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姜寧 左橙)近日,適逢京劇大師尚小雲誕辰120周年,為紀念前輩藝術大師對京劇藝術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弘揚尚派藝術,北京京劇院在長安大戲院開展紀念尚小雲大師誕辰120周年——尚派經典劇目系列展演活動。從11月11日起,相繼推出《漢明妃》《雙陽公主·問樵》《乾坤福壽鏡》等多部尚派經典劇目,11月15日將舉行《尚藝凌雲——京劇尚(小雲)派演唱會》。
圖為京劇大師尚小雲《昭君出塞》劇照。北京京劇院供圖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持力度,通過「非遺」保護與青年傳承,持續為京劇等傳統文化助力。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對他們傳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
「作為一名中國戲曲學院的畢業生,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我感到非常振奮。」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周美慧表示,「我們戲曲演員應該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發展京劇藝術。教學相長、德藝雙馨,在藝術上不斷精進,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砥礪從業初心。」
圖為京劇《漢明妃》演出現場劇照。中國青年網記者 左橙 攝
尚派藝術,由京劇大師尚小雲創立,嗓音清亮激越、旋律跌宕起伏、唱腔內涵豐富,表現形式上文武兼備,可聽、可看,觀賞性極佳。「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尚派的戲真的特別好看,前文後武,你既能聽到唱段,又能看到優美的身段和舞蹈,觀賞性特別得強。」周美慧介紹,「11日,由我擔綱主演的《漢明妃》是尚派的經典代表劇目,也是尚小雲先生少有的幾部留下視頻資料的戲劇作品。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日子裡,我能打頭陣向觀眾作匯報演出,可以說是壓力與動力並存,但更多的是一種使命感,希望能讓更多的觀眾了解並喜歡上尚派藝術。」
說起當代青年戲曲演員的擔當,周美慧坦言:「三分靠天賦,七分靠努力。對於戲曲演員來說,不能吃苦是很難能成事的。尤其京劇尚派更強調文武並重,這就要求演員有紮實的基本功。我上學的時候一直努力打基礎,先後學過青衣、花旦、刀馬旦,這也為我後來學習尚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覺得當代青年戲曲演員有著自己的擔當,那就是練好基本功,把京劇這門優秀的傳統藝術繼承發揚下去。」
圖為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周美慧(左)《漢明妃》劇照。中國青年網記者 左橙 攝
近年來,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和網際網路業態的持續更新,戲曲藝術在傳播上也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多樣的表現形式。許多青年戲曲人依託短視頻平臺,藉助直播、綜藝等手段,致力於戲曲文化的弘揚和傳播。「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嘗試在短視頻平臺做過戲曲直播。我覺著這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可以接觸到不少新的觀眾群體,其中就包括很多學生。戲曲演員也需要『破圈』,傳統文化需要讓更多人知道。但是,我也發現在某些平臺上,存在戲曲內容不專業卻被廣泛傳播的問題,這樣就容易誤導觀眾。所以特別希望專業戲曲演員能夠主動『破圈』,藉助新興技術普及戲曲知識,把京劇藝術更好地傳揚出去。」周美慧講道。
京劇是劇場的藝術,要求在舞臺上一次呈現,現場直觀的視覺衝擊、震撼的音響刺激,這些是在熒幕上感受不到的。戲曲藝術的長遠發展,既要順應時代潮流更應保留精華特色,戲曲人的「破圈」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周美慧坦言:「『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走進劇場觀看京劇演出,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喜歡上尚派藝術,希望所有戲曲人的付出都能被看到、被認可,希望京劇的盛世能再回來。」
圖為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周美慧《漢明妃》劇照。北京京劇院供圖
據悉,京劇《漢明妃》講述了王昭君去國離家、塞外和親的故事,全劇歌舞並重,歷來深受觀眾喜愛。《昭君出塞》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一折,尚小雲先生運用了「魁星點元」和「金雞獨立」兩個武生身段,並在趟馬、陷馬、臺步、亮相等身段上著力表現。他以載歌載舞的表演,創造了真實的意境,塑造了王昭君剛強、勇敢的性格,成功創造了這一出京劇尚派的經典保留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