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異彩紛呈的文物遺產,文物承載文明,體現民族精神與時代價值。數位技術正推動整個社會的變革,讓文物活起來成為國家持續關注的文化重策。2018年10月,國家文物局提出加強科技支撐,推進文物治理現代化。在此背景下,天水市博物館藉助珍貴文物三維影像信息採集資料庫建設及利用項目,思考多領域融合新業態下的文物數據開放共享、開發應用,謀求通過數位化和網際網路技術做連結、擴服務、促傳承,期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守護中華文化。
天水市博物館委託北京崑崙文保科技有限公司對50件藏品進行三維高清數字採集與製作,項目主要成果是1套數位化資產管理系統、2000本《天水市博物館文物立體圖冊》和2000套明信片。項目得到了古建築保護與園林部、文物保管部、考古研究所和歷史研究部的協同支持。
圖冊希望借用現代科技保存、展示地方文化遺產。我們挑選了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表徵的文物,逐一進行深描編輯,將手工繪製的文物線描圖以插圖的形式展示。書中揀選的不同類型的文物體現了古老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在某一領域的工藝水準、人文思想與智慧之光,讀者可以通過文物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與心靈世界。該圖冊將與恭王府、上海博物館、西安博物院等二十餘家文博單位出品的讓文物活起來系列產品一起被推介,成為甘肅第一本可視聽、可互動的文物立體圖冊。
北京崑崙文保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數字崑崙的軟體,使用者用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下載、打開數字崑崙的軟體,可以在線瀏覽文物電子圖冊。立體圖冊和明信片應用了增強現實技術,使用者掃描圖冊和明信片中有AR標識的藏品,背景樂響起,文物會伴語音講解跳出移動終端界面,實現全方位立體呈現。使用者還可以觸摸、旋轉界面上的文物,與文物互動,欣賞細節,分享與國寶拍照的驚喜。圖冊在配樂方面也花了一點心思,根據藏品特點配了不同風格的音樂。比如為菩薩造像配了佛樂,為劉海戲金蟾配了花鼓戲選段,為玉釵配了梁祝,為鴛鴦戲水紋鍍金銀盤配了日本的竹田搖籃曲等,更多用心有待親身體驗。
天水市博物館珍貴文物三維影像信息採集資料庫建設及利用項目在數位化展示、傳播、教育和服務領域做出了嘗試,它將文物物質資源轉化為數字資源,用於AR文創開發,讓讀者遇見文物,從歷史中醒來,感受文化趣味。
(來源:古建築保護與園林部 田婕)
【來源: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