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一休,癲狂的淫僧?

2020-11-16 膏膏歷史雜談

動畫片《聰明的一休》

80後的童年裡,少不了一休。

無論是那首洗腦的片頭曲還是那個打坐思考的姿勢,都深入人心,即便是幾十年以後的現在,只要聽到這個名字,那首歌和那個畫面便會馬上出現在腦海裡。

在我們的印象中,他是一個天真,活潑,充滿智慧的孩子,但遺憾的是,這大部分都是杜撰出來的。

真實的一休,在世俗眼光看來,是一個瘋子。


落魄皇族

不知多少人還記得《聰明的一休》片尾曲,名字叫做《給母親大人的一封信》,歌詞中滿含著一休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之所以有這樣的情節,與他的身世有關。

酬恩庵內的少年一休像

一休通稱一休宗純(一休是法號,宗純是法名),幼名千菊丸,是後小松天皇的兒子。日本的天皇長期被架空,實權掌握在幕府手裡,一休的母親因為出身於敵對勢力家族而遭到幕府將軍放逐,一休也因此被安排到寺院出家,其目的就是防止他留下後代。

日本僧人可以娶妻吃肉是明治維新之後的事,而且僅限於那些父子世襲的私人寺院(子孫院)。

一休是個文學天才,13歲便寫出漢詩《長門春草》,因而名滿京都:

秋荒長信美人吟,

徑路無媒上苑陰。

榮辱悲歡目前事,

君恩淺處草方深。

他在詩中借美人比喻母親,表達了對母親遭遇的慨嘆。

十七歲時,他又寫出了充滿青春氣息的《春衣宿花》:

吟行客袖幾時情,

開落百花天地清。

枕上香風寐耶寤,

一場春夢不分明

可以看出此時的一休並未開悟,雖然他早已出家入寺,但內心卻沉湎於兒女情長之中。


洞山三頓

一休21歲那年,曾授予他「宗純」這一法名的師父謙翁宗為去世。師父的去世給了一休極大的打擊,曾經試圖自殺但被人救下,後來又投入到大德寺高僧華叟宗雲門下拜其為師。

在華叟門下,一休參透了禪宗的著名公案「洞山三頓棒」其中的道理。

這個故事發生在宋代,一位名為洞山守初的禪師拜訪另一位禪師雲門文偃。

雲門問他:「從哪來?」

答曰:「查渡」

又問:「在哪裡結夏(佛教的一種儀式)?」

答曰:「湖南報慈。」

再問:「何時離開?」

答曰:「八月二十五日。」

雲門這時候說:「我應該打你三頓棒(按日本人對此公案的記述,一頓為二十棒,三頓共計六十棒),今天暫且饒了你!」

洞山思索一夜,第二天又來請教,雲門說:「飯桶!江西和湖南就這麼白去了嗎!」

收藏於奈良國力博物館的一休畫像(54歲)

洞山因此覺悟,一休卻參不透其中道理。

直到一天,他聽到了一個盲人平家琵琶師(相當於中國的說唱藝人)彈唱了《衹王失寵》的故事。

被平清盛驅逐出家門的衹王與自己的母親是那樣的相似,悲涼樂曲讓他忍不住奪門而出,來到琵琶湖畔痛哭,直到眼淚哭幹,直到天色漸明。

一休突然悟到了。

多年來,他一直糾結於自己的身世。

父親是天皇,母親卻是叛黨。

自己究竟是皇族血脈,還是叛黨餘孽?

今天他終於明白,自己所糾結的,正是洞山所執迷的。

洞山遊歷四方是為了領悟禪意,而不是為了記住所去過的地方。

自己活在世上是為了經歷人生,而不是為了糾結曾經的過往。

於是第二天,一休寫下了這樣的話:

有漏路(うろぢ)より無漏路(むろぢ)へ帰る 一休み 雨ふらば降れ 風ふかば吹け

這句話的直白翻譯是:從有漏路前往無漏路過程中稍作休息,若要下雨任它下,若要颳風任它刮。

「漏」在佛教中的意思大致相當於煩惱,佛教修行的目標便是去除煩惱,而眾生終有一死,死後也沒有了生前的煩惱。

因此他的意思是,人生只不過是人由生到死之間的一段小小的休息時間,即便是狂風暴雨,也要去體會,去享受。

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起點和終點。

這句話中的「一休み(稍作休息)」便是一休這一法號的由來。

此時的一休參透了洞山三頓棒的道理,卻仍舊沒有悟道。

所謂的享受與體會,仍舊是一種執著。


悟道而狂

二十七歲那年,一休終於覺悟。

那天夜裡他獨自乘船來到琵琶湖中坐禪,在破曉時分突然聽見了烏鴉的叫聲,這讓他想起一句和歌:

闇の夜に 鳴かぬ烏の 聲きけば 生まれぬ先の 父ぞ戀しき

在漆黑的夜裡聽見不會鳴叫的烏鴉之啼的話,就會思念起尚未出生前的父親。

於是一休頓悟。

漆黑的夜裡烏鴉不會鳴叫,尚未出生的自己也無法思念父母。

叫聲不存在但烏鴉存在,自己不存在但父母存在。

我查閱了很多中文和日文的網站,看了很多中國人和日本人對這句話進行的解讀,卻始終不得要領。

到最後,我突然明白了,不曾覺悟的自己,根本無法知曉悟道者的心境。

就像人無法描述紅外線和紫外線的色彩,無法形容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旋律。

我只能將這句話的基本意義展示出來,至於能不能理解,只能看各位的境界了。

第二天,一休將自己的心境告訴了師父華叟,華叟承認了他的悟道,準備授予他印可——即開悟的證書,但一休連看都不看一樣,揚長而去,華叟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哈哈大笑。

對於一個真正的悟道者來說,所謂的證書與廢紙沒有區別。這時起,一休的癲狂開始顯現出來。

過了兩年,寺中舉行了盛大的法會,參會眾僧皆正裝華服,端莊嚴肅,唯有一休穿著布衣草履前來。華叟見狀責問他:「為何毫無威儀?」一休回答:「餘獨潤色一眾。」

任憑你們衣裝嚴整,內心卻一片灰暗,只有我才能給你們增添色彩。

紙本淡彩一休和尚像(日文重要文化財)

後來有人問起華叟將來誰可以繼承衣缽,華叟說:「一休雖狂,但乃赤子。」

三十四歲那年,華叟圓寂。這次一休不再悲傷,早已看穿一切的他離開寺院,開始在民間雲遊。


癲狂半生

一休的後半生是瘋狂的。

他曾身穿法衣,腰間插著一把朱紅色刀鞘的長刀在鬧市中昂首闊步。攜帶刀具的僧人讓眾人十分驚奇,於是有人上前詢問,一休回答:「這只是一把無法殺人的木刀,就像那些橫行在世上的和尚們一樣,看似威嚴,實際上卻毫無用處。」

收藏於酬恩庵內的一休畫像

正月時節,本是生意人買賣興隆之時,可京都城的眾商戶卻都不敢開門,因為一休將骷髏頂在法杖之上沿街行走,挨家挨戶大叫:「小心!小心!」

一休是禪宗僧人,但與淨土真宗的法主(類似首領)蓮如和尚是好友。某天蓮如外出歸來,見到一休竟然枕著淨土宗的最高信仰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的佛像睡覺。但蓮如並未生氣,而是對一休說:「你在拿我賺錢的傢伙做些什麼?」接著二人相視大笑。

如果這些只是行為有些乖謬,那麼接下來的舉動就足以讓人瞠目結舌。

早年嚴守佛家戒律的一休,後期開始喝酒吃肉,並流連於風月場中。

而在77歲高齡之時,他愛上了一個名為森的,時年35歲的失明琵琶藝人,與其相守餘生並為之寫下許多風流詩句。這些詩記載在他詩集《狂雲集》中,其內容之露骨,已經到了如果將之摘抄下來足以讓這篇文章無法過審的程度。

甚至一些日本野史記載,他與森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一休的大弟子岐翁紹禎。

然而這並不是最勁爆的。中文的維基百科將他列入了「日本男雙性戀者」這一分類之中,日語維基更是直言他沾染「男色」。

這些普通人都未必做得出的事情,卻發生在一個高僧身上,實在是匪夷所思。

難道高僧就可以肆意的花天酒地,這與凡人有有何區別?

