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新聞,杭州運河邊的小河油庫遺址要被改建成公園。
小編住的地方離運河不遠,每次去散步的時候,眼前這幾個光禿禿的油罐子也確實覺得有點煞風景。所以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還挺期待的,而且新聞中還說最後入圍的三個設計中有隈研吾團隊的方案。
說起來名家設計的建築有時候確實能帶動一個地方的人氣,比如之前瓜瓜寫過的阿那亞。其實那裡原本挺荒涼的,根本沒什麼人去。後來請藝術家一改造,就成了如今文青們嚮往的打卡聖地。
日本有幾位正當紅的建築大師在國內還是挺受大家追捧的。在去不了國外的眼下,我為大家盤點了隈研吾、安藤忠雄和周山青平在國內的部分作品。不知道去哪兒玩的時候,可以有個方向。
01 - 跟著隈研吾的腳步品味自然
隈研吾的作品大多時候還是挺好辨認的,因為他非常愛用木質結構來包裝建築,比如太宰府星巴克、根津美術館、富士積木咖啡館……
為啥這麼愛用木材?這和隈研吾堅持的「負建築」理念有很大關係。簡單來說,他覺得建築應該融進甚至消失在環境中,而不應該做一個拔地而起的入侵者。
這種追求內斂、低調,帶著東方禪意的建築風格,很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也難怪隈研吾在國內擁有那麼多的粉絲。
成都·知美術館
成都是喜歡藝術的同學很值得來的城市之一。它辦過國際藝術博覽會,也辦過藝術周,還專門出過一份藝術地圖,涵蓋了城市裡百來個藝術空間。
位於老君山下的知美術館算是成都一處比較小眾的美術館,當地人也未必來過。
這座藏在山裡的美術館,隈研吾是怎麼讓它融於自然的呢?答案就是水和瓦片。瓦片算是如今東方設計師們比較愛用的材料,它可以粗獷也可以雅致,用不同的擺放方式就可以得到各種奇妙的結構。
知美術館的外牆和內部都排列著用繩子串起來的瓦片,看起來有沒有很像一座披著迷彩服,企圖隱身的建築。
透過鏤空的「瓦片陣」,你可以隱約看到老君山的風景。不像玻璃那樣平鋪直敘,瓦片讓外面的景色有了起伏,讓相機裡的畫面有了層次。
這所博物館的展品以國內外當代藝術作品為主,旨在詮釋東方美學,這和博物館的風格也很契合。
不少國內的年輕藝術家會選擇在這裡辦展,所以知美術館也是了解中國先鋒藝術的好去處。
杭州· 美院民藝館
在小紅書還沒盛行的時候,國美象山校區就已經是杭州文青們心裡的聖地。早些年還有好多淘寶商家帶著幾箱子衣服專程來拍照,為啥?上鏡唄。
校區裡亮點太多,說移步換景有些誇張,但你確實能拍出一系列風格不同,但都很有腔調的照片。
美院裡的這間民藝館是18年剛剛建成的,而且還是隈研吾在亞洲設計的最大單體建築。從俯視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屋頂如同山丘般的起伏,和周圍的山勢融為一體。據說他本人對這件作品很滿意,都沒太收設計費。
民藝館的設計也運用了瓦片元素,只不過和知美術館的排列形式不太一樣。超愛落地窗的隈研吾,用自然光線營造通透感,繼續玩著光與影的遊戲。
我覺得大家有機會都應該來民藝館逛逛,除了欣賞大師的建築巧思,館內各種傳統民間手工藝展品會讓你重新認識中華文化。我們沉醉於古羅馬雕塑,讚嘆文藝復興的畫作,可別忘了我們老祖宗留下的藝術也是發著光的。
小到皮影戲、編織、印染,大到陶瓷、古董家具,都是古代中國人的手作匠心,也是展示東方審美的載體。
