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笑傲江湖》2月26日首播,目前豆瓣評分2.4,89.2%的觀眾打出一星評價。
包括電影在內,10餘個版本的《笑傲江湖》中,新《笑傲》得分刷出新低。
上個新低,由於媽2013年製造,5.1分。
新《笑傲》一出,把下降空間,又拉下來一半。
越翻拍,越倒退。
留給下一版的下降空間真的不多了。
高分者,也並非沒有,比如1996年這個版本——8.2分。
無論商業,還是敘事,翻拍本應都是極其穩妥的策略選擇。
正前方,有一攬子成功的經驗可借鑑,有一堆失敗的教訓可避免。
有此雙保險保駕護航,那感覺不亞於,開著航母去戰鬥。
但翻拍也面臨三座大山,如果翻越不了,航母也會照翻不誤。
01珠玉山
既是翻拍,必有前作。
有前作不可怕,就怕前作裡有神作。
珠玉在前,即便創作者不想,觀眾必定要比較一番。
前面的神作,就像觀眾的初戀。
滿足了他們當時對愛情/異性(這部作品)的一切想像。
問哪裡好都是多餘,因為答案都是一樣的:哪裡都好。
初戀在前,後面怎麼翻拍,就像安排相親。
不管對方是誰,總會以一種全面的、超脫的、審視的眼光去看。
能找到初戀的感覺,或者大差不差,還則罷了。
一旦有差池,那就是在毀他們的初戀,肯定和你沒完。
《笑傲江湖》雖然已是第8次走上屏幕,但觀眾最津津樂道的,或許還是1996年的呂頌賢版。
2001年,李亞鵬版《笑傲江湖》上映。
這是金庸老爺子第一次和央視合作,非常重視。
據說,版權他也只收了一塊錢。
製片人張紀中,對它更是盡心盡力。
導演上,祭出黃健中+元彬,內地大導+香港頂級動作導演的文武組合。
主題曲劉歡和王菲對唱。
尤其在演員上,最初的令狐衝,選的是當時家喻戶曉的硬漢邵兵。
後來雙方鬧出不快,才又換了《將愛情進行到底》裡的當紅小生李亞鵬。
臨陣換角,還成了當年的娛樂事件。
這更讓該劇尚未播出就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裡面的配角,也選得十分用心。
巍子飾演嶽不群,于承惠飾演風清揚,臧金生飾演不戒和尚。
任我行,據說一開始定的鮑國安,辭演了。
特別是餘滄海,請了著名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劉德華都曾拜其為師。
服化道和場景選擇,亦是盡心盡力。劇中各大門派,甚至到實景地拍攝。
如此發力,而今豆瓣評分7.9,應該可以了吧,可在當時播出後後還是遭罵聲一片。
就在前一年(2000年),任賢齊版和馬景濤版《笑傲江湖》先後上映,評分也不高,均不及格。
但觀眾就是不和這些相親的比。甚至有網友退而求其次,要給李亞鵬一個道歉。
同樣是翻拍,年初上映的《尋秦記》,評分2.3。
二者同屬「2」字輩,可謂難兄難弟了。
沒辦法,古天樂版的《尋秦記》,早已成為經典。
以至於,17年內都沒有翻拍。
終於有人敢迎「峰」而上。結果,幾乎所有的劇評,都是罵評。
有網友直言不諱,尋秦記,我只認古天樂版。
稍微溫柔點的,說這劇如果不叫尋秦記,還不至被罵那麼慘。
骨子裡,也透著和初戀作比的味道。
單峰易攀,群山難越。
前面有神作可怕,前面有一群神作,那就直接到恐怖級了。
2013年,再度翻拍的《天龍八部》,在湖南衛視首播。
武俠劇資深導演賴水清任總導演。
任賢齊版《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馬景濤、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都出自他手。
鍾漢良加金起範的中韓組合,同樣完成了翻拍最低分(4.3)的「壯舉」。
沒辦法,觀眾容易拿它和群山相比。
年齡大點的,比湯鎮業版(7.9分);小一點的,比黃日華版(8.7分),神作中的神作;再小點的,比胡軍版(7.9分)。
這麼多珠玉在前,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丈深淵」。
珠玉為啥就那麼難越,而且一次比一次摔得慘?
或與下面兩座大山密切相關。
02角色山
翻拍劇上映,觀眾先要比較什麼?