淨空法師曾講述過《高僧傳》當中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禪師,自己喝酒吃肉,卻教徒弟們嚴守戒律,徒弟們很不服氣,向師父提出抗議。

師父說:「好啊,明日你們準備好鐵鍬和鎬頭等工具,我帶你們吃肉。」

第二天師父將徒弟們帶到一處亂葬崗中,挖出一具屍體,然後用火烤了讓徒弟們吃。

徒弟們誰都無法下口,禪師卻泰然自若地吃著,並對他們說:

「如果你們能像我一樣,那麼酒肉任你享用;如若不然,就老老實實地遵守那些戒規!」

大智慧,如同瘋癲。

一休所處的時代,佛法受到世俗推崇,百姓們虔誠地供奉香火,卻滋養出一群趁機斂財滿足私慾的偽僧。更有一些禪宗僧人,因官宦人家喜好附庸風雅,進而趨炎附勢,以為其作詩附會為生,宛如臺上的歌女。

而那些證明所謂悟道的印可,也成為了無恥之徒發財的敲門磚。

正是因為這樣,一休才丟棄了那張印可,而他種種癲狂的行徑,正是向那些虛偽戒律所發起的挑戰。

那些虛偽之人,靠清規戒律維持外表的莊嚴,私下裡卻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而一休雖然外表放浪形骸,內心卻無比純潔高尚。