我在官網上翻閱了一下民藝館之前辦過的展覽都還挺有意思的,比如《女紅系列展》、《亞洲陶藝展》、《剪紙藝術展》…… 當看到這樣精緻的藝術品,我相信你會對中國民間技藝開始刮目相看的。
石頭記還真就像它名字暗示的那樣,是一家充滿石頭元素的溫泉酒店。其實用石頭造房子在過去並不稀奇,比如福建就保留著為了防海風而建的石頭厝。
當更牢固、更耐用的鋼筋水泥開始替代原始的建築材料,石頭逐漸變成了返璞歸真的符號。它代表著遠離都市,代表著親近自然。
在這個中國西南邊陲的小鎮上,隈研吾繼續踐行著他的「負建築」理念,而這次石頭成為了主角。石頭記酒店的色彩幾乎全都來源於自然,隈研吾巧用各種巖石,讓牆體和石板路擁有錯落的花紋。
石頭記全部是別墅房型,所以選它來度假再適合不過。和其他溫泉酒店相比,它最大的亮點就是花園裡用整塊花崗巖切割而成的溫泉池。衝這個池子想去住石頭記的人,我想應該不在少數。
房間裡面也完全沒有任何花裡胡哨的顏色,整潔、素雅、令人心安。
有什麼比取材於自然更能讓一座建築在自然中消失的呢?隈研吾讓你用一種舒適的姿態,短暫地過上歸隱山林的日子。
02 - 用清水混凝土作詩的安藤忠雄
和學院派的隈研吾不同,安藤忠雄在成為設計師之前做過拳擊手,當過貨車司機,是經歷過生活磨礪的人。這樣的人生經歷自然會從他的作品風格中有所體現。
隈研吾通過取材於自然,讓建築回歸自然,他是溫柔的隱士。而安藤忠雄像敢於直面真相的勇士,他讓建築完全「素顏」見人,沒有任何塗裝和色彩。置身於他的建築中,一種說不出的肅穆感總會叫人忍不住開始思考些什麼。
安藤忠雄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教堂系列,「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是好多人夢想的婚禮舉辦地。那麼問題來了,失去色彩的建築要怎麼凸顯個性?安藤選擇在線條上下功夫。
不管是直線還是弧線,幾何常常出現在他的設計中。他說混凝土的流動性給他帶來靈感,那麼我想他應該是想用線條指揮著建築和光影,讓畫面變得動感起來。
杭州 · 良渚文化藝術中心
我有個在這兒工作的朋友,喊自己上班的地方叫大屋頂。因為從上空看,整個藝術中心被一個超大的屋頂蓋住。屋頂上的三角形是鏤空設計,讓光能夠透進建築裡,光影果然是所有藝術家們的最愛。
大屋頂下的藝術中心主要分成三部分:教育棟、文化棟和展示棟。外觀自然是安藤忠雄最具代表性的混凝土風格,除了玻璃完全沒有做任何額外的裝飾,味兒很正。
展示棟承擔著美術館的功能,教育棟有各種可以用於培訓的教室,不過人氣最高的肯定是有劇場和曉書館的文化棟。巨大的木製書架中和了混凝土的粗獷,為讀者營造一處溫馨的閱讀環境。
像我這樣無法用專業角度來衡量建築好壞的人,眼裡的標準只有一條:是否上照。畢竟隨便按快門都好看的建築,一定壞不到哪裡去。能讓良渚藝術中心這麼好拍,那都是安藤傾心力設計後的結果啊。
上海·震旦博物館
上海是博物館藏龍臥虎的地方,不過震旦博物館也算是有那麼點江湖地位。只要你去過外灘,一定有看到過那幢金晃晃的震旦大樓。老闆把博物館開在了公司旁邊,讓它成為了陸家嘴第一家私人博物館,還順手請來安藤忠雄設計。
震旦博物館的設計靈感是珠寶盒,站在黃浦江畔閃閃發光,這還是安藤忠雄在中國完成的第一件作品。不過看到外觀,你可能會想:誒?怎麼一點也不安藤忠雄。確實,他在中國的作品大部分都不是那麼原汁原味。
雖然沒有混凝土,但幾何的美感依舊在,這個扇形樓梯一看就知道很能出片。
