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師生京劇專場演出開演,推動梅派藝術與京劇在高校生根發芽

2020-12-27 同濟大學新聞網

我校師生京劇專場演出開演,推動梅派藝術與京劇在高校生根發芽

來源:宣傳部   時間:2020-12-20  瀏覽:

「梅韻玖傳」同濟大學師生京劇專場系列演出之頭二本《太真外傳》12月18日下午在上海京劇院周信芳戲劇空間開演。《太真外傳》由我校與上海京劇院合作復排,由我校大學生京劇社師生演出。

該劇是京劇的優秀傳統劇目,但是梅派路子的該劇已有30多年絕響於京劇舞臺。此次演出的劇本是由我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京昆)指導教師、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李健博士整理出的演出本。上海京劇院年過八旬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入室弟子張南雲先生,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及周信芳先生的入室弟子、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先生擔任復排導演和藝術指導。

演出當天,現場氣氛異常熱烈,現場觀摩者中不少是高校學生與年輕人。學校京劇社學生和《京劇賞析》公選課學員們帶來自己的社團活動和課程學習成果,郭躍、喬語、劉笑天、安文韜、蒙煉、艾力·薩迪克、丁汐昂、武道宇、江澄忻等學生上演了老生流水合唱《三家店》選段,丁汐昂帶來京劇清唱《讓徐州》選段,蔡筱君、鄧靈瀚、黃子琪的彩唱梅派經典劇目《貴妃醉酒》選段獲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喝彩,呈現了多年來我校聯合專業院團傳承傳播京劇藝術的育人成效。李健主演的《太真外傳》讓觀眾們感受到了這齣梅派劇目獨特而神奇的魅力。

《太真外傳》故事見唐朝白居易《長恨歌》,由梅蘭芳、齊如山等於1925年至1926年根據《長生殿》傳奇改編為京劇,描寫了天寶年間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原為四本,共十餘折,分四天演完,蔚為大觀。該劇目無論唱腔設計、音樂、舞蹈、服裝、舞臺美術,均為梅(蘭芳)派京劇之集大成者。因篇幅過於宏偉,梅蘭芳先生中年後便不再演出。上世紀八十年代,梅蘭芳先生哲嗣梅葆玖先生復排了其中《沉香亭》《長生殿》《仙會》等部分場次,梅門弟子魏海敏、李勝素也截取其中重要場次,將全劇濃縮為一臺演出。但其中「力士選妃」「西閣妒蘋」「深宮憂國」等場次業已失傳。李健整理出全部《太真外傳》劇本,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希望對繼承和發揚梅派京劇藝術,略盡綿薄之力。

我校歷來重視戲曲藝術教育,在國內高校中較早引入了戲曲藝術教育。我校崑曲研習社成立於1987年,京劇社成立於1997年。2005年,上海市教委在我校設立上海高校中唯一的戲曲類實踐基地——「上海大學生戲曲藝術實踐基地」,京劇社和崑曲研習社是該基地下的傳統文化類社團。我校與上海京劇院、上海崑曲團等專業院團密切合作,將基地建設成為面向青年學子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普及傳統戲曲的重要平臺。在歷屆全國高校京劇演唱比賽中,我校連續多年獲特等獎、「優秀組織獎」等榮譽,京劇社團獲評「優秀大學生京劇社團」。2018年,我校獲批教育部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京昆)傳承基地。(文/顧旭峰    圖/週遊   視頻/武毅翔)

 

 