後世大多數人只看到他花天酒地,卻看不到他深入百姓之中體恤疾苦;看不到他為救濟貧困之人,隻身與權貴周旋;看不到他怒罵當權者的無恥,對戰亂的悲憤。

正因如此,他才會受到民眾的景仰,被後世所讚揚。


圓寂

收藏於酬恩庵內的一休禪師木像

生命的最後幾年,一休回到寺院之中,將精力放在修復那些飽受戰爭摧殘的佛剎上。

雖然因為厭惡寺中的惡俗之風而出走,他的心卻始終與之相連。

最終,一休因罹患瘧疾而離世,享年八十八歲。遺骨被放置在京都酬恩庵的慈揚塔中,酬恩庵從此被人們稱為「一休寺」。

一休是日本臨濟宗的正宗傳人,雖然其弟子眾多,但在他生前卻沒有為任何一個人發放的「印可」,也沒有指定任何繼承者。

但他的佛法並沒有因此斷絕,在他圓寂之後,他的弟子們每年都會來到存放其遺骨的祖師塔,通過這種「集結」的方式,將他的思想傳承至今。

相關焦點

  • 「聰明的一休」,離開安國寺之後,在歷史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這個人就是一休,動畫中他是一個來自日本的和尚,現實中他也是一個日本和尚。我們能熟知這個名字也對虧了幾十年前的那部老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原名叫做「一休さん」,直譯過來是「一休和尚」的意思,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傳了進來,也算是最早被我們所了解到的外國動畫之一。
  • 「聰明的一休」,離開安國寺之後,在歷史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這個人就是一休,動畫中他是一個來自日本的和尚,現實中他也是一個日本和尚。我們能熟知這個名字也對虧了幾十年前的那部老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論起佛家中的賢者,除了玄奘法師外,緊接著可能腦海中就會蹦出一休的名諱。他是一個來自安國寺的小和尚,好像永遠也長不大,那時候也沒合計過他還會長大,平時總會被各種人刁難,但每回都會成功的化解危機。
  • 聰明的一休:晚年甚是瘋狂,一些行為抹殺童年美好記憶
    相信大家都曾看過一部動畫,叫《聰明的一休》。無論是70後,還是00後,都對這部動漫耳熟於心。一休宗純自小就聰明過人,對佛法詩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僅如此,他還刻苦修行,很小就取得了一些成績。甚至在一休43歲時,大德寺為開山大燈國師舉辦百年大忌,一休公然帶著一名女子參加國師之墓,此舉引來眾人的譁然,一休卻毫不在乎。儘管泛舟情海,縱情聲色,一休始終認為世界的一切輝煌騰達,不過是過眼煙雲,人不過是一具骸骨而已。
  • 《聰明的一休》原型是誰?其經歷直接詮釋了「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對後來的80、90來說,最想念的除了兒時的那場遊戲,就是那臺電視上的卡通,提起「一休」,相信每個人都記憶猶新,腦中立刻浮現出一個聰明的小和尚。智者一休動畫片在我國播出後,備受歡迎,伴隨著很多人的童年,每當遇到困難時,智者一休總會靜靜打坐,想一會兒就能解決。
  • 懷舊動畫系列——聰明的一休
    今天來聊個了老動畫,相信這個動畫片大家應該都看過——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在當時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知名度不亞於機器貓。聰明的一休以歷史人物一休宗純禪師的童年為背景(當然和歷史上的一休大師差別很大),故事發生在室町幕府時期。
  • 《聰明一休》寓教於樂,為什麼中途「禁播」了?
    到如今《聰明一休》已經成為了成年人的回憶,也是一代人的童年記憶,現在回想起來這部動漫不像其他日系動漫那樣打打殺殺、也沒有什麼美女怪獸,為什麼就被禁播了呢?《聰明一休》其實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一休的母親曾經是一位皇妃,被趕出宮後一休也就成了流落在外的皇子,為了讓他能夠平安長大,他母親把他送到寺廟做了和尚。小時候的一休很聰明,遇到問題都會用智慧解決,這就是當時最吸引觀眾的點,至於一休的身世其實沒有多少人在意。
  • 《聰明的一休》寓教於樂,為什麼中途「禁播」了?
    到如今《聰明一休》已經成為了成年人的回憶,也是一代人的童年記憶,現在回想起來這部動漫不像其他日系動漫那樣打打殺殺、也沒有什麼美女怪獸,為什麼就被禁播了呢?《聰明一休》其實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一休的母親曾經是一位皇妃,被趕出宮後一休也就成了流落在外的皇子,為了讓他能夠平安長大,他母親把他送到寺廟做了和尚。小時候的一休很聰明,遇到問題都會用智慧解決,這就是當時最吸引觀眾的點,至於一休的身世其實沒有多少人在意。
  • 《聰明的一休》大結局及一點看法
    這篇文字是關於《聰明的一休》最後一集大結局的,也算是目前情況下我關於這一系列的收官文。我個人非常讚賞一休的人生追求,之前也在多篇文章中反覆的探討過相關問題(《聰明的一休》中的終極目標與這屆諾貝爾經濟學獎、《聰明的一休》中一休的人生追求)。
  • 聰明的一休,真人原來這個樣子
    一休和尚頂相紙本墨畫淡彩畫心尺寸為16.4×26.1cm室町時代 15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這幅一休像,也可以說是因其例外的魅力而傳承至今的稀有珍品之一。一休宗純禪師,京都人,名千菊丸,自號狂雲子、夢閨、瞎驢等。「外現癲狂相,內密赤子行」。據《一休和尚年譜》指出,一休1394年1月1日生於京都,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母親出自世家藤原氏,世間相傳其母為藤原照子。照子出仕天皇,為天皇所寵愛,但她卻日日懷著小劍,圖謀刺殺天皇。
  • 《聰明的一休》關於機智的紅與黑
