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中 我軍縱橫戰場的利器 69式40mm火箭筒

2021-01-09 聊歷史的書蟲

1969年式40毫米火箭筒,簡稱69式火箭筒,好多人都把它叫做40火,是我國根據蘇制RPG-7型火箭筒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的。

40mm火箭筒量產後變被大量裝備到步兵戰鬥單位,成為步兵近程破甲攻堅武器,必要時還可以充當近程支援炮火使用。

69式火箭筒發射的火箭彈的初速可以達到120米/秒,遠高於56式超口徑火箭彈84米/秒的初速,直射距離也相應增至300米。

69式火箭筒採用光學瞄準鏡,可以測定目標距離,可以修正目標速度和風對彈道影響,而且在夜間也有專用的瞄準系統。

69式火箭筒配用的電-2式壓電引信,分頭部和尾部兩個機構,頭部機構是引信的發火能源,主要由陶瓷壓電晶體和線路組成,當火箭彈命中目標時,由電火花引爆電雷管,使戰鬥部爆炸轟擊目標。

69式火箭筒所使用的彈藥有高爆反坦克榴彈或者穿甲彈,還有專門用來殺傷步兵的,40毫米空炸反人員高爆榴彈和反人員高爆燃燒榴彈。

在1979年對越反擊戰中,我國軍隊中普遍裝備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在戰場上大展拳腳,越南軍隊的坑道、地堡等工事在40火的轟擊之下幾乎變得毫無用處,尤其在攻打同登「法國炮臺」戰鬥中,40毫米火箭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沒有一發RPG解決不了的事情,探索中國版的RPG-69式火箭筒
    文|老白255 中國版RPG在中國陸軍發展中,產生了許多非常出色的武器,中路軍作為從遊擊隊成長到亞洲第一陸軍的超級戰獅,在各大戰鬥中歷練出許多經典的戰術以及武器。今天,武器大講堂和大家帶來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遊擊戰三大神器之一的69式40mm反坦克火箭筒。
  • 1990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最後一戰,越軍在戰場上,連槍都拿不穩
    1990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最後一戰,越軍在戰場上,連槍都拿不穩 文 | 戲說 中越自衛反擊戰的正面戰場,雖然只經歷了一個月,從1979年的2月17日到1979年的3月16日結束,但其實它所產生的餘戰,經歷了長達近十年。
  •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為何不戴鋼盔作戰,其實原因很簡單
    1984年6月12日,越軍偷襲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陣地,守衛該陣地的二連幾乎全部陣亡,隨後上去查看情況的我數名士兵也被越軍打死,天亮後我一個排45人上去,又幾乎全數盡歿 。後來一個火箭炮齊射,我步兵才重新奪回陣地。其後越軍出動500~600人衝擊,結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鎖住,死傷慘重。
  • 國產69-1式火箭筒現身泰軍!年份雖已老,但卻能打空炸殺傷彈
    9月8日,有泰國士兵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多張自己參加部隊實彈打靶的照片,而比較令人驚奇的是,他所使用的武器居然是我國出口的69-1式40mm火箭筒,這個無疑在以西方輕武器為主要裝備的泰國陸軍中非常特別。據悉這批69-1火箭筒可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口的,那個時候中泰兩國都在應對越南在中南半島的擴張,所以泰國從我國進口了大量的輕重武器,由於其簡單耐用,且彈藥成本很低,所以一直被泰軍用到現在。這個69式火箭筒是我國軍工技術人員在上世紀60年代對前蘇聯經典的RPG-7火箭筒進行仿製的成果,主要是用來取代當時部隊裡威力已經過時的仿製RPG-2的56式40mm火箭筒。
  • 1979年我軍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步兵武器裝備
    火器排下轄3個班,2個40火箭筒班、1個60迫擊炮班,排長1人,共25人。 火器排編制40火箭筒6具(每個火箭筒班3具,每小組1具,每具備彈8發)、60迫擊炮2門(每個迫擊炮小組1門,每門備彈30發)、衝鋒鎗1支(配給排長)、半自動步槍1支(配給60炮班班長),一般每人配發手榴彈2枚不等。
  • 受對越自衛反擊戰刺激,我軍步兵戰車從BMP1開始搞出了86式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在中國軍隊的裝甲洪流中,86式步兵戰車是過去裝備多年的主力裝甲戰車之一,它是我軍步坦協同作戰主要角色之一。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最倔師長:寧可被罷官,也絕不放過一個俘虜!
    就算在戰鬥中,被敵人擊中,彈片直擊他的要害部位,傷處血流如注,可是邊貴祥卻堅持力戰不退,直到在戰友的掩護和攙扶下方才後撤。因為他獨眼的外貌和兇猛的作戰風格,戰友們送他外號——戰場瘋子。這位少年從軍的河北男兒、這位抗日戰爭的鐵血戰士,便是後來163師的師長、人稱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最倔的師長——邊貴祥。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此人身為師長公然抗令,最後卻立下了大功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爭打響,中國人民解放軍們義不容辭奔赴戰場,保護周邊民眾,深入越南腹地打擊敵人,一件事都不能落下,每一個士兵都有自己的使命。狡猾的越軍無孔不入,給我軍設了大量的陷阱,還在險要的位置安插了很多狙擊手,時不時的給我軍放冷槍,給我軍造成不少傷亡。
