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讀科普16歲上清華,父母是普通人,對話央視網:我不是天才!

2020-12-21 爸爸不講理

可能在普通百姓(包括我)眼裡,能上清華的同學一定都是天才。要麼父母特別牛,不是中產階級也應該是高級知識分子。

前幾天偶然看到央視網一段對話採訪,顛覆了我對天才的認知。採訪對象是網絡上很火很火,火得一塌糊塗的清華學霸——陳鯤羽。

陳鯤羽,人送外號「鯤神」。參加央視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之前,他沒想過自己一夜之間這麼火。別人叫他「鯤神」「學霸」時,陳鯤羽還掛著一臉不好意思。

(小哥哥眉清目秀、細皮嫩肉,斯斯文文,高智商又高顏值,這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嗎?)

陳鯤羽在節目上一登場,就驚豔了幾乎所有觀眾和評委。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到生活常識大到實驗推理,這位小哥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從等離子體和可控核聚變,到前景星系、引力透鏡,再到RSA加密法、哥德巴赫猜想……

科普知識脫口而出,原理解釋滔滔不絕,憑一己之力單挑23人科學團不驚不慌、自信無畏。

就連央視網和共青團中央也為他紛紛點讚「大神秀操作」,「這少年不簡單!」

舞臺上的對手這樣評價:「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鯤神稱號」、「他是真正的學霸」!

眾多學弟學妹把他比做「錦鯉」和「考試吉祥物」,「轉發鯤神,保你學業無憂」。(話說真的管用嗎?)

還有膽大的網友追問:「鯤神有沒有女朋友?」(這是倒追,還是丈母娘挑女婿?)

對話陳鯤羽:我不是天才

陳鯤羽這麼牛,一定是天才!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也是這麼認為的。

然而通過央視網對陳鯤羽的釆訪,讓我重新認識到學霸的煉成」並不是完全靠天賦,也不是靠你父母有多麼牛B閃閃。

陳鯤羽來自東北,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程師。

小時候父母讓我讀很多詩詞歌賦和文學作品,但是我對科普讀物更感興趣」。

「他們教會我從小喜歡看書,從三四歲開始一直看科普讀物到現在。多讀書,這個很重要的」。

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從小喜歡看書。

比如他說:「我們有個老師,有次講課他將一個問題一帶而過因為他覺得很簡單,但是我回去想了2個小時才想明白。所以你看,我真的不是天才」。

這讓我想起格拉德威爾曾經講過的「10000小時定律」概念。

大意是說: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他們智力異於常人,而是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努力。每周5天,每天8個小時,至少需要5年,經過10000小時的錘鍊,這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大師的必要條件。

喜歡看科普讀物+努力堅持,這也許才是陳鯤羽「封神」的真正原因。

喜歡看科普書?

很多家長說我家孩子就很喜歡看科普書。但是我想說,孩子看科普讀物要從小時候抓起。(人家陳鯤羽從3歲就開始了)。

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孩子的年齡越小,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就越強,接受科普知識的能力也更好。

另外,孩子願意努力是一方面,家長給孩子選科普讀物卻比較難。有很多家長跟我說,市面上的科普讀物太多,不知道該怎麼選。

那麼現在機會來了!

少年兒童出版社「十萬個為什麼」出版中心聯合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聯合打造了一套很好的科普讀本——《第一次遇見科學》。

這套《第一次遇見科學》有什麼亮點呢?

1.知識點特別多。這套書共有12冊包含96個主題,從浩瀚太空到海洋深底、從植物構造到雨林生物、從一顆種子到發明材料,從人類密碼到放大小世界,知識點特別多。

2.圖片非常真實清晰。這套書是少兒出版社與美國國家地理公司的版權合作,選用的圖片非常清晰漂亮,孩子只要看上第一眼就會愛不釋手!買了不會吃虧!

3.還有一個好消息,這套書在本次423讀書節上還有很大優惠。再點擊下方橫幅參團就可以了。

好書不便宜,但是絕對物超所值!

