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的今天, 一位亞裔青年死在白人的棒球棍下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38年前的今天, 一位即將舉行婚禮的亞裔青年死在白人的棒球棍下……

  中國僑網6月23日電 題:38年前的今天, 一位即將舉行婚禮的亞裔青年死在白人的棒球棍下……

  38年前的今天,1982年6月23日。一位27歲的年輕人在美國底特律去世,他叫陳果仁。

  4天前,他和朋友相約在一家酒吧舉辦結婚前的單身派對。在那裡,陳果仁的亞洲面孔遭到兩名白人男子的挑釁,白人男子稱「就是因為你們才讓我們丟了工作」,雙方發生爭執。隨後,兩名白人男子拿出棒球棍,重擊陳果仁後腦勺。

陳果仁。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因傷勢過重,陳果仁不治身亡。6月28日,原定的婚禮變成葬禮,許多朋友還未獲悉噩耗,依然盛裝前來。

  案件很快宣判,兩位兇手被定輕罪並被很快釋放。在亞裔的抗議下,該案此後多次審理。1987年,辛辛那提邦法院經10名白人和兩名黑人組成的陪審團最終裁定,兩位白人無罪。

  自始至終,兩位殺人者未坐過一天監牢,未賠償一分錢,甚至未有過絲毫的懺悔。

  「沒有人有勇氣告訴我審判結果」

  陳果仁,英文名Vincent Chin,1955年出生於中國廣東,是一名孤兒。幼年時被華裔夫婦領養來到底特律生活。他很快適應了美國生活,並成為了一名計算機圖形學工程師。

少年陳果仁與養母。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與陳果仁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形容他:

  「他並不因為是華人而自卑,他很活躍,交了很多朋友,經常是交際場合的中心。」

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1982年夏天,陳果仁27歲。他意氣風發,馬上就要迎娶未婚妻。6月19日,他比平時早些下班,告訴媽媽自己要去酒吧。他的養母陳餘瓊芳叮囑兒子:「你都快結婚了,不要太晚回家,不應再去酒吧。」

  他答:「今天最後一次」。陳餘瓊芳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

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一語成讖。當晚,43歲的克萊斯勒工頭羅納德·埃本斯(Ronald Ebens)和他剛剛失去工作的22歲繼子麥可·尼茲(Michael Nitz)也與陳果仁在同一個酒吧。埃本斯以為陳果仁是日本人,衝著陳果仁飆起髒話,謾罵陳讓他們丟了工作。

  這裡有一個背景不得不提。當時被稱為美國汽車製造業之都的底特律正走向衰落。大量日本汽車佔領美國市場,導致本地工人失業率增高。許多美國汽車工人將失業歸咎於日本汽車製造商。

美國人砸日本汽車。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雙方發生爭執,轉移到酒吧外後,埃本斯從車上抓起棒球棍,開始追趕陳果仁。隨後,尼茲抓住陳果仁,埃本斯則用棒球棒猛擊陳果仁頭部。聞訊趕來的救護人員見到了慘烈的一幕:

  陳果仁「頭骨破裂,腦漿灑在地上。」

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送醫不久,醫生就宣布陳果仁腦死亡,只能靠醫療器械維持生命體徵。4天後,陳果仁去世。

  兩位殺人兇手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但堅稱這是一起普通的酒吧鬥毆事件。法庭認為,該案適用控辯交易原則,即嫌疑人承認較輕罪行,檢察機關即放棄對其較重罪行的指控。

  在檢察官、案件證人和受害人家屬均不在場的情況下,兩位行兇白人被宣判過失殺人,緩期三年,罰款3780美元,當庭釋放。

殺人兇手。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當媒體記者提問審判依據時,主審法官考夫曼答:他們沒有犯罪前科,工作穩定,被害人拖了4天死亡,根據種種情況,被告的原意是整治人,但是出手太重。

  記者又問:宣判之前,你難道沒有責任去調查另一方的證據?