  • 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真的有原型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一部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的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令我們許多人都淚流滿面,在戰後梁三喜的老母親前去部隊,與同樣失去兒子的雷軍長碰面的那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在現實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小北京」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到底有多慘,越南作戰老兵回憶:彈如雨下
    雖然對越自衛反擊戰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打完了,但那之後的中越戰爭一直持續了十年的時間。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師長的一項發明使越軍屢陷深潭,他是誰?
    一九七九年的對越反擊戰中,張萬年以過人的作戰指揮能力,帶領我軍與越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張萬年對越南的地形情況非常熟悉,他結合了越南的地形特點,加上自己以前作戰的經驗,靠一次發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讓無數越南士兵一去不復返。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發明讓張萬年戰功無數?
  • 對越自衛反擊戰6大英雄 第一身中19顆子彈 第二年僅17歲
    本期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六大英雄,他們中有的年紀僅僅才17歲,還是上高中的年紀,卻已經為國家做出貢獻和犧牲,他們才是這個國家最可愛的人、最該銘記的「明星」。6 侯滿厚侯滿厚,男,1959年生,湖北省巴東人,1977年1月入伍,1978年12月入黨。時任43軍129師386團9連副班長,爆破英雄。現任宜昌電力勘測設計院出版室主任。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和越軍各有多少人被俘,什麼時候交換回國?
    說到對越自衛反擊戰,其實就是指中越之間發生的那場戰爭,發生時間是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因為越南對外擴張的欲望逐漸強烈,在北方侵佔中國領土,在南方攻打柬埔寨,而且柬埔寨還是中國的盟國,威脅到了中國和平安穩的外部環境。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為什麼不接受越軍舉白旗,戰爭還有這樣的規定
    這雖然只是電影裡面的一句臺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同樣是如此。 在我們新中國成立之後,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那就是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說到越南這個國家也是讓我們恨得牙痒痒的一個國家。
  • 中越戰爭秘聞: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使用陰險狡詐的戰術!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第一階段作戰中,中國陸軍某部僅用3天的時間就攻克了越南黃連山省省會城市老街市以及其他一些越軍據點,在連續的對越作戰中,中國軍隊徹底切斷了越北8號公路和7號公路以南地區,完成了對越軍王牌345師、316A以及其他地方武裝的合圍之勢。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著實領略到越軍的狡猾。
  • 上將李作成,對越自衛反擊戰打出來的名將,首任解放軍陸軍司令員
    提起發生在我國近代史上的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肯定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磨礪了我軍將士的意志,更為我軍提供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與此同時,在這場戰爭中,我軍湧現出大批戰鬥英雄和優秀將領,上將李作成就是其中之一。
  •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面對越軍殺傷力極強的竹籤戰,我軍怎麼破解?
    1979年2月到3月,面對越南在中國邊境的頻繁挑釁,中國軍隊忍無可忍,對越自衛反擊戰由此展開。彼時的越南軍隊利用熟悉戰場的優勢花樣百出,面對越軍當時的"竹籤戰",我軍找到了什麼好辦法?
  • 「對越自衛反擊戰」五個焦點問題大詮釋!
    197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下令對越南的侵略進行自衛反擊。中國軍隊從雲南和廣西兩個方向發兵打擊越寇的囂張氣焰。雲南邊境參戰的官兵,統一由熟悉越軍兵法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邊境的作戰,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兵臨越南首都,因這3個原因不得不撤軍!
    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排華;越南方面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範圍,出兵繼承了南越對南沙群島部分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衝突,而此前北越時期則明確表示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