如果喜歡就帶走,謝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3歲讀科普書籍,16歲上清華:我不是「天才」,父母也都是普通人
    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那些能夠上清華、北大的孩子,要麼是「天才」,要不就是那些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生的孩子。陳鯤羽:我不是「天才」,父母也都是普通人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這麼厲害的孩子,那他肯定就是個天才了,但他在面對央視網採訪的時候,讓我重新相信了「原來學霸也並非靠天賦」。
  • 3歲讀科普書,16歲上清華,「學霸」陳鯤羽稱自己並不是天才
    但是有這麼一個人,他的出現告訴了很多人,並不是只有天生聰明的人才能成為學霸,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你也有可能成為學霸。這個人就是清華學霸陳鯤羽,遼寧人。他曾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過一等獎,後來因物理成績名列前茅,16歲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就讀物理系。而他最早被人熟知的是在參加《加油向未來》這個央視舉辦的科普節目中。
  • 18歲清華學霸單挑23人,震驚撒貝寧,他成功的捷徑被很多父母忽視
    18歲清華學霸單挑23人,震驚撒貝寧,他成功的捷徑被很多父母忽視陳鯤羽: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大二學生,剛剛28歲,曾經獲得2015年第32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遼寧省的一等獎,16歲的時候被保送清華,發表過37篇科幻小說,還曾經續寫過劉慈欣的《三體》,在答題環節,更是說話頭頭是道,單挑23人,成為了神話版的「鯤神」。
  • 13歲讀研16歲讀博的張炘煬,為什麼逼父母在北京買房
    中國也很愛人才,古代曹操就曾經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句詩表達了曹操對人才的急切渴求之心。而出現一個天才少年確實不容易,應該受到眾人的敬佩。曾經有這樣一位神童,他的名字叫做張炘煬。13歲就已經讀了研究生,16歲已經讀了博士,卻逼迫自己的父母在北京買房,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 天才神童蘇劉溢:他10歲考上大學16讀博,還要求父母在北京買房
    01蘇劉溢來自山東泰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2000年的出生的他,被稱為泰安「小神童」。2008年的時候年僅8歲的蘇劉溢就已經在高中讀書了,蘇劉溢小學的課程只花了兩天半就全部掌握,當時老師就說蘇劉溢沒有上小學的必要了。
  • 5歲識字3千,15歲上清華,天才少年鹿澤宇的養成方法值得借鑑
    他是清華錄取的年齡最小的學生,他的錄取引來了很多家長的關注,自然也有很多家長想知道他是怎麼學習的,希望借鑑一下他的方法,去教自己家的孩子。鹿澤宇就是大家口中的「天才兒童」。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認字量達到3000。
  • 16歲上清華,單挑23人科學團被封鯤神!被科普書餵大的孩子不簡單
    「我的世界本來就是物理的。從小就接受邏輯訓練比其它方面的訓練多出不少,導致我的直覺並不會被物理學修正太多。」上面這段話出自清華少年陳鯤羽,這是他對自己和物理之間關係的形容。在央視舉辦的大型科普類節目《加油!
  • 他16歲保送清華,單挑23人科學團!網友:我和清華只差一個陳鯤羽
    陳鯤羽被大家稱為「神一樣的存在」,16歲就被保送進清華。在節目中他還一人單挑了由23人組成的科學團。面對這麼多人,陳鯤羽淡定自若,很輕鬆的就將科學團搞得無計可施。不管是說到離子體與可控核聚變,還是說到前景星系。不管是引力透鏡,還是RSA加密法。不管是哥德巴赫猜想,還是黎曼猜想。
  • 16歲讀博的「神童」:我不後悔逼迫父母在北京買房,有的是感嘆
    01、13歲讀研16歲讀博的「神童」,卻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現在如何?張炘煬是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父母對他的教育有著很大的人性化,他們不會刻意壓抑孩子。這也就讓張炘煬有著自由的發揮,從小就展現出非比尋常的聰慧。
  • 16歲女孩稱「懶得考清華北大」,口出狂言還是真有實力?令人意外
    因此,在每一年的高考中,清華北大就是上百萬考生拼盡全力想要考上的高等學府。然而,在廣東有一個16歲的女孩,她卻口出豪言自己「懶得考清華北大」,她就是冼奇琪。那麼,在她所說的這句話背後究竟是自負還是自信呢?
  • 清華學霸、理科狀元:「我不是天才,只是喜歡做這件事。」
    《最強大腦》的「神童」孫奕東在比賽上闖進12強,拿下的獎狀比人還高。他媽媽卻說:「我兒子只是普通孩子,就是邏輯思維比較強,對思考特別有興趣。」6歲上數學興趣班,12歲跳級讀高中,14歲保送進清華的天才少年胡宇軒,同樣也是一個從小就養成了強大理科思維的孩子。被北大、清華同時拋出「橄欖枝」安徽理科狀元鮑文楚,也曾說:最大的感悟是,強大的思維力比刷題更重要。