  對方答:「我每星期要宣判大約50個案件,每月大約兩百多個,每年就是兩千多個案件。」

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案件宣判當天,身心受到重創的陳餘瓊芳焦急的等待結果,但她的電話一直沒有響過,因為「沒有人有勇氣告訴我這個審判結果。」

  「記住陳果仁」

  這樣的判決讓陳母心寒,也讓整個亞裔族群感到憤怒。這起惡意謀殺以及不公判決掀起了亞裔美國人前所未有的抗議聲浪。

  不久,底特律市的華裔、日裔、菲裔、越南裔等成立美國公民伸張正義聯合會,為陳果仁的冤屈奔走呼籲。全美各地的亞裔組織也紛紛聲援。亞裔此舉也得到美國各界人士的同情與支持。「記住陳果仁」成為一句集會口號。抗議活動也引發了媒體廣泛關注和跟蹤報導。

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儘管遭受喪子之痛,陳餘瓊芳強忍著悲傷,到全美各地巡遊演講,一次次講述兒子遭遇的痛苦,「我要告訴美國人民,這是錯的」。她的尊嚴、堅強和勇敢感動和鼓舞了人們,許多人因為她投身於亞裔民權鬥爭中。

  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美國司法部命令聯邦調查局調查此案。

  調查結果證實存在侵犯陳果仁民權的事實後,1983年9月,司法部召集了一個聯邦大陪審團,以違反兩項民權罪起訴埃本斯和尼茲。1984年6月,底特律聯邦地方法院重新審理此案,陪審團裁定埃本斯種族仇恨殺人罪成立,判處其25年徒刑,不過他在交付兩萬美元保證金後便被釋放了,尼茲則被宣判無罪。埃本斯通過律師提出上訴,1986年9月,聯邦上訴法庭推翻陪審團對埃本斯的民權定罪。

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在亞裔團體的新一輪抗議之下,美國司法部再度重審埃本斯,1987年5月,辛辛那提聯邦地方法院宣布兩位殺人兇手無罪。

  案件宣判後,陳母傷心欲絕。她請求:「請大家要求政府不要放棄此案。」

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此後,陳母提出民事訴訟,兇手被判向陳母支付總計為150萬美元的賠償款,但埃本斯在判決後就賣掉自己的家產,搬出了底特律,陳母並未拿到應得的賠償。

  心灰意冷的陳母后來回到中國。2002年6月9日,在兒子被害20周年紀念日前10天,這位堅強的母親離開了人世。

  38年後,亞裔呼籲的平權實現了嗎?

  亞裔團體的抗議和聲援雖然並沒能為陳果仁爭取到正義,但在這次事件中,亞裔群體第一次讓全美民眾和政府聽到了自己的吶喊,掀起了亞裔民權運動的篇章。

  今天,離這位亞裔年輕人離開人世已經整整38年。當下,另一位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又將美國社會的種族矛盾推向風口浪尖。38年過去,美國少數族裔的境遇是否有過真正的改觀?亞裔群體爭取到平權和融入了嗎?

當地時間6月13日,美國舊金山市政廳附近的街面上,出現用黃油漆塗寫的巨幅「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

中新社

記者 劉關關 攝

  時過境遷,亞裔族群已經從從前的底層族裔變成公認的「模範族裔」。亞裔族群的社會活動參與度逐步提高,他們積極投身政治,並不斷獲得重要職位。在學界、商界、演藝界等,亞裔也有優異表現。但即便如此,亞裔族群離真正的融入和平權還有不短的距離。

  在當年的陳果仁案中,年輕的華裔記者謝漢蘭追蹤報導案件,並參與電視辯論,積極發聲為陳果仁討還公道。數十年來,她一直用手中的筆為少數族裔、為華人發聲。

謝漢蘭。圖片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

  不久前,已年近七旬的她對中新社記者說,亞裔群體比三十多年前龐大了許多,但「模範少數族裔」的概念表明,亞裔仍處在「被定義」的地位,與此同時,整個社會卻更加碎片化,「跨越誤解的難度增加了。」

  她也表示,但隨著美國有色人種數量不斷增加,打破族裔隔閡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必須」做到。

  那麼如何做到?

  ——這個答案需要每一個亞裔用行動來書寫。

  (素材來源: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導演:崔明慧 / 芮妮·塔吉瑪-佩納,《陳果仁案與亞裔民權運動》作者:李愛慧 等)