一定是角色,尤其是主角。
回看那些翻拍多的電視劇,每個版本幾乎都無視了導演或年份,而是以主演來指代。
可見主角光環有多重。
一個翻拍劇,主角選不好,首先就失敗了一半。
當年,李亞鵬的令狐衝就是跌在這裡。
現在,新《笑傲》的令狐衝,直接折在這裡。
令狐衝應該是金庸小說裡最難選角的人物。
因為他是一個浪子。
原著裡,連任盈盈都說:
外面的人都說你是浪子,油腔滑調沒個正經,不知道是不是緣分?我偏偏喜歡你這個輕薄浪子。
令狐衝外表放蕩不羈、隨心所動、不拘一格,但內心卻光明磊落、百轉柔腸、堅持原則。
看似內外矛盾,但相互照應後,反而讓彼此更有味道。
這也是整部《笑傲江湖》的價值觀所在:正不一定正,邪不一定邪,全在人心。
這樣一個角色,怎麼去選演員?
保守了,容易選成郭靖;過了,就變成了韋小寶。
那麼多金庸劇,令狐衝成就的演員,可以說是最少的。
最讓人稱道的呂頌賢,恰恰是符合了浪子形象。
所以,在他的演員選擇上,導演一定要慎之又慎。
選不好,整部劇也就塌了。
但在新《笑傲》導演金琛眼裡,對令狐衝的定位首先就塌了。
他認為,應該是「普通如你我,一顆懷揣善良人心的普通人」(後一句還是個病句)。
結果就是,令狐衝真的就成了普通人。
無須語言形容,直接上圖。
令狐衝都成了普通人了,其他人就更往普通範兒上奔了。
這是任盈盈,
就是班上的女同學,不大起眼的那個。
這是嶽靈珊,
班上的另一個女同學,不大起眼的另一個。
甚至連另一半,劇中的一些配角,也塌了。
這是餘滄海,
青城派的掌門,第二職業,日軍頭目。
這是綠竹翁,
獨門絕技:伐薪燒炭南山中。
新《笑傲》的選角,成了本劇最大的槽點。
這,也是翻拍劇最容易犯的錯。
2011年,《還珠格格》翻拍,劇情基本未動。
但小燕子出了問題,儘管照著趙薇找出李晟,觀眾依然不買帳。
事實上,第三部換演員時,就已經有怨言了。導致兩部劇都在5分以下。
2011年的新《亮劍》,不光情節,甚至連臺詞都和前作一樣。
李雲龍的扮演者黃志忠,也是有名的演技派。
但想挪走觀眾心中李幼斌的位置,還不直逼他們抬出「義大利炮」。
資金投入越來越大,劇情也搞得越來越複雜,場面陣容也一點不比前面的差,為何屢屢遭遇滑鐵盧。
原因在於,角色缺少辨識度。
這跟用不用明星沒關係。
古天樂、陳浩民、黃日華等,沒看到他們在金庸劇的經典角色之前,有誰以為他們是明星?
甚至很多人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和素人無異。
但他們擔任主角的電視劇,大部分還是翻拍,反而成了神作。
當下的翻拍劇,為迎合新觀眾,在演員選擇上,越來越趨向年輕化。
這無可厚非,但年輕化不意味著,都長著一樣的臉。
感覺就像,日本早期的動畫片,除了髮型、衣著,臉都一個樣。
看了好幾集了,還沒弄清楚誰是誰。
尤其是古裝劇,本來就需要年代感,偏偏要麼是美容、要麼是重妝臉。
無論男女,一層又一層的粉底,在強光的照射下,現代感十分明顯。
武俠劇,都成了有粉底味兒的江湖。
新《笑傲》裡寧中則和嶽靈珊這對母女,看起來更像一對姐妹。
反過來說,那些翻拍的金庸劇,能超越前作,變成神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演員選得好。
湯鎮業的段譽,英氣逼人。但陳浩民又比他多了幾分痴氣和傻氣。
劉德華的楊過,帥得掉渣。但古天樂比他更惹人憐幾分。
陳玉蓮的小龍女,夠不食人間煙火的了。李若彤則讓人不知道什麼是人間煙火。
既然有這麼兩座大山要越,為什麼翻拍劇還容易扎堆呢?
這與第三座山有關。
03改編山
為何翻拍不止,且越演越烈?
