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的老外們都怎麼稱呼中國?「支那」、「震旦」「秦」

2020-12-04 天天拉呱

「中國」這個名稱的含義經常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是,中央之國的含義是始終存在的。但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古代中國人並不常用這個名字,特指中國,外國自然更不會這麼說了。那古代的老外們都怎麼稱呼中國呢?

目前已知最早老外對中國的稱呼是古梵文中的「支那」,至少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就已經出現。學界主流認為這應該是秦的音譯。玄奘到古印度面見國王,也曾說過「支那著錢王之國號大唐者,我軍之國稱。」古代印度人還常給這個名字加上前綴,變成「摩訶支那」,有時還會加上後綴變成「震旦」,兩者都可理解為「偉大的支那」。

一九二四年,印度詩人泰戈爾來到中國時,就取了個漢名「竺震旦」。據《中西交通史料彙編》說,在公元前中亞的杜特文中就有「秦」。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成書於公元一世紀的厄利垂亞航海記中,也稱中國為「秦」。而到了公元二世紀,託勒密的地理志中則變為「賽裡斯」。這大概與絲綢之路的開闢相關,可以意譯為「絲國或者次來的地方」。直到唐朝以敘利亞文寫成,立於長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中,依然稱中國為「秦納斯塔」。

可以看到那是中國在世界史中最活躍的名字,其實是那個滅亡了幾百年的「秦」這一大堆名字,乃至英語、法語、義大利語等語言中的中國,都是從古梵語多次轉譯而來。但無論是哪個語種,中國名字的另一層含義都是「蠶絲」,而不是「瓷器」。至於China帶著瓷器這個說法則完全是同詞不同源,也許是見到中國瓷器後進行了簡稱。至於有說China來源於景德鎮,就稱昌南的音譯,則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啦。到公元十世紀,信息滯後的拜佔庭稱中國為「唐科斯」,伊斯蘭文獻稱中國為「唐格瑪」。

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名字來源唐朝,另一種說法認為,這些詞語源應該是公元四世紀到六世紀,中國北方政權、鮮卑政權拓跋的音譯,隨著突厥西遷傳播到中亞和歐洲。而道士邱處機西行的長春真人西遊記中,又把這個名字譯回中文,變成了「桃花石置於契丹」,這個名字則是受到遼國影響,導致古代突厥人和斯拉夫人以為契丹就是中國。至今東歐和中西亞的許多地區依然稱中國為「契丹」,比如俄語中的中國讀作其他以就是「契丹」的意思。

當然把中國按照含義稱為中央之國的國家倒也不是沒有,比如日文中的漢字就原原本本使用「中國」,而古代長期作為中國藩屬國的越南也是稱中國為「中國」,而韓語中的中國則帶有「掌柜」的含義。

