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 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聊到京劇史,馬連良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

  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

  中國京劇傳承悠久。馬連良是「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現場。首都博物館供圖

  2021年是馬連良誕辰120周年。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開幕,向觀眾們展示了這位京劇大師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

  從內容上看,展覽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鬚生泰鬥,主要講述在歷史背景下,馬連良的人生軌跡;第二部分溫如劇藝,通過馬連良經典的代表劇目和精緻的戲曲服飾,表現他在藝術上達到的巔峰成就。

  第三部分菊壇流芳,以馬連良的交遊和授藝為線索,展現他在海內外的影響力,以及藝術傳承。在普及京劇知識之外,這場展覽也為觀眾提供了感受京劇藝術魅力的途徑。

  京劇大師的傳奇故事

  這場展覽吸引了不少戲迷的目光。馬連良的故事,也引起了許多參觀者的關注。

  1901年,馬連良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馬西園開有一家「門馬茶館」,經常有戲迷、票友在此唱戲。

  馬連良曾回憶,家裡因為開個茶館,像當時的金秀山、德珺如和劉鳴山等都在那兒走票,「所以我對唱戲從小就有癮。當時人家問我將來預備幹什麼,我就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明個兒唱戲去!」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現場圖片。首都博物館供圖

  也可以這樣說,在馬連良的心目中,從小就在盤算「唱戲」兩個字了。

  後來,家裡決定叫馬連良去學戲,那年他八歲。經歷一番磨鍊,1927年,26歲的馬連良首次獨立挑班春福社,名掛頭牌,積累了名氣和聲望。1930年,他創立了扶風社。

  開創「馬派」藝術

  大約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馬連良步入藝術生涯的輝煌時期,表演藝術日臻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他將京劇藝術不斷創新,並大膽進行變革,將「生」、「末」兩行的表演手段融為一體,形成了以唱念做相結合的新風格,開創了獨樹一幟的「馬派」藝術。

  以劇目來說,京劇《趙氏孤兒》是馬連良後二十年演劇生涯中的一出力作,至今這齣戲仍是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名劇。

  成名後,他也開始培養弟子、學生。在王和霖、王金璐的拜師會上,徐凌霄將馬連良的藝術總結為「融合眾家之長,發揮自己的優長」。

  在馬連良看來,教學亦是如此:學人不能死學,人各有體,能達到近似,再根據本身的特點發揮才好。

  後來,學生們得益於馬連良的言傳身教,大多成為「臺柱子」,也使馬派藝術得以薪火相傳。

  如今,許多年時光已過。有評價稱,馬連良的舞臺生涯貫穿了二十世紀京劇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他,也是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完)


