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掛帥》從豫劇到京劇:移植照樣出經典

2020-11-21 騰訊網

九十九歲高齡的豫劇大師馬金鳳,近日亮相央視戲曲頻道《角兒來了》欄目,與京劇、豫劇、秦腔、河北梆子等劇種眾多到場名家,共唱其代表作《穆桂英掛帥》,並再次重溫了其與梅蘭芳大師以這部戲為紐帶結下的師生緣,感動了全國無數戲迷。

特別有意思的是,梅蘭芳大師當年看過《穆桂英掛帥》後,不但收馬金鳳為徒,而且於1959年將這部戲從豫劇移植到京劇,從而使京劇《穆桂英掛帥》成為他晚年的代表作,而且這部戲也成了梅派六十年來一直盛演不衰的代表劇目。這段梨園佳話證明,不同劇種之間劇目移植照樣可以出經典,關鍵是怎麼移植的問題。

眾所周知,劇目生產是傳統戲曲藝術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對於一個劇種來說,劇目創作不外乎三條途徑,一是原創新戲,二是從其他劇種移植,三是整理傳統戲。其中原創無疑是一個劇種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但原創之難也是世所公認,因為一部新作從策劃、選題、編劇、立項、組班到搬上舞臺,正常情況下沒有個三五年的打磨修改,很難出好戲,這種生產速度肯定無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藝術需求。相比之下,從別的劇種一些已在舞臺上取得成功的作品移植,就不失為一條補新鮮血液的捷徑。當然,這種移植不能是簡單的照搬和複製,必須根據本劇種的特色在劇情、場次、唱詞、音樂及表演風格上內化,方有可能使移植劇目變成本劇種的經典之作。

梅蘭芳大師將《穆桂英掛帥》從豫劇移植成京劇的過程堪稱是教科書級的移植。但從豫劇到京劇的跨越難度也相當大,何況梅大師志在將把這部戲打造成京劇經典。

《穆桂英掛帥》的基本劇情是:西夏侵宋,朝中比武選帥,楊文廣刀劈王倫奪魁。經寇準保薦,宋皇請穆桂英掛帥。年過半百的穆桂英因朝廷冷落本已心寒,經佘太君勸勉,慨然接印,整肅軍紀出徵保國。

當時梅蘭芳大師曾演過青年穆桂英的戲——《穆柯寨》和《槍挑穆天王》,所以對穆桂英這個角色並不陌生,但老年穆桂英的戲他還沒演過,而且穆桂英五十多歲又掛帥出徵的戲在京劇中也是空白。為了在1959年給建國十周年獻禮,當時65歲的梅蘭芳覺得這個年齡更適合排演這齣體現老年穆桂英愛國思想的戲。

主創團隊首先對劇本故事進行了一番外科手術:原豫劇本只有五場戲——《鄉居》、《進京》、《比武》、《接印》、《發兵》。京劇本則在《鄉居》的前面加了一場《報警》,又在《接印》後面加了一場《述舊》,另外還加一個眾將馳赴大營的過場戲--《聽點》。這樣,京劇本就成為八場戲。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難題也出現了。因為劇中穆桂英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從一個飽經憂患、退隱閒居的家庭婦女,一變而為統率三軍的大元帥,思想上有一個由消極轉到積極的過程。梅蘭芳認為,從她半百年齡和抑鬱心情來講,在未掛帥以前,應該先以青衣姿態出現,掛帥之後由以刀馬旦形象立於舞臺,同一齣戲不同行當的角色,梅蘭芳還是初次嘗試。

尤其是最精彩的「捧印」一場,戰鼓咚咚、人歡馬叫中,穆桂英的報國之心、愛國之意被充分激發出來,並且不可遏止、氣衝霄漢,這些內心變化如何通過京劇的唱念坐打恰當地表現出來,對於當時已到65歲的老人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梅大師以他堅實的基本功和多年舞臺實踐,不但研究出一套既優美又威武的舞蹈動作,又配合一段淋漓盡致的西皮快板和散板,終於將穆桂英這一巾幗英雄形象內外統一地鮮明有力地立在舞臺上。

在此要重點提及「捧印」一場這段豪邁氣十足的核心唱段,它經過梅大師的反覆雕琢,而成為了六十年來各種京劇晚會上必然演出的精彩節目,被萬眾傳唱,且聽:「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喚起我破天門壯志凌雲。想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敵血飛濺石榴裙。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屬於他人!番王小丑何足論,一劍能擋百萬兵。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叫侍兒快與我把戎裝端整,抱帥印到校場指揮三軍。」