如開頭所言,這是一項極其穩妥的策略選擇。
在商業上——
一般情形下,別管一部電影多經典,下檔了,就很難再進入電影院。
電視劇也是一樣。
除去特別經典的幾部,播過幾輪,便很難再上螢屏。
其餘的那些經典,翻拍就成了再現的最佳方式。
別管翻的好與壞,有前面的觀眾基礎,關注度肯定不是從零開始。
首先就能節省一筆宣傳費用。
拍好了,觀眾交口稱讚,能超前作,厲害厲害;拍爛了,罵聲一片,形成話題,也是焦點。
不管是好是壞,反正旱澇保收。
敘事上——
在影視劇越來越泛濫的今天,去創造一個好故事,越來越難。尤其是費了半天勁,要麼和別人差不多,要麼和別人差太多。
大家都在講究「短平快」的時候,誰還願意去冒「出力不討好」的險。
加上網劇野蠻生長,好IP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
這時,回頭一看,馬上猛拍一下自己的大腿,還有大IP等著我哪——曾經的經典劇,當年那麼轟動,效果那麼好,不如拿過來就用。
基於以上兩點,只要一個翻拍成功了,就相當於提醒了一大片。這也是翻拍劇容易扎堆的原因。
還有一點外部原因,現在連綜藝節目都能拿人家的過來翻拍,還能大賣。翻拍個把電視劇,又算得了什麼。
無論外,還是內,翻拍改編都有空間,但弄不好就成山。
被翻拍的電視劇,即便觀眾覺得再經典,總有缺憾的部分。就像唐國強版的《三國演義》,豆瓣評分9.2,是一部神作。
但文戲有餘,武戲不足。這一點,連它的導演都覺得惋惜。
2010年的陳建斌版新《三國》,連同場面,一起得到了加強。
這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雖不如前作得分高(7.6),仍不失為一部好劇。
就像古天樂版《神鵰俠侶》,人物情節牽動人心,但一些場景過於簡陋。
裡面的瀑布,還是用塑料營造的。
現在,不差錢了,也不缺技術了,是時候彌補當年的那些遺憾了,卻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新《笑傲》在場景選擇和設置上十分大氣,很多鏡頭拍出了電影的質感。
這點比前作都要好,值得稱讚。但氣勢有了,心卻丟了。一激動,就忘了嚴謹。
一開頭,就暴露出滿滿的穿幫感。
這是一場夜、雨戲,最難的是對光的處理。
本應是伸手不見五指,還要觀眾能夠看得清。
影視劇對這種場景的光源,一般都處理得謹慎又隱晦。
新《笑傲》就屬於隨心所欲了。
一邊是夜裡下著雨,一邊是皓月當著空。
難道是月亮雨?
2011年張紀中版《西遊記》上映,號稱投資1.3億,特效上肯定不會比前作差了吧。
但猴王出世,觀眾仿佛看到了魔獸世界。當然,是山寨版的。
那些號稱投資巨大的翻拍劇,卻屢屢弄出五毛特效,還不如之前的吊鋼絲。
不禁讓人疑問,這大把的錢,花哪去了?
拿了瓷器活兒,卻沒有金剛鑽。
這是很多翻拍影視劇的通病——大上比誰都強,細上比誰都弱。
歸根結底,不用心。
另一項改編是劇情。
對於原作,特別是金庸先生的作品,總有些編劇不甘心,偏偏要去改一改。其結果,往往很差。
當然,編劇們可以辯白,很多觀眾早已對原著瞭然於胸,需要情節上的新鮮感。
但這事難就難在,對於在觀眾那裡早已固化的劇情,你前面稍微挖個坑,後面就需要幾倍的心思去圓。
圓不過來,人神共憤。
真圓過來,還不如自己另創一部,新鮮感十足。
當年,李亞鵬版《笑傲江湖》,金庸就曾對令狐衝和任盈盈過早見面的改編,表示擔憂。
事實證明,這一改編效果並不好,幸虧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作。
如今,新《笑傲》卻再次這樣動刀,看它最後怎麼圓過去。
其實,相較於改編,能對原作/原著做到原汁原味的還原,才是最難的事。
同樣是一群素人演員,新《射鵰》受到那麼多肯定,原因在此。
觀眾真正喜歡的翻拍劇,外在只是其次,最渴望的,是希望找到看神作,或者讀原著時的那種感覺。
感覺對了,管你什麼場景宏不宏大,道具、布景真不真,別太假就行。
我就是看了上段,就知道下段是什麼。可是,你倒是演給我看啊,別改啊,別瞎改啊,別惡搞啊。
現在很多翻拍劇的編劇,老以為自己是程小東+徐克,就是能讓令狐衝和東方不敗談戀愛。你以為都是在拍電影哪?
據目測,一大波翻拍劇,不是即將播出,就是在即將開拍的路上。
但翻拍有風險,出手需謹慎。
尤其這三座大山翻不過去,再好的戲也出不來。
您說呢?