  作者:冉文娟

相關焦點

  • 38年前的今天,一位即將舉行婚禮的亞裔青年死在白人的棒球棍下……
    中國僑網6月23日電 題:38年前的今天, 一位即將舉行婚禮的亞裔青年死在白人的棒球棍下……38年前的今天,1982年6月23日。一位27歲的年輕人在美國底特律去世,他叫陳果仁。4天前,他和朋友相約在一家酒吧舉辦結婚前的單身派對。
  • 38年前的美國,一華人被當成日本人,遭白人棒球棍打死
    38年前,美國就發生了一起華人被當做日本人遭活活打死的著名事件:陳果仁事件。 青年時期的陳果仁 6月19日,陳果仁和兩位朋友到一家酒吧喝酒,慶祝脫離單身。
  • 亞裔拜登男粉罵亞裔川普女粉:眯眯眼蠢貨!白人黑人拍照看笑話
    據《亞洲青年雜誌》於10月23日報導,一名支持拜登的亞裔男子公然叫囂,稱川普的亞裔支持者們是「蠢貨」、「眯眯眼」,被指種族歧視。而在一旁,白人和黑人群眾紛紛拿手機錄像,看著這齣鬧劇。事發視頻拍攝於川普在紐約的集會上,如今在網上瘋狂傳播。
  • 陳果仁事件:38年前的美國,一華人被當日本人遭棒球棍打死
    38年前,美國就發生了一起華人被當作日本人遭活活打死的著名事件:陳果仁事件。陳果仁事件陳果仁,英文名Vincent Jen Chin,一個美籍華裔二代,父母原籍中國廣東。陳果仁居住在著名的汽車城底特律,是一家汽車廠的工業設計師。1982年,陳果仁27歲,即將於6月28日結婚,數百名親朋好友收到了婚禮邀請函。沒想到,這場婚禮竟變成了葬禮。
  • 美國白人男將亞裔女誤認日本人:鬼子滾回日本,我們要再炸廣島
    最近,一名亞裔男孩被一名白人辱罵,「滾回日本,不然就再炸廣島」。此事同樣引起強烈震動。事發美國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區,有路人拍下了當時的過程,一位中年白人對一名亞裔女子和她的兒子大罵,稱他們為「日本鬼子」,女子反問白人,說他是不是對自己的兒子用了種族侮辱詞彙。
  • 冤有頭債有主,明明是白人歧視黑人,為何受傷的總是亞裔?
    而這次騷亂的起因就是一個使用假鈔的黑人嫌犯碰到了一個帶有種族歧視的白人警察,結果可想而知。但是在這場反種族歧視的衝突中,非常無辜的亞裔群體卻成為雙方共同攻擊的對象。在騷亂發生後,各地亞裔社區的商店都遭到了搶劫和破壞。
  • 不但歧視亞裔,還歧視白人……
    就在近日,耶魯大學遭到指控稱,這所世界著名學府的招生竟然也參考種族膚色,而且專門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在當地時間8月13日,美國司法部指控耶魯大學在本科招生程序中「非法歧視」了亞裔美國人和白人學生, 因此要求該校在本月27日前作出修改,否則將對其提起訴訟。
  • 星條旗下的亞裔英文傳媒大亨
    100多年後的一天———2000年3月17日,曾被老赫斯特稱作「黃禍」的一位中國移民買下了赫斯特在135年前創辦的舊金山地區兩大英文報紙之一的《觀察家報》。這位中國移民名叫方李邦琴。華人在海外辦華文報,歷史悠久;華人辦英文報,鳳毛麟角。華人或亞裔辦有影響的英文主流媒體,方氏堪稱天下第一人。
  • 針對亞裔?英國白人女模特誣陷亞裔計程車司機,被判入獄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更多有趣有料的國際事件,等您閱覽 據英國《太陽報》6月9日報導,英國一名白人模特因為謊稱自己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名亞裔計程車司機侵犯而被判入獄20個月。
  • 白人女辱罵穿護士服裝亞裔男子,讓他「滾去中國」
    20日,在美國的社交網絡上,一名白人女子拒絕遵守地方政府的防疫措施反而上街抗議、結果被一群穿著醫護人員服裝的人攔住的視頻,引起了美國全網的圍觀。這段視頻最抓眼之處在於,這名白人女子一邊揮舞著「自由土地」的標語,一邊辱罵一名穿著護士服裝的亞裔男子,讓他「滾去中國」。
  • 白人女性地鐵內公然辱華,眾多亞裔紛紛指責,外國小夥將其制服
    白人女性地鐵內公然辱華,眾多亞裔紛紛指責,外國小夥將其制服地鐵現在越來越成為很多人出行首選的交通工具,因為地鐵便捷快速不用忍受著地面擁擠的交通,但是隨著乘客的越來越多,在擁擠的車廂中難免會爆發一些衝突,只要大家能夠相互克制相互理解就能夠和平的解決,可是在紐約確有一名白人女性不僅對一名亞裔女性大打出手
  • 美國司法部指控:耶魯大學在招生時「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