  • 10歲高考16歲讀博,強迫父母北京買房,昔日神童「原形畢露」了?
    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吧,尤其在這個看學歷的時代,家長們都希望小孩能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所以從小就讓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培養各種興趣,只為他們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是,孩子的成長發育是有規律的。
  • 智商167 的「天才炸彈怪客」,16歲讀哈佛25歲當教授,下場想不到
    普通的學習對他來說毫無挑戰性,在數次跳級之後,卡辛斯基進入哈佛大學數學系讀書,這一年,他16歲。然而哈佛大學對他來說只是一個開始,四年後,他又進入密西根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所到之處,無不令眾人驚豔。
  • 她是天才少女,17歲清華北大搶著要,超強邏輯思維從小就要培養
    17歲天才少女清華北大搶著要出身於江蘇無錫的張洗月,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女,從初三開始就參加各種全國高中數學聯賽。而且在16歲的時候代表國家去參加了羅馬尼亞大師杯數學競賽,獲得了銀牌。17歲那年,張洗月參加高考,並且以435分的成績(江蘇高考總分480),被清華大學錄取。其實在她決定去清華大學之前,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北京大學看中了張洗月,並且希望能錄取,同時清華大學也表達了錄取的意願。年僅17歲的張洗月,清華北大搶著要,不得不讓人佩服。
  • 「18歲讀清華博士」上熱搜!
    秋日的清華園充滿絢爛的生命色彩,我相信,美麗的清華園會因你們而更加精彩,你們的青春足跡也一定將為清華園所銘記!圍觀畢業典禮的網友很激動:@吃不胖的許小胖 : 我竟然有勇氣點開看了@老巫婆婆婆_ :飄了,連清華的開學典禮我都敢參加了@小許漫遊記:這是我離清華最近的一次@我心澎湃H :代入感很強,我已經是清華的學子了@九月發財兔:謝謝 四捨五入我也是清華研究生了
  • 10歲上大學,天才少年逼父母北京買房,當時被罵現在被誇有遠見
    2歲半時,他就能在3個月內認識1000多個漢字; 6歲上學,一年級讀一個月、二年級讀一個月、三年級讀四個月、四年級跳級、五年級讀兩個月,兩年就讀完別人
  • 12歲獲奧賽金牌,17歲讀博的數學天才,全人教育下現狀令人想不到
    今天本文介紹的也是一位神童,智商高達230,甚至比歷史上那些科學偉人牛頓、愛因斯坦還要高,他的成長軌跡有著讓人仰慕的輝煌,也有普通人溫馨的生活。但是,他卻有著和上述天才截然不同的現狀這位神童名叫陶哲軒,10歲、11歲、12歲連續3年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先後獲得銅牌、銀牌、金牌,是目前數學奧賽金牌年齡最小獲得者的紀錄保持者;17歲進入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4歲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31歲還榮獲了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天才獎」和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菲爾茲獎。
  • 鐵血「蔣校長」:16歲保送清華,退學創業,經歷九死一生
    曾連續兩年登上福布斯中文榜「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01 拿到的畢業證,和拿不到的畢業證論壇裡,大家都叫我「蔣校長」。2019年3月,我這個「蔣校長」從馬雲校長手裡接過「立杏書」。湖畔大學三年學習正式畢業。
  • 兩歲被確診為腦癱,智力低下,10歲才讀一年級,15歲被公認是天才
    萬幸的是身殘志堅的他在父母的支持下涅槃重生,15歲時逆風翻盤,被中國人民公認為天才。他便是「中國雨人」周瑋。「中國雨人」的悲慘童年出生於山西的周瑋的童年可謂極具悲情色彩,在他6個月大時,被醫生診斷為「佝僂病」,2歲時又被省兒童醫院診斷為腦癱,3歲時被確診為「頑固性低血糖及智力發育低下」。小小年紀的周瑋就深受病魔的折磨,這藥石無醫的疾病使周瑋的父母愁白了頭髮。
  • 16歲「神童」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當年遭到眾人嘲諷,現在令人佩服
    學校的老師給張炘煬的家長反應,孩子實在是太聰明,初中的課程他也已經學完,再加上張炘煬上初三時在學校不聽話,便被父母帶回家。張炘煬在家自學半年,初中的課程完全已經掌握,後來直接跳級到盤山縣高中直接讀高三。值得一提的是,張炘煬當時只有10歲,他成為了當地高中最小年齡的學生,他當時還沒有辦理身份證,只靠一張當地派出所開具的戶籍證明,最終報考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