震旦博物館的藏品以佛教造像、玉器、陶器和青花瓷器為主,展現的是中國古代藝術的璀璨瞬間。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櫥窗裡的藝術品帶我們走一遍這千年的歷史長河。
博物館平時還會經常辦免費的特展,內容大多是現代藝術。所以如果你是在陸家嘴的上班族,看展就真的很方便了,關鍵還不要錢。目前博物館還暫未開放,不過可以在官網線上逛常設展覽:
上海 · 保利劇院
上海保利劇院坐落在嘉定新城,你可以把它的結構想像成在水泥內膽外套了一個玻璃罩子。雖然外表看起來不是安藤的風格,但一走進裡面你就能感受到那氣氛了。
保利劇院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從外立面挖出來的5個「洞」,它們讓這個玻璃盒子突然變得生動起來。5個圓筒狀的管道可以互相連通,不僅打通了內外空間,還讓內部空間變得豐富有趣。
安藤忠雄設計的這些幾何空間在美觀之餘也考慮到了實用性,各自承擔著候場區、休息區的作用。而臨湖的一處特別設計成了水景劇場,這讓保利劇院成為全國首家擁有水景劇場的劇院。
安藤忠雄其他建築作品:
上海「光的空間」新華書店&明珠美術館
臺中亞洲現代美術館
03 - 擅長改造舊空間的周山青平
周山青平算是建築設計師裡面的「流量小生」,他在中國走紅是因為一檔叫做《夢想改造家》節目。節目組會邀請一名設計師為委託人改造原有的居住空間,而周山青平接到的任務是南鑼鼓巷一處狹小的舊宅子。
直接給大家看對比圖吧,周山青平的設計風格還是很日式的。在參加節目之後,他在北京的胡同裡開了一間自己的工作室,甚至搬進了胡同裡住,切身感受老北京式的生活。
北京·失物招領
周山青平的很多作品都藏在北京的胡同裡,經過改造後的舊宅子煥發著新的生命力。位於國子監的失物招領家具店就是他的人氣作品之一,還拿了金堂獎(國內關於室內設計的獎項)。
說是一間店,但走進失物招領更像是走進某個人的家裡。整體還是保留了四合院的布局,以庭院為中心,四周分布著餐廳、客廳、書房、臥室……功能被劃分地很清晰。
說來也對,在一個「家」的環境裡面買家具,難道不是最浸入式的購物體驗嗎?
有術sth.here
有術是一家位於白塔寺歷史街區的民宿,原本這裡是一戶大雜院。嗯,就是《還珠格格》裡面那種老老小小好多人一起住的地方。
周山青平把這個空間設計成了一間咖啡館和六間大小不一的屋子,並保留了北京胡同裡灰牆灰瓦的風格,讓這個新成員能和周圍環境毫不費力地融為一體。
@Mars
每間房都有各自的驚喜亮點,比如錯落的樓梯、開門的銅鑰匙、可以躺著看天空的浴缸,周山青平說這可是五星酒店享受不到的待遇。
如果你喜歡北京的胡同文化,下次可以來住住這間看起來古色古香,裡面卻帶著現代設計感的民宿。
周山青平其他建築作品:
天津塘沽小學
蘇州有熊公寓
秦皇島阿那亞單向空間書店
在建築設計上,我們國內也有厲害的角色,中國美院的設計師王澍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第一個拿普利茲克建築獎的中國人,這獎項差不多就是建築界的諾貝爾。
設計是一門語言,要讀懂大師作品還是得多看才行。而且建築是需要由人置身其中去互動才能有所感受的,圖片能展示出來的東西實在有限。所以有機會一定要親自走一趟去感受它們的魅力。
如果你有什麼特別喜歡的建築設計師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們,下次可以專門再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