    【文/觀察者網 齊倩】圍繞耶魯大學的種族爭議由來已久,亞裔美國人多次指控該校在招生時「歧視亞裔和白人」。對此,美國司法部於2018年啟動相關調查。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當地時間8月13日,美國司法部正式認定,耶魯大學在本科招生程序中「非法歧視」(illegally discriminate)了白人和亞裔學生,要求該校在8月27日前同意做出修正,否則將對其提起訴訟。
  • 美國白人女子種族歧視,辱罵亞裔為「眯縫眼」,旁人憤怒回懟報警
    據Nextshark網站7月28日報導,美國加州一名白人女子因辱罵亞裔工作人員為「Chink」而被逐出郵局。(「Chink」,眯縫眼,旨在針對亞洲人眼睛細長的外貌特點進行種族歧視。)在一段由顧客泰勒·布魯姆菲爾德拍攝的視頻中,該女子在郵局對一名亞裔工作人員大喊大叫:「你能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嗎?這很簡單!」"不要說那些廢話,我在這個國家已經生活38年了,我想我應該知道我在做什麼,」她補充道。之後,這名女子又對著工作人員罵了幾句後,低聲說了聲「Chink」。
  • 從亞裔二代的掙扎與抗爭,看北美精英選拔系統的「傲慢與偏見」
    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教育觀察者,也是一位在加拿大陪讀的母親,她直言,儘管亞裔父母在精英教育上花費巨大心力,子女依然難以躋身北美精英階層和融入主流文化。從入學門檻到職場招聘,北美精英選拔系統,實質是白人特權的制度保證。她呼籲,亞裔應該和各少數族裔一起挑戰歧視,改變刻板印象,而非一味用白人文化定義自己。
  • 圓桌|應對種族主義,亞裔要更加擁抱「美國性」?
    楊安澤的言論隨即引發了巨大爭議,哥倫比亞大學華裔學生許燦文4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稱楊安澤提倡的「討好白人」(white-people pleaser)的做法並不能真正解決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行為。本次疫情下,各個族裔都遭受著不同程度的衝擊,而華裔由於其身份的特殊性更是遭到了來自種族、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等多方面的歧視和指責。
  • 女神的凝視:從蝙蝠俠之悲歌到弗洛伊德之死(下)
    回到現實, Floyd之死是司法不公在現實社會的必然結果. 法國孟德斯鳩-波爾多第四大學的學者大衛(音譯,David Diallo)表示:「在美國,白人和黑人的待遇不一樣。青年黑人被囚禁,青年黑人被起訴的比例失調。美國黑人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到十二。如果我們看一下監禁人口的比例,在某些州,美國黑人佔40%或50%,甚至60%。
  • 美國種族歧視矛盾中亞裔表現很奇怪:既是受害者,也是旁觀者
    「我覺得自己要死了。」 「不要殺了我。」 Floyd生前曾經在酒吧當保安,並且還是一名卡車司機。但由於新冠疫情,Floyd又丟掉了工作。在2007年,Floyd曾因持械搶劫被捕,並在2009年認罪背叛監禁五年。
  • 亞裔從未被歧視,哈佛只是替罪羊
    不過數據顯示,被美國大學錄取,亞裔學生往往需要比其他族裔的學生獲得更高的SAT分數。1997年,普林斯頓大學的託馬斯•埃斯彭謝德教授分析,在同等分數段下(例如1200-1399分),亞裔學生的申請通過率(最終錄取人數/申請人數)都是所有族裔中最低的;亞裔學生若要在申請通過率上與其他族裔學生平起平坐,其SAT成績(1600分滿分)需要高出白人140分,高出拉丁裔美國人270分,高出黑人450分。
  • 美國亞裔女子在家慶生,竟被白人男友當眾暴打,被打得鼻青臉腫
    據新加坡《亞洲青年雜誌》網站6月26日報導,美國有一位亞裔女子在她的生日當天被白人男友毆打,打得鼻青臉腫,更糟糕的是,第二天她還不得不在這種狀況下見自己的女兒。
  • 亞裔被罵帶病毒滾回中國 面對歧視韓裔女作家:此刻我是華人
    相信你跟我一樣,今天也被一條《奧克蘭亞裔被罵「帶上病毒滾回中國」》的新聞震驚到了。上個世紀美國還發生過華裔被白人當作日本人而活活打死的新聞,因為白人認為日本人摧毀了美國汽車行業的工作。Euny Hong說,即使她不認同「亞裔」這個詞彙,但它仍會影響人們對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