    但凡提起《聰明的一休》,人們的第一反應大抵都是「機智故事」、「鼓勵孩子動腦筋的動畫」。這部動畫屬於童智啟蒙型的作品,的確在每一集中都穿插了各種機智故事,一休通過機靈智慧解決了很多難題,做了很多善事。一休的那個在腦袋上畫圈圈動腦筋的動作在我小的時候曾經風靡一時,包括主題曲與片中人物哼的插曲「小和尚一笑就有辦法」也都是充滿鼓勵孩子動腦筋的意味。但這部動畫的主題中還有很多成年人的思慮,並不是純粹的宣揚機智多麼多麼好、動腦筋與小聰明多多益善,所有事都有紅與黑的兩面。首先要科普一個故事背景,在《聰明的一休》中一休的年紀有多大。
  • 《聰明的一休之旅》:格嘰格嘰格嘰格嘰 旅行一休準備出發
    玩夠了各種小動物當主角的休閒放置手遊,這次來放置一下一休怎麼樣?玩不動硬核遊戲,回憶一下聰明的一休哥好像也不錯。我對一休有著模模糊糊的記憶,雖然已經不記得情節,但印象中小時候還是看的挺開心的。在這個佛系遊戲中,玩家需要做的就是種植、烹飪,給一休打包好料理和裝備,接下來就一休會自行出門修行。一休在家裡的時候總是在學習或者幹各種活,真的是一位非常勤勞的小和尚!
  • 《聰明的一休》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休哥,原來他是這樣的一個人
    陪伴著80、90後成長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光能使者》、《神龍鬥士》、《中華小當家》、《貓和老鼠》、《哆啦A夢》、《足球小將》、《大力水手》、《米老鼠唐老鴨》、《灌籃高手》以及《聰明的一休》,給我們這些人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尤其是《貓和老鼠》、《哆啦A夢》、《灌籃高手》這些到現在還是會經常去看這些動畫
  • 揭秘歷史上聰明的一休,確有其人,真名也叫一休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風靡我國,這部動畫片是整個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動畫片中這個來自日本的小和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徵服了億萬千中國觀眾的心,伴隨著我們成長。一休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一休宗純是日本的著名奇僧,《聰明的一休》裡面的一休原型人物就是一休宗純,京都人,別名千菊丸,自號狂雲子、夢閨、瞎驢等,是日本室町時代的一個禪僧、詩僧。根據《一休和尚年譜》記載,一休宗純的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母親出自世家藤原氏。
  • 聰明的一休大結局的真相,出乎人的意料
    聰明的一休從75年就開始上映播出時間長達8年之久,在中國上印之後伴隨著一批人的成長,尤其是80後,90後十分的喜愛這部動漫。劇中一休非常的聰明而且本身也是一位皇子。一休不光聰明過人,還富有正義感,他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氣幫助那些貧困的人、教訓那些仗勢欺人的人,平時他勤奮好學,熱心助人,最喜愛動腦筋,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點跟現實中的一休禪師非常的像。大結局的時候一休選擇離開寺廟去做苦行僧,他的理由很簡單,一直在寺廟裡生活受到師傅的照顧,朋友們的幫助,雖然很幸福但是得不到成長。也就是說一休不想做溫室裡的花朵,所以他選擇出行。
  • 聰明的一休原來是花和尚,簡直毀三觀
    《聰明的一休》以名叫一休的小和尚身上的個性和充滿哲理的人生故事影響著那一代人,對於70、80後來說,一休是我們的榜樣,同時這部動漫也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歡聲笑語。如此受歡迎的動畫,為何就停播了呢?停播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 《聰明的一休》:80、90後的集體回憶,一休竟然是一個落難皇子
    看到歌詞就能唱出來的,《聰明的一休》絕對給你留下了深刻的童年印象。小時候喜歡看這部動畫片,一休簡直就是童年男神啊!就像歌詞裡唱的一樣,他永遠都能想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就給了我們一股很強烈的信念:辦法總比問題多,所以還是一部很有趣向上的一部動畫片。1975年10月15號,《聰明的一休》在日本上映,後來傳入中國。
  • 《聰明的一休》:80、90後的集體回憶,一休竟然是一個落難皇子
    看到歌詞就能唱出來的,《聰明的一休》絕對給你留下了深刻的童年印象。小時候喜歡看這部動畫片,一休簡直就是童年男神啊!就像歌詞裡唱的一樣,他永遠都能想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就給了我們一股很強烈的信念:辦法總比問題多,所以還是一部很有趣向上的一部動畫片。
  • 《小濟公》:中國版的「聰明的一休」
    他聰明機智並且善良正義,是一個很鮮明的典型人物。幾個配角阿牛、花椒,以及財主賈大方的闊少爺,也都既有小孩子的好動好勝,又有各自符合其家庭身份、教育背景乃至體態樣貌的個性特徵。一隻神通廣大的寵物「大龍」,恰到好處地承載起小朋友初始形成的幻想與憧憬。影片中有鬥爭與反抗,但絕大部分都是依靠智慧的鬥爭,而不是用武力與暴力。影片無時無刻不宣揚著一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正能量價值觀。
  • 聰明的一休原來是花和尚,完全毀了三觀
    《聰明的一休》對一代人產生了影響,這個名為一休的小和尚的個性和哲學人生故事,對於70後和80後一代,一休就是我們的例子,同時,這部動畫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笑聲。如此受歡迎的動畫為何停播?停電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 「聰明的一休」當年央視為何只播了一半
    原標題:「聰明的一休」當年央視為何只播了一半 聰明是什麼?對於中國的許多70後80後而言,對於這個詞的最初定義,來源於一部日本動漫《聰明的一休》。其實,一休哥在歷史上的原型高僧一休宗純大師,確實也是個聰明人,只不過他的聰明,並非我們童年印象中的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