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是何寓意?
在農村,老人們總會時不時的說的一些老話俗語來教導後代晚輩!這些老話俗語蘊含有幾代幾十代人對生活的經驗總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農村俗語就是老農們獨特語言的結晶!在農村,親戚是代表一種親情,朋友是一種友誼的象徵!農村親戚之間的關係也是有好有壞!家裡老人常用「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來教導我們這麼處理家裡親戚上的事!這句老話你是這麼理解的!
在農村地區,大家都是很注重親戚之間的關係的,因為有些地區偏小,能夠依靠也能夠給予幫助的就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了。久住令人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別人家裡住的時間久了,不管你們是多親近的人,也不管你們關係多好,到最後都是會令人感到煩的。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如果是很久不見的親戚朋友,一旦見到了那麼彼此都是會很熱情的招待的,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倍感親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熱情好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朋友或親人來訪,主人家都會熱情招待,好吃好喝自然少不了,即使委屈自己或家人,也要把客人住的安排得妥妥貼貼。客人初來乍到,少不了「憶以往,聊家常,東家長李家短、天南地北闊論一番」。隨著客人住的時間變化,新鮮感淡去,話題也變得會越來越少,關係也趨於平淡,甚至因為生活習慣不一樣,主人將就多了也會心生厭煩,一不小心將會引來矛盾衝突。朋友間小聚,親人間串門是溝通感情的必要途徑,否則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變成陌生人。但如果度的把握不好,來往過於頻繁,感情變味,關係也會疏遠。
過猶不及。自然界如此,社會關係也是這樣。凡事都要把握個度。偏左偏右都不好,黃金分割點最好。距離產生美。這個距離一定是合適的距離,既不遠,也不近。是一個讓大家都舒服的距離。與朋友親戚之間的相處,同樣要掌握好距離。過年過節時常常走動,需要幫忙時當仁不讓,偶爾周末小聚一下。但每日見面,頻頻聯繫,知道對方太多的家醜,和不為人知的壞習慣。你說,會不會讓人討厭呢?
其實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每一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的時候,剛開始到家,自己的父母對自己那是一個好,一個寵呀,可是沒過多久,父母就會開始嫌棄自己,對自己不上心了,老是讓自己做這做那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呢?其實這就是久住令人賤了。
我們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是文明古國之一,所以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自然有很多文化保留,很多文化在當今社會中也是一樣適用的,而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代表,這些是古時候農民通過勞作總結出來的,可能第一次聽到的時候覺得沒什麼,但是一旦生活的久了再想起這句話來就會覺得非常的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句比較通俗的,那就是"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其實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也能理解,就是不要和一個人聯繫的太過緊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交往中保持新鮮感的,相處的越久發現彼此的缺點也就越多。
而且這一句話不得不說是非常有道理的,比如小編自己其實就是覺得人與人之間是非常需要距離感的,再親密的朋友也沒有必要時時刻刻都要聯繫,給彼此一些空間,可能在以後的交往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但是很多人可能並不理解,反而可能還會有著相反的看法,可能會說,好朋友當然要一直在一起了,這樣可以時時刻刻分享一些新鮮好玩的事情,那我只能說繼續往下看看吧!
其實不管你住在哪裡,如果有事情了去自己的朋友或者親戚家中住幾天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能還會拉進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畢竟很久不見也會有很多的話可以聊,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有人長期在你家中住,可能你一開始會覺得很新鮮而且會十分照顧他,但是時間久了,無論是誰都會產生一種煩躁的心理,畢竟這會給主人家帶來很大的困擾,而且主人家還要支付你的開銷,這就多出了一份碗筷,收你的錢或者不收都不是很對,而且影響了人家的正常生活,所以什麼事情都要代入到自己身上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願意這樣做,如果自己都不願意的話又怎麼能奢求別人理解呢?
所以說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就算是親戚之間也不要太頻繁的走動,不過這也不代表全部。而且也並不是說不讓走動,只是說不要太頻繁,如果血緣關係上很親近的話自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是的話你太頻繁的出入人家家中,會不會讓人覺得已經打擾了人家正常的生活,並且被窺探了自己的隱私呢?所以說什麼事情都要有個度,要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平時如果沒什麼大事的話就不要太頻繁的去別人家中了,誰知道人家是不是真的願意麼?畢竟直接把你趕出這樣誰都不會很開心。所以不得不說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短短幾個字就概括了人類相處之道,真的是非常優秀呀!
農夫認為這句老話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有道理的,其是在告訴我們,和人交往要懂得換位思考,要懂得相互理解,並且儘量不要去給別人添麻煩。特別是在和人相處的時候,更要懂得保持距離,就算是關係在親密的人,也要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