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他,一生竟只留下了兩齣劇目影像……

2020-12-14 騰訊網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行名伶新劇奪魁評選,請讀者公開投票。20天內,讀者投出了14091張選票,尚小雲以新戲《摩登伽女》,得票總計6628票光榮入選,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三位旦角一同稱魁於藝壇。此後,「四大名旦」的稱謂逐漸傳開,並流芳至今。

▲ 尚小雲

尚小雲一生改編劇目18本、創作新劇35本,居四大名旦之首。尚小雲勇於改革,大膽創造革新。自從成名以後,更加獨闢蹊徑,不受傳統觀念約束,曾編演了許多別具風格的新戲。他排演的《摩登伽女》《相思寨》《北國佳人》這三個取材於外國及少數民族生活的新劇目,開創了京劇演繹外國故事的先河。

壹 · 尚派的藝術特色

▲ 尚小雲

尚小雲,原名尚德泉,字綺霞,1900年1月7日出生。7歲時因父親病故,家境困難,拜李春福為手把徒弟,習老生。9歲時入「三樂」京劇科班,初學武生,後改花臉。因他扮相俊美,嗓音暢朗,10歲時又改習青衣,並隨名師孫怡雲學藝,從而有了「小雲」的藝名。

1912年,12歲的尚小雲開始跟著三樂班在廣和樓公演,逐漸嶄露頭角。14歲時與74歲高齡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孫菊仙同臺演出《三娘教子》,轟動北京,並由此獲得「第一童伶」的稱號。

1916年,尚小雲出科,開始了搭班演戲的演藝生涯。他先後與龔雲甫、楊小樓、譚小培等人配戲,並在期間得到張芷全、李壽山、王瑤卿、陳德霖等京劇名宿的悉心指教。尚小雲汲取各家之所長,形成了自己「剛勁婀娜、文武並重」的藝術個性。

▲ 尚小雲

尚小雲在近60年的京劇實踐中融合了京劇青衣、花旦、刀馬旦等各自藝術特色,又吸收了武生行當的優長,整理出演了《玉堂春》、《雷峰塔》、《四郎探母》、《乾坤福壽鏡》等一批傳統劇目。他編演了多出亦文亦武的新戲,如《珍珠扇》、《峨眉劍》、《青城十九俠》、《漢明妃》等,極大豐富了京劇演出的劇目。

▲ 尚小雲在《雷峰塔》中飾演白娘子

尚小雲是一位極富創新的藝術家,他在舞臺上樹立了眾多栩栩如生的新女性人物,如情真義堅的《卓文君》、歌頌巾幗模範的《梁紅玉》。這些角色打破了以往京劇旦行(青衣)專門講究「貞女節烈」的道德評判標準,從「烈」之一端引發了「俠」、「義」、「剛」、「健」等內涵

尚小雲塑造的俠女烈婦和巾幗英雄的藝術形象,與他剛健挺拔的唱腔相融合,創造出了京劇前所未有的「文武花衫」的新行當,並由此形成了剛健挺拔、清新颯爽、歌舞並重的尚派藝術。

▲ 尚小雲

貳 · 尚派經典代表作

《漢明妃》

京劇《漢明妃》是尚派的經典劇目之一,由崑曲《出塞》發展而成。1935年,在劇作家還珠樓主李壽民的幫助下,尚小雲將此戲改編擴充後,取名《漢明妃》。

▲ 尚小雲在《漢明妃》中飾演王昭君

《漢明妃》講述的是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嫁於匈奴單于和親的故事。在《出塞》一折中,尚小雲大膽採用了「文戲武唱」的方法,載歌載舞,聲情並茂,同時還吸收了武生的身段動作,全劇充分反映了尚派飽滿、強烈、豪放的藝術風格。

尚小雲塑造的「口中曲子、盔上翎子、手裡馬鞭、身上鬥篷」的王昭君藝術形象,在觀眾中影響深遠。京劇《漢明妃》也成為尚派的傳世名作,至今仍代表著京劇旦角藝術的最高水平。

▲ 尚小雲在《漢明妃》中飾演王昭君

尚小雲幼年開蒙學的是老生,繼之學武生、花臉,最後才改旦角,學青衣、花衫和崑曲,這為他後來的武功和唱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出科後又與一代武生宗師楊小樓長期合作,深受他表演的影響。在《漢明妃·昭君出塞》一折中,他將楊派的「蓋步」、「顫步」、「趨步」、「搓步」 、「圓場」等技藝融合於旦角的武打表演之內,渲染了「佳人烈馬」的表演效果,由此形成獨特的尚派武打風格。

