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場
12月12日上午,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美學家、文化批評家肖鷹做客孔學堂「遊於藝」專題講座,以「文藝復興三傑」為主題,解讀了西方藝術史上文藝復興中最為傑出的三位大師:達·文西、米蓋朗其羅和拉斐爾。
「我想很多人對於西方的文藝復興都有自己的了解,對藝術都有自己的感受和分析,我今天要解讀的達·文西、拉斐爾、米蓋朗其羅是歷史上五百多年來一直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也就是文藝復興時期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三位藝術家。」講座一開始,肖鷹教授直接進入主題。現場,肖鷹教授逐一講解了三位傑出藝術家流傳於世的部分代表作品,包括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蒙拉麗莎》《救世主》,拉斐爾的《聖母瑪利亞》《麵包師的女兒》,米蓋朗其羅的《最後的審判》《摩西》等,從三位藝術家的不朽之作中解讀作者所在時代背景、創作靈感,以及作品留給後人的未解之謎。談及達·文西的《救世主》時,肖鷹教授說道,達·文西流傳後世的畫作僅有19幅,而其中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不是他親手所繪的《救世主》在2007年被鑑定為真品後,於2017年以約人民幣29.577億元的天價再次被拍賣,成為歷史上最貴的藝術品。對此,肖鷹教授認為,「藝術是沒有價值的,藝術的價值不等於它的價格」。「達文西是個神秘的人,後人對他頂禮膜拜,而他的一生卻太過孤獨;拉斐爾是位俊秀的天才畫家,37歲生日時離世,一生像曇花一現太過短暫;米蓋朗其羅幸運地趕上了文藝復興,見證了文藝復興文學藝術登峰造極的時代。然而可能在他們離世時,仍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完成一幅讓自己滿意的完美畫作。」肖教授說。「他們的信念是一種為人類感受痛苦、承擔痛苦,而且以痛苦為滋養來進行藝術創作的,所以關於偉大的藝術創作我的理解,都是人類的苦難之花。」講述完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畫作與人生故事後,肖教授如此表達自己對藝術的認識。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毫 見習記者 張秀雲
編輯 王浩編審 閔捷 羅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