相關焦點

  • 各國對中國人的稱呼是什麼?印度稱「震旦」,巴基斯坦最親切
    如今人們的生活已經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會餓肚子,而且還有很多人閒來無事就想出去走走,看看除了國家以外的世界,有部分國人就喜歡到其它國家去度假旅遊,了解它國家的文化與美食,當然也有很多國外的人走進中國,而這些外國朋友我們都統稱為「老外」,其它國家是怎麼稱呼我們呢?
  • 上海外灘邊,大樓上的「震旦」是什麼意思?印度人:震旦就是中國
    去上海旅行的外國遊客都選擇去上海外灘看看。那裡畢竟是上海的地標,站在上海外灘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黃浦江對岸的浦東陸家口、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環球中心。除了這些大家熟悉的地標建築外,還有一座寫在大樓上的兩個字,據許多外國遊客透露,這是一個通俗易懂的詞,「震旦」是震旦國際大廈的意思,它是離黃浦江最近、景觀最好的高級辦公樓,每當夜幕降臨時,除了能清楚地看到震旦國際大廈的「震旦」字外,震旦大廈是荻名LED燈光秀是「ISH」。
  • 「支那」一詞的由來,「支那」這詞是如何從崇敬演變成侮辱
    說到「支那」這個詞,現在我們大家都不太願意提起,因為這個詞曾經是日本鬼子用於侮辱中國的人的蔑稱,然而,「支那」這詞在近代以前不僅不是蔑稱,甚至還是帶有尊崇的含義。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和中國發生接觸,文化交流最頻繁、文獻記載保留最多的國家,莫過於古印度。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詞。
  • 上海外灘邊,大樓上的「震旦」有何用意?印度人稱:震旦就是中國
    凡是第一次來到上海的遊客,首先會到無比熱鬧的外灘一遊,因為外灘是遊客前往上海的必打卡之地,遊客們在上海外灘,舉目遠眺,是能夠欣賞到來自外灘美麗景致的。遊客們在上海外灘,可以讓遊客遠眺黃浦江對岸的浦東陸家嘴,可以遠眺東方明珠以及金茂大廈。甚至上海環球中心都是可以盡收眼底的。
  • 中亞國家都叫「斯坦」,究竟是何意,為何中國國名也有「斯坦」?
    那麼「斯坦」究竟是何意,為何中亞這些國家國名中都要加「斯坦」二字呢?其實很多人都錯了。 「斯坦」一詞源於古波斯語「stan」,意思是「地方」,某某斯坦意為某某地方。大家如果看地圖就知道,國名中帶「斯坦」的國家都是古波斯(今伊朗)的近鄰,叫法都是從波斯傳過去的。
  • 很多人來過上海,卻沒聽過「震旦大廈」,「震旦」二字由來很講究
    不過,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標誌性建築外,還有一座上面寫著「震旦」二字的建築。那麼有多少人知道「震旦」是什麼意思呢?。不少外國遊客表示,這很容易理解,「震旦」就是震旦國際大廈的意思。這是一座距離黃浦江最近,景觀最好的高檔寫字樓。夜幕降臨,震旦國際大廈上,「震旦」二字清晰可見。
  • 歷史上外國對中國的10個稱謂
    我們把自己叫:中國,歷史五千年來我們是以一個文明的形式存在。其實幾千年來,我們自己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稱呼,只有華夏、九州、神州、中華等自稱。 17世紀末,彼得大帝派往清帝國的特使對中華帝國稱為Cina或Tsina,卻把韃靼人當時叫漢,交趾叫支那,日本人叫唐,亞洲其他地方叫高亞。
  • 中亞國家都叫「斯坦」,到底啥意思?其實中國也有一個「斯坦」別名
    古代伊朗曾建立過強大的波斯帝國,而他們所說的就是波斯語。在這種語言裡,什麼地方就叫「斯坦」。比如烏茲別克、哈薩克、巴基、塔裡克等國家都距離伊朗不太遠,所以波斯人就把這些國家喊為「某某斯坦」了。 後來他們的叫法傳到了更多的國家,因此「斯坦」2個字就慢慢普及了,而也得到了大夥的認可。比較有意思的是,還有國家喊咱中國為「斯坦」呢,在歐亞大陸的交界地有個國家叫亞美尼亞。
  • 中亞國家都叫「斯坦」,究竟什麼意思,為何中國國名也有「斯坦」
    據說,在一個國家的語言中,中國也被冠以斯坦的稱呼。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當然,有人對於「秦那斯坦」的翻譯方法尚持懷疑態度,認為翻譯中的「秦」與2000多年前的秦朝無關,秦朝在那時極有可能還沒有被宣揚到高加索地區。 但無論怎麼翻譯,這一詞彙中存在著「stan」,也就意味著中國在外國人的語言中被稱之為某某斯坦。 那麼,「Cinastan」(秦那斯坦)又是從哪裡出來的?
  • 中亞多數國家都稱「斯坦」,到底啥意思?為何中國也叫「斯坦」?