叄 · 尚派經典代表作

《乾坤福壽鏡》

《乾坤福壽鏡》原是清末四喜班珍藏秘本,是京劇表演藝術家王瑤卿的拿手戲。1919年,尚小雲在王瑤卿的傳授下排演此戲,其中《失子驚瘋》是劇中最精彩的一折。

尚小雲充分運用了一系列細膩的水袖功和眼神的變化,將劇中人精神失常的狀態,表現得恰如其分。胡氏的瘋步、水袖功、瘋呆的眼神,也成為尚小雲的經典獨創。

▲ 尚小雲在《失子驚瘋》中的表演

尚小雲大師一生只留下了兩齣劇目的影像資料,除了《昭君出塞》就是《失子驚瘋》,可見這齣戲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兩折戲是他經過幾十年藝術實踐錘鍊而成的藝術精品,在唱念表演、刻畫人物、表達感情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失子驚瘋》一折,尚小雲對人物心理變化的刻畫,更是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 京劇編劇、導演 貫湧分析尚小雲的水袖表演

肆 · 京劇教育家

尚小雲先生不僅在舞臺上為觀眾塑造了許多深入人心的女中豪傑和巾幗英雄形象,同時他還是一位為京劇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戲曲教育家,除了親自收徒213人外,尚小雲先生還傾其家財創辦了「榮春社」。12年時間裡,他為京劇培養藝術骨幹400餘人,可謂「桃李滿天下」,同時也留下了「毀家辦學」的梨園美談。

▲ 尚小雲之子尚長榮談父親的「毀家辦學」

尚派創始人尚小雲,舞臺上的他是鐵嗓鋼喉的烈女;舞臺下的他是仗義疏財,扶危濟困的義俠。他成名一世、教學半生,其崇高的藝術境界,高潔的人格魅力,給後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致敬詞

成名一世,教學半生

見證中國京劇鼎盛

鐵嗓鋼喉,文武並重

一襲青衣炫舞巔峰

舞臺上

婉轉顧盼,千嬌百媚

生活中

忠孝仗義,真心英雄

唱念間

高勁圓亮,一氣呵成

轉身時

大方灑脫,稜角分明

走過大江大海、大起大落

終成一代名伶

懂得兼收並蓄、剛柔並濟

笑對百味人生

致敬詞撰文:楊啟舫

本期節目致敬嘉賓

▲尚小雲之子尚長榮

▲一級編劇、戲曲評論家 張永和(左)

京劇編劇、導演 貫湧(右)

《漢明妃·昭君出塞》

演唱:周利(重慶京劇團青年演員,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乾坤福壽鏡·失子驚瘋》

演唱:尚惠敏(尚小雲的長孫女,第三代尚派傳人)

《雙陽公主》

演唱:查思娜(中國國家京劇院青年演員)

播出時間

8月15日 本周六18:00 CCTV4

《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

—— 「四大名旦」之尚小雲

想要搶先一覽本周的節目嗎?

周六 (8月15日) 中午12點

登陸央視頻客戶端

搜索並關注【中國文藝】觀看全網首發

這個八月,《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特別推出致敬「四大名旦」系列節目,一起追溯四位京劇大家,一起致敬那個京劇的巔峰時代。

