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訊
2020-07-26 18:17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社長金福林
《中國經濟發展史(1949—2019)》(全8卷)中國經濟發展史 編寫組 編著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全書是在「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中國經濟發展史(1949—2005)》(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中國經濟發展史(1949—2010)》(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多卷(8卷)本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史學著作,全面梳理和研究了1949-2019年間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與發展概況。全書共26編,第一編綜合分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的經濟發展歷程和發展概況。其餘二十五編分行業論述本行業發展歷程和發展概況。
《新供給經濟學》滕泰 著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在中國四十年經濟發展經驗基礎上,針對經濟轉型和結構性改革的普遍問題所提出的一般理論探索,對工業化後期的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都有一定借鑑意義。
《調適與維新:19世紀中國經濟思想的轉變》梁捷 著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本書討論中國經濟思想的轉變,時間跨度上至明代、下至當代,而19世紀是中國經濟思想轉變最為關鍵的時期,西方經濟思想的傳入,中國本身的經濟思想由此發生巨大改變、調整。本書對近代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如何與西方經濟思想交互作用,以及經濟思想和經濟制度如何在互動式前進中實現制度的調適與優化進行解析,從而呈現出近代中國經濟的轉型的歷史軌跡。
《中國鄉村振興和農村教育調查》許濤 主編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走千村,訪萬戶,讀中國」的「千村調查」項目是上海財經大學「211工程」三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本書著重於農村振興和鄉村教育,作為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千村調查項目已舉辦12年,組織學生走訪千村萬戶讀中國,將調研報告寫在中國的大地上。
《市場本質》周洛華 著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本書以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經濟學和金融學等多學科牢固地建立自己的理論根基來談論市場、理解市場,從而找到市場的本質。
市場究竟是什麼?市場是自由人的聯合。
作者以人類社會學和哲學的視角,追根溯源地找到早期人類是在什麼情況下,帶著什麼動機設立了「市場」,他們又在市場上做了些什麼?得到了些什麼?這些都有助于澄清「市場本質」的問題,也有助於我們看清我們自己,找到市場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作用。
《上海近代貨幣競爭:歷史與邏輯》餘文建 等著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本書基於貨幣競爭和幣制演變的內在邏輯開展深入研究,全面展示近代貨幣競爭的上海樣本,試圖給出研究中國貨幣現代化的新視角,以期對當前增強人民幣國際競爭力、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等重大議題提供歷史借鑑和有益啟發。
《美國經濟社會史(1920-1929)》[美]弗雷德裡克·劉易斯·艾倫 著
汪曉莉 袁玲麗 譯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作為美國著名的文化歷史學者,作者艾倫在其著作中對這段戰後十年的歷史進行了生動而巧妙的詮釋。沒有到處羅列的圖表公式,也甚少專業人士的權威分析,艾倫先生選擇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他更關注的是在這段歷史時期中,各種潮流及大小事件對普通大眾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和改變,以及普通大眾在心理上和行動上對此所作出的回應。
《會感染的瘋狂——揭開人類為何會得精神疾病的驚人秘密》[美]哈麗雅特·A. 華盛頓 著
沈國華 譯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本書討論了一些證明微生物如何影響我們集體行為的研究,闡明一些遠遠超出個人心理健康範疇的問題。本書還考察了貧窮並接受醫療服務不足的人如何飽受更加糟糕的精神健康問題的困擾。簡而言之,本書主要講述微生物是如何同時主宰我們人類的物質和精神世界的。
《黃金簡史》[美]彼得·L.伯恩斯坦 著
黃磊 譯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黃金簡史》自初版面市以來,廣受讚譽。它的中譯版也受到廣大讀者和投資者的歡迎,屢次重印和再版,本次出版的是第四版。憑藉著對金融史的紮實功底,作者詳細描述了黃金從在遠古時期作為裝飾品和祭祀品到現代作為貨幣儲備的角色轉變歷史。這本書的第一特點就是學術性與趣味性並存,適於廣大讀者。
《品味期權》餘力 著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通俗篇、解惑篇、實戰篇、問道篇和愛智篇。它的一大特色就是通俗比喻、數據回溯、結合實盤和理念升華。無論是對有經驗的期權行家還是沒有經驗的期權入門者,這是一本有效學習期權投資策略、完善投資組合、改進投資結果的實戰「聖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2020上海書展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