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連續的高溫中,2020年上海書展如期舉辦。
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在展覽中心舉辦的第一次大型展覽會,這是一屆特殊的上海書展:
進門的程序更多了。書展制定了防疫工作指南、消毒工作流程和應急方案,參加書展的市民需要預約、測溫、一人一證綁定;
人流更分散了,空間更開闊了。由於採取了限流措施,書展主會場入場讀者數量僅為去年的1/3,為了提升現場觀眾的安全感、舒適度,展場面積首次擴展到2.6萬平方米,比往屆增加10.8%;
線下活動場次變少了。除了上海,書展在長三角城市和國內其他城市開設了約150個分會場並在線上搭建平臺,1000餘場文化活動中,700多場在線下舉辦,還有近三成於線上舉辦。
這也是一次如常的書展,書香沒有變。本次書展上,10餘萬種精選圖書與讀者見面,從銷售數據看,入場讀者人均消費同比增長了約23%。
在今年的書展,你與想讀的書相逢了嗎?
在這次特殊又如常的書展結束之際,我們收集了包括這次書展在內最近十年來上海書展的162本好書,以供回味書香。當然,還有更多從書展走入我們生命的書,不能一一枚舉。
(註:2015年前的書目來自上海書展發布的「最有影響力的十本新書」。2016年-2020年,上海書展不再發布該榜單,書目來自解放日報社與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聯合推出的「解放書單」。)
榜單中的這162本書,文學、歷史題材書籍總體偏多,但隨著十年來科技的飛速發展,科普類書籍在榜單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2020年「解放書單」的20本書中就有五本科普書,分別是《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人文的網際網路:數碼時代的讀寫與知識》、《生命之種》、《公園城市》和《如何創造可信的AI》。所以不僅僅是書本身,每年的書單也一定程度上記錄了時代的變化。
在這份書單之外還有無數本好書,在一年一度的書展之外,也有無數讀書的好時光。
生命不息,閱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