變得搖搖欲墜。
退出德雲社後,何李二人稱有成立新相聲團體打算,並強調做小劇場也會吸取經驗教訓,改進經營模式。
師弟與徒兒的背叛,給這場戰爭增加更多的談資。然而背叛的不僅僅是戰友,還有郭德綱最大的資本,那些鐵桿觀眾。
在百度貼吧內,百萬計的綱絲分為兩派,一派力挺他們的國王,認為只要郭德綱在,笑聲就不會停歇;一派則在反思,現在的郭德綱,還是不是當年他們熱愛的草根代言人。
讓鋼絲們感覺刺耳的是,郭德綱一度稱別墅所在小區中,成立業委會的是一群「浪催」的窮人,雖然後來辯解稱,窮人是指窮兇極惡窮極無聊,但收效不大。
有綱絲稱,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他們的國王資產已近億,早已是「富人」的代表——他還會說給草根聽的相聲麼?
6 聲援
眾叛親離的郭德綱,開始多了無數離譜的傳聞。然而越來越高的批判等級,反讓媒體和公眾陡然驚覺。流行的論調稱,今天我們可以這樣抹殺一個戲子,明天抹殺的人就可能是我們自己。剛剛還痛斥連聲的媒體,轉為聲援。保衛國王,就是保衛我們自己。
這一次,似乎郭德綱永難翻身了。他數不清在圈內圈外有多少仇人,種種傳聞開始在亂局中泛起。
有人稱,他長年偸藝藝德敗壞;有人稱,他勾引女粉道德淪喪;最吸引眼球的謠言是,他「睡過」BTV的當家花旦。
狂傲與暴虐,貪婪與狂妄,狹隘與好色,一個個標籤批量製作,紛紛掛在國王的身上。
然而這些傳聞,卻改變了輿論的導向。一邊倒的批判風暴,開始讓公眾不適。他們期待理性的結論,而不是文革式的批鬥。
著名作家今何在撰寫微博稱,「正如記者再討厭也不該打一樣,郭德綱再俗也不能被封殺」。
王小山則在專欄文章中說:「郭德綱有錯,但錯不至此,連庸俗、低俗、媚俗這種大帽子都扣上來,不知道想幹嗎?」他借用胡淑芬的話說:「保衛郭德綱就是保衛我們自己。」
一向與郭德綱有著「瑜亮之爭」的海派清口領袖周立波,言簡意賅地說明立場,「對郭德綱事件謹表遺憾,對德綱本人深表同情,我從不落井下石並對此種行為很是鄙視!」
戰爭的主角,開始發生偷換,人們關注戰爭背後,那個傳聞中的「強大勢力」。導演
馮小剛通過微博表達意見:「歉也道了人也抓了,都掉井裡了就別扔石頭了,你們強大有勢力說掐死誰就掐死誰,真不知道誰是惡勢力?」
而在學者眼中,這場戰爭更值得推敲。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說,他看到的視頻,北京臺的記者私入民宅,濫用權力,而且又充滿挑釁,說話毫無素質可言。「一開始輿論一邊倒地倒向北京臺,包括像我這樣不了解或者不喜歡郭德綱的人,現在轉而同情他了,因為他現在面對強大的公權力和被濫用的媒體權力的壓力。郭德綱有錯,甚至有違法行為,但是不至於用『人民戰爭』來圍剿吧?」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甚至把郭德綱的符號意義再次拔高,他說,「反三俗」對象不該是郭德綱,「郭德綱敢於諷刺權貴、敢於諷刺不正之風、敢於反對潛規則,是一個民族英雄」。
郭德綱是不是民族英雄姑且不論,但隨著輿論風向轉變,更多人開始牴觸這種封殺式的批判。
《南方周末》稱,郭德綱盡在不言中的突然消失,始終逃不出公權力擴張的影子。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著名文化學者說,他個人對郭德綱很不滿,「在這次與北京臺的衝突中,郭德綱有失藝德。」但是他認為,事情發展到最後,用力過猛的行政行為瞬間讓郭德綱變成了弱者。「如果他違法了,律師還可以為其法庭辯護,但在道德與文化的法庭上,他只有學習和反省的機會,而沒有辯解的機會。」
7 出逃
眾叛親離的郭德綱,開始多了無數離譜的傳聞。然而越來越高的批判等級
這是一場沒有勝者的戰爭。經歷一場憤怒的圍剿後,沉默半晌的郭德綱開始選擇出逃。他試圖洗掉江湖氣,並用略顯拙劣的公關技巧,試探城外的世界。他知道,他其實不是國王,只是一個小人物。他在適應新的叢林規則。然而這種為了生存的改變,會不會中和他的狼性,結局未定。
2010年9月,逃離京城的郭德綱,出現在濟南的舞臺上。
他在按照計劃進行商演。聚光燈前,他笑容如昨,對媒體充滿和善。
只是那場風波,依然是禁區。他小心翼翼地避而不談,在當晚的節目上,他賣力依舊,只不見了任何調侃三俗的內容。
實在忍不住,他還是嘲諷了同行,「演戲盼著能得獎,說相聲的盼著死同行。」
面對觀眾熱烈的掌聲,他說:「郭德綱其實沒什麼了不起,主要是同行們的襯託。」一句話說完,郭德綱馬上轉頭「責備」于謙 :「以後我再說這個,你就得攔著我。」
嬉笑聲中,國王正在收斂狂態,然而其本性難改。在復出後第一檔電視欄目中,他說歡迎大家多多批評,並祝福離去的德雲兄弟。可溫情之後,他仍不忘說一句「那些離開的人,有的熱衷吃喝嫖賭,我都特別維護他」。
這種攻擊性幾乎已經刻在他的性格中。在刪掉最後一篇博文結尾,他說:在人群中生活,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狼性。
而今,狼性難改的郭德綱,開始小心適應他以前不屑的叢林規則。他不再用江湖手段,而是有些笨拙的用起危機公關。
前輩常寶華的話已經傳到他的耳中,「年輕人火了,有錢了,但是不懂政治」。
舟曲晚會上,他捐款十萬元,被主流媒體稱讚為「德藝雙馨」。綱絲們有些哭笑不得,這個詞以前都是國王嘲笑「藝術家」們用的。
時評家潘採夫說,郭德綱此前問題在於,他一直以來是以相聲江湖的規矩行事,但遇到現代法律,就兩眼摸黑一臉茫然,左支右絀狼狽不堪。「他有小聰明而不懂大勢,有小勇力而不知進退,還是一傳統藝人的底子,所以能縱橫於底層而不能遊刃於大棋局。」
而今,大棋局已至尾聲。郭德綱開始突圍,試圖回歸平靜。然而沒人知道,他到底在戰爭中領悟了多少。
2007年,郭德綱被央視315晚會點名,藏秘排油名傳大江南北。315當夜,郭德綱寫下博文,稱「那一夜,我夢見百萬雄師」。
多年之後,百萬雄師真正兵臨城下,圍城中的國王,踉蹌出逃。
他又想起了自己很多年前的掛在嘴邊的話——「無論怎樣,我不過、僅僅、也永遠只是一個小人物」。
【聲明:搜狐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