相關焦點

  • 京劇盛會連演三天!2020福田區第三屆京劇藝術節啟幕
    從首屆的《名家名段演唱會》《太真外傳》《西安事變》《智取威虎山》,到第二屆的《「明月照福田」京劇名家演唱會》《紅鬃烈馬》《龍鳳呈祥》《鳳還巢》,福田區京劇藝術節已為深圳呈獻超8場經典京劇演出,惠及上萬觀眾。
  • 星期五劇場精彩繼續,京劇折子戲專場演出來啦!
    星期五劇場精彩繼續,京劇折子戲專場演出來啦!「國粹藝術恆流傳,唱響古今展乾坤」12月4日,由煙臺市京劇院與煙臺芝罘京劇研究會聯合演出的「京劇折子戲專場」將登陸星期五劇場
  • 「荀風毓骨」京劇專場在津啟幕
    今年是京劇大師荀慧生先生誕辰120周年。昨晚,由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和北京戲曲藝術教育基金會主辦,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中國大戲院協辦的「荀風毓骨」京劇專場,在中國大戲院開啟首場演出。  荀慧生先生是京劇荀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此次演出之所以定名「荀風毓骨」,其中「荀風」即荀慧生大師的表演風格,「毓骨」則指由荀慧生弟子孫毓敏移植改編的創作劇目。
  • 舞臺新星 | 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單瑩
    2019年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推動下 ,市文化和旅遊局、
  • 京劇大師梅葆玖病逝享年82歲 玖爺謝幕但留梅香在人間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記得,一次兩人在老吉祥戲院演《鳳還巢》,末尾最精彩的「洞房」一場戲,葉少蘭正在前面表演,忽聽到身後的紅帳子掉下來了。也就是還沒輪到梅葆玖表演,就把在帳子後面等候的他亮出來了,把最出彩的一場戲給搞砸了。演出結束後,負責舞臺和道具的工作人員非常愧疚,準備好要聽梅先生發一次大脾氣。可梅先生只是很和善地說:「有了這次,下次就不會再發生了。」
  • 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隆重上演
    由北京京劇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暨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將於9月29日晚19:30在長安大戲院隆重上演。專場演出將通過現代傳媒科技手段實現張君秋先生與王蓉蓉、劉海苑兩位親傳弟子共同演唱毛主席詩詞《憶秦娥·婁山關》。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翟墨、方旭及優秀青年演員裘識也將在專場中演出折子戲片段《三關宴》《斷密澗》。 由張君秋先生所創張派於上世紀50年代後期初具規模,並於70年代基本定型,是繼四大名旦之後,旦行中最有影響、流播最廣的流派。
  • 京劇名家齊聚國家大劇院 「華彩秋韻」線上系列首推戲曲演出
    8月15日,青年古箏演奏家尚靖雅與京劇名家方旭、胡文閣、遲小秋、李宏圖、史依弘、譚孝曾、李勝素、于魁智先後粉墨登場,為觀眾帶來一臺經典名段集萃的京劇盛宴。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快手與多家網絡平臺線上播出,截止到16日10時,近3000萬觀眾在線觀看了本場演出。  「終於等到你,線上國粹集。」「頂流名家薈萃,小板凳先坐好,佔個位置靜候開場。」
  • 96歲「鼓王」王玉璞,曾為京劇「玩命」
    「我和各大京劇流派、各路名角都合作過,但與梅派的緣分特別深。除了梅葆玖外,我為顧正秋、白玉薇、李勝素等梅派演員都打過鼓。」王玉璞告訴記者,「不懂梅派的人,可能會覺得梅派藝術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它內在的東西很深。」不當演員,就學「場面」王玉璞在上海生活了70餘年,但一開口依舊是地道的北方話。他出生於遼寧丹東的一個梨園世家,父親是京劇演員。
  • 京劇界第一美人是她?國粹京劇,真正的中國美!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國粹是京劇,在歷史長河中京劇也是傳承的非常之久的藝術形式,這中間也湧現了很多人才,比如大家熟知的梅蘭芳、楊小樓等,也產生了很多派別。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是近代被大家稱之為第一美人的李勝素,李勝素老師也是國家京劇某團的團長,而且是國家一級演員,成名之前更是師承數位京劇名家,當中就有梅派大師梅葆玖,梅葆玖老師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了,其是梅派的傳承人和推廣者,當然這也是因為梅葆玖的父親是梅蘭芳。那麼身為梅派青衣的李勝素為什麼會被大家稱之為第一美人呢?
  • 京劇電影第二輪專場放映 李維康:每天生活在戲裡
    《龍鳳呈祥》《狀元媒》兩部優秀京劇電影,五一期間火熱上映,受京劇界、電影界及觀眾一致好評,戲迷票友大讚這兩部作品是京劇藝術與電影藝術的絕妙融合。戲迷票友大讚這兩部作品是京劇藝術與電影藝術的絕妙融合,對於本次京劇電影所表達的傳承與公益精神表示強烈支持,並呼籲大家能夠去電影院支持京劇電影。專訪《龍鳳呈祥》主演李維康:籌拍兩年幾乎每天生活在戲裡《龍鳳呈祥》是一出百年久演不衰的經典劇目,經幾代藝術家千錘百鍊、至今仍為觀眾所喜愛,怎樣才能將這齣戲更好地傳承下去呢?