花開兩朵,各有神韻。這一核心唱段與豫劇《穆桂英掛帥》中的核心唱段「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一段,曾被梅蘭芳大師的兒子梅葆玖大師與馬金鳳大師兩位師姐弟拿來同臺演出,讓京劇豫劇雙下鍋的梨園佳話天下流傳。可以說,梅蘭芳大師對豫劇《穆桂英掛帥》的移植,不但讓京劇又多了一部經典,也為各劇種之間的移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三百六十多個地方劇種,已發掘出數萬個傳統劇目,加上這些年來的新創劇目,為各劇種之間的相互移植提供了一筆豐富的寶藏。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因地制宜、因劇制宜的問題。正如梅蘭芳大師所說,「各劇種的風格不一樣,移植的時候,不要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面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黃體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穆桂英掛帥》用英文來表達是如何的呢?
    上期我們講到了前三大中國戲曲劇種京劇、越劇、黃梅戲的相關英語表達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評劇、豫劇的相關英語表達吧!豫劇「或」河南高調「,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享有全國知名度。它以其技能要求苛刻的旋律,流暢的曲調,強烈的節奏和利用口語集約利用而聞名。它簡單樸素表演以及其濃鬱的鄉土氣息,總是激起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在豫劇劇目中有600多個傳統劇目。著名演員有常香玉、陳素貞、崔蘭田、高傑、魏源和馬琳。
  • 河南豫劇將登上「國家名片」,《豫劇》特種郵票明年11月將面市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周蘭11月27日,記者從河南省郵政分公司了解到,《豫劇》特種郵票正式列入2021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將於2021年11月20日面市。11月26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有關部門全面啟動了《豫劇》郵票的編輯、設計,並赴河南專門開展廣泛的調研論證工作。豫劇是中國五大戲劇(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評劇)之一,其中京劇已發行了生、旦、淨、醜四大角色和京劇臉譜郵票,黃梅戲於2014年發行,我省的豫劇將成為中國五大戲劇中第三個登上「國家名片」的劇種。
  • 咱河南豫劇要上郵票了!預計2021年11月20日面市
    製圖/單莉偉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逯彥萃 通訊員 郭豔咱河南豫劇要上郵票了!11月28日,記者從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河南省分公司獲悉,中國郵政集團已經把《豫劇》特種郵票正式列入2021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預計2021年11月20日面市。日前,該集團有關部門已全面啟動了《豫劇》特種郵票的編輯、設計工作,並專門赴河南進行調研論證。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評劇)之一。
  • 藝術探索——著名畫家陳新立京劇人物系列作品賞析
    抓住竹不放,風竹、晴竹、雨竹、露竹,煙、雲、雪、月,種種竹子心追手摹,將所畫的竹子吃到肚子,印在腦子,最後達到怎麼畫怎麼有(畫其形、出其神)的狀態之後,再去畫蘭、或其他對象。這樣一個一個的積澱、掌握,便會晤其三昧,不離其形,得其神髓。孫老的成功經驗就是中國繪畫的規皋,依此去釐訂賞析陳新立幾十年的過往,證實了他繪畫歷程成功之必然。
  • 楊家女將那麼多,為什麼偏偏選擇穆桂英掛帥?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同樣穆桂英的武力也在楊宗保之上,本身楊宗保的武功就非常高強了,而穆桂英壓他一頭。他們兩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的丈夫更高一些,如果拿穆桂英和佘賽花相比,穆桂英的戰術會更勝一籌。自從楊家軍破了天門陣保住了宋王以後就剩下了六個人,總的來看楊家損失慘重。因為佘太君因宋王昏庸無道,就帶領自己的子孫們一同離開了他的管制。
  • 豫劇《寶蓮燈》王瑞琴演唱
    豫劇《寶蓮燈》 兒親娘她本是三聖母 選段 演唱者:王瑞琴 唱詞: 兒親娘她本是三聖母
  • 儀態萬千的楊貴妃、巾幗英雄穆桂英……,都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
    晨報記者 楊青霞「《霸王別姬》裡的虞姬、《穆桂英掛帥》中的穆桂英、《大登殿》王寶釵、《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對於自己在戲曲中曾演過的角色,唇紅齒白、長相俊俏的蔡筱君,向記者娓娓道來。蔡筱君是同濟大學表演系大四的學生,也是學校京劇社社長。
  • 豫劇經典《花木蘭》昨晚驚豔合肥
    中安在線訊 據江淮晨報報導,6月12日晚,「文化有禮、全民暢享」——第二季合肥市高雅藝術文化惠民活動之豫劇《花木蘭》在合肥大劇院舉行。「戰地黃花分外香」的經典藝術讓合肥觀眾感受到巾幗英雄保家衛國展風採的別樣情懷。
  • 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抗遼 到底是真實歷史事件還是小說虛構?
    後來,隨著電視劇《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戰洪州》等的熱播,穆桂英這個名字,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可以說是巾幗英雄的代名詞。穆桂英的故事隨著楊家將的廣泛流傳而家喻戶曉,於是,人們對於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性也深信不疑。那麼,穆桂英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還是說關於她的故事都是子虛烏有?
  • 96歲「鼓王」王玉璞,曾為京劇「玩命」
    王玉璞身著西裝,繫著紅領帶,為京劇演員史依弘奏響了《穆桂英掛帥》中「捧印」一折的鼓點。儘管那日的演出沒有帶上身段,但王玉璞依然按照正式舞臺演出的版本打了經典的「九錘半」,用跳躍感極強的切分節奏展現穆桂英思想轉變的複雜過程。這輩子打過多少回《穆桂英掛帥》,王玉璞早就數不清了,但20年前與梅葆玖的合作,他至今難忘。
