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普通百姓(包括我)眼裡,能上清華的同學一定都是天才。要麼父母特別牛,不是中產階級也應該是高級知識分子。
前幾天偶然看到央視網一段對話採訪,顛覆了我對天才的認知。採訪對象是網絡上很火很火,火得一塌糊塗的清華學霸——陳鯤羽。
陳鯤羽,人送外號「鯤神」。參加央視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之前,他沒想過自己一夜之間這麼火。別人叫他「鯤神」「學霸」時,陳鯤羽還掛著一臉不好意思。
(小哥哥眉清目秀、細皮嫩肉,斯斯文文,高智商又高顏值,這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嗎?)
陳鯤羽在節目上一登場,就驚豔了幾乎所有觀眾和評委。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到生活常識大到實驗推理,這位小哥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從等離子體和可控核聚變,到前景星系、引力透鏡,再到RSA加密法、哥德巴赫猜想……
科普知識脫口而出,原理解釋滔滔不絕,憑一己之力單挑23人科學團不驚不慌、自信無畏。
就連央視網和共青團中央也為他紛紛點讚「大神秀操作」,「這少年不簡單!」
舞臺上的對手這樣評價:「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鯤神稱號」、「他是真正的學霸」!
眾多學弟學妹把他比做「錦鯉」和「考試吉祥物」,「轉發鯤神,保你學業無憂」。(話說真的管用嗎?)
還有膽大的網友追問:「鯤神有沒有女朋友?」(這是倒追,還是丈母娘挑女婿?)
對話陳鯤羽:我不是天才
陳鯤羽這麼牛,一定是天才!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也是這麼認為的。
然而通過央視網對陳鯤羽的釆訪,讓我重新認識到「學霸的煉成」並不是完全靠天賦,也不是靠你父母有多麼牛B閃閃。
陳鯤羽來自東北,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程師。
「小時候父母讓我讀很多詩詞歌賦和文學作品,但是我對科普讀物更感興趣」。
「他們教會我從小喜歡看書,從三四歲開始一直看科普讀物到現在。多讀書,這個很重要的」。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從小喜歡看書。
比如他說:「我們有個老師,有次講課他將一個問題一帶而過因為他覺得很簡單,但是我回去想了2個小時才想明白。所以你看,我真的不是天才」。
這讓我想起格拉德威爾曾經講過的「10000小時定律」概念。
大意是說: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他們智力異於常人,而是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努力。每周5天,每天8個小時,至少需要5年,經過10000小時的錘鍊,這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大師的必要條件。
喜歡看科普讀物+努力堅持,這也許才是陳鯤羽「封神」的真正原因。
喜歡看科普書?
很多家長說我家孩子就很喜歡看科普書。但是我想說,孩子看科普讀物要從小時候抓起。(人家陳鯤羽從3歲就開始了)。
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孩子的年齡越小,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就越強,接受科普知識的能力也更好。
另外,孩子願意努力是一方面,家長給孩子選科普讀物卻比較難。有很多家長跟我說,市面上的科普讀物太多,不知道該怎麼選。
那麼現在機會來了!
少年兒童出版社「十萬個為什麼」出版中心聯合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聯合打造了一套很好的科普讀本——《第一次遇見科學》。
這套《第一次遇見科學》有什麼亮點呢?
1.知識點特別多。這套書共有12冊包含96個主題,從浩瀚太空到海洋深底、從植物構造到雨林生物、從一顆種子到發明材料,從人類密碼到放大小世界,知識點特別多。
2.圖片非常真實清晰。這套書是少兒出版社與美國國家地理公司的版權合作,選用的圖片非常清晰漂亮,孩子只要看上第一眼就會愛不釋手!買了不會吃虧!
3.還有一個好消息,這套書在本次423讀書節上還有很大優惠。再點擊下方橫幅參團就可以了。
好書不便宜,但是絕對物超所值!
如果喜歡就帶走,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