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梯房即將變身電梯房——家門口加裝電梯的施工噪聲,在芙蓉區定王臺街道黃泥街社區鴻運花苑小區3棟2單元的不少居民聽來,有時倒像是一場幸福交響樂的前奏。
一公裡開外的瀏正街社區水月林公寓,1棟3單元居民們奔走相告:電梯公司的選定工作順利推進,現場勘驗的實質性階段近在眼前。
……
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幾乎是老年人的「剛需」。解決起來,並非一樁易事。
高樓層業主積極響應,個別低樓層業主「習慣性反對」。
費用如何分攤?採光受影響怎麼辦?
……
疑慮要一個一個地解,難題要一道一道地答。
芙蓉區定王臺街道的小區黨員們積極化身政策宣講員、協調會議組織員、難點問題攻堅戰鬥員。
有街道社區動員指導,又有了他們的協調、黏合,原本持反對意見的業主,最終打消了疑慮。同時,他們還將電梯規劃設計、申請許可、方案初審、施工監理等諸多工作經驗,交流分享給了其他小區,達到了帶動一片的效果……
城市中的每個小區,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社會基層治理面臨的考驗也在升級。
近年,地處城市中心的芙蓉區定王臺街道在反覆實踐中尋求破解辦法,在居民小區建起一批黨支部,將黨的領導植根於城市基層最末梢,帶領群眾依法管理基層社會事務,探索形成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新模式,實現了黨領導社會治理、依靠群眾加強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
這,再次印證:辦好群眾的「關鍵小事」,黨建引領是「關鍵之招」。
穿針引線,小區黨支部啃下「硬骨頭」
小區治理是城市基層治理的重點、難點和痛點。
3年前,定王臺街道關於物業管理的信訪,一度陷入佔比高、化解難的困境。「基於這樣的情況,定王臺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建立多方聯動服務機制,尤其強化對物業行業的指導監管和保障支撐。」定王臺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吳彥說。
走馬樓社區的萬順家園小區B座,居民飽受衛生環境差、電梯失修等問題困擾,物業與業主矛盾大。
退休黨員甘愛國,有著一副熱心腸。她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挨個走訪黨員業主,集結12名退休黨員建起了萬順家園小區黨支部,為小區治理穿針引線,啃下了不少「硬骨頭」。
此前,小區電梯超過使用年限,需要及時更換,物業與居民卻因費用分攤問題產生矛盾,陷入死胡同。物業公司甚至採取關停電梯的方式,讓居民接受每戶900多元的電梯購置費。
「上學的孩子、年邁的老人每天上樓都像『上華山』,哪裡吃得消!」眼看小區居民飽受不便之苦,小區黨支部一方面代表居民與物業公司對話溝通,明確費用的大頭由物業公司承擔,居民電梯購置費降到300餘元/戶。
另一方面,挨家挨戶講情講理,發動居民支持工作。被拒之門外,就再三登門;不太支持的,就軟磨硬泡……
「碰到經濟困難家庭,黨員們主動掏錢墊付。」甘愛國說,人心齊泰山移,問題最終得以圓滿解決。
黨支部還把小區日常治理難題與「主題黨日」活動相結合。爹爹娭毑們的活動內容也十分接地氣——衛生清潔、安全巡查等,讓居民有了人居環境大變樣的切身感受。這也讓更多年輕人自覺跟上步伐,共同參與小區治理。
在街道負責人看來,小區黨支部和黨員自覺擔負起群眾主心骨、「麻紗」主理人的責任,有效強化了對小區事務的統領。
「有困難,找黨支部!」居民們由衷感慨。
管理優化,「定製服務」「增值服務」獲好評
「居民小區是群眾最集中的地方,也是黨員最能發揮服務群眾作用的地方。」定王臺街道黨工委書記文升雲認為,建立小區黨支部意義非凡。
在小區建立黨支部,一方面黨員亮出身份,有了歸屬感;另一方面搭建起黨員群眾溝通橋梁,能夠把服務送在「點子上」,深入群眾「心窩裡」。
藩后街社區的湘域城邦小區黨支部書記楊湘生是一名曾經奮鬥在青藏線的退役軍人,如今「變身」社區居民的「勤務兵」。
對東家長西家短的小事,這個大老爺們絲毫不覺得瑣碎心煩。
78歲的馮娭毑患有輕微的阿爾茨海默病,兩個子女不在身邊,做飯忘了關火等驚心事發生了多次。支部了解後,楊湘生與馮娭毑的子女多次溝通,最後對方同意輪流將母親接到身邊照顧起居。
為更好地暢通民意渠道,回應居民訴求,楊湘生提議在支部設立了「金點子」信箱。
2019年下半年,居民反映小區北門的道路坑窪不平,下雨後更是泥濘不堪,希望能想想辦法。小區黨支部召開聯席會議,多方籌集資金,把這條道路打造成了平整的麻石小道。
一系列「定製服務」「增值服務」得到了居民們的好評,楊湘生幹勁滿滿。他也知道,小區管理之路才剛剛開始,絲毫不敢鬆懈。眼下,小區正積極組建由樓棟代表組成的議事組,不斷充實公務員、企業管理層、教師等專業力量,為小區黨建注入更大活力。
一個四通八達的老舊開放式小區,如何實現有效管控?豐泉古井社區豐泉家園小區屢屢被「抄作業」。
今年2月,疫情防控阻擊戰硝煙正濃。此時,由小區黨支部牽頭,業主委員會、業主監事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多方主體共同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剛剛建立4個月,迎來大考檢驗。
「黨支部+物業」的模式下,多方緊密聯動,勠力同心打好防疫戰。黨員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物業公司員工排班排表,有序承擔起崗亭值守、公共區域消殺、門店防疫措施督查等防控工作。「紅色代辦隊」線上接單、上門服務,更是收穫滿屏「五星好評」。
擔當作為,黨建陣地潛能大
小區黨支部是群眾家門口的黨組織,更是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號召群眾跟黨走的最前沿陣地。
走進金沙裡社區萬順家園小區黨支部,可以看到「燒腦」又「走心」的黨建文化長廊。小區黨支部書記胡國輝告訴記者,20平方米的黨建陣地,有著無限大的開發潛能。
垃圾分類來了,小區樓道要撤桶!2019年底,這個消息一出,小區裡炸了鍋。
眼看「辯論賽」「拉鋸戰」就要拉開陣勢,小區黨支部一聲吆喝,在黨建陣地先後辦起了四場宣傳講座。
為什麼要撤桶?垃圾分類在家怎麼分?分類垃圾箱擺在哪?幾番答疑解惑,讓居民們的觀念逐漸統一。
「不畏難、不迴避,迎著矛盾做群眾工作,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胡國輝感受頗深。
在化龍池社區都正街小區黨建陣地,志願服務牆格外引人注目。除了「許願」和領取「微心願」,支部還引導居民群眾對小區黨建工作、民生實事等提建議、做評價。「人人參與治理、人人服務社區」的氛圍在小區內不斷濃厚。
總面積1.4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8萬多人。把人口如此密集的老城區治理得井井有條,定王臺街道在不斷探索小區黨支部建設中漸漸理順思路。
「有了這麼一批堅強的基層黨組織,我們才有底氣為大家守護好定王臺街道這片繁華之地,並續寫新的輝煌。」小區黨支部讓定王臺街道管理者信心倍增。(記者 舒薇 凌晴 通訊員 高見)
(點擊進入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