  • 向經典致敬——京劇「四大名旦」!安排了
    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他們是中國20世紀20年代在京劇舞臺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大家共同創造了京劇舞臺爭奇鬥豔卻同樣為發揚光大京劇旦角藝術而殫精竭慮留下了一大批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京劇經典劇目他們就是被稱為「四大名旦」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
  • 京劇界第一美人是她?國粹京劇,真正的中國美!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國粹是京劇,在歷史長河中京劇也是傳承的非常之久的藝術形式,這中間也湧現了很多人才,比如大家熟知的梅蘭芳、楊小樓等,也產生了很多派別。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是近代被大家稱之為第一美人的李勝素,李勝素老師也是國家京劇某團的團長,而且是國家一級演員,成名之前更是師承數位京劇名家,當中就有梅派大師梅葆玖,梅葆玖老師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了,其是梅派的傳承人和推廣者,當然這也是因為梅葆玖的父親是梅蘭芳。那麼身為梅派青衣的李勝素為什麼會被大家稱之為第一美人呢?
  • 沒有楊門女將,也沒有穆桂英掛帥
    男人們戰死了後,楊家的女將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繼續效忠大宋。主人們戰死後,婢女楊排風等人也要上戰場殺敵。楊家的故事,令人動容。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楊家將並沒有這麼悲慘的結局,很多人物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說,楊家將被編纂的面目全非。
  • 林州八小、豫劇二團攜手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林州八小、豫劇二團攜手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軍萬馬」。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一種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產。12月14日,林州市豫劇二團的演員們走進八小,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戲曲盛宴。萬一具備,只欠東風。豫劇二團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緊張有序的準備,幾分鐘的時間,一個流動的舞臺便矗立在操場上。熱情洋溢,高度引領。
  • 中國傳統文化,豫劇文化,藝術流派
    群芳譜如果對照藝術史上的流派的性質和內涵,顯然,豫劇界某些以藝術家個人的名字為標誌的「流派」,還沒能形成藝術群體,也沒能構成集體的藝術風貌,雖然她(他)們都有不少崇拜者和追隨者,但他們的弟子和追隨者們都沒能真正學到這些藝術家們的藝術精髓
  • 「福田區第三屆京劇藝術節」,于魁智、李勝素與你不見...
    12月21日至23日 《八仙過海》《現代經典 傳統名段演唱會》 經典京劇《斷橋》《失街亭 空城計 斬馬謖》 經典京劇《楊門女將》 將陸續在福田上演 歡迎一起走進福田
  • 周恩來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金玉之交
    周恩來與梅蘭芳等京劇演員親切交談一、周恩來任命梅蘭芳為戲曲研究院院長梅蘭芳第一次見到周恩來,是在1919年。當時,周恩來還是天津南開中學的學生,一名業餘話劇演員,一次到北京演出,梅蘭芳曾去看過。當然啦,愛國的藝術家,現在到日本演出,送戲上門,可能有點想不通。要知道,當初侵略中國的是日本一小撮法西斯反動軍閥,這些人,大部分已經得到應有的懲罰。我們中國訪日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旅行演出,是唱給日本人民聽,日本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都是戰爭中受害的,我們要對他們表示同情,他們一定也歡迎我們。請你把心裡扣子解開,愉快地帶隊前往,希望你們凱旋而歸。」周恩來的一番話,使梅蘭芳豁然開朗,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 資料:豫劇《花木蘭》簡介
    導 演:劉國權 張辛實  主 演:常香玉 趙義庭 吳碧波 馬天德 湯蘭香  上 映:1956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戲曲片  語言:國語  ISRC碼: CN-A07-03-0063-0/V.J9  出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佘太君只活到76歲,穆桂英其實並不存在
    我國歷史上出了許多的忠義之士,這也是我國民族精神和民族魂凝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提起烈士,我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楊家將,他們的故事代代流傳,因為實在是太深刻,太讓人難忘了,滿門忠烈,尤其時那句「七子去,一子回」。
  • 舞臺新星 | 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單瑩
    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推動下 ,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聯 、北方演藝集團聯合舉辦了首屆天津市「舞臺新星」青年優秀人才評選活動此次我們推出「舞臺新星」系列報導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戲曲學院首屆「中國京劇流派班」梅派學員。中國戲曲學院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研究生。出生梨園世家,祖父單貴良著名鼓師,父親單佑安天津京劇院老生演員。02著名梅派京胡演奏家姜鳳山先生入室親傳弟子,深得梅派演唱之精髓。多年來得到梅葆玖先生悉心指導,研究生班期間又得李玉芙導師悉心傳授梅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