【本期編輯:劉詩元】

來源:CCTV4《中國文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END

不見不散!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央視頻【CCTV4】帳號

相關焦點

  • 向經典致敬——京劇「四大名旦」!安排了
    卻同樣為發揚光大京劇旦角藝術而殫精竭慮留下了一大批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京劇經典劇目他們就是被稱為「四大名旦」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特別推出致敬「四大名旦」系列節目一起追溯四位京劇大家一起致敬那個京劇的巔峰時代四大名旦的藝術人生是中國戲曲藝術發展的縮影
  • 隨京劇名家史依弘細品四大名旦之美
    梅蘭芳先生是家喻戶曉的京劇大師。但你知道與他齊名的另外三位京劇名家嗎?本期的藝術微課堂邀請了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史依弘老師為大家一一介紹京劇中的四大名旦和他們流派的特點。
  • ...特別推出致敬「四大名旦」系列節目,一起追溯四位京劇大家,一起...
    他們的成長環境背景各有不同, 卻同樣為發揚光大京劇旦角藝術而殫精竭慮, 留下了一大批膾炙人口、 家喻戶曉的京劇經典劇目。
  • 京劇「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京劇名門能否延續?
    在當下戲曲市場急劇萎縮,戲曲文化式微的環境下更讓人不禁回憶京劇眾星閃耀的時代。京劇明星很多,其中「四大名旦」是最為著名的之一,隨著尚小雲先生在1976年在西安去世,「四大名旦」也完全走進了歷史。時至今日,「四大名旦」的後人都在何處?京劇名門仍在延續呢?
  • 《百年巨匠·京劇篇》央視首播
    該片主要聚焦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並稱為「四大名旦」的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百年巨匠·京劇篇》顧問尚長榮認為,「四大名旦」時期,劇目之繁多、劇目之新穎、劇目之多彩前所未有,無論是服飾、化妝、演唱還是表演,都達到了一個高峰。
  • 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隆重上演
    由張君秋先生所創張派於上世紀50年代後期初具規模,並於70年代基本定型,是繼四大名旦之後,旦行中最有影響、流播最廣的流派。張派唱腔雖定型較晚,卻是經近半個世紀的廣收博採、擷取精華,反覆凝鍊而成,其中汲取了梅蘭芳的「甜」、程硯秋的「婉」、尚小雲的「堅」、荀慧生的「綿」,合四家之長。
  • 走進中華戲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何人才能稱四大花旦?
    走進中華戲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何人才能稱四大花旦?中國戲曲分:「生、旦、淨、末、醜。」你知道為什麼他們是花旦,又為什麼能成為戲曲界四大花旦嗎?想了解其中的知識奧秘就點進來瞧瞧吧!梅蘭芳代表劇目:《貴妃醉酒》梅蘭芳先生是「四大名旦」之首、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戲曲演員,他的表演被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他所塑造的舞臺形象,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各種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將人物的個性和豐富的思想內涵,給觀眾以心靈的淨化和美的享受。在國外,梅蘭芳先生就是中國京劇的代名詞。
  • 《百年巨匠·京劇篇》今晚在CCTV-4黃金時段播出
    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一起並稱為「四大名旦」,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王瑤卿給四大名旦每人一個字的評價,直接反映各人特色。梅蘭芳—— 「樣」、尚小雲—— 「棒」、程硯秋—— 「唱」、荀慧生—— 「浪」。
  • 「荀風毓骨」京劇專場在津啟幕
    今年是京劇大師荀慧生先生誕辰120周年。昨晚,由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和北京戲曲藝術教育基金會主辦,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中國大戲院協辦的「荀風毓骨」京劇專場,在中國大戲院開啟首場演出。  荀慧生先生是京劇荀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此次演出之所以定名「荀風毓骨」,其中「荀風」即荀慧生大師的表演風格,「毓骨」則指由荀慧生弟子孫毓敏移植改編的創作劇目。
  • 京劇大師馬派藝術創始人馬連良的經典劇目《甘露寺》欣賞
    甘露寺 是京劇《龍鳳呈祥》中的一折,為馬派的經典劇目之一。故事說的是劉備按諸葛亮的安排,將計就計,到東吳招親,吳國太在甘露寺相親,將孫尚香許配劉備。劉備過江之後,吳國太設宴在甘露寺面相劉備,旁有孫權和賈化暗中作梗,幸得國老喬玄從中周旋,為劉備說好話,使得國太進孫尚香配與劉備。
  • 網紅不倒翁小姐姐結婚,大贏家卻是婆婆,秦腔四大名旦受關注
    咱們國家存在過的「四大名旦」其實不光是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其他版本四大名旦還有評劇四大名旦(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愛蓮君),越劇四大名旦(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姚水娟),話劇四大名旦(舒繡文、白楊、張瑞芳、秦怡),二人轉四大名旦(勾麗華、楊金華、閆淑萍、閆學晶) 此外還有其他並非是演藝界的四大名旦,比如農村題材作家界的四大名旦(孫犁、趙樹理、周立波、柳青),雜誌界四大名旦(《收穫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 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聊到京劇史,馬連良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  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 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柳萍、李梅、李娟、齊愛雲!
    由陝西電視臺發起,西北地區數十家核心媒體共同打造、鼎力推出的「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於2005年2月23日晚在西安市新城劇院誕生。寧夏銀川市秦腔劇團柳萍、陝西戲劇研究院李梅、李娟、西安市五一劇團齊愛雲榮膺中國秦腔「四大名旦」。
  • 新文網頭條:紀念尚小雲先生誕辰120周年 京劇《秦良玉》成功上演
    他7歲投身梨園,隨後用長達76年的人生譜寫了一段與京劇有關的傳奇。他就是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尚小雲紮根舞臺近六十年,在反覆的舞臺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
  • 京劇第一美人名不虛傳,法國人都感嘆她是天使
    京劇是以歷史故事為主要演出內容,出現於清乾隆後期,形成於道光鹹豐時期,發展到民國時期,湧現出了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孟小冬等諸多知名京劇演員,京劇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