  • 周恩來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金玉之交
    那時,梅蘭芳懷著剛剛迎來解放的喜悅,乘火車從上海來到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他見到了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周恩來對梅蘭芳說:「30年前,南開校慶,我們排演了話劇《一元錢》,北京文藝界曾邀請我們來京演出。」梅蘭芳說:「我想起來了,您在《一元錢》裡演一個女子。演過之後,好像我們還開了座談會。」周恩來笑著說:「對,雖然那是青年時代的事,但我們可以說是同行。」
  • 京劇名角史依弘「直播」有驚喜,5月將登臺演繹經典唱段「梨花頌」
    連續幾年「五一」勞動節,京劇名角史依弘都堪稱名副其實的「勞模」,都會在五一期間上演令戲迷驚喜萬分的精彩大戲。今年,為了紀念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在上海首演鎖麟囊80周年,史依弘原本要在上海大劇院連演兩場《鎖麟囊》,然而由於疫情原因,演出不得不取消了。
  • 京劇「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京劇名門能否延續?
    在當下戲曲市場急劇萎縮,戲曲文化式微的環境下更讓人不禁回憶京劇眾星閃耀的時代。京劇明星很多,其中「四大名旦」是最為著名的之一,隨著尚小雲先生在1976年在西安去世,「四大名旦」也完全走進了歷史。時至今日,「四大名旦」的後人都在何處?京劇名門仍在延續呢?
  • 《穆桂英掛帥》從豫劇到京劇:移植照樣出經典
    九十九歲高齡的豫劇大師馬金鳳,近日亮相央視戲曲頻道《角兒來了》欄目,與京劇、豫劇、秦腔、河北梆子等劇種眾多到場名家,共唱其代表作《穆桂英掛帥》,並再次重溫了其與梅蘭芳大師以這部戲為紐帶結下的師生緣,感動了全國無數戲迷。
  • 理性分析:京劇名家杜近芳,是不是梅蘭芳和孟小冬的女兒?
    論起京劇之大家,非梅蘭芳和他的《貴妃醉酒》莫屬。梅蘭芳是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在他50多年的舞臺生涯裡,他發展和提高了京劇中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梅派」。
  • 向經典致敬——京劇「四大名旦」!安排了
    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他們是中國20世紀20年代在京劇舞臺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大家共同創造了京劇舞臺爭奇鬥豔《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特別推出致敬「四大名旦」系列節目一起追溯四位京劇大家一起致敬那個京劇的巔峰時代四大名旦的藝術人生是中國戲曲藝術發展的縮影
  •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傾情演繹《龍鳳呈祥》唱響蘇州
    8月29日晚上,作為第二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名團名劇名家展演劇目,京劇《龍鳳呈祥》在蘇州保利大劇院精彩上演。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帶領張靜、杜喆、王越、江其虎、胡濱、馬翔飛、陳國森等國家一級演員,為戲迷送來一場「吉祥」大戲。
  • 傳統劇《四郎探母》高潮迭起 省京劇院線下首場演出受關注
    22日下午,黑龍江省京劇院劇場重新熱鬧起來,「藝彩重現」惠民演出季迎來首個京劇專場,演員們粉墨登場,用傳統名劇《四郎探母》為龍江戲迷們帶來了一場國粹藝術的視聽盛宴,現場觀眾和臺前幕後的演職人員,為這無比珍貴的久別重逢激動不已,演出不僅吸引了大批戲迷票友,更為可喜的是八零後九零後觀眾明顯增加
  • 吐故納新、包容並蓄:國產動畫《京劇貓》裡推陳出新的京劇文化
    徽班在明清之際的花雅之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也是當時民間戲曲演出最重要的團體組織。雖然這時的徽班演的主流是崑曲劇目,但足跡早已遍及天下,並從外將學員帶回。而明末清初又是徽班紛起、走出皖境的時期,在江、浙、粵、閩等南方各省,都有徽班的流動演出,促進了徽班在南方城市的影響力。
  • 當大美京劇遇上連環畫,看經典藝術如何對話與傳承
    一百〇八上苑美術館外景據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顧偉介紹,春天院子剛開放的時候,梅派大青衣、京劇藝術家史依弘便來參觀,得知她和她的父親喜歡連環畫,就送了一套《中國戲曲連環畫當晚,史依弘就發來反饋說,書中涉及的30部經典戲曲,至少有一半自己演過。由此萌生了策劃相關展覽的想法。在具體梳理過程中,一點點將連環畫作品和史依弘的演出劇目照篩選後勾連構成了展覽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