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威脅南亞糧食安全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8 澎湃新聞

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奧卡拉地區的一位農民手舉一隻蝗蟲給我們看,該國一些地區的農民因蝗災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圖片:STR/新華社/Alami Live News)

在巴基斯坦偏遠省份俾路支的西南部,沙漠蝗蟲正不停地啃咬著莊稼。嘎朗(Garang)位於距離伊朗僅數百千米的瓦什克(Washuk)區,是一個人口稀少的貧困村。那裡的居民說,沙漠蝗蟲數量日益增加。

「這些蝗蟲正在慢慢地吞蝕掉地裡的一切。現在,它們正向附近其他村莊挺進,」農民毛爾維·薩塔爾·俾路支(Maulvi Satar Baloch)說。

附近的哈蘭(Kharan)區有著大片綠地和耕地,那裡的情況也差不多。儘管噴灑了殺蟲劑,植被上的蝗蟲卻越來越多,吞食掉一切綠色植物。

今年的蝗災是2019年非洲、阿拉伯半島和南非等地爆發的蝗災的延續。那場蝗災據說是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正如農民們所說,這場蝗災是前所未有的。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稱,嚴重的蝗災或將對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在為巴基斯坦準備的一份報告中,糧農組織對蝗蟲入侵提出警告。「伊朗和巴基斯坦尤其容易受影響,因為蝗蟲就是在這些地區繁殖的,而且今年冬天降水多。巴基斯坦38%的地區(其中俾路支省佔60%、信德省25%、旁遮普省15%)是沙漠蝗蟲的繁殖地。如果不能從源頭上控制沙漠蝗蟲,那麼整個國家都將面臨蝗蟲的侵擾。」

巴基斯坦中部旁遮普省庫沙市的沙漠蝗蟲,2020年3月1日(圖片:劉天/新華社/Alamy Live News)

一隻蝗蟲每天能吃掉約兩克新鮮植被,差不多相當於自己的體重。它們尤其喜歡降雨充沛、綠色植物豐富的地區。它們的繁殖速度驚人,很快就能變為遮天蔽日、四處破壞的蝗群

重創糧食供應

根據糧農組織報告的預測,最糟糕的情況下,主要種植小麥、鷹嘴豆和油籽等冬季播種作物的地區將遭受「嚴重損害」。糧農組織估計,按25%的損害程度計算,冬季播種作物農業遭受的潛在損失為3530億巴基斯坦盧比(22億美元),夏季播種作物損失達4640億巴基斯坦盧比。

「面對新冠疫情給巴基斯坦弱勢社區和人口的健康、生計、糧食安全和營養造成的額外影響,當務之急是成功控制沙漠蝗蟲的侵擾,防止其擴散,」報告稱。

跨境覓食

巴基斯坦國家蝗蟲防治協調員、糧農組織報告作者之一的穆巴裡克·艾哈邁德(Mubarik Ahmed)稱,巴基斯坦面臨蝗蟲帶來的多重威脅。

首先是去年那波蝗蟲本地繁殖帶來的威脅,這將導致信德省約40%的農作物受損。

「2019年我們看到的情況是1993年以來的第一次,」艾哈邁德稱,這是10年來蝗蟲首次出現在巴基斯坦境內所有省份。「此前,蝗蟲僅在夏季出現在旁遮普省的喬伊斯坦(Cholistan)沙漠或信德省的塔爾(Thar)。但去年,信德和旁遮普省的其他耕地,以及之前從未出現過蝗蟲的北部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Khyber Pakhtunkhwa)也出現了蝗蟲。它們已經開闢了新的路線,甚至進入阿富汗。」

巴基斯坦的蝗蟲,攝於1952年(圖片:Alamy)

艾哈邁德稱,蝗蟲更喜歡地面潮溼、雨水徑流充沛的地區。「俾路支省有著龐大的雨水徑流網絡。2019年起那裡就滋生了大量蝗蟲。伊朗的蝗蟲甚至還沒來。」

但來自伊朗的威脅仍在逼近。艾哈邁德稱,去年進入巴基斯坦的蝗蟲主要來自伊朗的兩個熱點地區——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和布希爾(Bushehr)。今年,這些蝗蟲有可能會捲土重來。

不幸的是,他說今年的這一波,規模會更大,因為時間越長,繁殖的後代就會越多。

另一波蟲害可能來自去年的發源地阿曼,以及正在經歷降雨過多和沙漠蝗蟲大規模繁殖的非洲之角。

報告結論稱,蝗群將從俾路支省和附近伊朗東南部的春季繁殖區轉移至印巴邊境兩側的夏季繁殖區。這場遷移將持續整個6月份,因此若不加以幹涉,蟲群將穿越印度河谷,並在季風降雨開始時抵達塔帕卡(Tharparkar)、那拉(Nara)和喬伊斯坦(Cholistan)的沙漠地區。報告還警告稱6月底到7月,第二波蝗蟲或將從東非入侵。

蝗蝻是沒有翅膀的幼蟲或蛹,它們具有更高的群居性,會聚集成團,隨後形成蝗群。完成最後一次蛻皮後,新的成蟲生出了柔軟的翅膀,必須經過乾燥和硬化才能飛行。聚集成群的成年蝗蟲可以綿延數公裡(資料來源:糧農組織數據)

1964年糧農組織成立了負責控制西南亞沙漠蝗蟲的委員會。目前,糧農組織正密切關注阿富汗、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情況。