相關焦點

  • 京劇前後「四大鬚生」為何包括七位老生名家
    文化北京 【戲曲大觀 | 京劇前後「四大鬚生」為何包括七位老生名家】「四大鬚生」是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 京劇大師馬派藝術創始人馬連良的經典劇目《甘露寺》欣賞
    甘露寺 是京劇《龍鳳呈祥》中的一折,為馬派的經典劇目之一。故事說的是劉備按諸葛亮的安排,將計就計,到東吳招親,吳國太在甘露寺相親,將孫尚香許配劉備。劉備過江之後,吳國太設宴在甘露寺面相劉備,旁有孫權和賈化暗中作梗,幸得國老喬玄從中周旋,為劉備說好話,使得國太進孫尚香配與劉備。
  • 馬連良:兩度捲入無妄之災,離世前充滿疑惑:我怎麼了?不明白!
    喜愛京劇的朋友可能知道,上世紀,京劇中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代表了當時京劇鬚生的最高水平。其中有一人,同時位列前後「四大鬚生」,被稱為京劇「四大鬚生」之首,他就是京劇泰鬥,「馬派」藝術創始人——馬連良先生。馬連良生於二十世紀初,六十五載的人生裡,經歷過近代中國最動蕩的年代,也見證了京劇輝煌的年月。
  • 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首博開展,舞臺戲服為何顏色依舊鮮亮?
    而在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都位居其中,成為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今天上午,「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開幕,110餘件(組)珍貴資料展現「馬派」藝術精華,講述京劇大師的藝術生涯。策展人張杰介紹,此次展覽以馬連良先生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為主線,共分為「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主題。
  • 國博首博連推戲曲展,蕭長華穿過的花褶子、馬連良寫下的手札
    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將於12月26日舉辦「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呈現中國戲曲學院70年辦學的教育成果;而首都博物館則於12月22日舉辦「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呈現「國粹」京劇的代表人物馬連良的舞臺人生。
  • 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赤壁火為江水生色增光|首都博物館馬連良...
    之前看過一本《我的祖父馬連良》,書中用九個篇章詳述了馬連良先生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及坎坷的生活歷程。這次在首博的展覽從今天起持續到2021年5月23日。共分成了三大主題部分:鬚生泰鬥、溫如劇藝和菊壇流芳。展品種類豐富,從珍貴文獻到京劇文物,還有大量的圖片、文字及影像資料,充分再現了馬派藝術之精華。
  • 馬連良:妻子多年不育,他不納妾收養一子,後來妻子連生七個孩子
    對於很多人而言,愛情只是一味調料,沒有也沒什麼關係,但是沒有愛情的人生雖然能有意義,卻好像少了幾分遺憾。只不過太過多情似乎也是一種毛病,民國的很多才子們都有這個特性,但是有一個叫做馬連良的人卻截然不同。
  • 當今梨園界的坤生大佬———「小冬皇」瑜老闆的戲如人生
    之前我的文章裡寫過「四大名旦」的流派,「梅尚程荀」他們都是「乾旦」,也就是男旦,乾和坤在京劇裡分別指代男和女。一般男旦現在都很稀少了,梅派的胡文閣還有他的徒弟巴特爾,尚派目前有牟元笛,程派有楊磊和遲小秋老師的弟子姚億垚,荀派的宋長榮老先生和徒弟朱俊好。
  • 「戲曲大觀」「四大鬚生」之高慶奎 了不起的「三不爭」
    >如果他確有潛力,也善於學習博採眾長,執著進取總會為自己打開成功之路京劇高派藝術創始人高慶奎>就走過了這樣一條曲折但富有成效的從藝歷程高慶奎(1890-1942),原名振山(鎮山),號子君,京劇「四大鬚生」之一。
  • 「復聖軒藝術大講堂」段昭南戲畫百出京劇畫集《空城計》
    《說戲》段昭南戲畫百出京劇畫集劇目之一,京劇《空城計》。以前,聽到劇目《空城計》就會聯想起「馬連良」,因為是廣播電臺裡唱出來的,就會覺得這是「唯一」的名劇京劇傳統劇目,取《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該劇目在劇情上通常前接《失街亭》,後接《斬馬謖》,合成《失空斬》。
  • 向經典致敬——京劇「四大名旦」!安排了
    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四大流派的創始人各自鮮明的藝術風格改變了京劇舞臺上「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開創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他們的成長環境背景各有不同卻同樣為發揚光大京劇旦角藝術而殫精竭慮留下了一大批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京劇經典劇目他們就是被稱為「四大名旦」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
  • 隨京劇名家史依弘細品四大名旦之美
    梅蘭芳先生是家喻戶曉的京劇大師。但你知道與他齊名的另外三位京劇名家嗎?本期的藝術微課堂邀請了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史依弘老師為大家一一介紹京劇中的四大名旦和他們流派的特點。
  • ...特別推出致敬「四大名旦」系列節目,一起追溯四位京劇大家,一起...
    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四大流派的創始人 各自鮮明的藝術風格 改變了京劇舞臺上 「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 開創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
  • 京劇裡的夢境 - 新華社客戶端
    查找現存600多出京劇劇目,發現夢境劇目達到10出左右。更為神奇的是,夢境還有被動的,即別人「託夢」「託兆」過來。在清逸居士編劇的《林四娘》裡,劇中有個青州隱士的名字就叫林兆夢。京劇裡最為著名的,夢到自己的有兩齣戲。
  • 87年前《新民報》採訪京劇大師馬連良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原文刊登:戲曲曲藝兩門抱  )
  • 京劇三國《甘露寺》,錯了一個字,就銷毀唱片,歷史要嚴謹
    馬連良,現代京劇大師,馬派創始人,與麒派周信芳稱為「南麒北馬」,是與梅蘭芳齊名的大師。藝術成就毋庸置疑,但更令人稱讚的是他對於藝術的嚴謹追求以及對於後輩的提攜。京劇大師馬連良在這裡就說一下與藝術的嚴謹追求有關的一件事情。1930年,馬連良大師的三國《甘露寺》唱片發行,講的是劉備招親的故事。
  • 京劇真的聽不懂嗎?
    流行音樂才二三十年左右它講究的是新,需要不停的出新的歌詞和譜曲才會有人聽,老歌曲即使有人現在還聽也就那麼些個,多數的歌曲也就頂多聽幾個月,過後就沒人聽了而京劇就不同了,京劇有二百餘年歷史,除了少數的新編京劇,現在常聽的唱段基本還都是老唱段,京劇有流派之分,流派創始人的藝術水準是相當的高。是京劇屆的一座座高峰。相同的流派五六十年前的唱腔和唱詞基本上變化不大。
  • 京劇「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京劇名門能否延續?
    在當下戲曲市場急劇萎縮,戲曲文化式微的環境下更讓人不禁回憶京劇眾星閃耀的時代。京劇明星很多,其中「四大名旦」是最為著名的之一,隨著尚小雲先生在1976年在西安去世,「四大名旦」也完全走進了歷史。時至今日,「四大名旦」的後人都在何處?京劇名門仍在延續呢?
  • 那些年在天津栽跟頭的京劇大師
    天津,大家都熟悉我們稱之為"曲藝之鄉",有一句話說的好"北京學藝,天津走紅,上海賺包銀"。早年間天津幾乎人人都會兩句京劇,抖兩個包袱。就京劇而言許多京劇表演者對在天津演出都特別認真,因為臺下的觀眾都特別認真並且特別懂戲。正是這種原因許多京劇大師在天津出過錯栽跟頭。
  • 我校師生京劇專場演出開演,推動梅派藝術與京劇在高校生根發芽
    該劇是京劇的優秀傳統劇目,但是梅派路子的該劇已有30多年絕響於京劇舞臺。此次演出的劇本是由我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京昆)指導教師、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李健博士整理出的演出本。上海京劇院年過八旬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入室弟子張南雲先生,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及周信芳先生的入室弟子、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先生擔任復排導演和藝術指導。演出當天,現場氣氛異常熱烈,現場觀摩者中不少是高校學生與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