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表示,2020上海書展將於8月12-18日如期舉辦,本屆書展所有票證採取實名預約制,觀展讀者需出示身份證和綠色健康碼、檢測體溫、佩戴口罩入場。
徐炯指出,2020上海書展有兩個「關鍵詞」:安全、出彩:「既要確保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活動舉辦安全有序,也要引領閱讀文化風尚,帶動產業經營復甦。」
據了解,今年主會場仍然設在上海展覽中心,展場面積首次擴展到2.6萬平方米,比往屆增加10.8%,將有助於分散人流,提升現場觀眾的安全感、舒適度。同時,今年仍將在上海市、長三角城市和國內其他中心城市開設約150個分會場。
本屆書展將主會場結合場館面積,合理設置讀者入場人次,調控現場參觀人流;每日分幾個時段進場離場,時段之間留出必要時間用於場地清理及防疫消殺;所有票證採取實名預約制,做到可查詢、可追蹤,做好觀眾信息動態監測;觀展讀者需出示身份證和綠色健康碼、檢測體溫、佩戴口罩入場。
同時,本屆書展採用線上線下售票相結合的方式,優化票務門禁系統;還將上線「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提供線上閱讀功能及服務;此外,本屆書展仍保持7天夜場(每天9點開館,21點閉館)。
徐炯表示,今年更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搭建書展網上平臺」,使線上線下同步、圈內圈外共享的「未來書展模式」初步成型。
據了解,書展主會場入口處即序館以「書香潤澤人民城市」為主題,集中展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圖書;東一館入口處設立主題圖書展銷館;序館長廊特設「上海出版『走出去』成果展」;同時特設「抗疫防疫主題圖書展」。
「書香中國」閱讀論壇,將以「疫情下的中國堅守」為主題,擬邀請聞玉梅、張文宏、吳凡以及查瓊芳、劉凱等嘉賓,與讀者共論疫情下的中國堅守、上海經驗、文化精神。
另有《革命者》、《中國傳奇:浦東開發史》、《長恨歌圖》、韓松「軌道三部曲」等百餘種主題圖書、精品圖書將舉辦新書首發式、研討會、讀者見面會、籤售等活動。
在特色展館中,「國學館」將舉辦朵雲軒120周年及上海書畫出版社60周年專題展。「社科精品館」將集中展銷萬餘種近3年出版的社科類精品圖書,並首次展銷「未讀」「甲骨文」等出版品牌的精選品種;「向大師致敬」特展匯集白樺、流沙河、葉永烈、王家範等2019-2020逝去的作家、學者的佳作。
本屆書展將利用網絡和新媒體優勢,提供多元閱讀服務,讓更多好書和閱讀活動線上線下同步。
「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將於2020上海書展開幕前夕全新亮相;雲遊書展、雲首發、書展攻略、活動日曆、直播薦書等線上功能一應俱全,形成實體書展的線上鏡像。
各類新媒體和網絡社群平臺將變身「閱讀推廣達人」,小紅書推出上海書展「線上種草-線下打卡拔草-再線上推薦種草」的觀展和推廣專題;趣頭條與大隱書局合作,推出「閱讀換閱讀」活動。
2019年上海書展,基於2018年「國學七天七堂課」的創意衍生出「七系列」,把同一類別圖書的閱讀活動進行優選後設計整合成一個系列,在書展7天裡每天舉辦一場,大受讀者歡迎。
本屆書展將力推10個「七系列」閱讀活動,包括「四史」七天七講活動、「國學七天七堂課」、書香·上海之夏系列講座、上海科學大講壇暑期院士專家講壇、上海國際文學周十周年在線特別活動、「作家餐桌計劃」、「親子七天樂」等。
上海國際文學周十周年在線特別活動,針對外國文學和科幻文學愛好者,邀請鄭體武、袁筱一、毛尖、嚴鋒等作家學者開展7場對談活動並錄製視頻,書展期間在多個網絡平臺同步播出。
即將舉辦的第十七屆上海書展,以「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為主題,徐炯表示,「閱讀是一項生活內容,同時又與其他生活內容相互融合,人們通過閱讀追求高品質生活、讓生活更美好。」
本屆書展創新推出「作家餐桌計劃」,精選七家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的餐廳,邀請一位作家暢談生活美學、推薦個性書單,每家餐廳都將冠名常設一張「作家餐桌」。
此外,張文宏、楊紅櫻、馬伯庸等作家學者,以及新晉的人氣網絡文學作家,如B站上「最火的講法律的老師」羅翔(《刑法學講義》)、起點網網文大神「愛潛水的烏賊」(《詭秘之主》),都將帶著新書、熱門書現身書展主會場和線上線下分會場。書展期間,還將適時發布「上海書展100本推薦必讀書」。
徐炯同時表示,本屆書展將探索推出上海和全國出版社的重點新書「雲首發」活動150場,提升書展「首發機制」能級。
同時設立未來閱讀展區,集中展示數字閱讀的渠道平臺、內容產品、技術形態、IP運作等新技術、新模式。
書展還將對接上海全市約10家商圈和20個社區,力推上海書展「進商圈」「進社區」,助推實體書業及周邊產品的經營復甦。
2020上海書展期間,還將舉辦中國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暨長三角民營書店座談會,以「實體書店疫後重生」為主題,探討新經濟時代下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要素給實體書店帶來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