艾哈邁德補充說:「過去幾天裡,蝗蟲從俾路支飛到了印度的拉賈斯坦邦。蝗蟲不需要籤證,哪裡有植被就去哪裡。」

印度已經報告了蝗災威脅。官員們預計,將有一大波來自非洲之角的蝗蟲來襲,農田和糧食安全都將受到威脅。

毗鄰巴基斯坦的印度沙漠傑伊斯梅爾區(Jaisalmer)的牧羊人凱拉什·梅格瓦爾(Kailash Meghwal)說,拉賈斯坦邦政府已經宣布將向當地所有農民分發殺蟲劑和噴灑設備,但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封城,此舉被迫停止。

「我們也需要殺蟲劑,」梅格瓦爾說。「蝗蟲吃掉了綿羊和山羊賴以生存的所有草和樹葉,每個人都在討論農民遭受的損失,我們也同樣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氣候條件驅動

糧農組織高級蝗災預報員基斯·格雷斯曼(Keith Cressman)在一份記錄中稱,雖然很難將蝗災直接歸因於氣候變化,但天氣肯定會驅動蝗蟲種群的動態變化。

「雨水是沙漠蝗蟲繁殖的必要條件之一。條件適合的情況下,蝗蟲種群數量每三個月就能增長20倍,」他寫道。

「過去三年間,印度洋氣旋的頻率有所增加,這對目前蝗蟲數量激增是有影響的,」格雷斯曼補充道。「氣候變化一個不太明顯的影響就是它會改變蟲害傳播和繁殖的動態。所以雖然沙漠蝗蟲的威脅存在已久,但我們擔心某些東西正在改變。」

巴基斯坦是否做好準備

農民哈吉·古拉姆·海珊(Haji Gulam Hussain)說,他已經召集其他農民在俾路支省遭受蝗災的田地上噴灑殺蟲劑。「應我的要求,農業部向我們提供了兩輛車和噴灑設備,」他說。

隨著春季繁殖的繼續,越來越多蟲蛹變成成蟲,並且聚集成群。穆巴裡克·艾哈邁德說,幼年蝗蟲的胃口比成年更大,因此造成的損害也更大。

艾哈邁德說,作物周期也會影響破壞程度,因為新長出的綠色植被可能被蝗蟲徹底吞食,而成熟的作物可能只是失去葉子。

「目前,該省納西拉巴德帶(Nasirabad)的作物已經長成,」關注俾路支省金融挑戰的經濟學家馬赫福茲·阿里·汗(Mahfooz Ali Khan)說。

「俾路支省農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40%。蝗蟲摧毀了農作物,當局的精力又集中在新冠疫情上,我們實際上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控制蝗災。」

他補充說,當地人已經苦於新冠疫情,現在還要無助地看著作物被蝗蟲吃掉。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在2月份蝗災發生後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但聯邦和省級利益相關方在該問題上意見不一。信德省政府稱中央「讓其處於沙漠蝗災的擺布之下」,而中央政府卻稱該省應為自己負責。

對糧食安全的擔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立法者和農業部門人員都知道去年信德省、旁遮普省和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的小麥、棉花、玉米等作物遭到了蝗蟲的嚴重破壞。

在旁遮普省,部長們對蝗蟲帶來的威脅感到擔憂,反對派政客則抨擊省政府做得還不夠。

旁遮普省基桑委員會(Kissan Board)秘書長賈姆·哈祖·巴克什(Jam Hazoor Baksh)稱,旁遮普的天氣對蝗蟲有利,特別是南部地區。「那裡有充足的降雨,現在夏天也到了,蝗災的時機已經成熟,全省的農作物都將被摧毀,」他說。

聯合國糧農組織巴基斯坦分部專家沙克爾·艾哈邁德(Shakeel Ahmad)說,新冠疫情的威脅導致整個地區的蝗災情況更加複雜。

艾哈邁德稱,雖然巴基斯坦的蝗災控制工作目前進展順利,但由於「新冠疫情後的地面情況」,蝗災有可能突然爆發,進而導致糧食短缺。

中國伸出援手

在糧農組織、中國以及政府的支持下,巴基斯坦已經制定了蝗災應對戰略,殺蟲劑和噴灑設備也已經向農民分發到位。艾哈邁德說:「中國是最大的殺蟲劑生產國之一,並已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殺蟲劑」,他還說糧農組織已經向農民提供了噴灑設備和相關培訓。

一隊中國專家也於今年3月前往巴基斯坦,評估當地的受災情況。

2020年3月2日,蝗蟲專家張龍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庫沙市搜尋蟲卵。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派遣了一支專家應急小組,幫助控制蝗災。專家們幾乎走遍了所有受災地區,包括信德省南部的塔帕卡沙漠、俾路支省西南部和旁遮普省不同的受災區,蝗蟲已經在這些地方產卵(圖片:劉天/新華社/Alamy Live News)

在這樣的支持下,巴基斯坦政府制定了「巴基斯坦沙漠蝗蟲監測與控制國家行動計劃」,努力保障糧食安全。

國家糧食安全與研究部植物保護司技術主管塔克裡·汗(Tariq Khan)稱,在這個三階段計劃的幫助下抗災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但如果蝗災得不到控制,「整個南亞地區都會面臨嚴重威脅。」

本文首發於第三極網站

作者:

阿提卡·萊赫曼,
第三極網站(thethirdpole.net)助理編輯。 在此之前,她曾在巴基斯坦做了十年的新聞記者,她目前仍是巴基斯坦《黎明報》的英國通訊員。她擁有倫敦大學國際課程的法學學士學位。

穆罕默德·阿克巴爾·諾特扎伊,巴基斯坦記者。

翻譯:YAN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