    那麼為何這些國家都稱為斯坦呢?甚至在一些地區稱呼中國也是叫斯坦,這事還得從古代一個輝煌的帝國說起,那就是波斯帝國。後來薩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國)在公元651年滅亡,國教都改為了伊斯蘭教,末代王子俾路斯則一路逃到中國,直到公元1501年薩菲王朝建立,這片土地在經歷了阿拉伯人與突厥人的統治後,終於重新恢復了波斯王朝的榮光,斯坦這一稱呼再度鞏固。
  • 中亞國名的「斯坦」,到底是何意,中國為何也被稱「秦那斯坦」?
    文 | 歷史九點半與中國臨近的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你會發現他們國名中都有「斯坦」二字。所以說「斯坦」並非穆斯林國家的專用國名,只不過恰好古波斯周圍的鄰居們,後來都成了穆斯林國家,僅此而已。說到「斯坦」這個地名後綴,其實在一些國家的語言裡,中國的國名後面也有「斯坦」二字,比如近期的熱點地區亞美尼亞。亞美尼亞語中,中國古稱「Cenastan」,現代稱呼為「Cinastan」,翻譯過來就是「秦那斯坦」。
  • 中亞國家都有「斯坦」,斯坦就是信仰穆斯林的國家?那你就錯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如此多的國家都要加上「斯坦」兩個字呢? 「斯坦」的意思就是「...之地」或者「地方」。什麼斯坦就意為什麼地方。如果直接在地圖裡面看的話,大家就會知道,基本上帶「斯坦」的國家都是波斯國,也就是現在的伊朗的鄰居國,這種叫法都是從波斯國傳過去的。
  • 中亞國家為何都有「斯坦」,有啥含義?為啥中國也被稱作「斯坦」
    熟悉世界地圖的人都知道,中亞的幾個國家,名字裡一般都有「斯坦」這兩個字。比如土庫曼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這是為何呢?其名字裡的「斯坦」二字,究竟有何特殊含義?這兩個字從根源上來說,其實跟曾經的波斯帝國有很大的關係,在波斯語中,斯坦是「地方」的意思。
  • ​河北武強發現震旦鴉雀是怎麼回事 河北武強發現震旦鴉雀長什麼樣
    鴉雀是鳥類中的一大類別,其種類多種多樣,近日據說在河北武強發現了一種特殊的鴉雀,這種雅雀叫震旦鴉雀。相信很多人都都一次聽說這種鳥,具體河北武強發現震旦鴉雀是怎麼回事?河北武強發現震旦鴉雀長什麼樣?一起來了解。
  • 在古代,外國人怎樣稱呼中國?三個王朝的國號烙下印記
    現如今,外國人都稱呼我國為China(中國)。中國一名,它是中國人自創的名字,並且把它確認為我國的專有名詞。實際上19世紀中葉之前,外國人稱呼我國有他們自己的叫法。
  • 古代的皇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怎麼形成的這個稱呼?
    ——亞里斯多德古代的各種制度,雖然在不斷的更新和改進,但不得不說,陳舊的制度,正是奠定新制度的基本。也可以說,陳舊的制度,新制度的粗略雛形。只是後世都沒有用帝和黃稱呼自己了,而是換成了君王。皇和帝都被後世合併稱呼為三皇五帝,變成了一種先帝的尊稱,後世統治者,一般都被稱之為君和王,就好比秦莊襄王,秦孝文王,秦昭襄王等,都是用的王自稱,當然,還有著天子的說法,就好比周天子。那麼問題來了,皇帝這個稱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 很多國家都叫「某某斯坦」,為何中國也被稱為「斯坦」呢?
    ,勢力範圍遍及中東和中亞地區,而我們看到,如今的中亞五國都帶「斯坦」,就是因為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響。 而在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當地人在稱呼中國的時候,也把中國稱為「斯坦」,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古代亞美尼亞稱呼中國為「cenastan」,而如今稱呼中國為「cinastan」,而這個「stan」與中亞地區的各種斯坦是一致的。可以看到,如果按照現今翻譯的規律,那麼,亞美尼亞人就可以把中國叫做「秦那斯坦」。
  • 一個女人對你有沒有意思,看她怎麼稱呼你就知道了!
    看過韓劇的朋友們都知道,韓國人對稱呼上很重視。晚輩對長輩說話時的敬語,男女之間年齡大小稱呼的區別,歐巴歐尼的叫來叫去。特別是女生在稱呼自己喜歡的男生時,通過那些稱呼能夠明顯感受到她的心意。其實無論在何處都是一樣的,女人在稱呼自己喜歡的男人時,可以明顯感覺到與普通的稱呼是不同的。
  • 中亞國家都稱「斯坦」,到底啥意思?為何中國也被稱為「斯坦」?
    西周的「中國」用意非常明顯,指的就是中原地區,戰國諸子百家的文獻中,「中國」屢見不鮮,古代中國,並沒有國家性質概念,只是以朝代自稱,強漢、盛唐兩大王朝,對後世影響尤深。如今我們也有「漢人」、「漢服」一類的稱呼,在海外也有「唐人」、「唐服」、「唐人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西亞、中亞、東歐也稱呼中國為「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