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聽說,藏區每一頂帳篷裡,都有一部《格薩爾王》的故事,藏族每一位說起格薩爾王故事的人眼中,都會閃爍著光芒。12月16日晚,來自四川省甘孜州的耶吾布美藏戲團,在上劇場演繹了這位英雄的傳奇故事《賽馬稱王》。
《賽馬稱王》劇照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康巴漢子演英雄
格薩爾藏戲《賽馬稱王》來自史詩《格薩爾王傳》,講述了少年覺如成為格薩爾王的故事。這群能歌善舞的演員並非專業出身,臺上他們演驍勇善戰的英雄,臺下他們是牧區裡策馬揚鞭的康巴漢子,是婀娜多姿的藏族姑娘。飾演覺如的演員丹珠加是格薩爾藏戲的傳承人,也是一位牧民,他表示,大家來自海拔3800米的安多牧區,平時放犛牛、挖蟲草,念經、煨桑、刻瑪尼石,每年進入夏季,高原天氣轉暖,他們就集中排練、演出藏戲。
2個小時的時間裡全版藏語,LED屏裡播放的是覺如曾經被放逐前往的黃河川、阿尼瑪卿雪山;演員服裝由他們自己加工,精美而豔麗,每一件都重達十幾斤;賽馬稱王,最尊貴的是王,最有看頭的還要屬馬。
《賽馬稱王》劇照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舞臺上的馬,有時一兩匹、有時千百匹,有時緩緩而來,有時飛奔而去,有時兩馬爭賽道、發生碰撞,有時頭馬失足、倒地不起,乾坤變幻,都在手中一根小小的馬鞭之中。和京劇等戲曲相似,藏戲裡的馬鞭用絨線綁成小球,替代京劇馬鞭裡的流蘇,五彩繽紛的馬鞭,和流光溢彩的戲服相映成趣。眾將賽馬的片段裡,演員們手持馬鞭,仿佛騎著真正的馬匹,從遠處跑來,說唱著再馳向遠方。
表現形式很豐富
格薩爾藏戲,是藏戲的一個分支,由今年已經83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塔洛首創。1980年,塔洛憑著20年前籌備和表演藏戲的珍貴回憶,恢復了北派藏戲的演出,同時首創了格薩爾藏戲,成了將格薩爾史詩通過藏戲來演繹的第一人。
《賽馬稱王》劇照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塔洛老師的兒子桑珠洛吾,是格薩爾藏戲的重要傳承人之一,12月16日晚的《賽馬稱王》由他擔任總導演。耶吾布美藏戲團由桑珠洛吾於2010年創建,那一年,他已經跟隨父親學習藏戲20年了。寫過劇本、演過角色、編過舞蹈、做過戲服道具,參加過極為辛苦、也極為珍貴的的藏區萬裡行公益演出,桑珠從格薩爾王的30位大將中,選擇了丹王子「耶吾布美」的名字作為藏戲團的團名——耶吾布美既是格薩爾王手下的少年名將,也是格薩爾王的繼承者。
1000多年來,格薩爾王的故事有很多藝術表現形式,最早是民間說唱,然後逐漸有了手抄本、木刻本,唐卡、羌姆也是藏區常見的格薩爾故事表現方式。在草原上縱情高歌慣了的丹珠加,在現代化的劇場演畢後一臉興奮:「能來到上海表演我們的民族文化,大家又高興又緊張。上海是繁華的大都市,希望通過這次的演出,能將我們民族的文化傳播出去。」
來源:新民晚報 趙玥
原標題:《丁真為什麼那麼熱愛賽馬?看了上劇場這部格薩爾藏戲,你就會明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